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九年級下冊《1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闡述的道理――人才要經過艱苦磨煉,才能夠造就。
2、理解課文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正反對比論證、類比論證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闡述的道理――人才要經過艱苦磨煉,才能夠造就。
2、理解課文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正反對比論證、類比論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只青蛙丟進沸水中,青蛙奮力一蹦跳,出來了!而將青蛙放入溫和的水中,發現青蛙樂于呆在里面,再將溫水加熱使溫度“溫和”地升高,青蛙慢慢適應,最后竟被煮死了。請問同學們——你們從這個實驗得到什么啟發?由此導入并板書課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學習過程
(一)了解作者、作品
(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師:要學好文言文就要“讀好”。(師板書:讀好。)
師:朱熹曾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讓我們齊讀全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師:要想“讀好”,第一步就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在預習時,我們已經讀了文章,現在誰能為大家朗讀這篇文章?其他同學要認真聽,過一會兒要給予評價
指一生讀,讀完指一生評
(生自由地讀這些易錯字。)
(生齊讀全文。)
(三)讀出積累
1、師:剛才同學們的讀真可謂字正腔圓,有板有眼。要想讀好文言文,還要完成第二步的學習——讀出積累。讀出積累就是要疏通大意,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提高我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課前預習,學生整理重要的詞語在黑板上,學生共同記憶鞏固)
2、質疑
(四)讀出自己(小組合作探究)
學習文言文僅知其大意,還是不夠的,還要從中讀出自己。讀出自己就是要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課件展示。)
自由讀課文,找一找文中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試著說說喜歡的原因。(可從思想內容、論證方法及效果、修辭等方面引導學生。)示例:
①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6位名人的事例,(師:你認為他們有什么共同點?)他們雖然出身卑微,歷經了苦難的磨練,但最終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為。(師:這是什么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師:讀一讀,感受6個事例放在一起有什么好處?)運用排比、很有氣勢,不僅瑯瑯上口,也很有說服力。
②第二段是振聾發聵的名句,它的著名,緣于勵志作用。它告訴人們:所有將來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必然要在內心和身體經受一番痛苦與曲折的磨練,并以此來增長才干。第二段歸納出了第一段的結論。從道理上論證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觀點。強調了人成才的客觀條件。
③第三段也是名句,它論述了人處于困境才能夠奮發,(強調了人成才的主觀條件,正面論證了生于憂患)國無憂慮則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國家要想長盛不衰、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從反面論證了死于安樂)(師:這是什么論證方法?)正反對比論證。
④作者由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提出了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五)小結:(媒體展示文章思路)師生合作,試理出本文論證思路(此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理解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論證特點)師:引導學生根據層次和句式特點分層背誦課文
師:蘇軾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其實背誦是一種積累的好方法,這么經典的文章就應該背誦,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很好的背誦方法。
(課件展示。)
快速背誦法:
抓層次。
抓句式。
抓關鍵字詞。
學生按文章思路圖試背課文。(齊背課文)
(六)同學們背得很棒!我們也可以借這篇文章來管中窺豹,了解《孟子》散文的語言特點,那就是語言犀利,氣勢磅礴。我們來一起看孟子的另一些名句。
(課件展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師:請自己讀一讀這些句子。(生自由朗讀,讀得搖頭晃腦。)
師:讓我們一起來齊讀這些句子,注意要讀得鏗鏘有力,氣勢磅礴,感受孟子語言的魅力。
(七)拓展提高
1.出示思考題:文中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練。補充一些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
多媒體出示實例和名人名言,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并談自己的看法。
(贈言)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擊,才得以壯觀;人生不拒絕遺憾的存在,才得以明達。所以說: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附:板書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類比↑
造就人才→治理國家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對比論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