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這是《祖父的園子》公開課課堂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開門見山,提示課題
師:一個普普通通的園子,對你我而言,可能印象模糊,可能壓根兒就留不下什么印象。但是對于著名作家蕭紅而言,有這樣一個園子一直銘刻在她的心坎里,帶給她自由,帶給她快樂,帶給她無限美好的回憶。這個園子就是——祖父的園子。
師:這是一篇什么課文?
生:略讀課文。
師:你會學習這種課文嗎?
生:會。
師:教教我是怎么學?
生1:要自己提出問題,并且解答。
師:自己提出問題,通過學習課文解答。對,這是一種很好學習略讀課文的文法。我們都是這樣學的,是吧?
生:是。
師:還有不同的學法嗎?
生2:用預習的方法來學習略讀課文。
師:也就是說我們學習一篇課文要預習。相信同學們都養成了這樣一個好習慣,不管是學習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學習之前我們都要預習。
師:這篇課文相信大家也已經預習,是不是?
生:是。
二、初讀課文,感悟特點
師:今天虞教師想教大家學習略讀課文的另外一種方法,我們可以采用幾遍讀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來學習文章。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學習精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讀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學習精讀課文,一般采用朗讀,而且要讀得有感情;我們在學習略讀課文時,一般是——默讀,或者瀏覽,而且要有速度地瀏覽,對不對?有時候可以是一目——十行。
師:比如說,我們來學習課文,當你讀到課題時,就知道這篇課文寫得就是——祖父的園子。所以,首先我們得弄明白,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或者說這個園子有哪些特點?
接下來,請同學們把筆拿在手上,請你快速瀏覽這篇課文,想一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當你想到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這個園子時,請你把這個詞語寫在課題的旁邊,聽明白了嗎?
學生瀏覽課文,邊寫詞語,教師巡視。
師提示:課前我們講過當你想到一個詞時,還不能滿足,還要想想還可以用什么來形容這個園子。
指名學生把詞語寫在黑板上(美麗、生機勃勃、應有盡有、五彩繽紛、快樂、自由的園子)。
師:你寫完后,可以看一下黑板,你的學習伙伴是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這個園子的。
師:每一個同學字都寫得非常認真,停下筆來我們來看一下黑板。這是我們通過第一次瀏覽,對這個園子的感受。都不錯。我們一起說——
生:美麗、生機勃勃、應有盡有、五彩繽紛、快樂、自由的園子。
師:但是我們學習課文只學到這行不行?
生:不行。
師:顯然是太膚淺,對吧。所以我們還得通過第二遍、第三遍把文章讀得更深入一點。那么,我們第二遍瀏覽課文時,帶著什么問題呢?我們可以把剛才的感受重新變回問題,會不會變?比如說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園子?第二個問題?
生:為什么說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園子?
師:第三個問題?
生: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園子?
師:第四個問題?
生:為什么說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園子?
師:第五個問題?
生: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快樂”的園子?
師:第六個問題?
生:為什么說這是一個“自由”的園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點
師:我們可以帶著這些問題,再去讀讀這篇課文。這樣吧,我們首先帶著上面這些問題,請你快速瀏覽,在課文中畫出一些句子,然后把這些詞語寫到句子的旁邊,這就叫什么呢?——旁注,明白這意思嗎?
哪個句子體現的是“美麗”,你就把這個句子畫出來,旁邊寫上“美麗”,哪個句子體現的是“生機勃勃”,畫下來,在旁邊寫上“生機勃勃”。
生自主畫句子。
師:好,找到了我們交流一下。虞教師發現有很多同學都把第二自然段畫下來,是不是?來,你把第二自然段讀一讀。
生1讀句子:“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師:你在旁邊寫上什么詞語?
生1:美麗。
師:美麗嗎?(美麗!)還可以寫什么詞語?
生2:五彩繽紛。
師:是啊,第二自然段里邊兒寫了好幾種色彩,那當然“五彩繽紛”。
師:有很多同學是把第一自然段畫下句子,對不對?你交流一下。
生3:“我家有一個大花園……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
師:你是把第一自然段讀完了是不是?你在第一自然段旁邊兒寫上什么詞語?
生3:我在第一自然段旁邊寫的是“應有盡有”。
師:“應有盡有”,特別是哪句話?告訴我。或者是哪個詞兒?告訴我。
生:“樣樣都有”。
師:所以你寫上“應有盡有”沒錯!第一自然段,還讓你有了什么感受?
