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尤其要注重學生語言表達技巧的學習與訓練。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懂得如何有效而恰當地處理敘事的詳略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問題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運用整體感知、精讀課文、品讀細節等方法進行有效閱讀。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方法。
3、情感體驗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與思考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驗,所有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愉悅。
教學流程
◆導入:
教師:同學們,請問在你們的成長歷程中是否也曾經歷過一些困難與挫折呢?面對困難與挫折大家又是怎樣去面對和克服的?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及時點評。
教師:這堂課,老師就要帶著同學們一起去看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少年時,他又是如何面對困難克服苦難的?他的經歷又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怎樣的啟示呢?
◆整體感知,概述故事。
教師:請同學打開書本,翻到《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下面,老師先請一位同學來朗讀課文前面的“導語”【課文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我”的脫險對你也會有寶貴的啟示。】
導語中說“課文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是什么“險”呢?怎么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樣脫離險境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這次經歷呢?說一說“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地朗讀課文。
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完文章后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故事的主要情節【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敘事要素來概述】,能夠準確地回答以上提出的問題。
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回答相應問題。
教師:對學生的復述與回答進行適當的點評與具體的補充。
◆精讀課文,探究主旨。
教師:剛才,同學們經過認真的朗讀,對文章內容和故事情節都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把握。
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圍繞以下問題再次仔細閱讀課文。
(1)從課文的內容來看,標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是什么意思?
(3)把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又該作如何理解?
(4)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呢?
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教師:輔導反饋。
◆品讀細節,創新閱讀。
(一)學法指導
教師:“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說的是同樣的一部文學作品,不同人就會讀出不同感受來。同樣,一篇文章,除了探究文章的主題思想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多角度去閱讀,這樣我們的思維才不至于定勢。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于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我們可以著眼于某一個人物,也可以著眼于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例如,評價課文中的杰利是么地方做得對,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有很多。
(二)確定角度
學生先說,教師啟發、整理。
(1)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的?
(2)評論杰利。
(3)評論四個孩子。
(三)探究問題
(1)石架約有7米搞,搭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么不這樣做呢?他的做法有普遍意義嗎?
(2)課文里的哪些地方寫到杰利?請逐一加以評論。
(3)請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
(4)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5)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被困在懸崖上,你將會怎么辦呢?
◆拓展延伸
教師:在我們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你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你是怎樣應對與克服的?你又從中得到什么經驗教訓呢?
學生:自由發言,然后整理敘寫成文章。
教學隨想
其一、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指導學生解讀文本應當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體驗與價值觀這三個緯度進行。假如我們單單從知識與能力這個角度來解讀文本,那么就會把語文課上成枯燥乏味的知識記憶與技能訓練的課程。假如我們僅僅從過程與方法這個角度來解讀文本,那么就會把語文課上成簡單機械的過程感悟與方法傳授的課程。以上這兩種教學方法都是片面的,因為都只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卻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特征。當然,假如我們只是從情感體驗與價值觀目標這個緯度來解讀文本,那么也會把語文課上成不倫不類的思想政治課或者心理輔導課。同樣也是忽視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所以說,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應該是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體驗與價值觀這三個緯度進行全面而完整地定位的。
其二、對于文本的解讀,教師不能局限于語文教學參考等教輔資料里的那些專家、學者們為我們所設定的范圍與思路,否則我們的課堂教學容易使學生養成被動接受與一味接受的習慣。一個思想成熟的人,他必定具備批判的精神、思考的勇氣和創造的意識。假如我們教師老是把學生的學習與思維封鎖在特定的范圍之內,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會失去豐富的想象力,丟失敢于批判的精神,喪失勤于思考的習慣。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最可怕的是缺乏創新的精神;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最可怕的是喪失獨立的思想;對于一個公民來說,最可怕的是丟失思考的習慣。一個國家如果缺乏創新精神,那么它將難以持續發展;一個民族如果喪失獨立的思想,那么它將難以雄立地球;一個公民如果丟失思考的習慣,那么他將難以開拓創新。鑒于以上原因,我們作為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就應該肩負起培養學生批判精神、思考勇氣和創造意識的責任。如何培養學生的這些優秀品質呢?我們就應該從每一節課的教育教學開始。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創新閱讀是一種可行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創新閱讀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
其三、探索精神與探究意識是創新型人才必備的素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假如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探索精神與探究意識進行引導與培養,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有希望朝著創新型人才方向發展與成長。都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民族未來的希望”。假如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能夠多培養出一些創新型人才來,那么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是指日可待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探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正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探究意識的教學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