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這是《文成公主進藏》課堂課后議課記錄,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記住,這是一個民間故事
師:很高興來四(3)班上課,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
生:文成公主進藏。
師:這個故事的作者是(手指板書)——
生:蔣軍晶
師:各位,蔣軍晶是我(笑),我可不是這個故事的作者。但是,我還是要追問你們,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
生:(低頭看注釋)《藏族民間故事選集》。(笑)
師:這是一本書,作者是人。
生:上海文藝出版社。(笑)
師:那是出版社。你知道?
生:是文成公主。(大笑)
師:胡說,還松贊干布呢。(笑)
生:是老百姓。
師:對啊,這是一個民間故事(板書: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沒有具體的作者的,所以你們在注釋里也找不到的。如果一定要作者,那就是當時的老百姓,民間故事是口口相傳的故事,是我講給你聽,你講給他聽。是爺爺講給爸爸聽,爸爸講給兒子聽,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的知道這個故事,傳了一代又一代。
這是一個藏族的民間故事
師:這個民間故事還有一個特點,這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故事。是哪個民族的故事呢?
生:是藏族的故事。
師:你們怎么知道?
生:我是從《文成公主進藏》的“藏”字推測的。
師:真聰明,這個藏就是“西藏”的“藏”,是“藏族”的“藏”。所以在這個故事里面有好多藏族的人名、地名,下面請快速瀏覽課文,只要看到藏族的人名地名就把它圈出來。
(學生圈畫)
師:藏族的人名有一個,地名有好多。畫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詞語讀一讀。
(生讀詞語)
師:誰來讀這個人名?
生:松贊干布。
師:跟他一起讀,那一個字兒念“干”,讀得很準確。
(生跟讀)。
師:地名呢?每人說一個,最好從前往后說。
生:青藏高原。(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生:吐蕃。(“蕃”字念得非常準確)
生:路納。
生:達尤龍真。(四個字的地名讀的時候要連貫一點)
生:乃巴山。
生:拉薩。
師:來,我們把這些詞語連起來讀一讀。這個故事講的是文成公主經路納,過達尤龍真,翻過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來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薩,見到了松贊干布,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笑)
師:這是一個“困難型”的民間故事,這類故事就是講主人公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的過程。來,你們也像蔣老師這樣,把這個故事的梗概說一說。
生:(一孩子講,講得挺連貫)
這是一個“困難型”的藏族民間故事
師:民間故事有一個特點,容易講,也容易記住,否則就沒法流傳啊。這個故事有沒有這個特點呢?我們來檢驗一下。
師:來,我們先看其中一個情節(jié),自己先讀。(PPT打出一個自然段)。
文成公主過河以后,一只小鳥飛來,說:“公主,公主,這兒是片沼澤地,不好走。”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大家說,因為文成公主撒了這把羊毛,所以路納這個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長得又肥又壯。
生:(生讀)
師:哇,每個同學都讀得那么認真,獎勵你們再讀一遍。(笑)
生:(再讀一遍)
師:你們現(xiàn)在讀了兩遍了,請看幻燈片,上面什么字也沒有了(打出一張空白PPT),你們能把這段故事講出來嗎?舉手的同學寥寥無幾啊。這樣吧,老師來試試看,如果待會我講不出來你們幫助我好嗎?
生:(紛紛點頭,表示樂意)
師:文成公主過河以后,一只小鳥飛來(停頓)……這只小鳥好像說了一句話,說了什么呢,我忘了,誰能幫我。(板書:小鳥說——)
生:一只小鳥飛過來說——“公主,公主,那兒是片沼澤地,不好走。”
生:一只小鳥飛過來說——“公主,公主,那兒是片沼澤地,不好走,你回去吧。”
師:哎?兩只小鳥都連叫兩聲“公主,公主”,為什么?
生:連叫兩聲是表示公主很著急,小鳥希望公主安全。
師:所以啊,你們在說的時候,小鳥著急的語氣還是要說出來的。繼續(xù)……
生:一只小鳥飛過來說——“公主,公主,這里是片沼澤地,不好走。”
生:一只小鳥飛過來說——“公主,公主,這里是沼澤地,你走不過去的。”
……
師:哎?剛才很多小鳥說話了,意思都差不多,但具體字詞也不是一模一樣,這樣可以嗎?
生:可以。
師:我們背李白的《靜夜思》都要求要背得一模一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為什講故事的時候就可以有點不一樣呢?
