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祝福》文本分析教案案例,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文本分析
《祝福》選自選自高中語文課本蘇教版必修二中的專題四“慢慢走,欣賞啊”版塊,以旁觀者的視角講述中國農村婦女的典型代表祥林嫂悲慘的一生,揭示了在辛亥革命之后黑暗的社會現實。本文的特點是從旁觀者的視角來講述別人的故事,使得故事更加具有真實性,故事脈絡更加清晰。 二、學生分析
學生屬于高一學段。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小說寫作的語言技巧。學生基本具備了相應學習基礎:在認知上,學生對農村新年的意義、小說的語言運用、對祥林嫂悲劇的同情的表達都有了一定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學生對舊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愚昧喪失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學生需要采用的學習方法有誦讀法、體驗法、探究法等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目標闡述
(一)知識與能力:
1 能說出小說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尾。
2 能概括人物對話和行為中體現出的人物性格。
(二)過程與方法:
1 能在學習課本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與探究的方法。
2 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想象與體驗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能感受小說中人物尤其是“我”和祥林嫂內心的情感和價值觀。
2 能體驗小說字里行間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控訴。
(四)教學重點:能說出小說情節發展步驟和小說人物性格的選擇的特點與方法。
(五)教學難點:能闡述小說語言運用特點與效果。
(六)教學方法:講授法、點撥法、多媒體展示法、提問法等服從學生學習需要的方法。 四、過程設計
(一)教師激趣導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年是我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我們也讀過太多描寫新年氣象的詩歌散文,可以看到的是,新年在文學作品中,通常代表著歡樂、團圓、迎新除舊。但是我們知道,凡事總有例外。在那個分外凄涼的新年,卻有一個人的生命結束于此。現在,讓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祝福》。
(以耳熟能詳的詩句引入,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交流感受
首先,鼓勵學生自由朗讀,并且提醒他們在朗讀時注意思考體悟,在紙上寫下關鍵詞,同時要求學生們達到:真誠、細膩、個性化三個要求。
自由朗讀環節結束后,要求各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并且選出學生代表。
教師隨機抽選小組,由學生代表發表自己的感想,全班進行交流和討論。
最后,教師發表自己的感受。
(三)討論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
鑒于《祝福》體裁是小說,讓學生們討論有關小說學習內容的四個要點。即:人物、情節、環境和主題。前三者是小說的三要素,學生應該很輕松能夠把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最后一個要素。
再來討論學習順序。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我們不一定要按照小說三要素的順序進行小說學習,應當根據不同的小說而定。接著,再來討論就《祝福》這篇小說,我們應該確定怎樣的學習順序。主題就是“寫什么”,而其他三要素則是構架基礎——“怎么寫”。在《祝福》這篇小說中,學習的順序不妨定為:先學習主題,后學習人物、情節和環境。
最后討論學習方法。教師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討論,然后隨機抽取學生發言。在綜合學生意見之后,教師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明確自主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以及最有效三個方面的自主實踐:自主誦讀,自主品析,自主探究。
(體現“把人當人、自主成長”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概念。)
(四)一探究主題
主題由內容合理推出,因此分兩步設計:先探究內容,后探究主題。
1.探究本文表達的內容
事先使同學明確“記敘六要素”的概念: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接著讓同學們在紙上寫出:本文的內容是……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與評判,限時幾分鐘,形成小組最佳答案;然后教師隨機抽幾個小組的代表發言,全班同學對其答案進行評判,最后達成共識。
最后,教師總結,并且發言:在封建思想籠罩下的魯鎮(時間、地點),魯四老爺家的幫工祥林嫂(人物)寡而再嫁,嫁而再寡,煢煢孑立,厄運連連(起因);可她不但沒有得到人們的同情和幫助,反而一步步被歧視、孤立和拋棄(經過),最終行乞街頭,孤寂地死在魯鎮的新年祝福聲中(結果)。
