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3
這是《地球的運動》復習課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地球的運動”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意義。自轉和公轉分別從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來說明地球運動的規律,它們是地球運動的本質屬性。地球運動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學重要的理論基礎,并為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奠定了基礎。而黃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運動(公轉)的地理意義產生的基礎,也是學習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承前啟后的“橋梁”。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是地球運動的結果,也是四季和五帶形成的原因,還對后面第二章大氣環境中有關氣候知識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運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考點所在,因而也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
對于地球運動內容的理解,要涉及到數學及物理上的相關知識,而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而這部分小知識點又比較多,如晨昏線、方向判斷、太陽高度角、晝夜長短的變化等等。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老師來說,地球的運動部分無疑都是高一乃至整個高中教學中的難點。很多學生只要一提到地球運動就頭疼,總是覺得難,有些內容總是搞不清楚,就像永遠過不去的坎,甚至一直要持續到高考結束。作為復習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這些知識融匯貫通,使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充分掌握并能達到熟練運用,則是我們教學工作者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課標對該內容的教學要求:
1、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2、運用教具、學具,或通過計算機模擬,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二、學生分析
高一8班是我們學校的重點班,大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扎實的基礎知識,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知識基礎,再加上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應該問題不大。但因學生之間個體差異,對于地方時計算、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等方面內容,雖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而且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語言具有專業性的特點,還涉及數學立體幾何、物理圓周運動等知識,而學生這部分知識尚未學過,再加上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不強,所以仍有較大的學習難度。這部分知識偏重理科,邏輯性較強,而8班學生求知欲強,好奇心大,善于動腦思考,積極性較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數據:周期、速度、公轉的軌道、黃赤交角。
2、清晰表達晝夜交替、地方時差,能夠準確進行時間的有關換算,正確判斷晨昏線。
3、陳述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規律、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及緯度變化規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我學習、小組合作,熟練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決學生個性化的疑難點。
2、通過教師引導,小組合作,強化并挺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和運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樹立敢于面對困難、勇于克服困難的信念,分享成功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自轉和公轉的特征,黃赤交角及其意義。
2、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3、四季的劃分方法及劃分依據。
教學難點
1、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及原因分析。
五、教學策略和方法(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總體思路,及突破難點的策略和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動手、動口、動腦)以及小組合作,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再通過自我歸納、相互討論,汲取集體智慧,發展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啟發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達到強化提高的目的。
六、教學準備(環境及資源)
學案、教材、ppt課件,學習小組
七、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新課導入(2) 激發學習熱情 展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 明確目標 梳理知識 完成個性菜單(3) 巡視,解決困難 獨立完成 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重難點知識 解決疑難(5) 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小組合作 鼓勵參與,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知識 自我強化(3) 融入學生 出聲背誦 強化基礎,為后面學習做鋪墊 互助強化(3) 提出要求 脫稿講給搭檔 再一次強化 強化知識 概念辨析(4) 例舉易混淆概念 小組合作 深入強化 小組展示(2) 指導學生學習 小組展示 培養學生書寫表達能力 點評(2) 傾聽、及時點撥 點評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能力提升 厚積薄發(5) 展示光照圖 小組合作 培養知識遷移及運用能力 指導學生學習 小組展示(3) 指導學生學習 小組展示 培養學生書寫表達能力 點評(3) 傾聽、及時點撥 點評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效果檢測 課堂檢測(5) 展示評價標準 快速完成 及時鞏固 小結 (5) 指導學生學習 歸納、總結 培養歸納能力,強化理解。 八、教學反思
這部分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我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動腦動手,盡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達成目標。作為復習課,我教學中注意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加強強化次數。同時注重任務的循序漸進,本著“低起點,小步子,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避免過大的坡度,將大問題分解為小的明確的問題。學生能夠完成的教師絕不輕易代勞。教師只需設計好梯子,讓學生自己往上爬。很多結論采用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得出,比教師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