生4:生機勃勃。
師:生機勃勃的,有道理嗎?都說蝴蝶、蜜蜂是春的使者,所以凡是有蝴蝶、蜜蜂的地方,會讓我們感受到春的盎然的生機。
師:所以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一定明白《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作者蕭紅通過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的描寫,讓我們對祖父的園子有個大致的了解。因為第一、第二自然段告訴我們,祖父的園子就是一個——
生:美麗、生機勃勃、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的園子。
師:上邊這些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
生:是。
師:那接下來我們看看為什么說是“快樂、自由”的園子?
虞老師覺得一個人在園子里邊兒所做的事情往往就存在著這種快樂,對不對?
生:對。
師:所以,我們可以快速地梳理一下,蕭紅在園子里做了哪些事情?不忙著動筆。我們采用“圈關鍵字”的方法來梳理。什么叫“圈關鍵字”?你來說給大家聽。
生5:也就是說一段中最主要的詞。
師:“最主要的詞。”也就是說可圈可不圈,咱們堅決——不圈。“成事開關難。”誰能通過快速瀏覽,把蕭紅在園子里所做的第一件事圈出來。
學生快速瀏覽。
師:第一件事情是?
生:栽花。
師:哪句話告訴你?
生:“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師:所以,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栽花。你只要把“栽花”這兩個字圈出來。會圈嗎?
生:會。
師:第二件事情是?一起說。
生:拔草。
師:第三件是?
生:種菜。
師:好像不是。在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用腳把土溜平。把這個圈出來有點難圈。“把那種下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句子中,你圈哪兩個字?
生:溜平。
師:溜土。
師:“溜土”是一件事,沒錯。但是句話里邊兒“土”字在前,“溜”字在后,不可能圈成“土溜”(生笑)。得想個辦法。這種情況經常碰到,你想個辦法,用什么方式圈?其實很簡單,我們不要把問題想得太復雜了。你會用什么辦法?
生6: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師:哇,你還在改句式了。
師:把“土、溜”各畫一個圈,然后再加上一個符號就可以。你來說說。
生7:先放著,找找下面的事情。
師:你這叫“知難而退”!(笑聲)看老師寫。(圈出“土”與“溜”,然后加上箭頭)
第三件事情就是——
生:溜土。
師:第四件是?
生:鏟地。
師:是“鏟地”嗎?沒錯。第五件事情是?
生:割野草。
師:不是“割野草”,害野草是哪件事里面的?
生:“鏟地”里面的。
師:對,這就給我們一個提示,當后面幾個自然段寫同一件事情,還需要往后看。第六件事情是?
生:吃黃瓜。
師:第七件是?
生:追蜻蜓。
師:第八件是?
生:捉螞蚱。
師:第九件是?
生:澆菜。
師:還有嗎?
生:……
師:沒了?還有一件事。在課文的最后。
生:睡覺。
師:你看,蕭紅在園子里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所以她覺得這是一個——
生:快樂的、自由的園子。
師:所以我們也覺得這是一個——
生:快樂、自由的園子。
四、細研課文,感悟“自由”
(一)研讀“自由之事”
師:你覺得這十件事情當中,寫得最具體的是哪一件?
生:鏟地。
師:都認為是“鏟地”對不對?從哪個自然段開始?
生:第5自然段。
師:到哪個自然段?
生:第12自然段。
師:5——12自然段。虞老師把這幾個自然段呈現在大屏幕上。這些自然段描寫的是“鏟地”是不是?
生:是。
師:咱們說話要有理有據。請你仔細地、快速地瀏覽這幾個自然段,思考一下:你為什么覺得“鏟地”這件事寫得最具體?
學生瀏覽。
師:你憑什么說“鏟地”這件事是最具體的?說話要有根據。你說?
生8:我認為“鏟地”這件事是最具體,是因為別的事都沒有描寫對話,而這件事寫出了作者與祖父的對話。
師:這是一條理由,請坐。你很會發現!蕭紅在定“鏟地”這件事的時候,抓住人物的什么進行描寫?
生:語言。
師:這就給我們什么啟示?今后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如果把作文寫具體,我們可以抓住人物的——
生:語言。
師:抓住語言進行描寫。哎,這是一條理由。有第二條嗎?你說。
生9:自然段是最多的。
師:哦,數一數有幾段?