2.探究內容蘊含的主題
每人獨立進行,邊探究邊寫在紙上,用這樣的句式開頭:本文表達的主題是......。一句話即可。主題要從內容順理成章地推出,不能想當然,要概括得簡潔、深刻、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與評判,說說達到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形成小組最佳答案;然后教師隨機抽點幾個小組的代表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形成班級最佳答案。
最后,教師也來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有意識讓學生看出答案的深刻和全面):本文表達的主題是揭露封建禮教對寡婦的身心摧殘和對國人的精神毒害,批判中國封建文化的糟粕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小說主題,能夠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能夠學習小說。)
(五)二探究人物
首先教師和學生一起確定要探究的人物:主人公是祥林嫂,對祥林嫂的命運起到重要影響的人物主要有婆婆、魯四老爺、柳媽和魯鎮的人們。
分兩步來探究:一探究人物的特點;二探究人物的作用。
1.探究人物的特點
要求學生自主地在文中找出典型語句,然后對人物性格特點進行概括。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邊探究邊寫在備用紙上。參與交流時則倒過來,用這樣的語句:特點是......;表現在......。相互評判時重點看是否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后兩級。
要探究的人物在課堂上依次進行,每人獨立完成后再參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評判。
最后教師依次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學生的認識(以下只是基本預設,將根據課堂學習狀況隨機決定說的內容和重點)——
(1)祥林嫂
特點:安分,善良,不幸。
安分和善良表現在對她眼睛的描寫上不管她是第一次成為寡婦來到魯鎮,還是第二次來到魯鎮,她都是“順著眼”。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可以看到祥林嫂心地的安分和善良。
不幸表現在她兩次死了丈夫,生活艱辛,心靈也遭受了深度的創傷;也表現在她唯一的兒子被狼叼走而變得機械重復:“我真傻,真的”;更表現在她淪落魯鎮街頭成為乞丐的模樣。
(2)祥林嫂婆婆
特點:精明,無情。
表現在她把已成寡婦的兒媳婦祥林嫂當成商品來買賣,把她賣給了深山野墺里的賀老六。而且祥林嫂在魯四老爺家做工時存在主人家一文也沒用的一千七百五十文錢也全部被她取走了。
在祥林嫂婆婆眼里,祥林嫂不是人,而是賺錢的工具和換錢的物品。
(3)魯四老爺
特點:只有禮教準則,沒有人文關懷。
表現在他對待祥林嫂始終如一的厭惡和排斥態度,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幾次皺眉。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一個受過封建禮教“專業教育”的人。
(4)柳媽
“善心”的“善女人”
表現在她對祥林嫂的諷刺和挖苦上,還用她的迷信態度來“啟蒙”祥林嫂,結果讓祥林嫂產生了從未有過的精神恐懼,一直到死都在追問靈魂的有無。
柳媽雖然是一個信神吃齋念佛的“善女人”,“吃素,不殺生”,但她的“善心”并不適用于成為寡婦的不幸女人身上。
(5)魯鎮的人們
特點:冷漠,沒有同情心。
表現在當祥林嫂再次成為寡婦來到魯鎮時,“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是冷冷的了”,表現在她們對待祥林嫂講述阿毛的故事時看客的心態和越來越缺乏的同情心。
2.探究人物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通過人物來表現主題的?先用一句話總體概括,然后展開精要解釋。要求準確、深刻、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邊探究邊在備用紙上寫下關鍵詞句。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評判,形成小組基本共識。然后由小組長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讓每個人都受到啟發。
最后教師依次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學生的認識——
作者是通過祥林嫂寡而再嫁、嫁而再寡的不幸后反而遭到周圍人們的漠視和厭棄,一步步滑向命運的深淵,最后在人們的祝福聲中估計地死在街頭,來表現封建禮教“吃人”本質這個主題的。
而祥林嫂之所以會擁有這種命運,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禮教制度的壓迫。鎮子里的人甚至包括祥林嫂自己,都對她的命運冷眼旁觀或者幸災樂禍,在這樣的氛圍下,祥林嫂的悲劇性命運無可改變。
(一步步分析小說中的人物,使讀者對其了解更為詳盡,加深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六)三探究情節
分兩步來探究:一探究情節特點;二探究情節作用。
1.探究情節特點
每人獨立進行,先探究情節的主要特點,再對全文的情節進行劃分,用簡要的語言依次概括。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與評判,限時幾分鐘,形成小組最佳答案;然后教師隨機抽幾個小組的代表發言,全班同學對其答案進行評判,最后達成共識,讓每個人都受到啟發。
