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祝福》主題反思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小說《祝福》中有幾處細膩的環境描寫,其中包含著深刻的寓意,請結合文本,選兩處分析其與主題的關系。(6分)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內容分析鑒賞
參考答案:
(1)小說開頭的環境描寫暗示了悲劇主題。那些“鈍響”的爆竹,“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間”的閃光,種種“新年的氣象”,為悲劇主人公的活動提供了背景,渲染了一種沉悶壓抑的氛圍,暗示了社會環境的黑暗與沉悶,也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調,暗示了小說的悲劇主題。
(2)小說中對祝福的社會環境描寫,突出了主題。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而制作“福禮”卻要女人們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并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系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和必然性,揭示了小說的社會根源。
(3)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深化了反封建反禮教的主題。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深化了對封建禮教殺人本質的揭露,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2、小說以“祝福”為標題,有什么寓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變式問題:小說寫的只是寫祥林嫂一個人物的命運,卻用了“祝福”這樣一個題目,你認為這樣處理合適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6分)
變式問題:小說以“祝福”為樞紐連接人物、安排情節。這樣處理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內容分析鑒賞
參考答案: 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密切聯系。同時,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題為“祝福”就用祝福的熱鬧繁忙來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命運。 祝福是一種封建習俗。在舊社會,貧窮的勞動人民無福可祝,無福可言,而被剝奪了參與祝福的權利的祥林嫂正是因為這祝福而逼上絕境的。 魯迅先生用“祝福”做標題,就把禮教吃人的本質鮮明地擺在讀者面前,形成強烈對比,包含了辛辣的反諷意味,更增強了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 3、祥林嫂在祝福的年關悲慘地死去,但是小說的結尾卻這樣寫“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這句話,既是理解祥林嫂的關鍵,也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
答題模式:具體闡釋語句內涵+言外之意的分析鑒賞(至少回答三點)
參考答案: 祝福》結尾段描寫與開頭的場景描寫前后呼應,渲染了熱烈的祝福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林嫂慘死的悲涼。 (2)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封建禮教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3)著眼于聽覺,輔之以幻覺,由近而遠,由實而虛。封建社會的?神?永遠是站在富人一邊的,它帶給窮人的永遠是無盡的苦難;富人們歡樂的祝福掩蓋了窮人的斑斑血淚和垂死掙扎。含蓄而憤怒地控訴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
4、請以祥林嫂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6分)
變式問題:祥林嫂是魯迅短篇小說《祝福》中的角色,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請結合文本分析小說《祝福》是如何具體塑造祥林嫂這個人物的?(6分)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內容分析鑒賞
參考答案:
作品通過對人物的精選典型細節描寫、富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和第三者講述的等方式,塑造了祥林嫂這一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
(1)通過多次描寫祥林嫂的外貌,特別是用畫眼睛的寫法,來塑造祥林嫂的形象。
三次外貌描寫“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總是順著眼”;“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祆,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體現了祥林嫂由勤勞善良樸實頑強,到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最終屈服直至毀滅的過程; 富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祥林嫂重復“我真傻,真的”及大段重復的講述狼吃阿毛的故事,體現了她精神受到嚴重打擊,性格產生變化,與以前不愛說話的她形成對比。 第三者敘述的講述方式。文中通過衛老婆子和四嬸,短工和“我”的對話,來講述祥林嫂的經歷,使讀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祥林嫂的際遇。 通過典型事件——幾次年底的“祝福”來展現祥林嫂的人生遭遇和精神狀況的變化。
5、有人說“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請結合作品做簡要分析。
變式問題:(1)小說在刻畫祥林嫂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那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2)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3)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最佳使用四字詞語)+具體情節驗證。(不少于三點)
參考答案: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但在舊社會她不但不能爭得一個做人的起碼權利,反而成為一個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而終甚至于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勤勞安分,容易滿足。初到魯鎮,她安分耐勞,整天的做,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質樸頑強。對于封建禮教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與摧殘,她進行過不間斷的掙扎與抗爭: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時,她掙扎她抗爭;面對人們的嘲弄、侮辱與傷害,她給以無言的抗議;對靈魂的有無,她表現了懷疑。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個很頑強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 愚昧麻木,深受封建禮教毒害而不自知。祥林嫂的掙扎與抗爭,完全是出于自發的,而且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為了反對再嫁,她進行了“出格”的反抗,是為了保持自己的“貞節”;為了贖“罪”,她去土地廟里捐了門檻。她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進行掙扎進行反抗的。這決定了她不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劇的苦海,而且最終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淵。 6、魯四老爺、四嬸、柳媽都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但是都間接地與主人公有聯系,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運,試以“柳媽”為例,聯系全文,談談你對這個人物的看法。(6分)
答題模式:指出與主人公的關系+人物形象分析
參考答案:
(1)在魯迅小說《祝福》中,柳媽是一個小人物------長舌婦,但正是這個長舌婦,卻對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2)柳媽是一個“吃素戒殺”的人,從她的政治、經濟地位來說,她與祥林嫂一樣,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也是個被壓迫受剝削的下層人物;但由于封建倫理觀念、迷信觀念的毒害,在祥林嫂的悲劇命運中,卻又不自覺地扮演著“幫兇”、甚至“劊子手”的角色,一步一步逼著祥林嫂往死路上走。
