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這是品讀《社戲》教材解讀,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誰想認識江南船影,可以閱讀周作人的《烏篷船》,走進浙江紹興,去見識一下烏篷船的風采。誰想品味江南的美景,可以閱讀魯迅的《社戲》,欣賞江南的人文景觀。
魯迅的短篇小說《社戲》,首先為讀者展示的是九十年前美麗旖旎的江南美景。從平橋村到演戲的趙莊看戲,必須架船走水路。途徑的那條河流,夜間行船,“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河面上點著零星的漁火。迅哥兒在白篷船上隱隱約約可以聽見前方遠處傳來婉轉悠揚的橫笛吹響,剛才焦急萬分的心兒瞬間變得沉靜和陶醉了……船至趙莊,靠岸之際,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像人間仙境一樣。只見臺上的演員們紅紅綠綠的動,美極了!在看戲歸途之中,剛開船時,月還在,月光格外皎潔。“回望戲臺在燈光中,又如初來乍到時候一般,又飄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杯紅霞罩住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這些美妙的情景,讓人不禁聯想到生活中戲臺表演的種種畫面。
《社戲》為讀者展示的,除了上述富于江南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還有江南和諧平等的人際關系和熱情淳樸的民風。
迅哥兒是都市少爺,讀過四書五經,平素知書達禮,言談舉止處處受大人約束。一到外婆居住的平橋村,境遇就大大不同了,他可以參加鄉下孩子們自發組織的各種活動,如放牛、釣蝦,平生首次感受到身心的自由放松,行動的無拘無束。在平橋村,一家的客人幾乎是公共的,這里沒有封建禮教規定的君臣等級的輩分界限,孩子們的具體勞動實踐的本領很強,從他們開船本領飽受漁父喝彩一事即可窺見。
江南少年們與村子里的老人可以開玩笑逗樂,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江南水鄉里,人與人之間可以“沒大沒小”,能夠剔除封建等級觀念而平等相處,可以看出村民們關系和諧,民風清新淳樸。盡管人們不是很富有,但這里古韻悠悠,令人流連忘返,欣賞有加。
雙喜、阿發、桂生等農村少年雖然沒讀書,但他們身上體現江南農民后代的優秀品格,讓迅哥兒倍感親切十分喜歡。他們聰明機智,熱情好客,無私奉獻,讓迅哥兒終身難忘,他說:“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其實,那夜吃的羅漢豆很普通,那夜看的戲也不好看,迅哥兒滿心留戀的是那一夜與平橋村的少年朋友們一起度過的、那段充滿純真友愛的美好時光!
回到現實生活中來,每逢聽到人們談及“世風不古”一詞,我就閃電似的聯想到《社戲》一文所呈現的“古風猶存”內涵的一幕幕情景,頓悟到所謂“古風”,指的是綠色的生存環境和平等和諧的社會風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