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
這是我們小點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傾聽、辨別夏天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學習大膽聯想和講述。
2.感受聽音的樂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夏天的情感。
活動準備:
相關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聲音王國聚會引入課題,激發幼兒欣賞各種聲音的興趣。
師:小朋友,我們耳朵有一種很大的本領,那就是聽聲音。今天,聲音王國舉行了一次大聚會,各種各樣聲音都來了,我們來聽聽看有哪些有趣的聲音?(師播放各種聲音)
二.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由聲音展開豐富的聯想并講述。
A.狂風聲 雷電雨聲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棒,能分辨出這么多聲音,現在夏天到了,天氣變化無常,那聲音王國天氣怎么樣?我們來聽聽看。(播放大風的聲音)
提問:你聽到什么聲音?原來天氣怎么樣?刮大風了,會發生什么事情?
師:聲音王國不僅刮起大風了,還怎么了?噓,閉上眼睛認真聽。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打雷和下雨的聲音)聽到打雷聲,你有什么感覺?你會怎么做?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安全?(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小結:雷雨天,我們不要出門。在家里最好把插頭電源開關都拔掉,不要看電視,不能玩電腦,更要注意不能站在大樹下,小溪邊,那樣易觸電非常危險。
B.鳥叫聲
師:天晴了,雨停了,大家閉上眼睛聽,誰來了?
提問:是什么樣聲音?小鳥的聲音聽起來怎么樣?你覺得小鳥快樂嗎?為什么快樂?還有什么事情會讓它們那么快樂?唧唧喳喳好像在說什么?我們來模仿小鳥好聽的聲音。
C.海浪聲
師:小鳥要帶你們去一個很美的地方,聽聽聲音,猜猜是什么地方?
提問:是什么地方的聲音?(幼兒回答后出示掛圖)你們見過大海嗎?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大海,如寬闊的大海、 無邊無際的大海、 美麗的大海、波濤洶涌等)
(1) 播放海鷗叫聲。
提問:海上有哪些有趣的聲音?
你聽到這些聲音好像想到了什么?
(2)如果是你們來到海邊,你們會在那邊做什么呢?
(啟發幼兒大膽想象,自由講述)
三.結合聲音背景,師示范講述故事。
1.幼兒傾聽各種聲音,試著用聽到的聲音講述一句話或一個小故事。
2.師結合聲音背景,講述故事。
師:剛才,聽了那么多的聲音,老師把這些聲音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清晨,樹林里傳來了小鳥清脆的鳥叫聲。原來是小鳥醒來了,快樂地歌唱。小鳥飛到了美麗的海邊,大海真的好美啊,在無邊無際的海面上,遠處一艘輪船向我們慢慢開來,海鷗嘰嘰喳喳的叫,自由飛翔。突然,刮來一陣大風,雷聲轟隆隆的響,海面上下起了傾盆大雨,海水象發怒的獅子一樣波濤洶涌,最后鐘聲敲響了,夜深了,大海又平靜地進入了夢鄉。
四.聽音游戲,感受聽音的樂趣。
師:聽聲音編故事,好玩嗎?原來自然界的聲音也能編出好聽的'故事。這些聲音你聽起來感覺怎么樣?師小結:剛才我們聽到的都是自然界美妙的聲音,這些美妙的聲音聽起來很舒服,心情很愉悅。
現在我們一起去聲音國王找朋友咯!跟聲音寶寶交朋友有個小小的要求,我們聽著各種聲音,試著把聽到的聲音用動作做出來。
播放聲音:腳步聲、流水聲、狼叫聲、 鞭炮聲、鼓聲、掌聲、輕音樂。
五.結束活動:尋找自然界美妙的聲音。
師:小朋友任務完成的很出色,現在我們一起去尋找夏天更美妙的聲音吧!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3-4歲是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敢于傾聽和表達,樂于想象和創造。為此,我設計了《聽聲音編故事》的活動。我首先以聲音導入,又以小動物作為主線貫穿始終,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聽聲音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并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言表能力思維能力。
活動名稱:
語言
活動內容:
聽聲音編故事
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不同的聲音,學習根據線索發揮想象,創編表達。
2、敢于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幼兒注意傾聽聲音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難點:能在教師提示下根據聲音或繪本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
1、自制繪本: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各種聲音、放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傾聽熟悉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小耳朵注意聽,猜猜是什么聲音(拍手的聲音及凳子的聲音)。
幼兒聽并回答。
小結:這是小手和凳子發出的聲音,它們的語言不一樣,小動物也有自己的語言,我們來聽一聽吧!
