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這是《社戲》第一課時課前預習及課堂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前預習:
1,第一遍讀課文,運用工具書和注釋解決生字詞。
2,第二遍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情節發展過程,查成語“歸心似箭”“順手牽羊”含義。
3,第三遍讀課文,思考:那夜“我”看的戲到底好還是不好?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理解談一談理由。
教學過程:
(上課,師生問好)
教師:同學們,童年的生活大多是美好的,值得回憶的。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本散文集叫《朝花夕拾》,專門回憶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我們曾經學過其中的一篇叫——
學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師:對,不過先生大概覺得意猶未盡,又用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素材,創作了一篇短篇小說,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
學生:《社戲》。(教師板書:《社戲》)
教師:我已經布置了三道預習題,同學們完成了嗎?
學生:(齊答)完成了。
教師:很好!我們先來看第二題。我讓大家理清情節發展的過程,故事的主要情節是圍繞什么展開的?如果讓你在“社戲”前面加一個動詞的話,加什么好呢?
學生:看。
教師:(板書:主體——看戲)
教師:請同學們快速找一下,課文中第一次出現“看戲”兩個字是在什么地方?
學生:在第四段第一句話。
教師:那么我們來看一看,這句話前面的三個自然段和主要情節“看戲”有沒有聯系?有什么聯系?
學生:有聯系,這三段交代了看戲的時間、地點、還有同去看戲的人。
教師:對,誰還有補充?
學生:還有看戲的機緣——由于我隨母親回外婆家消夏,所以才得以看戲。
教師:非常好!這些可以稱為“看戲”前的“序幕”。(板書)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請按發展順序排列主題部分“看戲”的四個階段:(屏幕顯示:A去看戲 B在看戲 C盼看戲 D看戲歸)
學生;應該是C-A-B-D。
教師:(板書四階段)聯系前面的“序幕”,看戲歸來后第二天的事可以叫做——
學生:尾聲。
教師:(板書)很好!下面我們接著思考:“我”盼著去看戲,是很順利的就看到了嗎?“我”在去看戲的途中心情是怎樣的?請大家繼續看屏幕,選出和看戲各個階段相對應的選項:(屏幕顯示:A昏昏欲睡 B去心似箭 C一波三折 D順手牽豆)
學生:盼看戲是一波三折;去看戲是去心似箭;在看戲是昏昏欲睡;看戲歸是順手牽豆。
教師:很好!(板書連線)我們先看“盼看戲”經歷了哪些波折。先是早上起來就——
學生:叫不到船。
教師:那就和別人搭伴去吧?
學生:母親不準和別人一同去。
教師:為什么?
學生:怕外祖母擔心。
教師:作者寫來真麻煩!要是我們寫可能就簡單多啦。“一年夏天,我住在姥姥家,正趕上趙莊演戲,于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小伙伴架著船去看戲了。”一句話,多簡單!連下面的情節也省了。這樣寫好不好?
學生:不好。
教師:為什么不好?
學生:(沉思)
教師:比方說我們逗小孩的時候,拿著一塊糖,總是東藏藏、西藏藏,要么舉得高高的,就是不一上來就給他。為什么?
學生:有意思唄!
教師:對!看戲卻先讓你看不上,也是為了有意思啊!這在寫作上有個術語叫“蓄勢”。就是為了調人胃口,使文章有波瀾,讓人愛看。這也就是為什么要寫這看戲之前的一波三折。
學生:(若有所悟)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看“去看戲”部分。先請一個同學解釋一下成語“歸心似箭”。
學生:回家的心情急迫,就象離弦的箭一樣。
教師:這里老師換了一個字,是說去看戲的心情——
學生:急迫。
教師:請同學們齊讀一下這一部分的第一句話——
學生:(齊讀)我的很重的心……說不出的大。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這句話表現出來的“我”的心情和前文有什么聯系?
學生:前面看不上戲,心里很難過;這回能去看了,一下子就高興了,輕松了。
教師:對!這和前文形成了鮮明的——
學生:對比。
教師:請同學們再找一下,這部分里面哪些地方表明我的“去心似箭”?
