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5
這是《大自然的語言》課后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蘇醒......”,這便是我們小學課本中人人讀過的一篇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是學氣象學的,可是氣象、地理、生物、天文,密不可分。氣象與天文結合,就是氣候學,氣候學與地理學、生物學結合,就是物候學,物候學差不多是科學巨擘最集中的學科,所以邊緣學科真是出大家的科學。
竺可楨的文章除了科學的理性美,一樣不少文學的情感美。實際上,發表在《科學大眾》上的介紹物候學的《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的摘編的這篇《大自然的語言》的文章是一篇科普文章,把科學與文藝完美地結合起來了。
文字是思想的工具,優美的文字往往能夠產生啟發智慧、啟動心靈的雙重作用。朱可楨這樣老一輩的科學家,他們的文字功底是科學和文學雙修的結晶。在認識和感知世界的活動中,文字的作用就像人的左右眼,她會把不同的側面凝聚成事物的立體。文字應當剛柔相濟、邏輯與情感并重,柔美的文章、冷峻的文筆,都只是風格,好的文章都是情理的某種雞尾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