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4-16 12:10:3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認識鐘表的題30道,認識鐘表的題30道二年級,是優秀的中班科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三、填空。
1.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的時間是( ),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 ),分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 )。
2.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 )小格,也就是( )分,所以說1時=( )分。
3.時針從“2”走到“5”走了( )小時。
分針從“2”走到“5”走了( )分鐘。
四、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一節課的時間是40()。
2.小學生每天在校時間是6()。
3.看一場電影的時間是2()。
4.李明從家走到學校要15()。
一、填空
1、鐘面上有( )個數字,( )針和( )針。
2、分針指向寬告仔12,時針指向3就是( )。
分針指向6,時針指在3和4中間就是( )。
分針指向5,時針指在8和9之間是( )。
3、( )時慎汪整,時針和分針成一條直線;
( )時整友拍,分針和時針重合。
4、現在是11時,再過2時是( )時。
三、按時間給鐘面畫時針和分針
5時20分 9時15分 10時半 18時36分 12時25分
覺得是題目好,就頂一下。由于有些圖片很難上傳,給不了你了。
1.一個時間減去一個時間,提問過去了多長時間。
比如說小明和小紅約好8點一起去公園玩,小明遲橋盯到了,小紅一直等到(畫一個鐘顯示8點半的時間),問小明遲到了多久?
2.連線題
畫上滑清幾個鐘表示各種時間,另一側是各種時間的對應描述,比如一側畫一個六點,然后另一側的描述是太陽公公起信消前床了。再比如一側畫一個11點半,另一側寫爸爸媽媽午休了
認識鐘表(整時和半時)說課
一、明確內容,說教材
小明的一天(認識整時和半時)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認鐘表》的第一課時,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知道鐘表上的整時和半時的表示方法。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以后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于以上認識,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1、知識技能性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面,學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初清旦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3、情感性目標: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要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梁明
(1)教學重點: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2)教學難點:在鐘面上撥整時和半時。
二、發揮主導,說教法
對剛進學校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恰恰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使課堂的學習活動成為他們原有生活經驗的總結升華。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聯系生活、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適時評價、激勵創新等方法,讓學生全面、全橡正告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聯系生活、激發興趣。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與小明交朋友”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形象地提示出數學源于生活,并與生活緊密聯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在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敢于創新的意識。
3、適時評價,激勵創新。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思維的閃光點,適時給予激勵、評價,架起師生間情感交流的橋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愉悅感、成功感,從而進行創新性學習。
三、確定主體,說學法
1、觀察辨析法:觀察“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圖,發現整時和半時的區別,培養學生運用對比分析、區分異同的方法進行學習。
2、小組合作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問題,展開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3、動手操作法:指導學生動手撥鐘表,充分發揮學具的啟智作用,進一步體會整時和半時的區別。
四、自主合作,說程序
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為了使本節課教學內容能化靜態為動態,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步發展,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作如下設計:
(一)課前,師生之間圍繞時間這個主題進行聊天;上課伊始,通過創設“與小明交朋友”這一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二)在新課教學中,我分三個層次進行。
1、初次認讀整時和半時。直接呈現“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圖,讓學生來認一認,說一說。
2、認識鐘面。教師:鐘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知道的教給小組中的其他同學。比一比,看哪位小老師當得最合格。學生開展四人一小組活動,然后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結。
3、再次認讀整時和半時。小組合作再一次認讀整時和半時,發現整時和半時的區別。
教學設想:這樣開展教學,學生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升為系統的數學知識既可以省略簡單的重復現象,又能增加學生在課堂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整個活動學生始終在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但認識是深刻的。
(三)鞏固練習:“找朋友”、“撥一撥”。
教學設想: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課標精神的體現。設計一些生活性、趣味性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為學生充分提供了一個廣泛的、輕松的思維空間和創造空間。
(四)概括總結。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們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五)拓展延伸。旨在喚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再次讓學生體驗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中班科學活動:都站起來吧!》:中班科學活動都站起來吧!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設計意圖,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參與分類活動,了解物體立起來與接觸面的關系。?大膽探索使物體立起來的多種方法,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都站起來吧!教案吧。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輪子》: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輪子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自身探索與實踐,感知輪子是圓形的;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它會滾動。引導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了解生活中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通過嘗試、比較,體驗輪子能省力,體驗發現的樂趣。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中班科學有趣的輪子教案吧。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滾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滾動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科學活動課,快來看看中班科學有趣的滾動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