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9
這是《自行車局部寫生》一課反思,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小班化教學更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一名學生掉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就得講究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自行車局部寫生》是人美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中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要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自行車是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但是學生卻很少細致地觀察和了解過,所以要用線描的形式精細表現自行車局部的細節美,難度很大。課前我布置學生了解自行車的相關信息,有的學生確實認真查閱了相關資料,有的學生根本沒當回事,匯報的情況模棱兩可。課上我設計了用簡筆畫表現自行車整體構造的教學環節,目的是便于學生創作自行車局部時能關注局部與整體的比例關系。結果基本上沒有學生能準確描繪出來。我不得不演示以強化學生的直觀印象。但在后期的創作中學生還是出現了大量問題,說明他們對自行車的藝術感知能力不強,主要是不熟悉自行車的各部分組成。如果課前我讓學生先畫一畫自行車的整體構造,再標注出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就比單純的信息搜集有效果,可以省去課上老師板演的環節,重點講授自行車局部的造型表現方法,有充足的時間巡視指正學生作品中出現的不足,提高他們對線的駕馭能力,喜歡這一創作形式,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今后的美術學習之中。
最適宜學生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