生:8段。
師:而其它事情頂多頂多一個自然段,這也是一個依據。寫“鏟地”這件事,自然段是最多的,而且字數也是最多的。這就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今后我們要把一件事寫具體,也可以學著蕭紅的樣子,怎么樣?
生:把自然段寫多點。
師:對。多寫幾個自然段,沒錯,確實沒錯。
師:兩條依據了,還有第三條嗎?
生10:我覺得“鏟地”這件事寫得最具體,因為作者還進行動作描寫,比如“拋”字。
師:人物的動作描寫。除了動作描寫,還有什么描寫?
生:還有人物的神態描寫。
師:我相信,你們在讀這幾個自然段,一定對祖父的神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不對?祖父的什么神態?
生:笑。
師:找到了嗎?我們要學會快速瀏覽。
師:幾次?
生:3次。
師:抓人物的神態也可以把一件事寫具體。因為有這樣的三條依據,所以才覺得“鏟地”這件事情最具體。那虞老師就納悶了:我覺得蕭紅在園子里的每件事情都很快樂,對不對?
生:對。
師:比如說,“澆菜”這件事,哪個自然段寫的?
生:第14自然段。
師:快樂嗎?
生:快樂。
師:我們來體驗一下這種快樂好不好?會澆菜嗎?
生:會。
師:不會的話趕快看看課文。會嗎?
生:會。
師:做好準備,把瓢拿起來。(笑聲)拿好了嗎?瓢里面有什么?
生:水。
師:好。預備——澆菜。
學生一起做澆菜的動作。
師:沒學會,沒學會,沒學會。再來一次,把瓢拿好,預備——澆菜。
學生再一起做澆菜的動作。
師:還沒學會,你們只注意動作。學會了沒有?準備好再來一次,預備——澆菜。
學生邊做動作,邊喊“下雨啰!下雨啰!”。(全場大笑)
師:多喊幾遍試試看,預備——澆菜。
學生邊做邊笑。
師:從你們的笑臉上,我感受到你們這種快樂。你說蕭紅是在澆菜嗎?
生:不是。
師:她是在——
生11:玩水。
師:她是在——
生12:沒想好。
師:我覺得與其說她在澆菜,還不如說她是在——澆人。(笑聲)是吧,菜沒澆好,卻把自己澆成什么——
生:“落湯雞”。
師:快樂嗎?
生:快樂!
師:所以我說十件事情每一件事都能說明這是一個快樂的園子。為什么蕭紅唯獨把“鏟地”這件事情寫得最具體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問題。這也就是虞老師納悶的地方。
接下去,虞老師采用“追問”的方式,希望你能把話說明白,讓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聽明白。虞老師覺得你這話沒說明白時,我就追問你。“打破沙鍋——問到底”,當然你可以選擇投降。你回答不下去,就可以投降。從這個男同學開始,為什么蕭紅把“鏟地”這件事寫得最具體呢?
生13:可能是以這件事情印象最深。
師:為什么這件事對她印象最深?
生13:投降。(笑聲)
師:你想接著回答,是嗎?你來。
生14:這件事玩得最開心。
師:為什么這件事最開心?
生14:因為祖父一直在笑,而且祖父還笑得這么開心。
師:為什么祖父笑得這么開心,她就越開心呢?
生14:投降。(全場暴笑)
師:再請一個同學,試試看。你好!請你回答。
生15:因為種田要鏟地,所以必須把鏟地寫進去。
師:我好像不理解,你能說明白嗎?
生15:鏟地是為種谷穗。
師:哦,那還可以栽花、除草呢?
生15:谷穗可以吃。
師:黃瓜也可以吃,為什么不寫種黃瓜?
生15:投降。(笑聲)
師:被我問住了,那虞老師幫助你們一下:祖父的園子里種谷穗的目的是什么?
生:吃。
師:對于五年級孩子來講,光用一個“吃”不行,用四個字來形容。“養家——
生:“糊口”。
師:現在,一畦用來“養家糊口”的谷穗被蕭紅當作狗尾巴草給鏟了,這將意味著什么?
生16:一家人的口糧要受到影響。
生17:可能有幾天要餓肚子。
師:這是一般的調皮嗎?
生:不是!