(3)因此柳媽既是一個可憐可悲的人物,也是一個可惡、可恨的人物。
7、在《祝福》中,作者選擇“我”作為敘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魯四老爺、四嬸等,這是為什么?(6分)
變式問題:小說中常常以第一人稱“我”來進行敘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據你的閱讀體驗,“我”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答題模式:分點概括+具體闡釋
參考答案: “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 (2)作者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結構文字,展開情節,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通過“我”的所感,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3)“我”雖然無力拯救祥林嫂,但卻是小說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劇命運的人,唯一的批判者。“我”憎惡魯四老爺,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相對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媽和鑒賞祥林嫂痛苦的民眾,“我”依然不失為一個有正義感、有覺悟的新黨,從“我”的視角出發,祥林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婦女的命運悲劇才得以被關注和審視。 小說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面敘述,后面回憶祥林嫂的生活片段。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變式問答:(1)作者在結局上的這種處理是否合理?請結合小說的具體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2)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寫法?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答題模式:指出手法+具體分析+作用
參考答案: 《祝福》先寫故事結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時間順序描寫祥林嫂一生悲慘的遭遇。這是倒敘的方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具體地說,這種倒敘方法的作用,是讓讀者從故事結局里,強烈地預感到:祥林嫂在年終祝福時死去,必然有悲慘的經歷。 同時,引導讀者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樣死的?怎樣淪為乞丐的?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連串關于有無靈魂、地獄,一家人死后能否見面的問題?她的死與魯四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魯四要罵她“謬種”? 這樣,既提供故事線索,給讀者造成懸念,又制造了濃厚的悲劇氣氛,突出地表現了主題思想。
9、“魯迅是人們公認的‘語言藝術大師’,他駕馭我們民族語言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為我們提供了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典范。”請結合小說《祝福》分析魯迅的語言藝術。(6分)
參考答案:
魯迅用簡潔、凝練、含蓄、深刻、濃重沉郁,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為讀者展示了祥林嫂充滿辛酸、坎坷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禮教殺人不見血這一深刻的主題。 這篇文章語言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簡練凝練又傳神。特別是描寫祥林嫂的外貌變化,作者善用白描的手法,通過描寫祥林嫂的眼睛,為讀者展現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化,反映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幾個過程,也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絕境的,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的無聲的控訴。 其次,《祝福》的語言含蓄深刻、濃重沉郁。如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看似簡簡單單、平平凡凡的一句話,“仍然”二字,道出了人們的稱呼未變,說明人們的觀念未變。當時的社會是在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統治下,人們認為女人應該是“從一而終”的,祥林嫂因而成了“傷風敗俗”的“謬種”,失去了做奴隸的資格。 作者用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的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我真傻,真的......”。作者通過祥林嫂反復對眾人的傾訴,通過祥林嫂和柳媽的對話,通過祥林嫂和“我”的對話,寫出了祥林嫂的精神創傷,這正是魯迅思想的深刻性表現: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在其他的幾個人物中,魯四老爺每次都說話極少,語氣中帶著冷漠甚至鄙夷,例如當他知道祥林嫂的婆婆和衛老婆子合伙劫走祥林嫂后,說道:“可惡!然而......。”言外之意,雖然可惡,但是“既嫁從夫”,她婆婆的做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可以看出,魯四老爺是封建理學思想的代表人物。柳媽沒話找話,儼然一個好尋開心的市井女人的形象。衛老婆子的話跟柳媽不同,她說話生動活潑,既俗氣又有野趣,是一個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的“中人”形象。 10、細節、個別情節、語言的賞析:
(1)“我真傻,真的”祥林嫂反復說著這樣的話,有何作用?
《祝福》中反復出現這段話,一方面是為了表明兒子被狼吃掉對祥林嫂是致命的一擊,造成她精神上的嚴重創傷,所以祥林嫂對眾人的傾訴。另一方面也表明,人們在反復咀嚼了她的悲哀之后,卻報以厭惡和唾棄,反映了當時人們思想的麻木和人際關系的冷漠,被吃者也在無意中吃人。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不但在于它迫害勞動群眾,還在于它從心靈上腐蝕、毒害人們,讓人們心甘情愿做奴隸、做犧牲品,這正是軟刀割頭的可怕之處。 “祥林嫂,你放著吧!”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這一細節的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 封建統治階級對祥林嫂的寡婦身份的歧視和摧殘,使祥林嫂用替身贖罪的幻想破滅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權壓力下精神的崩潰,致使了祥林嫂在精神上的死亡。
(3)“也許有罷,——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說。我說的這句話有何含義?
“我”同情祥林嫂,但對她臨死提出的問題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惱。“我”的這種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時顯出了“我”的無能為力。
(4)魯四老爺為什么大罵康有為?
這句話表現出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者,他思想僵化,迂腐守舊。康有為主張變法,但是他維護帝制。當時已經是共和時代了,魯四老爺還停留在封建時代。魯四老爺連康有為的思想都難以接受,那么孫中山的理論更無法理解。魯四是魯鎮的頭面人物,且是一個“老監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是誰,那就更不要說普通的百姓了。
(5)以下這兩段話頗有戲劇性,魯四老爺家的表現對于塑造祥林嫂形象有何作用?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會,四嬸這才驚叫起來。她大約有些餓,記得午飯了。
于是大家分頭尋淘籮。她先到廚下,次到堂前,后到臥房,全不見淘籮的影子。四叔踱出門外,也不見,一直到河邊,才見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邊還有一株菜。
這段情節表現了魯四老爺一家對祥林嫂的冷漠無視,表現了祥林嫂祥作為人近乎于無的存在感。祥林嫂失蹤,直到肚子餓了才想起來找米,魯四老爺一家不著急找淘米的祥林嫂,而是找淘籮,魯四老爺不急不躁“踱”出家門,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在封建統治者的眼里,一個勞動婦女的命運都不如一個淘籮、一點米、一株菜,魯四老爺一家的冷酷殘忍的嘴臉躍然紙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