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1
這是一年級上冊《郊游》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47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并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教學重點: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具體的情境。
教學難點:會根據圖意正確列式。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獎品(紙蘋果)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天氣晴朗,老師想帶你們去郊游,我想你們一定會非常高興(板書課題:郊游),在郊游時,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要用前面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的問題,希望同學們能積極開動腦筋。
二、新授
1、引導看圖,理解圖意。
師出示第47頁的掛圖。
⑴整體觀察掛圖上半部分
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先自由說,再個別說)
⑵局部觀察(捉蝶圖)
①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有 4個小朋友在捉蝴蝶,還有兩個小朋友呢?(可能在 捉蟲子)
②認識兩位新朋友
板書: } 大括號
? 問號
③“?”寫在大括號的下面,表示要什么意思?
④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后,請一名學生將圖意完整敘述一遍。
⑤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就是要將(引導學生說將4和2合并起來,同時做合并的手勢)
⑥板書 4+2=6
4.2.6各表示什么?
⑶局部觀察(向日葵圖)
①看,向日葵成熟了,不用數,你能從哪里看出一共有多少個向日葵?
②體驗摘向日葵
師:種向日葵的主人想摘下3個向日葵招待我們,誰來幫他?
③師在剩下的向日葵的位置上寫上?問:這里藏著什么問題?
④請學生上臺指著圖將圖意完整敘述一遍。
⑤要求還剩多少個?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減法計 算?
(有7個向日葵,摘下3個,就是從7里去掉3個)
⑥板書:7-3=4
⑦7、3、4各表示什么?
2、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3、 “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只游完了草地的一半,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游的,有些問題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發現并共同解決的,現在你們自己游完另一半。
⑴石榴圖
①要求學生用剛才學習的方法觀察圖。
②說圖意,重點引導學生根據?所在的位置提問題。
③列式并計算
⑵蝴蝶圖
①同桌互相說圖意
②列式計算
4、這兩幅圖跟上面哪幅圖的意思相同?
課間休息
評評各組得的蘋果數。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美麗的小湖”圖我們來到了小湖邊,這是一個 美麗的小湖,青青的湖水,湖中有盛開的荷花,還有…… (啟發學生說)
2、引導學生觀察“美麗的小湖”圖
師:這幅圖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⑴同桌交流。
⑵請幾名學生完整地敘述圖意。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下面老師說一說“天鵝圖”的意思,你們評一評老師說得怎樣?
師: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并將版式填在書上,然后集體訂正)
3數數每組各得了多少個蘋果,老師得了多少個蘋果,
師:誰能根據你們得的蘋果數和老師得的蘋果數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四、總結:
今天,我們到郊外游覽了美麗的草地和小湖,并運用了我們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看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同學們留意觀察,你會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五、課堂評價:
你們認為這節課表現得怎樣?(可以評自己、評同學,也可以評老師)
六、課堂作業:
練習七第13題做在書上。
教學設計說明:
用情景表示的數學問題是教材第一次出現這種形式和內容,同時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這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并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得意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本節課的課題定為“郊游”,整節課以郊游為線索貫穿始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的意義,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并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同時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基于以上認識,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的:
一、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材提供的教學內容是“金色的秋天”和“美麗的小湖”兩幅情景圖,這兩幅圖中的情景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內容也是有聯系的,既然是生活實際中經常看到的,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如果僅用“用數學”這個課題,還不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對課題的呈現方式進行了改動和充實,讓一個小孩舉著一幅寫著“郊游”的旗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子調動起來,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去,并在郊游的過程中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并解決圖中隱藏的問題,充分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情感體驗
新課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提出了過程性目標,用“經歷”、“體驗”、“探索”等詞加以描述,作為現代數學教學應致力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關注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情感,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在情感和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進步和發展,并給他們創造一個有利于體驗和探索的空間,如:我在這節課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時,我將情景圖中的向日葵做成立體的,讓幾個學生上臺經歷摘向日葵的過程,體驗從7個向日葵中摘下3個,就是要解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學會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思維能力、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
3、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師生在教學中情感交融、氣氛和諧,才能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郊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平等狀態,在這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是導游員,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還參與到學生的競爭中去,學生可以給教師回答問題的好壞予以評價、鼓勵,同時和學生一樣爭得鼓勵的蘋果,貼在自己的名字下。由此看到,教師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了下來,他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