師:這是一般的搗蛋嗎?
生:不是!
師:這是一般的瞎鬧嗎?
生:不是!
師:這可是犯下了——
生:滔天大罪!
師:這可不是“滔天大罪”。(全場大笑)這可是犯下了——大錯!你看,連這樣的大錯,祖父都能以什么面對?
生:笑。
師:可見,祖父對孫女蕭紅怎么樣?
生18:特別疼愛。
生19:特別寬容。
師:祖父連這樣事情都能原諒他的孫女,那么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原諒她呢?有道理嗎?
生:有道理。
師:蕭紅從這樣的大錯之中,都能體會到快樂,那么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帶給她快樂呢?有道理吧?
生:有道理!
師:所以蕭紅選擇了把這件事情寫得最——具——體!明白嗎?
生:明白了。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明白了這是一件怎樣的園子?
生:快樂的園子,自由的園子。
(二)研讀“自由之景”
師:我不知你們有沒有發覺,這篇課文當中有一個自然段,特別能讓人感受到這是一個自由的園子。哪個自然段?
生:第17自然段。
生:第16自然段。
師:還管是第16還是17自然段,我知道你們指得是同一個自然段。那肯定是前面段序出問題了,找一找?“下雨啰!下雨啰!”能不能單獨成段?
生:不能。前面是“:”,是連續的。
師:那讓人感受到這是個自由園子的自然段是——
生:第16自然段。
師:(課件呈現)是這個自然段嗎?
生:是。
師:誰來評價一下這個自然段?你來評價一下著名作家蕭紅的這個自然段。
生20:蕭紅寫的16自然段,用了許多擬人句、比喻句,把園子寫得非常生動。如:“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一樣。”
師:你覺得這段很美,是吧。她發現了蕭紅寫這段園子時候用得最多的是擬人。你想說什么?
生21:作者是一位極會思想,很會幻想的人。
師:你發現作者是一位很會幻想的人。
生22:讀這段話,很讓人陶醉。
師:很有夢幻感覺,對吧。你們都有這感覺嗎?
生:有。
師:你們都覺得蕭紅寫得這段話挺好是嗎?
生:是!
師: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蕭紅寫得太一般了。為什么呢?我相信你們老師教導過你,我們在寫一段話的時候,句式要盡可能得豐富,是不是?詞語要盡可能得豐富,對不對?
生:對。
師:你看這一段,整一段就一個句式,有一種句式重復了好多次,是哪個句式?
生:“愿意……就……”
師:我讀起來特別乏味,語言也很樸實,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詞語,對不對?
生:對。
師:我可不是說大話,同樣寫玉米,寫黃瓜,如果讓虞老師寫的話,我能寫得比蕭紅好。相信嗎?
生:不相信。(全場大笑)
生:相信。
師:不管你們相信不相信,我寫了一段給你們看看。(課件呈現)這是我寫的。我覺得我這段比蕭紅的好,你看啊,有好多的好詞兒呢!“甚是婀娜”,美不美?
生:美。
師:“翩翩起舞”,美不美?
生:美。
師:“花的盛宴”,美不美?
生:美。
師:我這段話絕對比蕭紅這段話好!
生:沒有。(有些說“有”)
師:想說點什么?你想說什么?
生23:我想說蕭紅寫得是樸素的,是寫自由的。
師:也就是說,蕭紅的這段話讓你有了什么感受?
生23:非常的自由。
師:那么我的那段話呢?
生23:感覺有點段。(全場暴笑)
師:你倒一點兒也不客氣!前面一句話是對的,感覺蕭紅的這段話,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體現這是一個自由的園子,是不是?
生:是。
師:這句話我贊同。那么虞老師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體現一個怎樣的園子?
生:美麗的園子。
師:明白了嗎?同樣的題目,不同的寫法,就能體現景物的不同特點。所以虞老師希望大家記住的是:兩段文字,如果離開了寫作目的,就沒有好壞之分。蕭紅那樣寫是為了體現園子的自由,虞老師這樣寫是顯了體現園子的美。
師:現在你應該明白,蕭紅表面上好像寫園子的景,你讀了課文后,知道不僅寫景物是自由的,實際上誰是自由?
