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8
這是望海潮省級優質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神州大地,東南一隅,山水相間,美景如畫,它是俠客的豪情萬丈,錚錚傲骨;它是女子的嫣然嫵媚,柔情似水,它,俠骨柔情。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雄壯的錢塘江,眾浪齊奔,氣吞吳越,雷霆萬鈞,它在狂呼,它在吶喊,它在訴說,它在咆哮。它是俠客,奔騰的浪潮是他的利劍,那洶涌澎湃的濤聲是他正義的怒吼,它沖擊著江岸,發起無數次的進攻,那泛起如雷如雪的浪花是他勝利的果實。無數次的退回,他不氣餒,不妥協,縱使奔流而去遇到巖石被擊的粉身碎骨,他仍然發出低沉的笑聲,他用他不妥的毅力和那錚錚傲骨,譜寫了錢塘的輝煌。“‘浪濤’有如此,‘錢塘’可橫行”。正是這俠客的氣魄搖撼了大地,震驚了古今。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清幽秀美的西湖,是柔情似水的美人,水平如鏡的湖面是她滑嫩如洗的肌膚;那蕩漾的微波,是她回眸一笑的千姿百媚;清澈見底的湖水如她碧眸,微風拂過是她的羅裙在飄舞旋舉;夾岸的柳樹,枝搖葉動,似是妙齡少女扭動著纖細的腰肢舞動一支《霓裳羽衣曲》。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碧綠的荷葉襯托著瑰紅的荷花,樸素清秀的采蓮姑娘泛著小舟,唱著采蓮曲,嬉笑打鬧,清亮的菱歌回蕩在西湖山川秀色中,水中的游魚不時探出腦袋,跳起來,蕩起一圈漣漪,好像在為她們唱彩伴舞。忽然,天空烏云密布,雨若斷線的銀珠,爭先恐后地落入水中,老翁拿出蓑笠載在頭上,悠閑自得的劃動船漿,一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酒脫,豁達。頃刻,天空慢慢放晴,廣袤的天際出現一片絢麗的煙霞,交織似錦,婉如女子的云鬢花顏,美而不艷,如清水芙蓉,高潔卻不傲慢。煙霞、菱女,老翁、西湖,荷花相映成輝,宛如一幅絕妙的工筆畫,日暮將近,西子湖畔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聲響起,騎兵長官乘醉聽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逍遙自在,如至仙境。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湖光、山色、江潮、煙霞,風景如畫,人間天堂,它就是俠骨柔情的水鄉古鎮—杭州。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知識。
2.反復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次詞的聲韻之美。
3.學習鋪陳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詞的有關知識
(1)詞的起源:詞產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于詞牌和標題:此的標題是次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次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二.導入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三.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柳永: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四.朗讀本詩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學生自由朗讀
五.試著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試著背誦
二.學生齊讀
三.解題
望海潮,詞牌名,柳永開創的。
四.具體分析詞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二)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祝愿。
五.藝術特色
本文是慢詞,所以在藝術手法上與小令有所不同。本詞重在用鋪敘的手法,例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說,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六.背誦本詞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先熟讀詩歌,標記勾畫重點字詞,名句,再認真研讀本學案。
2、限時完成,規范認真。時間:30分鐘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作者及宋詞的常識、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②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
①反復吟讀直至背誦,體會這首詞的音韻美。
②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反復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預習案】
1、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有《樂章詩》,收詞近200首,其中《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鶴沖天
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2、文學常識
關于宋詞
詞的起源——詞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詞的定義——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是詩的一種。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關于詞牌和標題——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詞的分類——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等)
3、寫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所以這是一首投贈詞,目的是得到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
4、咬文嚼字
識記字音
參差()堤沙()天塹()珠璣()
羅綺()重湖疊巘()釣叟()
千騎()簫鼓()豪奢()
理解詞義
找出需要注釋的詞語,寫在下面(6—10個)。
【探究案】
一、總體感知,信息篩選
(1)、作者筆下的杭州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原文中的哪些詞可以提現杭州和西湖的特點?
(2)、詞的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樣的內容?
二、分析品味,探究賞析
(1)、作者是怎樣表現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選取了哪些意象?
