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這是《我的母親》讀后感,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實是喜歡看書,故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游戲的生活。”大人教育兒童時候的期望對兒童的發展何其重要?也許是大人自身一種不經意的好惡,可能會對兒童造成一生的影響,也可能因此失去發展的機會。“至于學圖畫,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紙蒙在小說書上的石印繪像,摹畫書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見了,挨了一頓大罵,抽屜里的圖畫都被搜出撕毀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而就教育者來說,對待兒童一些看似“小動作”的活動,如果簡單處理的話,也許會給兒童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雖然胡適有自身的發展與特長,如若去畫畫,可能不如文學方面發展,但也只是可能。如何處理此類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卻需要教育者或父母認真引導的細節事情值得深思。
其次是關于讓兒童“享過兒童游戲的生活”。我們要讓兒童“享過”其應有的"兒童游戲的生活",同時又得思考我們現在可以或應該向兒童提供哪些“兒童游戲”-----傳統的(擲銅錢、紙牌,“紅軍、白軍”,玩鐵圈、泥巴等)還是現代的(兒童玩具、游樂場、網絡游戲、網聊等)?凡此種種,也許我們都沒有耐心去挖掘傳統游戲的潛在形式、教育價值、內涵等,也沒有精心開發、設計新的游戲,目前可能是只推陳不出新,或對新的東西一味簡單化地采取“堵”的方式。許多“好孩子”只能“裝出點“先生”的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結果“我也沒有了嬉戲的能力與習慣”,“我在九年(一八九五至一九四零)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但別的方面都沒有發展的機會”。多么真實的現實版寫照,我們的孩子與胡適童年何其相似,雖然提倡全面發展,可是很多的時候,兒童更多的只學會讀書,字就不敢恭維了,多么不協調的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反省讓兒童“享過兒童游戲的生活”這句話,并且好好掂量一下其中的分量,特別是年輕的父母,也許我們都得好好面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