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我們做朋友》教案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單元教材中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我們做朋友”,目的是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和哪位同學交朋友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以此來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建立團結友愛的關系。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聽說態度、語言習慣,以及語言交際能力。同時,本教案設計還注重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判斷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道德發展的根源在于主體與道德環境的積極的交互作用——活動或實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構成的。嚴格起來說,課堂上的每時每刻師生都處于活動之中,教師通過層層遞進的感情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進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話題,親切自然,使學生消除課堂上的緊張情緒。這是口語交際課首先要達到的教學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課堂上我以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為準繩,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巧妙運用教學策略,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力爭讓學生樂于表達,學會表達,學會合作。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上我創設了寬松的交際氛圍,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聽、說、議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口語交際的主角。
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通過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認識新朋友,體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樂,體驗到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合作。教師在“動”的活動之后,又設計了“靜”的活動,讓學生說一說獲獎感言,引導學生交流,說清觀點,在交流中發展口語交際能力。一課一延伸,讓學生找到興趣所在,這也是教師今后努力的方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