(2)、這首詞中你認為哪些句子用得精彩?請選取一處進行賞析。(提示:散文化詩句,點出手法,說出效果)
【訓練案】
望海潮,詞牌名。此曲是柳永所創,平韻雙調。亦一百零七字,雙調,上闕五平韻、下闕六平韻,一韻到底。以此作為詞牌名的詞還有秦觀的《望海潮洛陽懷古》、黃巖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請以《望海潮》為詞牌,為我們的家鄉賦一首《望海潮長沙》。
參考:望海潮洛陽懷古
【宋】秦觀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延伸對賞】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杭州
宋謝驛
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
金完顏亮
萬里書車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
【知識鏈接】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具體包括:托物言志、寫景抒情、寓情于景、動靜結合、遠近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對比、襯托、聯想、象征、想象、用典、白描、通感、側面描寫、托物起興、點染等。
3、點染:
所謂“點”,就是點明,將所要抒發的情感、要說的道理一語點明,使讀者有一個總體認識;所謂“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體的事物、景物將所點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來,以便讀者對其能更具體深刻、更生動形象地把握。
4、鋪陳:
是辭賦的基本創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遞進式、并列式為辭賦的四種鋪陳方法。所謂散布式的鋪陳方法是指把同一內容的詩句或詩節,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鋪陳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個詩段或自然段落描繪某一個主題。遞進式的鋪陳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個段落在鋪陳時,采取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縱向性。并列式的鋪陳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個段落從各個不同的方位、方面進行描繪的方法,使描繪的對象具有橫向性。
課文研習
一、要點解析
1.《望海潮》是描寫北宋時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詞。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詞的下片描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詞作以鋪敘見長。首先,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總領全篇,概括介紹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然后分別從“形勝”“都會”和“繁華”三個方面鋪開敘述:“煙柳畫橋”之中家家戶戶安居樂業,人煙阜盛;“云樹”“堤沙”之外驚濤拍岸,洶涌壯觀;都市街衢,珠寶遍陳,普通人家,披羅著錦,滿目奢華景象。過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寫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飄香的景象,后敘羌笛橫吹、菱歌互答的歡愉場景。由民眾忘情山水之樂引出官員宴飲之樂,一路鋪敘下來,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很見裁減功力。
這是一篇投贈之作。作者路經杭州,想謁見當時出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便寫了這首詞。詞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后,經過真宗、仁宗兩朝的休養生息,確實呈現了繁榮的景象,但收筆也流露了粉飾太平、獻寵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謁詩的遺風。
2.《雨霖鈴》是描寫作者在長亭與情人話別的詞。詞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其一,用哀景寫悲情。詞作開篇用“寒蟬”“長亭”“驟雨”等意象,烘托離別時凄冷沉郁的氣氛。其二,以無情襯有情。離人難舍難分,而無情的舟子卻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淚相向,“無語凝噎”。其三,以想象未來之景訴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離別后行人消失在煙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極目遠眺,一片茫然,不覺悲從中來。“良辰美景”原為歡樂愉快的場景,但是隨后而來的“虛設”二字頃刻間就使歡樂之情頓然消失,而沉入到無邊無際的愁傷之中,所以,這里也是“樂景寫悲情”。
二、學法指導
1.知人論世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想謁見此時正好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他就寫下了《望海潮》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以求得引薦。所以,詞中不乏溢美之詞。
柳永寫《雨霖鈴》,正是他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由于封建時代文人政治命運難以自持,加上交通等經濟條件落后,離別就給予青年男女以愛情的深沉打擊,給予漂泊游子以羈旅愁苦的悲嘆。《雨霖鈴》正是這兩個方面感情的真實流露。
2.正確看待《望海潮》引發的種種傳說。
宋人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記載:“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揚鞭渡江之志。”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誘使金兵入侵,導致北宋滅亡的原因,是由于統治者醉生夢死的腐朽本質;金兵南下,給南宋統治者帶來威脅的,仍然是統治階級“直把杭州當汴州”(林升《題臨安邸》)的腐朽本質所決定的,與柳詞本無直接關系。從傳說中可以看出《望海潮》的影響之大。
3.誦讀指導
《望海潮》詞“音律諧婉,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盡致”(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所以,朗讀時應該注意音律的和諧,語勢的激越。
開篇“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一句有總起奪勢之妙,朗讀要在“繁華”處升調且停頓,為下文的朗讀蓄勢。下文從三方面鋪敘,朗讀由三個層次推進,逐一昂揚,至“競豪奢”到高潮。下片描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朗讀語氣平緩和樂,“有三秋桂子”中的“有”是領字,朗讀要作較長停頓。最后兩句是祝愿之辭,朗讀時語氣誠懇,節奏和緩。
《雨霖鈴》是描寫作者在長亭與情人話別的詞。朗讀時當聲情哀婉纏綿。如“寒蟬凄切”“切”字為韻腳,要讀得鮮明;尾音拖長更能讀出詞的凄切情感;“竟無語凝噎”的“竟”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念去去”的“念”是領字,要稍重、稍停,拖音以帶出下文;“酒醒何處”的“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那堪”二字要稍重,隨后的“冷落清秋節”稍緩;“便縱有千種風情”中,“便”字要頓住,“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里表達苦痛無奈之意。
三、延伸拓展
