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天工開物》原文賞析背景資料,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簡介
《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宋應星在任江西省分宜縣教諭期間,將他平時所調查研究的農業和手工業方面的技術整理成書,在崇禎十年,由其朋友涂紹煃資助出版。
體例
《天工開物》記載了明朝中葉以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天工開物》序:
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事物而既萬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識之,其與幾何?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異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匹有聰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鮮經,而侈談“莒鼎”;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即鄭僑、晉華豈足為烈哉?
幸生圣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橫游薊北。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若為士而生東晉之初、南宋之季,共視燕、秦、晉、豫方物已成夷產,從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肅慎之矢也。且夫王孫帝子生長深宮,御廚玉粒正香而欲觀未耜,尚宮錦衣方剪而想象機絲。當斯時也,披圖一觀,如獲重寶矣。
年來著書一種,名曰《天工開物》卷。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乏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哉?吾友涂佰聚先生,誠意動天,心靈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長可取,必勤勤懇懇而契合焉,昨歲《畫音歸正》,由先生而授梓.茲有后命,復取此卷而繼起為之,其亦夙緣之所召哉。
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觀象》、《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時 祟禎丁丑孟夏月,奉新宋應星書于家食之問堂
上篇:
乃粒:關于糧食作物的栽培技術
乃服:衣服原料的來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過程
作咸:介紹鹽的生產方法
甘嗜:種植甘蔗及制糖、養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磚、瓦、陶瓷的制作
冶鑄:金屬物件的鑄造
舟車:船舶、車輛的結構、制作和用途
錘鍛:用錘鍛方法制作鐵器和銅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屬礦的生產技術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殺青:造紙的方法
下篇:
五金:金屬的開采和冶煉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顏料的制作
麹蘗: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寶玉石的來源
評價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科技著作,被歐洲學者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對農業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行了總結,全面反映了工藝技術的成就。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
傳播
《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初版發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學術界和刻書界的注意。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較早地引用了《天工開物》的有關論述。還在明代末年,就有人刻了第二版,準備刊行。
大約17世紀末年,它就傳到了日本,日本學術界對它的引用一直沒有間斷過,早在1771年就出版了一個漢籍和刻本,之后又刻印了多種版本。
19世紀30年代,有人把它摘譯成了法文之后,不同文版的摘譯本便在歐洲流行開來,對歐洲的社會生產和科學研究都產生過許多重要的影響。如1837年時,法國漢學家儒蓮把《授時通考》的“蠶桑篇”,《天工開物?乃服》的蠶桑部分譯成了法文,并以《蠶桑輯要》的書名刊載出去,馬上就轟動了整個歐洲,當年就譯成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分別在都靈、斯圖加特和杜賓根出版,第二年又轉譯成了英文和俄文。當時歐洲的蠶桑技術已有了一定發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經驗不足等而引起了生絲之大量減產。《天工開物》和《授時通考》則為之提供了一整套關于養蠶、防治蠶病的完整經驗,對歐洲蠶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亦閱讀了儒蓮的譯著,并稱之為權威性著作。他還把中國養蠶技術中的有關內容作為人工選擇、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例證。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89年止,《天工開物》一書在全世界發行了16個版本,印刷了38次之多。其中,國內(包括大陸和臺灣)發行11版,印刷17次;日本發行了4版,印刷20次;歐美發行1版,印刷1次。這些國外的版本包括兩個漢籍和刻本,兩個日文全譯本,以及兩個英文本。
而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的摘譯本尚未統計入內。《天工開物》一書在一些地方長時期暢銷不滯,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并不是經常看到的。
發現
天工開物先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但是在國內卻由于滿清的文字獄而長期失傳。在1920年代才從日本傳回來。后來在浙江寧波發現了初刻本。
民國初年,有一個人去查《云南通志》發現里面說冶煉銅礦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開物》的書,于是他想看到這本書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個大圖書館去搜尋這本書,結果一本都沒有找到,又去詢問各個藏書家,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本書。
也就是說在經過滿清將近三百年的統治之后,這本書已經徹底從中國消失,連知道這本書的人幾乎都沒有,后來這個人偶然在一個日本朋友家發現這本書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圖書館去查,這一查不要緊,發現這本書居然英國,俄國,德國,日本,法國都有翻譯本,而且法國的還有全譯本,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惟獨中國沒有這本書,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本都沒有,后來他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里找到《天工開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這個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可見明朝民間印刷工業的發達)。然后按照這個原刻本,天工開物這本書才在中國又廣為印行,重見天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