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堂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希望,今天,你們能夠以一顆孩子的心,去貼近一個孩子的命運,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在不受老師講授干擾的情況下,讀出屬于自己的那一種體會。首先,請自由地、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遍。然后,說說課文中哪些描寫最讓你感動?
學生自由讀課文,有孩子讀得很喧鬧。示意孩子們暫停,示范朗讀第一段,給自由朗讀定下一個比較適合的感情基調。 初讀,說出心里的痛 師:我們來交流讓自己最感動的地方。
生:請大家看到課文第一段。“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著,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我覺得,當時的社會很窮,要用拖鞋當搖籃。
師:你先保留你的看法。其他同學有別的看法嗎?
生:我覺得這是說這只鞋子很大。
師:我想,可能是我提問題的方式不對,雖然教材上是這么寫的。但是,我想可能換一個問法,你們會更方便表達。因為你們理解的“感動”,是做了什么美好的行為讓我們內心震動,從而產生一種欽佩之情,我這樣問——課文里面哪些描寫使你特別心痛?
生:我想,我明白了,這是說,這個小孩子在欺負他。
師:是啊,本來小孩子是最單純的,小孩子和小孩子是最容易親近的,可是,連這個小孩子都在欺負她,真讓人心痛。如果,這個男孩不把他的一只鞋子拿走,至少——
生:至少她的一雙小腳不會凍得紅一塊青一塊。
生:至少她的還有一只腳不用踩在冰冷的雪地上。
師:這個男孩不僅欺負她,而且還——
生:嘲笑她,說她的鞋子太大。
師:鞋子太大,是因為腳太小,人太小,這個小女孩,真是太小了太小。繼續說說讓你心痛的文字。
生:請大家看到課文第四段。“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我覺得這個小女孩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晚無處可去,街上冷,家里也冷,而且爸爸還會因為她沒有掙到一個錢而打她,家里也是一個冷冰冰的地方,毫無溫暖可言。
師:是啊,天下之大,卻沒有一個可以讓這個小女孩容身的地方。而家,本來應該是什么樣的地方?
生:是我們的依靠。
生:是我們最后的避風港。
生:我想補充何佳彧的。這么冷的天,為什么他爸爸不自己出來賣火柴呢?可見他爸爸是很自私的。
師:其實,真的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天下,也的確有一些自私的父母。
生:我還想補充,我覺得他爸爸不僅自私,而且粗暴,小女孩在這樣冷的天賣不出火柴不僅得不到安慰,還要挨打。
師:如果連家和父母都不足以依靠,那這小女孩,還可以靠誰呢?繼續分享。
生:請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這個小女孩饑寒交迫地走了一整天,卻一無所獲,使我很心痛。
師:這個小女孩為什么一無所獲,因為——
生: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生:當時的人們,是多么冷漠啊。他們看到這樣一個赤腳在雪地上行走的小女孩在賣火柴,卻沒有一個人伸出援助之手。
師:我們即使是看到一只流浪狗——
生:也可能會收留它。
師:或者至少——
生:我們會丟給它一點而食物。
師:可是,這一整天——
生: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生: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安徒生特意用了“乖巧”這個詞。
師:嗯,錢致宇,我感覺到你要說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生:安徒生用“乖巧”是為了說明這個小女孩很可愛。
師: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嗯……
生:我來補充。我覺得,安徒生是想說,這個小女孩這么乖巧,卻遭受了這樣的悲催命運,這不是小女孩本身的錯。
師:這樣的悲催,不是這個小女孩的錯。就像最近你們在新聞里面關注到的非洲“巫童”的命運一樣。一個孩子,一旦被認定為“巫童”,那么他就開始遭受永無止境的非人的折磨了。而且,折磨他的人,還是他至親的人啊!這樣的孩子,真讓人心痛。
生:小女孩的最后的微笑讓我心痛。“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是帶著微笑帶著滿足死去的,她死之前看見了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這些東西是虛幻的,但是,她仍然很滿足。
師:小女孩為什么這么容易滿足?
生:那是因為她一直以來,得到的太少,所以不敢奢望太多。
生:請大家看課文倒數第二段。“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尸體上。”
師:你關注到了一個特別重要的細節。這里為什么讓你覺得心痛?
生:我覺得這個小女孩只要再熬一下,就可以等到新年的陽光,可是她卻沒有等到。
師:那下一個冬天呢?她會不會就一定可以熬過?所以,這個細節,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一想。
生:我補充一下。新年的太陽是溫暖的,而小女孩的尸體是冰冷的,這里用了一種對比。
師:這種對比讓人心痛。其實,這里還有一種更深沉的對比。
生:嗯……
師: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人們會做什么?