1.詞的起源:詞產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到宋代成了“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是詩的一種。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于詞牌和標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⑶本來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望海潮》就與所寫內容相關。但絕大多數的詞的內容都不是用詞牌“本意”的,如《雨霖鈴》。因此,有的詞牌之外還有詞題。
3.詞的分類
詞,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基礎測評
一、積累運用
1.下列詩句的節拍劃分有誤的一項()
A.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B.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C.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D.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繁華fán簾幕mù參差cī疊巘清嘉xiàn
B.羅綺qǐ釣叟sǒu簫鼓xiāo吟賞煙霞yín
C.寒蟬chán驟雨zhòu暮靄ǎi良辰美景chén
D.凝噎yē經年jīng甘霖lín蘭舟催發cuī
3.下列詞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今日的錢塘江岸,一派繁榮景象,大廈撥地而起,長橋飛跨而過,只感覺錢塘江畔繁華中更多了一份寧靜。
B.“夕陽蕭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明清早已流傳。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等人首次將其改變為絲竹合奏。
C.黃庭堅在《東坡先生真贊》里寫道:“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可見其對蘇東坡的贊美和敬仰。
D.在傍晚的最后一線余暉從窗前消隱時,我正趴在桌邊,透過窗臺,庸懶地望著天際的盡頭,儼然沉溺于一幅水墨山水。
4.下列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產生于唐,盛行于宋。詞原為歌詞,是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屬于詩的一種。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B.詞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中調;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約派的主要作家。
C.慢詞就是篇幅長的、節奏緩慢的詞。慢,有延長引伸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得遲緩了。《望海潮》《雨霖鈴》都屬于慢詞。
D.詞牌一般是與詞的內容相關的。如《踏歌詞》詠的是舞蹈,《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望海潮》寫的就是杭州勝景等。
二、課內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5.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請就本詞的上片舉一例說明“點染”手法的運用。
答:
6.賞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詞中的妙處。
答:
(二)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7.對《雨霖鈴》的鑒賞評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實寫送別之境,但更是借痛楚的聲音、蕭條的景物、傷情的地點,映襯出了詞人內心深沉的痛苦。從而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相生。
B.“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一句將“別”字形象化,把彼此眷戀之情、無窮的離別之恨、無可奈何之心表現得神情逼真,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C.“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由“念”字領起,實寫離別之后的情形。浩淼的煙波,沉重的暮云,高遠的天空,這些景物全都籠罩上一層黯淡的色彩,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欲與情人再相見的無期。
D.“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刻畫得細致入微。“虛設”表示良辰美景已經成為虛空的妄想,正因為這樣,詞人由己推人,設想未來,才更感受這次離別的痛苦。
8.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情景交融的手法。
答:
三、拓展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少年游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①?狎興②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注:①前期:指舊日之志意心期。一說指舊日的歡愛約期。②狎興:失意時狎玩之意興。
9.賞析“高柳亂蟬嘶”與“寒蟬凄切”中“亂”與“寒”的表達效果。
答:
10.聯系全詞,分析“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所表現的失意之情。
答:
(二)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①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②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③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①危樓:高樓。②黯黯:迷蒙不明。③擬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
11.歷來評家認為,這首詞的點睛之筆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這兩句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技巧。
答:
12.曹操的《短歌行》里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句。比較其中“對酒當歌”所表達感情的不同。
答:
(三)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小重山
陳亮
碧幕霞綃一縷紅。槐枝啼宿鳥,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黃昏月,一笛碧云風。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闊,無處覓征鴻。
[注釋]陳亮曾在宋孝宗與金約和之后,上《中興五論》,沒有結果。以后又向孝宗連上三書論恢復方略,受到朝廷攻擊,斥為“狂怪”。他在長期的鄉居生活中,報國之志未衰,曾在自己的家里葺治小圃,有柏屋三間,名之曰“抱膝”,這是用諸葛亮的典故,可以看出他的志趣所向。
13.詞中“槐枝啼宿鳥,冷煙濃”的“冷”字和“小樓愁倚畫闌東”的“愁”字,好在哪里?請結合詞句進行簡析。
答:
14.“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運用了什么典故?其寓意是什么?
答:
(四)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采桑子
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15.詞的上闋“恨君不似江樓月”,而下闋“恨君卻似江樓月”。這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
16.詞作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試加以分析。
答:
四、片段寫作
根據《望海潮》的詩意,展開聯想,擴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的畫面,約200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