日期:2010-05-3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我的孩子對英語一點興趣都沒有,可是我又怕他落后,所以也總想教他,平時也總放一些VCD,那些英語兒歌還能吸引他幾分鐘,可是一轉眼,他又玩別的去了。我跟他說,現在好好學英語,長大了能出國,能和外國人說話。他又問我,那我要是去日本呢?我傻眼了,難道再去學日語嗎?去法國呢,學法語嗎?學多少也不夠用啊。我只能說,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 ,就去美國吧,去迪斯尼樂園玩兒。這下他才表示樂意了。可還是沒幾分鐘熱度。我想如果 他對迪斯尼不感興趣了,那這幾分鐘熱度也沒了,還拿什么激勵他?
我認為,英語肯定得學。至于幼兒學不學,怎么學,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吧。幼兒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個時機,學習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幼兒學習語言 ,是生活的需要,是發展的需要。學不好語言就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無法與人正常交 往。因此,學齡前兒童首要的學習任務就是學好語言。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人們進行國際交往、出國學習和工 作的機會增多,對外語學習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上至年過花甲的老人,下到學齡前兒童,紛 紛學起了外語。這的確是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社會現象。對于幼兒來說,正是學習語言 的關鍵期,那么英語自然也不例外了。況且英語在日后學校學習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 地位。所以,家長們更是不能忽視了。于是雙語教育成為眾多家長選擇幼兒園的一項重要指 標。為了孩子的將來,父母不惜一切代價。
對于這個問題存在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反對,認為幼兒首先應該學好的是漢語,是母語。任 何民族的孩子學習外語,一般都應在掌握好本土語言之后,有了一定的本土語言基礎后再開 始。而且過早過度地學習外語只會導致孩子既掌握不好中國文化,也不能很好地認識和理解 外國文化,成為“中不中,洋不洋”的人。結果本土語言學不好,外語也學不好,二者互相 混淆和干擾,都成了半生不熟的“夾生飯”。
反對派還認為學英語可不能說著玩,就像我們說地方方言,說太久了,太牢固了,普通話都 說不對味,多苦惱啊。學英語也一樣,如果從一開始就發音不標準不正確,日后要糾正起來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許多在興趣班里學英語的孩子大都囫圇吞棗、鸚鵡學舌,很不 利于孩子的語言發展。
北京《娛樂信息報》報道,有一家人從孩子出生就制定了詳細的語言教學計劃,爸爸教英語 , 媽媽教日語,爺爺奶奶教漢語,三管齊下。剛開始,孩子還很配合,也學會不少,著實令父母得意。可誰知,沒過多久,孩子竟然把三種語言混淆起來,說出來的話誰也聽不懂,最后 竟然來個緘口不言,見人就躲。雖然例子有些極端,但確實反映了一部分家長急功近利的心 態和不當的做法,受到傷害的還是我們的孩子。
支持派的觀點認為,幼兒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聽到的語音, 模仿力很強,能夠逼真地模仿出老師所發出的語音、語調,并不受母語語音和語法的干擾。 而年齡越大,模仿能力就越差,越容易產生語音錯誤。其次,幼兒機械記憶能力較強,而語 言 的學習正是需要機械記憶。所以,這時開始學習外語的孩子,比年齡較大時才開始學習外 語的人,能夠比較快地掌握日常口語,當然,書寫和閱讀的學習可以適當推遲。因此, 對這一時期的孩子進行雙語教學是完全可行的。
支持派還認為,幼兒學雙語除了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外,還能提高其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 具有較強的流暢性、靈活性、創造性和新穎性。同時,幼兒由于學習了外語,從而開闊了眼界,拓寬了交往的范圍,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比較這兩種觀點,無非有這么幾點分歧:
1、首先,幼兒語言發展有關鍵期,是否包括外語學習。
2、如果外語學習有關鍵期一說,那優勢會保留多久。有研究調查發現,外語學習方面的優 勢會逐年減退,到一定階段就與后來開始外語學習的兒童無顯著差異了。
3、是否具備學習外語的環境。英語畢竟還不是我國的生活語言;家長、教師的英語水平也 參差不齊,無法給幼兒提供一個穩定、自然的會話交往環境;同時,雖然英語教學力圖生動 有趣,但實質上幼兒學英語還離不開“死記硬背”,這與母語學習是有很大差別的。
正如分歧所提到的,家長的諸多困惑也正在于此。我們要告訴家長的,首先就是保持清醒的 頭腦,先教幼兒把母語學好。幼兒可以接觸英語,但應以培養興趣為主,同時向孩子介紹一 些有趣的異國文化,幫助孩子的了解。專業化的高要求或高任務對于幼兒來說只會適得其反 。
其次,家長應該明確自己的任務,不是催促和監督幼兒記了多少單詞,而是為其創造輕松的 學習環境。比如視聽信息的刺激,比如交流對話的機會,再比如表演傾訴的平臺等等。
最后,如果要參與興趣班學習,則必須慎重選擇,教學老師、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需好好考慮 ,別忘了和老師經常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以做靈活調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