生:一年之計在于春,大家會高興地談論著春天的計劃,未來的美好……
師:可是,這個小女孩卻凍死了,凍死在——
生:舊年的大年夜。
師:人們在新年的燦爛陽光里談笑風生,可是,這個小女孩卻永遠沉睡在舊年的寒冷和黑暗中了。這種對比,讓人覺得多么悲涼!多么凄苦!我們繼續循著“對比”這根線索,來更進一步走入課文。剛才,你們用一顆孩子的心,貼近了這個小女孩的命運,我相信,你們還可以讀到更多。
三、細讀,讀出小女孩的冷
投影:
這是一個的小女孩。
師:默讀課文,找到一個最能表達你的感受的詞語。
生:這是一個容易滿足的小女孩。她所希望的,不過是一點溫暖,一點食物而已,一點愛而已。
師:可是,這一點點的希望,都變成了奢望。
生:這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師:是啊,一個多么漂亮的女孩!
投影:
這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
本來應該在家里享受爸爸媽媽的寵愛,
可是……
生:卻不得不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
生:可是卻饑寒交迫地走在大街上。
生:可是卻凍死在大年夜。
生:可是,卻被父母驅逐在外。
投影:
這是一個的夜晚。
生:這是一個幸運的夜晚,因為她在火光中看見了這么多美麗的東西。
生:我覺得這不能說是幸運。
生:這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夜晚,盡管小女孩在火光中看見了這么多美好的事物,但是,這,畢竟是虛幻虛無的,是想象出來的。
師:如果這樣的夜晚,也能說是幸運的話,那世界上就沒有什么是不幸的了。
生:我想補充舒有容“一無所有”的說法,我覺得對于小女孩來說在,這是一個無比璀璨的夜晚。她一輩子苦苦期待都得不到的東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火柴的微光中得到了。盡管這些得到,都只是一剎那,但是,我相信在這一剎那,小女孩是幸福的,所以,她臉上的微笑,是發自內心的。
師:這幸福,像流星,雖然轉瞬即逝,可是無比璀璨。
生:我覺得,這是一個思念的夜晚。小女孩整個夜晚,都在思念著唯一愛她的奶奶,她手里緊緊攥著燒過的火柴梗,就像攥住了奶奶、攥住了幸福一樣。
師:你們都說的很深刻,讓我們把思維,回到最淺顯的一個詞語上來。
投影:
這是一個除夕的夜晚,
本來應該是一家團圓其樂融融,
可是……
生:可是,這個夜晚卻是饑寒交迫的。
生:可是,這個夜晚卻是如此的寒冷。
生:可是這個夜晚卻充滿了悲劇。
師:如果說,我們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這一個夜晚的感覺的話,那這個字,毫無疑問是——
生:冷!
投影:
這個小女孩感覺到的寒冷,都來自于哪些方面呢?
生:天氣。“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師:你還可以用你的聲音,把天氣表現得更寒冷嗎?
生: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師:聽我示范。“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聲音低沉,舒緩,遲滯。)
生: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聲情并茂)
師:這回我們感覺到了寒風刺骨。還有什么讓她覺得寒冷的呢?
生:她的家庭,也讓她覺得寒冷,她有家,可是不能回去;她有父母,卻沒有辦法依靠。
生:我覺得,還有人心的冷。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沒有一個大人幫助她;而且,那個小孩子,也欺負她,把她的鞋子拿走了。沒有一個人,給過她一點點溫情,一點點溫暖。
生:我補充一個細節。“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那個司機明明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可是,他卻沒有把車慢下來,而是飛快地沖過來,可見,這個司機也是毫無同情心的。
師:如果這小女孩,是一個衣著華麗的公主,也許,這個司機不僅會慢下車速,甚至會停在路邊,等她先行通過吧。這小女孩,就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中被侮辱被損害的一個。我提醒大家,請看到課文最后一段的第一句——“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安徒生在這里沒有用任何形容詞來形容人們說話的表情和語氣,你覺得,人們當時可能怎樣說?