學生: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即又上前出了橋。
教師:對!這些描寫小伙伴開船的動詞,除了表明“我們”的心情急迫,還表明小伙伴們架船技術——
學生:熟練。
教師:甚至可以說是“高超”,因為前面講了,他們有幾個是——
學生:弄潮的好手。
教師:對。看還有那些寫心情急迫的地方?
學生: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黑色的鐵的獸脊似的……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教師:山是不會動的,作者為什么說它“向船尾跑去”呢?
學生:因為船快,船上的人就會覺得山也動。
教師:對,還有一個原因,前面作者已經把山比喻成了——
學生:黑色的鐵的獸脊。
教師:山是不會動,但獸是可以動的,這是前面比喻的延伸。這樣以靜寫動,正好表現了心情的——
學生:急迫。
教師:這一段的寫景非常之美,咱們一起齊讀一遍,看作者用了哪些感官來寫景?
學生:(齊讀略)運用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來寫景。
教師:我們再來找一找,作者幾次提到“豆麥”?
學生:三次。
教師:三次提到豆麥,除了能表明當時的季節,和下文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為下文偷豆做了鋪墊。
教師:很好!看戲的勢也蓄足了,急迫的箭也射出了,可是戲沒演完大家就回來了,因為小家伙們都——
學生:昏昏欲睡了。
教師:倒是在歸航的途中,發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是——
學生:順手牽豆。
教師:我借用了一個成語“順手牽羊”,而沒好意思用“偷”這個字。誰能告訴我什么叫“偷”?
學生:就是拿別人的東西。
教師:那好,把你的字典拿給我,這叫偷嗎?
學生:是趁別人沒注意的時候拿別人的東西。
教師:拿了之后還還給人家嗎?
學生:不還了。
教師:一個人的東西被偷之后,心情一般會怎么樣?
學生:不高興,生氣。
教師:好,那么這些小孩“順手牽豆”,到底算不算偷呢?
學生:不能算。
教師:為什么?先看被偷的人當時知道不知道?
學生:知道。
教師:他是誰?
學生:阿發。
教師:他不但知道,奇怪的是不但不制止,還慫恿大家去偷他家的,因為他覺得——
學生:他家的大。
教師:還有一個被偷的人案發當時并不在場,他是——
學生:六一公公。
教師:就是尾聲里才出場的老六一。他也奇怪,當得知了東西被偷之后,他生氣了嗎?
學生:沒有。
教師:非但沒生氣,當“我”說他的豆好吃時,他竟——
學生:非常感激。
教師:還記得小品《賣拐》中范偉演的那個傻小子嗎?花一百塊錢加一輛自行車換了一副拐,臨走還對騙子真誠的說:“謝謝啊!”
學生:(笑)
教師:難道六一公公和阿發都是這樣的傻子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他們為什么這么做呢?
學生:(思考)
教師: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接下來看第三個思考題:那晚的戲到底好還是不好?同意不好的請舉手。
學生:(舉手如林)
教師:同意好的請舉手。
學生:(只有六個同學舉起了手)
教師:只有這么幾個人!別害怕,真理往往被少數人掌握,敢不敢和他們辯論一下?
學生:敢!
教師:好!請雙方各出三位同學,帶著書和座位到前面來。
學生:(陸續離座,到前面分開坐好)
教師:下面我們進行一場小的辯論賽,辯論的題目就是這場戲好不好。同意好的你們三個是正方——伶牙隊;反方——利齒隊。下面我交代一下比賽規則:1,各方選手每人一次發言機會,自由陳述理由,時間不超過兩分鐘。2,發言要有禮貌,稱呼對方要叫“對方辯友”,不能搞人身攻擊或武力威脅:“你胡說!再胡說看我不……(用拳比劃)”
學生:(笑)
教師:下面準備三分鐘。
(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下面比賽開始,首先由正方一辯發言。
正方甲:我方認為,這場戲很好。因為文中說過:“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如果不是好戲,“我”怎么會這么多年還能記起,還念念不忘呢?