生:蕭紅。
師:讀這段文字,我們一定要讀懂蕭紅的心聲,此時她一定是傾述什么呢?(課件呈現)
生讀:我愿意摘黃瓜,我就摘黃瓜;
我愿意捉螞蚱,我就捉螞蚱;
…………
師:誰能接著往下讀?
生24:我愿意捉蝴蝶,我就捉蝴蝶。
生25:我愿意捉蜻蜓,我就捉蜻蜓。
師:是。還有嗎?
生26:我愿意打滾,我就打滾。
生27:我愿意……,我就……。
…………
師:是啊,像這樣的事情說得完嗎?所以千言萬語可以匯成這樣一句話——(課件呈現)說。
生讀:“我愿意怎么玩,我就怎么玩。
我愿意怎么樣,我就怎么樣。”
師:這就是蕭紅,一個有自由的心靈的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切景語,皆情語。”她用帥氣的筆,向我們傾述了這個園子是——
生:自由的。
師:她這個人是——
生:自由的。
師:之所以這是一個快樂的園子,那是因為這首先是一個——
生:自由的園子。
師:也就是說,因為自由,所以——
生:快樂!
師:既然“自由”這個特點,這么突出。為什么這篇課文,不叫“自由的園子”?
生30:是因為祖父的園子給她的快樂。
師:也就是說是祖父給了蕭紅什么?
生:自由。
師:是祖父的什么給她帶來了自由?
生31:寬容。
生32:慈祥。
生33:愛。
師:正是因為祖父的那種愛給蕭紅帶來了自由,正因為祖父給蕭紅的自由,給了她無窮無盡的快樂。所以當蕭紅在思考用什么做為題目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寫上五個字——
生讀課題:祖父的園子。
五、猜測內容,閱讀延伸
師:這也寄托著蕭紅對祖父的愛。學到這,我們知道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自由的,所以蕭紅的寫作將這樣的回憶留住了,蕭紅寫成一部童年回憶錄,這本書叫——(課件呈現)
生:《呼蘭河傳》。
師:你們猜猜看,在《呼蘭河傳》能讀到蕭紅什么?
生34:讀到她對童年的思念。
生35:讀到其他蕭紅的快樂、自由的事情。
師:一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后來我讀到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課件呈現)哪個詞兒深深震撼著你?
生:凄婉。
師:相信這個詞兒深深震撼著你們,對不對?
生:對!
師:要想解開心中這個謎團,辦法只有一個,什么辦法呢?
生:讀讀這本《呼蘭河傳》。
師:想通過讀這本書,解開心中謎團的同學,請舉手。
學生齊舉手。
師:都說童年是快樂的歌謠,童年是動人的詩篇,童年是人生長河中短暫的瞬間,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想辦法將童年留住,讓童年永恒。蕭經選擇了寫作,有人選擇了寫歌和唱歌,比如有一位著名歌手,叫羅大佑,聽說過嗎?
生:沒有。
師:他寫過一首歌就叫《童年》,聽過吧?播放歌曲,師生齊哼哼。
師:虞老師也想留住童年,所以我選擇向蕭紅學習,想了解我的童年嗎?(課件播放)
虞老師的童年是不是有點傻,但是傻得可愛對嗎?這就是我的童年。幾篇文章,一張黑白照片,虞老師的童年就——永恒!(全場笑聲)
師:留給大家一個思考,一起讀一讀。(課件呈現)
生齊讀:聰明的你,你將會用怎樣的方式來書寫你美好的童年,讓它永恒呢?
師:希望你們認真思考,然后用你的實際行動來回答,好不好?
生:好!
師:下課!
附課文:
7* 祖父的園子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蜒、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
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據說這花園,從前是一個果園。祖母喜歡養羊,羊把果樹給啃了,果樹漸漸地都死了。到我有記憶的時候,園子里還有一棵櫻桃樹、一棵李子樹,因為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果子,所以覺得它們并不存在。小的時候,只覺得園子里邊就有一棵大榆樹。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祖父整天都在園子里,我也跟著他在里面轉。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在后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細看,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黃瓜還沒有吃完,我又看見一只大蜻蜒從旁邊飛過,于是丟下黃瓜追蜻蜒了。蜻蜒飛得那么快,哪里會追得上?好在也沒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著蜻蜒跑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個綠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拴著一條腿,螞蚱不見了。
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
“下雨啰!下雨啰!”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樹都會發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
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白云來了,一大團一大團的,從祖父的頭上飄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