生:遺憾地說。
生:不大可能。
師:也許這樣的悲劇,他們司空見慣了吧。
生:不屑地說。
生:應該沒有這么嚴重吧。
生:平靜地說。我覺得,人們是以一種漠不關心,事不關己的心態來說的,這樣,才體現出人心的寒冷。
師:我比較同意你的看法。所以,這一個大年夜,包裹著這個可憐的小女孩的,是一種從天氣到家庭,再到社會的徹骨寒冷。這寒冷,像大山一樣壓著她,使她不堪重負;像鐵罐一樣,禁錮著她,使她無法掙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講到了包裹著這個小女孩的,是一種徹骨的寒冷。這寒冷,來自社會,使她一整天都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幫助和憐憫;這寒冷,來自家庭,使她甚至不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暖和暖和一下;可是,這天氣,實在太冷了,使她終于鼓足了勇氣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墻上擦燃了。剛才,我復述課文的時候,有哪一個詞語,深深地刺痛了你,請在書上劃記下來。
(學生劃記)
師:你們找到是哪一個詞語?
生:終于。
生:“終于”說明小女孩是猶豫了很久才下定了決心,說明了他害怕爸爸打她,也說明了天氣真的寒冷徹骨,使她寧肯冒著被爸爸打的風險,也要給自己暖和一下。
二、朗讀,讀出想象中的暖
師: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小女孩終于感覺到了無比的溫暖和舒服。這溫暖,是火柴帶來的,也是——
生:……
師:也是什么帶來的呢?這是發生在小女孩心中的事,也是童話創作常用的手法。
生:也是想象帶來的。
生:也是幻想帶來的。
師:現在,讓我們分男女生,對著大屏幕一起來讀讀課文的主體部分。其中,男生讀想象的部分,女生讀現實的部分。我相信,讀著讀著,你一定會感覺出一點什么的。
男生: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師:我怎么從你們的聲音里面聽不出一點兒欣喜呢?這可是小女孩在這個晚上夢寐以求的溫暖啊!再讀。
男生: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師:可是,當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的時候——
女孩: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師:這小小的溫暖似乎鼓勵了她,使她對于光明和溫暖的渴求變得更強烈了,于是,她又擦了一根。火柴又燃起來了,又發出亮光來了——
男生: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師:冒著香氣的烤鵝向小女孩走過來了,幸福變得如此觸手可及,可是,這時候——
女生:火柴又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師:這種美好的感覺,實在太讓人難以抗拒了,于是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男生: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畫片伸出手去。
師:小女孩馬上就要拿到她朝思暮想的圣誕禮物了,那些平常只掛在櫥窗里可望不可即的彩色畫面,就閃爍在她面前了,可是,這個時候,火柴——當然又滅了。她看到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她說——
生:有一個什么人快要死了。
師:那個時候,她哪里會想到,這個人就是她自己呢。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
男生: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師:她知道,奶奶會隨著火柴的熄滅而消失。為了留住奶奶,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
男生: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師: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們多么希望,這個小女孩真的是到了那個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可是,現實是——
女生: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尸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師:小女孩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你覺得,這是一種怎樣的“捏”?
生:緊緊地捏著。
師:似乎這捏著的就是她渴望的幸福。
生:不舍地捏著。
師:似乎那火柴梗上,留著奶奶的手心的溫度。
生:死死地捏著。
師:仿佛攥得越緊,就越能夠把握她自己想要的幸福。
生:牢牢的捏著。
師:她多么想把這溫暖和幸福牢牢地握著,可是,這幸福卻是如此——,請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種幸福。
生:轉瞬即逝。
生:稍縱即逝。
生:我覺得,可以用“逃去如飛”來形容。
師:能夠活學活用,真好。還可以用一個和花有關的詞語來形容哦。
生:曇花一現。
師:是啊,這幸福,如此脆弱,如此短暫。不管,她曾經有過多么美好的想象,她終究還是凍死在大年夜的街頭。當新年的太陽升起來,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孩子們,你們想一想,他們不曾想到的,還有什么?
生:他們不曾想到,自己從來沒有買過這個小女孩一根火柴,沒有給過這個小女孩一丁點兒的幫助。
生:他們不曾想到,當自己在溫暖的房子里和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烤鵝的時候,這個小女孩卻走在冰天雪地中,渴望一點點填飽肚子的東西。
生:他們不曾想到,他們的冷漠的心,早就變成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師:他們,還不曾想到,在這樣寒冷的夜晚,凍死在街頭的,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小女孩。可是,這些,誰想到了?
生:作者想到了。
生:安徒生想到了。
三、討論,體會安徒生的情懷
投影:
你覺得,安徒生想在這個故事里面表達什么呢?