教師:謝謝這位同學,下面由反方一辯陳辭。
反方甲:我方認為,這場戲根本就不好,因為演鐵頭老生的演員一點也不賣力氣,小旦更是唱得人昏昏欲睡,要是戲好,觀眾還會打瞌睡嗎?
教師:很好,謝謝你。下面由正方二辯發言。
正方乙:我不同意對方辯友的觀點,打瞌睡是一種生理現象,無法說明戲的好壞。誰困了都會打瞌睡。給你一本厚厚的精彩小說,你能連著看完不打瞌睡嗎?
反方乙:我很佩服對方辯友的辯才,但真理并不會因為狡辯而改變。這場戲如果好,回來的路上大家還會一起罵老旦嗎?
教師:精彩!下面請正方三辯最后陳辭。
正方丙:我不同意對方的觀點,戲好并不一定值得懷念;戲不好并不一定不值得懷念。
教師:停!請問你是正方反方?(學生齊笑)本來你們支持者就少,你怎么還替對方說話?
正方丙:我的意思是雖然戲不好,但是值得懷念。
教師:還是替對方說話呀!你應該再加一句:只要值得懷念的戲,就一定是好戲。
學生:(笑)
教師:比賽到此為止,請選手們回到座位上去。人說真理越辯越明,我怎么讓你們辯糊涂了?連正方反方都分不清了!(學生笑)最后這個同學倒是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問題:為什么不怎么好的戲卻那么讓人懷念呢?
學生:(思考)
教師:請同學們假想一下,當你離家很長時間以后,會不會想家?你是想家里的東西呢還是想家人?
學生:想人。
教師:那么再想,那晚的戲那么讓人懷念,是由于戲多么好呢還是別的原因?
學生:是因為人好。
教師:對!(板書)是因為家鄉的人好,才讓我時時懷念,深深留戀。請同學們找一下,在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哪些地方表現了家鄉的人好?先看“序幕”中有哪些地方?
學生:我去了以后小伙伴們都來陪我玩,還有釣了蝦都給我吃。
教師:是因為大家都吃夠了吧?
學生:不是,是因為我是客人。
教師:再來看看“盼看戲”階段有沒有表現人好的地方?
學生:有。
教師:有句名言:“把你的快樂告訴朋友,你就有了兩個快樂;把你的憂愁告訴朋友,你還剩下半個憂愁。”讓我們來看一看,當“我”為看不成戲發愁的時候,有多少人在分擔我的憂愁啊?找出課文中的話。
學生:大家都嘆息且表同情。
教師:這還不算,紛紛想主意、打包票,終于促成了“我”的看戲之行。去看戲的途中有那些人好呢?
學生:讓“我”坐在艙中,大家劃船。
教師: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是不是“我”也年幼?
學生:不是,因為“我”是客人,又不會劃船。
教師:(出示老教材插圖)同學們請看這幅插圖是畫的哪段情節?其中哪個是“我”,從身材上看“我”是最小的嗎?
學生:這是看戲出發時的情景,揮手的那個應該是“我”。
教師:“在看戲”的時候有哪些表現人好的地方?
學生:大家為我買豆漿,找水喝。
教師:回來途中呢?
學生:給我煮羅漢豆吃。
教師:豆漿雖然沒喝上,卻吃上了磨豆漿的原料。即省了錢,營養還豐富!
學生:(笑)
教師:“尾聲”里有表現人好的地方嗎?
學生:有,六一公公送豆。
教師:這么好的人們,怎能不值得“我”留戀呢?請同學們課下完成兩個作業:
1, 這群小伙伴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 寫一篇回憶童年生活,表達留戀之情的隨筆。
下課!
學生:老師再見!
教師:同學們再見!
附:(板書設計)
社戲
魯迅
(回憶、留戀童年)
序幕:時間、地點、人、機緣
盼看戲——一波三折 家
去看戲——去心似箭 鄉
主體:看戲 在看戲——昏昏欲睡 人
看戲歸——順手牽豆 好
尾聲: 六一公公送豆 !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