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讀《師說》有感,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師說》是高中語文課中的一篇古文代表作,是韓愈針對當時人們一拜師學習為恥的現象而寫的,。在這篇文章里,闡述了很多有關教師的精彩議論。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于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舍;韓愈以“業精于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 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
在今年我第一次拜讀了韓愈的名篇《師說》。讀了相關理論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徹了,老師是在學習中不可少的,不管是“生乎吾前”還是“生乎吾后”。
魏晉以來,“非師無學”的惡劣風氣很盛,士族望門子弟只憑門第世祿為官,不愿求學,恥于從師。針對這一時弊,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
人們老的觀點是年齡大的才可以當老師,但韓愈打破世俗以一句。“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來表明擇師的標準。這句話為體現了韓愈進步的老師觀點,為我們闡明了很多道理:當老師不一定要是比學生年紀大,也并不是打圍要比學生高,而是看要他的知識水平,只要知識水平高的就是老師,我們都要虛心向他學習,這樣才能解除自己的困惑。韓愈這句話突破了教師的地位尊卑與年齡界限觀點,體現了一代大師的風范,與孔子所提倡的“不恥下問”是一致的,不要認為他的年齡比我小,就不配當我的老師,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要永遠保持一顆進步的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