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中國石拱橋》與《故宮博物院》對比教學案例,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自求自得,擁有一份相對獨立的讀書權。但對一些帶有規律性的讀書方法教師還是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本課通過對比讓學生掌握說明文的一般讀法。
[教學重點] :抓住事物特征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理清說明順序,合理安排說明結構。
[教學方法]:猜讀、導讀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學情分析] :已上過一節有關說明文知識的單元提示課。學生對說明文有一些感性的了解。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后讓學生掌握怎樣快速找到中心句,怎樣理清說明順序。對說明文語言的學習再分別安排一課時。這兩篇課文共用四課時。
教材分析:這兩課都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重點篇目,具有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語言平實、結構清晰、幾乎每段都有中心句。
[教學片段實錄]
一、猜讀課文,激起閱讀興趣。
教師板書《中國石拱橋》與《故宮博物院》后問:
假如我們有生花妙筆,我們寫的作文文彩斐然,現在面對這兩個題目你在開頭段都會寫些什么?
生:《中國石拱橋》我先要寫石拱橋是怎樣的,然后再寫中國的不寫外國的。
生:我會拿中國石拱橋和外國的對比,突出中國的。
師:看來這兩位都打算寫說明文了。以介紹知識為目的。
生:《故宮博物院》我會按旅游的線路來寫。
師:據說故宮有9000多間房屋,你能寫完嗎?若重點寫,你會寫哪些?
許多學生:皇宮、紫禁城。
師:紫禁城有很多宮殿,你重點突出哪些?
一生:金鑾殿。
師:好,現在快速閱讀課文看看你們的思路與作者的一樣嗎?
二、速讀兩篇課文,整體感知,明確寫作對象。
提問:
1、閱讀事物說明文首先要明白文章主要說明的對象。《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主要說明對象分別是什么?
生:《中國石拱橋》講的是趙州橋和盧溝橋。
生:不對,趙州橋和盧溝橋是作者舉的例子。
生:《故宮博物院》講的是他的建筑特點。
2、一般來說說明文的題目就是作者要說明的重點?!吨袊皹颉放c《故宮博物院》的主要特征分別是什么?
學生自讀勾畫后四人小組討論。大多數學生完成較好。
教師明確答案。
(板書)《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故宮博物院》宏大壯麗、結構精美、布局統一。
三、速讀課文并理清說明順序。
1、先讓學生明確寫作順序指的是安排文章的方法。有總分式、分總式等。
2、有些文章一開始就一字一句讀,讀著讀著就會迷惑,尤其是說明文這種情況會更多?,F在請同學們速讀每篇課文,不必每字必看,試找找每段的中心句,并勾畫下來然后與小組同學探討誰對誰錯。看那個小組效率最高
3、四人小組合作找中心句。教師在行間參與指導。
4、小組展示合作學習結果。教師補正明確。
板書《中國石拱橋》總分 時間順序
《故宮博物院》總分總 空間順序
其中《故宮博物院》4-10段的又是總分式結構。
四、根據所說明的事物特征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投影打出以下問題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探究。 怎樣說明盧溝橋的雄偉?這種說明方法與說明故宮的宏大一樣嗎?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 趙州橋與盧溝橋你覺得那個更美?請你做個導游給大家解說一下你所欣賞的拱橋。 假如能移動這兩座橋,你認為他們能互換位置嗎? 那座橋與故宮的建筑風格相近?說明理由。 學生討論后教師強調出列數字、摹狀貌的說明方法是根據說明的需要而定的。
其中對第二個問題學生的討論簡錄如下:
生:不可以,兩座橋的結構是由他們橋下的流水量決定的,趙州橋的流水量可能大,所以用了一個大拱。
生:不能,兩岸的地勢可能不一樣。
生:不能,書上說趙州橋全長 50.82米,而盧溝橋長265米,換了不就掉下去了嗎?
……對以上四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他們在討論時、解說時自覺的用到了列數字、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五、小結
規范的事物類說明文初讀時不宜逐字逐句去讀,應該整體把握,明確說明對象,再逐段找中心句。然后理清說明順序再精讀。
六、教學反思
1、這兩篇課文對比閱讀可以使學生發現了一些閱讀此類文章的規律性方法。對比閱讀只設計了一課時,也不影響每篇課文的深入學習,解決了平時讀書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端。
2、猜讀的方式起了很好的導入作用。
3、學習說明方法時所設計的幾個問題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
4、一課時完成以上內容有點多。必須提前讓學生預習課文。
本節課注重了新課標所要求的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方面沒有涉及。這是后幾節課的重點。不知這種將三個緯度割裂開來的做法是否恰當。這節對比課只是一個嘗試,總結經驗希望對以后的教學有借鑒作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