生:讀詩的時候每個字包含很多意思,但是講故事的時候有些詞語可以用另外的詞語代替,只要大致意思一樣就可以了。
生:講故事只要把大致意思講清楚就可以了。
師:哪怕同一個人講,今天講和明天講也不可能一樣。所以,講故事,只要意思對就可以了。好,我們繼續(xù)往下講。遇到這么大的困難,公主有沒有退縮?(沒有)是的,她沒有退縮,只見她——(板書:只見她——)
生:只見她——從她衣服上剪了一把羊毛就過去了。
師:文成公主衣服上哪來羊毛?(笑)
生:只見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沼澤地上就過去了。
生:只見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輕輕松松過去了。
生:只見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沼澤地上,過去了。
師:后來這個地方還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板書:從那以后——)那個地方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生:從那以后——那里的牛羊長得又肥又壯。
生:從那以后——路納這個地方的牛羊長得又肥又壯。
生:從那以后——那里的牛羊長得又肥又壯。
……
師:我們一起來配合完成講這個情節(jié)。在半路中,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遇到了一片沼澤,一只小鳥飛過來,它對文成公主說——
生:公主,公主這里是片沼澤地,飛不過去的。
師:但是文成公主并不退縮,只見—她—
生:從羊身上剪下來撒一把羊毛就過去了。
師:從那以后——
生:從那以后,那里的牛羊就長得又肥又壯。
師:剛才我們是合作把這段故事講完的。你一個人能不能把這個情節(jié)講下來?
生:(認真練習,然后請一個孩子單獨來講,因為前面練習得比較充分,學生順利講完)
師:難道在進藏之路上,阻擋他們腳步的只有這一片沼澤嗎?(板書:一片沼澤)還有什么?
生:還有一條河。(板書:一條大河)
生:路上一座乃巴山擋住了他們。(板書:一座高山)
生:還有一只可惡的烏鴉說了壞話。(板書:一只惡鳥)
師:你們“一片沼澤”這個片段已經會講了,其他情節(jié)會講嗎?這樣好不好,你自己再去讀讀相關的段落,練習講一講好不好?
生:(學生讀書練習,大概準備了5分鐘)
師:蔣老師講“一片沼澤”這個片段時,怎么也記不住,是你們幫助我。但是現(xiàn)在蔣老師進步了,其他情節(jié)我讀了一遍就能講了,你相不相信?
生:相信!
師:這么信任我?要不要檢驗一下?你們隨便點,你喜歡聽哪一個,我就講哪一個。
生:一條大河。
師:請聽我講——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在半路上遇到一條河,這時候一只小鳥飛過來,小鳥飛過來對公主說:“公主,公主,這條河很寬,過不去的,你還是回去吧。”文成公主可沒有退縮,只見她找了一截樹干橫在河山,結果樹干就變成了一座橋,從此那座橋就叫作內地橋。(掌聲)
師:還想聽哪一段呢?
生:我還想聽“一座高山”這一段。
師:請聽我講——半路上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遇到了一座高山,這時候一只小鳥飛過來說:“公主,公主,這座山太高了,你還是回去吧。”只見文成公主把山往身上一背,竟然把山背在了一邊,他們就過去了。從此以后那座山腳下就有公主的腳印。(掌聲)
生:老師,你講遇到惡鳥那一段吧。
師:那我就開始講了。半路上他們來到一個叫達尤龍真的地方,這時候飛過來一只惡鳥,那是一只怪烏鴉,它說:“公主,公主,松贊干布已經死了,你回去吧,見不著他。”文成公主聽了那個傷心啊,只見她在一個地方住了下來,咬破自己的手指,寫了血書來紀念松贊干布,右邊的頭發(fā)散下來也沒有去梳理,從此那個北邊的樹木稀,南邊的樹木密。(掌聲)
師:怎么樣?為什么我現(xiàn)在讀一遍這些都能基本上講下來?我為什么進步那么快?
生:因為蔣老師你記住了關鍵詞。
師:你所說的關鍵詞就是“小鳥說”“只見她”“從那以后”這幾個關鍵詞。
生:因為你記住了這個格式,現(xiàn)實遇到了什么困難,然后是做法和結果。
師:民間故事就是這樣,很多情節(jié)其實是有“格式”的,是有規(guī)律的。這個民間故事是克服困難型的民間故事,它的格式就是“動物來說話,公主來出手,神奇延續(xù)久”。通俗地講,就是遇到困難,動物來說話,小鳥不說,小魚說,小魚不說小雞說(笑),遇到困難以后,主人公肯定會解決困難,很多時候一個動作、一個道具就把困難解決了。解決以后,總會發(fā)生奇跡,奇跡還能延續(xù)到現(xiàn)在。所以這幾個詞跟我讀一讀。小鳥說——,只見她——,從此以后——,直到現(xiàn)在——
一條大河 小鳥說——
一片沼澤 只見她——
一只惡鳥 從此以后——
一座大山
師:下面請你們自己根據這個“結構”自己練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那個情節(jié)。
生:(學生練習)
師:下面請你們四人一小組合作,一人說一處“困難”,把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連起來說一說。
生:(學生連起來講,獲得掌聲)
師:既然這四段情節(jié)是差不多的,那么我們索性把其他三個困難去掉,只留下一個行不行?