最后教師依次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學生的認識(以下只是基本預設,將根據課堂學習狀況隨機決定說的內容和重點)——
本文情節的主要特點,一是完整,前有序幕,后有尾聲;二是采用倒敘手法,先寫祥林嫂死去的悲慘結局,再用回憶往事的方式依次介紹。情節的劃分和概括依次為:序幕:介紹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結局:寫祥林嫂寂然死去;開端:寫祥林嫂初到魯鎮;發展:寫祥林嫂被賣改嫁;高潮:寫祥林嫂又成寡婦,再到魯鎮;尾聲:再寫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探究情節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通過情節來表現主題的?先用一兩句話總體概括,然后依次闡釋。要求準確、深刻、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邊探究邊在備用紙上寫下關鍵詞句。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評判,形成小組基本共識。然后由小組長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讓每個人都受到啟發。
最后教師依次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學生的認識(重點可以說說學生沒有關注到的)——
作者用情節來表現主題時,在技巧上,一是先寫結局,突出祥林嫂悲劇的命運,加重主題的悲劇性。二是通過反復寫祥林嫂的臉色和眼睛來展開情節,縱向地連在一起比較,就可以分明地看出她每況愈下的人生狀況。而面對這樣一個厄運不斷,不幸至極的弱女子,人們對她的態度也隨著情節發展越來越冷漠無情。因此,隨著情節的發展,讀者對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也會越來越清楚。
(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探討情節,加深學生對于情節的理解。)
(七)四探究環境
分兩步來探究:一探究環境特點;二探究環境作用。
1.探究環境特點
這里的環境主要指社會環境。
先探究環境總的特點,再從文中找出典型語句進行解釋。邊探究邊在紙上寫下關鍵語句,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
每人獨立完成后再參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評判,形成基本共識。然后教師隨機點幾個小組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讓每個人都受到啟發。
最后教師依次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學生的認識(以下只是基本預設,將根據課堂學習狀況隨機決定說的內容和重點)——
該環境總的特點是封建禮教氛圍濃厚。一是從魯四老爺的書房擺設可以看出;二是從魯鎮人們對待祥林嫂的厭煩態度可以看出;三是從柳媽談陰司故事可以看出。
2.探究環境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來表現主題的?先用一兩句話總體概括,然后展開說說理由。要求準確、深刻、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邊探究邊在備用紙上寫下關鍵詞句。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與評判,限時幾分鐘,形成小組最佳答案;然后教師隨機抽幾個小組的代表發言,全班同學對其答案進行評判,最后達成共識,讓每個人都受到啟發。
最后教師依次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學生的認識(重點說說學生沒有關注到的)——
濃厚的封建禮教思想是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身處于那個時代的祥林嫂,在時代的大背景下,無法為自己不公的命運申訴平反。由此深刻評判了舊社會的封建糟粕。
(探究社會環境的特點和作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說的思考和理解。)
(八)探究其他問題
在學習預計中的內容之后,由學生提出他們對于小說其他想要探究的問題,由全班同學進行探討,之后再由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最后也提出自己的意見,加深學生的認識。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小說的認識。)
(九)積累新鮮字詞
每人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聚焦新鮮字詞,邊讀邊積累。因人而異,不求統一。每人獨立完成積累后,在小組內相互檢測。最后教師也抽取一些字詞現場檢測。
(幫助學生學會本文中的新鮮優美語句。)
(十)品讀經典語段
同學們分組討論并自由朗讀自己認為經典的語段,而后全班品鑒欣賞,并且說出語段的經典之處。
(十一)總結學習收獲或啟示
學生在紙上寫出自己的收獲或啟示,教師隨機抽取學生發言,全班同學交流批判。之后,教師說說自己的收獲,加深學生的認識。
(十二)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孔乙己》 作者:魯迅
《狂人日記》 作者:魯迅 五、板書設計
主題:
人物:祥林嫂;祥林嫂婆婆;魯四老爺;柳媽;魯鎮上的人們
情節:特點
作用
環境:(社會環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