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挖薺菜》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體會“我”對薺菜的特殊感情,進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學習課文中對比的寫作方法。
3.理解文章主題,珍惜幸福生活。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我”對薺菜的特殊感情。
難點:品味重要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2.朗讀全文,體會本篇的思想感情。
3.劃出精彩的語句,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示例:
在南方的許多地方,流傳著“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說法,“地菜”就是薺菜。薺菜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是一種有苦味的草,但在幾十年前的舊中國,他卻是窮人的救命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張潔的這篇《挖薺菜》。
二、作者簡介:
張潔,當代女作家,1937年出生于北京,從小被父親遺棄,靠母親撫養長大。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是一位在當代文學界很有影響的女作家。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薺菜( jì)薔薇(qiáng) 掰(bāi) 琥珀(pò)
薄暮(bó) 羊圈(juán) 莧菜(xiàn) 雪蒿(hāo )
懲罰(chéng ) 和煦(xù) 廣闊無垠(yín) 怪癖(pǐ)
2.補充注釋
【兇神惡煞】迷信者指兇惡的神,常用來指兇惡的人。
【毫不留情】不留一點情面。
【風和日麗】溫和的風,美好的目光,指天氣晴朗。
【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遷就】不堅持自己的意見,湊合別人。
四、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閱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本文按時間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節)回憶解放前童年時代的苦難生活,寫出“我”對薺菜有一種特殊感情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 11節-14節)寫解放后“我”和孩子們對挖薺菜、吃薺菜的不同態度和心情,以及“我”的感慨和希望。
五、分組討論
1.文章開頭段只一句:“我對薺菜有一著種特殊的感情……”,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末為什么不用句號,而用省略號?
明確:“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句話獨立成段,在全文中起提綱挈領、總領全文的作用。句末不用句號,而用省略號更富有詩意,使人感到余味無窮。
2..提問:課文第2自然段不講養菜的事,卻從“饞”字說起,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寫是不是離題?
課文寫“饞”到“饞丫頭”的得名,是因為“餓”,又由“餓”引出了一次危險的遭遇。再由生理上的“餓”寫出造成“餓的原因——剝削制度的罪惡。在此基礎上,再來寫“挖芥菜”,寫出了“挖”的辛酸,表現了更深刻的思想。因此,這樣寫不但不算離題,而且更有利于中心思想的表達。
3.提問:文章寫到“我”擺脫了大管家的追逐之后,因掉了一只鞋不敢回家時有一段景物描寫,這段景物描寫與“我”當時的處境是否相稱?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幅美麗、和平靜穆的“晚歸圖”,似與“我”當時的處境不相稱。這是一種反襯寫法,以樂襯悲。連羊兒、烏鴉都能回家,而“我”卻有家難回。這樣反襯,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4.提問:“一種比饑餓更可怕的東西”指什么?
指孤獨、寂寞、屈辱、黑暗、死亡……
5..提問:孩子們把挖薺菜看作是一種“有趣的游戲”,是出于對“我”的“遷就”;吃薺菜時,他們“懶洋洋”的,“漫不經心’地“挑”上幾根,帶著遷就的“微笑”。說說作者運用這些詞語的深意。
“有趣的游戲”說明不能理解長輩帶他們挖養菜的用心及特殊感情。“遷就的微笑”表明因不了解長輩的苦心而又不得不保持一種尊重的禮貌。“漫不經心”表明對薺菜的感情十分淡漠。“挑”則反映了厭食薺菜的情緒。
6.提問:本文在敘事的基礎上展開議論。找出議論的語句,體會它們對表達中心意思的作用。
議論的語句如“因為我知道”到完。議論的作用是明確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我明白……使他們的身邊全都感到愉快。”點明孩子們喜歡去挖薺菜的原因。如“他們長大一些之后……他們多半不能體會我當年挖養菜的心情!”點明年輕人陪同我去挖薺菜,也不能體會我當年挖薺菜的心情。寫出了兩代人思想感情上的隔膜。
7.提問:“我”對薺菜的這種“特殊的感情”可以從哪些方面理解?
在這些感情里,有痛苦的回憶,想起薺菜,就想起當年的饑餓,想起那飽受屈辱的痛苦和災難;有深深的懷念:生活在幸福中,怎不懷念那長在野地里的薺菜,如同懷念那與自己共過患難的朋友;有無限的感慨:身在幸福中的下一代,并不理解“我”要他們挖薺榮、吃薺菜的深意;也有真誠的希望:看到了兩代人的隔膜,想到了如何幫助青年一代健康成長。
8.本文運用對比寫法,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想想有哪些對比,表現了什么?
