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3
這是《黃土高原》課題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黃土高原是中國地理“認識區域”部分,繼東北三省之后教材選擇講述的第二個地理區域。前一節教材介紹的東北三省是一個以行政區域為基礎劃分的綜合地理區域,又是教材講述的第一個區域,因而要求學生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區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節介紹的黃土高原則是一個以黃土景觀為特色的特殊地形區,所以教材并沒有面面俱到,二是突出其有別于其他區域的特殊性和差異性。這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認識區域的重要方法。
黃土高原因黃土而得名,也因黃土而成為一個特殊的地形區。作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這里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特殊的地理環境,黃土則成為最顯著的區域自然特征。黃土高原的人文景觀同樣也受到黃土這一自然因素機器獨特環境的深刻影響。因此,這節課我的設計思路是:
首先通過一組黃土高原自然和人文景觀圖片對黃土高原進行介紹,形成初步印象——文明的搖籃。分析傳統民居窯洞的形成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總結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出示黃土高原的海拔和黃土厚度的數據,讓學生大膽猜想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的黃土層是怎么形成的,這里我給了學生兩個問題:1.黃土來自哪里?2.沙子顆粒大小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觀察圖片進行思考和討論。黃土地貌這一部分我是通過圖片和信天游的歌詞來讓學生初步感受,然后結合美國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的一段形象的比喻來對應不同的黃土地貌類型。讓學生明確不同地貌之間的區別及聯系。通過對黃土地貌的認識,會發現,從塬到梁到峁再到川,溝谷在不斷的擴大,增多,這些溝谷是怎么形成的,學生根據以往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會得出是流水的作用,這里自然引出黃土高原常年收到流水的侵蝕,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關于水土流失的因素我是通過水土流失對比實驗來總結的,讓學生分組討論因素及其影響并進行總結。有問題就要解決,針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讓學生自由回答,然后適當引導和總結。最后通過一組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本節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應以圖示文,文字太多,要加強圖文轉換。
2.教學形式較豐富,但還要再加強,例如,水土流失對比試驗可以設計成現場實驗,或者錄下來制成小視頻。多借鑒一些節目形式,例如:“是真的嗎?”。
3.問題設計太宏觀,措施應提示哪個部位怎么辦?
4.小結設計的不好
5.整堂課有點散,不夠深入。
6.一些不好控制的學生活動最好不要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