生:不行,因為文成公主進藏真的遇到很多困難的。
生:這樣的話,好像文成公主進藏好像很簡單似的。
生:如果寫一個感覺很單調,不知道文成公主在進藏的時候有多辛苦了。
生:雖然意思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不寫幾個,就不能體現(xiàn)文成公主進藏是的艱辛。必須要多些疑點,不然這個故事太單調,不豐富。
師:說得有道理。是啊,文成公主進藏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難。《文成公主進藏》的民間故事其實有很多版本。其中有一個版本提到了這“日月山”(PPT出示日月山圖片、文字)。
師:從此那里的人就把這座山叫作日月山,山上的土都是火紅色的,為什么會這樣呢?下面請你們討論創(chuàng)編。開始。
師:真的,你只要指導這個民間故事的特點你不但馬上會講,而且馬上就會創(chuàng)編了。
生:走著走著,文成公主又遇到日月山,但是她并沒有退縮,她一只手把整個山撐了起來,把它給抱到日月之中去,但是她太累了,手都磨出血來了。從此以后,日月山的土就變成紅色的了。
師:講得不錯哦。但蔣老師看過的民間故事比你們多,大多數(shù)困難型民間故事的主人公克服困難不用流血,不用犧牲(笑)。
生: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走啊走啊,遇到了非常高的一座山,小鳥飛過來說,這里這個山又高又冷你還是回去吧。只見文成公主生了一把火放在地上,從此這里的地方就被火給烤成了紅色,月亮和之前一樣冷,所以就叫日月山。
師:太棒了,掌聲鼓勵。不過蔣老師又有問題了,你們既然都認為要豐富一點,多一點,我們就多講幾個文成公主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的情節(jié),說8個、10個,行不行?
生:如果編8個太啰唆了,那么多艱辛,公主也撐不下來的呀。
生:雖然遇到了可能也是10個、8個,寫出來會非常啰唆,后面人也記不住。
師:講了非常重要一句話,給他掌聲。因為民間故事是要流傳的,如果太長記不住就沒法流傳起來了。真棒。
生:文成公主是有可能遇到了10個、8個很大的困難,都寫出來后人會覺得很煩,記不住,傳下去也沒有意思了。
師:所以這么多困難,一般說故事的人會選擇代表性的3個或者4個,而且3個居多。但是老百姓很聰明的,為了表明文成公主遇到的困難很多很多,他們往往會在故事里說一句話,請你把它找出來。
生:我找到的是——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終于來到了西藏。
師:是的,民間故事里這樣的句子很多的。跟我來讀。就這樣,跨過——(生接)一條條大河,翻過——(生接)一座座高山,走了——(生接)一程又一程,走啊走,走啊走,走啊走……
這是一個歷史上真有其人的“困難型”的藏族民間故事
師:同學們,這個民間故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文成公主歷史上真有其人。歷史上真有其人的民間故事一般是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那個人做了很多很多壞事,當時的老百姓恨他啊,把他做的事編成故事,罵他百年千年。還有一種情況是那個人做了很多很多好事,當時的老百姓喜歡他啊,把他做的事編成故事,傳頌他百年千年。《文成公主進藏》是哪一種情況?
生:是后面這種情況。
師:嗯,盡管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讀的話,還是能找到當時老百姓喜歡她的原因。請你默讀,找一找,劃一劃。
(生默讀)
生:故事里寫到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聰明。
師:是啊,這樣一個漂亮聰明、身份高貴的公主不遠千里到西藏,和藏族人民在一起,藏族人民當然喜歡她。
生:故事里寫到文成公主從京城帶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麥、蕎麥等種子和各種耕種技術,還有許多鐵匠、木匠、石匠進藏。
師:文成公主改善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怪不得藏族人民這么喜歡她。
生:從此,西藏和內地的往來更加密切了!也就是從那時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學會了耕種和其他技藝。
生:怪不得藏族人民這么喜歡她。
民間故事和歷史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讀的句子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但是要了解更多真實發(fā)生過的事,可能要讀另一類故事,那就是歷史故事。想聽歷史故事《文成公主進藏》嗎?
生:想。
師:好,我讀你聽。民間故事適合講,歷史故事適合讀。
(《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略)
師:聽了這個歷史故事以后,你問一下你自己,你是更喜歡歷史故事呢,還是更喜歡民間故事。為什么?
師:請喜歡民間故事的同學起立,說說你們的理由。
生:我覺得民間故事有一點神秘的感覺,公主可以把山背到一旁,鳥也會說話。
生:我喜歡民間故事是以為民間故事的結尾是非常美好的,結尾總是男女主人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生:歷史故事有些細節(jié)太殘忍了,我不喜歡。民間故事都是很美好的。
生:民間故事容易記住,今天這節(jié)課我基本上整個故事會講了。(掌聲)
師:這么多人喜歡民間故事,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歡歷史故事啊。說說你們的原因。
生:歷史故事非常真實,有更多的細節(jié)。
生:民間故事確實很有想象力,但是我們總不能老是沉浸在幻想中吧。(大笑)
生:要了解真相,還是讀歷史故事。
師:嗯,同學們說得很好,說了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也說出了民間故事和歷史故事的特點。平時生活中,有時我們可以讀讀民間故事,有時可以讀讀歷史故事。下課。
幼兒園學習網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