(1)兩代人對“薺菜”的不同感情:媽媽對薺菜有特殊的感情;孩子們對“薺菜”的感情是淡漠的。從中可以看出兩代人思想上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兩代人的隔膜。通過對比敘述把如何看待過去和現在,如何看待苦和樂,怎樣珍惜今天的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等重大人生問題提到讀者面前,讓人們思考。
(2)通過大自然景物的對比描寫,寫出了舊社會的黑暗,“我”童年的凄苦生活和孤獨、悲傷、恐懼的心情;寫出了新社會的美好,孩子們生活的幸福、愉快,從而找到他們思想深處的弱點。正是這樣前后對比,在“我”心中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感觸,這也正是表達中心思想的基礎。
六、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全文。
2.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或語句,品味其美妙之處或深刻之處。
3.思考“閱讀練習·探究”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品味語言,感受語言中蘊含的意味,交流探究感受。
(學情預測:這是個開放性的題目,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探究交流,從語句的品味入手,進而進入對段落的、文章的理解。由于事先已布置成作業,可由學生組成四人小組,交流自己找的語言,體會語言的意味。教師在分析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并聯系上下語句來品味語言的含義。)
示例:
1.冰涼的河水嗆得我好難受,我幾乎背過氣去,而河水卻依舊在我身邊不停地流著,流著……在由于恐怖而變得混亂的意識里,卻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個追趕我的人的殘酷笑聲。
都要背過氣去了,也就是面臨生命危急的關頭了,心理也由于恐怖而變得混亂了,也就是意識都不正常了。然而正是在意識變得“模糊”的時候,有一個東西卻是“出奇地清晰”,這就那個追趕的人的笑聲。
這里的關鍵詞是:“恐怖”、“混亂”和“出奇的清晰的笑聲”。
在這里,隱含著兒童心理的特殊矛盾:一方面是危急關頭的恐怖而混亂,一方面是出奇地清晰的感覺。這既是一個孩子,又是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人。在危急關頭,她最在乎的不是自己生命,而是在這樣的關頭,一個成年人不但無動于衷,而且還能殘酷地笑。
由此可見,張潔把人的感情的冷漠,人與人之間的缺乏同情,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好像生命的有無倒無所謂,但是如果連一個小孩子落水,大人都沒有一點同情,就是決不能容忍的“殘酷”。對于人的、孩子的生命的無情,就是無人性。
2.我怕媽媽知道。不,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見她那被貧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采的、哀愁的眼睛。那雙眼睛,會因為我丟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原來直接的原因,是怕媽媽知道。但如果這只是因為怕挨打,可能還是沒有什么特點。她真正害怕的,不是受皮肉之苦,而是怕媽媽傷心,而且這種傷心是無聲的,是小孩子從媽媽的眼神里看出來的。這是因為窮,才導致孩子的狼狽,這就更加顯示出作家要表現的是,這個孩子對于媽媽的理解和同情。對于內心的感受,她看得比外在的,物質上的東西重要的多。
3.一種比饑餓更可怕的東西平生第一次潛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這一句之所以生動而且深刻,就是因為它有特點。特點從何而來?
在文章開頭,張潔反復強調饑餓的可怕,突出表現孩子對于生理本能的缺乏控制能力。但是到了這里,卻強調還有比生理本能更為強大的東西,這就是孩子對大人的理解和愛。這一筆正好與前面的大管家的無情形成對比。一方面是孩子把人的感情看得比生命更為重要,一方面是大管家卻把物質(無非就一個玉米棒子嘛)看得比人的生命更為重要。更動人的是,這個孩子,卻把媽媽無聲的傷心,看得比自己挨打更嚴重。
4.文中描寫作者去挖薺菜這一段
(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九自然段,劃出最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邁、奔、揮動、招呼、歡迎、不時等)
這些詞語真切地表現了作者挖薺菜時的歡快心情。在那個世道,只有挖薺菜時,“我”才能以坦然的心情享受挖薺菜時的自由和快樂,不必擔心有誰會拿著大棒兇神惡煞似地追趕,才能感到生的歡樂和自由。這里,對挖薺菜時坦然心情的描寫與上文被財主家管家追趕,形成鮮明對比。有力地控訴了舊社會的罪惡,表達了對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你覺得在這篇文章中,誰更能體會到幸福的內涵?
(學情預測:對這個問題,學生恐怕各有各的看法。但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大部分能領會到精神上的幸福,尤其是自由、平等、關愛、人格的尊嚴帶來的幸福應該才是真正的幸福。)
讓學生自由作答,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引向對精神上的幸福的追求。
三、你覺得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夾敘夾議,寫一位關心兒女成長的母親。回憶她童年時代的苦難,向孩子們提出殷切的希望。全文以“挖薺菜”為線索展開廣泛而充分的聯想,希望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消除兩代人的隔膜,與孩子成為心心相通的朋友,并希望他們能珍愛生活,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
(精神上的幸福,尤其是自由、平等、關愛、人格的尊嚴帶來的幸福看得比物質方面得到的幸福還重要,甚至重于生命。這正是本文表達的主要的主題思想。)
四、寫作特色(要求學生舉出例子)
運用了對比的寫法。
1“我”與孩子們對薺菜的不同感情和態度的對比。
2“我”對解放前野地里的薺菜和解放后菜場里的薺菜的不同感受的對比。
3解放前后做薺菜的不同方法的對比。
4新舊社會的對比。
通過對比,表現了新社會的美好,希望下一代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理解文中夾敘夾議的寫法。
本文先是形象具體的敘述,在敘事的基礎上展開議論。起到了明確中心的作用。作者敘事生動感人,議論深刻入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仿佛和讀者促膝談心,娓娓動聽,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可讓學生舉例說明)
領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作者善于把景物描寫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描寫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鮮明而獨特、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如2-8段,10段。
五、布置作業。
《配》
附:板書設計
挖薺菜
張潔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回憶解放前的苦難,寫“我”對“薺菜”的特殊感情。
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寫解放后兩代人對“薺菜”的不同感受和“我”的感慨和希望。
“珍愛薺菜,珍愛生活。”
對比 夾敘夾議 情景交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