生:我覺得他想批評那些把孩子趕到街上去的狠心的父母。
師:是啊,父母本應該和孩子同甘共苦。不過,也許,她的父母也是迫不得已吧。
生:我覺得,他想鞭笞這個社會,這個社會有人有錢有勢,有人一貧如洗,很不公平。
生:我覺得,他想找回這個社會真正的人心。
師:是啊,那真正的人心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互相幫助,互相關懷,沒有冷漠,沒有欺凌。
師:安徒生把找回社會真正的人心的希望,寄托在讀著他的童話的孩子們身上。他為什么寫童話?用它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每年圣誕節,他都會出一本童話集,作為孩子們的圣誕禮物,他一生共創作了168篇童話,即使是圣誕老人,也不會比他更受孩子的歡迎和愛戴。
投影:
心里有一個春天,筆下就有一個春天。作家總是寫自己經歷過的東西,或者在他心里經歷過的東西——即使是想象,也帶著深沉的真實。通過《賣火柴的小女孩》,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安徒生?
生:我讀到了一個悲憫的安徒生。對于窮人的痛苦,他沒有坐視不管,漠然對待,而是表達了深深的關切和同情。
師:安徒生的悲天憫人,首先是因為他自己也曾經是一個窮人,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父親是一個窮鞋匠,母親是一個洗衣工。《賣火柴的小女孩》發表于1846年。當時,有一個朋友寄給他一封信,信里附著三幅圖,要求他寫篇童話,以配其中一幅圖。他選擇了描繪手中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這篇童話。為什么會這么選擇呢?這是因為安徒生的母親,幼年是個討飯的孩子。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里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來的時候,她感到餓極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饑餓。最后她終于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生:哦——原來如此。
生:我讀到了一個有感情的安徒生。
生:你這么說似乎說不通吧。
師:你是不是想說安徒生不冷漠?換一個詞語。
生:熱情的安徒生。
師:嗯。內心熱情似火的人,絕不會冷漠地對待他人的痛苦。
生:我讀到了一個愛孩子的安徒生。
師:愛孩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好的故事,塑造孩子美麗的靈魂。我想,這就是安徒生一輩子想做的事。
生:我讀到了一個散發著人性光輝的安徒生,他善良,他悲憫,他對窮苦的百姓充滿了同情心。
師:可是,在當時,這種同情,并不能改變社會的現狀,憂郁的安徒生把希望寄托在天國,也寄托在未來。現在,過了兩百多年之后,社會已經往前進了一大步,他所爭取的下一代——你們,是否內心擁有了足夠的溫柔和悲憫呢?讓我們拿起筆,來書寫我們內心的愛和痛。
四、仿寫,寫出內心的愛和痛
投影:
愿為一根小小的火柴
用短暫的光和熱
穿透這像墻壁一樣堅硬的黑
溫暖這像鐵一樣冰冷的夜
哪怕
只有片刻的躍動哦
也要燃燒得更熾烈
(學生課堂寫作,幾分鐘后交流。)
孟惜之:
我不愿為王公貴族
也不愿為富商土豪
我只想跟她一樣
當一個賣火柴的小孩
在她孤獨的時候
作她的朋友
給她平淡凄慘的人生
添上光彩的一筆
師:為什么你愿為一個賣火柴的小孩?
生:因為只有這樣,我才可以平等地和她在一起,她也才會坦然地接受我的友誼。
張晨:
愿為一只肥肥的烤鵝
在雪地上搖搖擺擺地走著
踏破雪的寒冷
抹去夜的寂寞
用自己小小的可愛
濃濃的香甜
撫慰小女孩那轆轆的饑腸
孫維熙:
愿為那一點點火柴的火光
用身上那一點點熱量
去滋潤她,去溫暖她
也許這星星之火
也可以點燃起她心中荒涼的草原
哪怕
稍縱即逝
但聊勝于無
師:“聊勝于無”這個詞語用得真好!這是一個多么微小多么真誠的愿望。
何佳彧:
愿為一束渺渺的陽光
用小小的暖小小的輕柔
融化這像寒冰一樣的人心
質問這像石頭一樣的社會
也許
我會被濃蔭遮擋
但是,世界會因為我的努力
而晴天依舊
黃憶赫:
我愿為一縷陽光
用自己微弱的光亮
去照亮小女孩心中所有的黑暗
在這風雪交加的一夜
我多么渴望穿破翻滾的云層
來到她身邊
我多想擁抱著她
讓自己的光和熱透過她的皮表
蔓延進她的心中
哪怕
大雪依然紛飛
心中也有陽光普照
師:一個心里有陽光的人,在哪里都不覺得寒冷;一個心里有陽光的人,無論在哪里都會暖烘烘地溫暖身邊的人。安徒生是孩子們心里不落的太陽,而你們,也是一顆一顆的小太陽。當我們努力放射自己的光熱的時候,賣火柴的小女孩所向往的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會從天上,降落人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