(二)基本部分1、放錄音,猜猜我是誰。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誰來了。(播放青蛙叫聲:呱呱,呱呱呱)。是誰在講話呀?請小朋友猜一猜小青蛙想說什么呢?(出示青蛙頭飾)幼兒:自由的表達想法。
教師:附和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學青蛙跳一跳。(給予鼓勵)小結:噢!小青蛙今天心情很好,它呀準備帶一樣好吃的東西出門。我們來聽一聽小青蛙出去遇到什么困難,要怎么辦呢?
2、幼兒根據聲音,幫助小青蛙想辦法解決困難。
(1)師:放錄音,幼兒仔細聽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幼兒仔細辨別是什么聲音。然后幫助小青蛙想辦法解決問題。(青蛙沒有帶傘,要怎樣避雨呢?我們幫幫它吧)。
幼兒:自由地發表意見。師回應鼓勵幼兒。
小結:小青蛙終于找到避雨的東西了,快快往前走吧!可是又遇到困難了,我們來聽一聽吧!
(2)放錄音,幼兒仔細聽一聽。(小河嘩嘩流水的聲音)。
師:因為下大雨,小河的水滿了,小青蛙要怎樣過河呢?我們想辦法幫助它吧!
幼兒:自由發表見解,教師鼓勵幼兒的好辦法。
小結:哦!小青蛙安全的過河了,小朋友們很高興,它就要到朋友家了。
(3)放錄音,幼兒仔細聽一聽。(敲門聲:咚咚咚,接著小貓的叫聲:喵喵喵。出示小貓頭飾)師:提問青蛙來到哪個小動物家里啦?幼兒回答。它帶好吃的東西來小貓家干什么呢?
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4)放錄音,幼兒聽一聽。(生日快樂的音樂)師:小青蛙來小貓家干什么呢?
幼兒:回答提問。
師:全體幼兒一起唱一唱生日歌,歌唱完了,小貓許了一個愿望,小朋友說一說許了什么愿望呢?
幼兒:自由的表達。
師:生日過完了,小貓要對小青蛙說一聲什么呢?(謝謝)小結:小青蛙原來是帶生日蛋糕去給小貓過生日了,小朋友們也要給你的好朋友過生日好嗎。
(5)聽一聽完整的聲音,看一看繪本,編一編好聽的故事。
師:好了,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完整的聲音(提示幼兒認真聽),看一看圖片,編一編故事吧!
師:請個別或幾個幼兒完整地編一編故事。(引導幼兒)
(三)結束部分
教師完整地看繪本講一遍故事。好了,小朋友們今天講了這么精彩的故事,真開心(音樂,笑聲),下次我們再來講故事,再見!
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范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游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鍵是看能否發揮出它應有的刺激性。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知道硬的東西掉在杯子中的聲音響,輕的東西掉在杯子中的聲音輕。
2、初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硬的東西掉在杯子中的聲音變輕。
3、在游戲中,對聲音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硬幣、雪花片、玻璃球、小紙球、塑料盒每人一份。
2、水杯人手一只。
3、餐巾紙、不布、報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1、老師讓幼兒聽小鈴聲,然后讓幼兒說說自己聽到過哪些聲音。
師:你聽過的這些聲音是一樣響的嗎?還是有的響,有的輕呢?(幼兒回答)
2、老師逐一出示玻璃球、硬幣、紙球、雪花片以及水杯,讓幼兒猜想這些東西掉在杯中發出的聲音會是一樣嗎?(幼兒討論,回答)
3、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會一樣響,有的說不一響,那到底會怎樣呢?老師也不知道,我們一起去試一試吧!
二、幼兒操作探索,并記錄操作情況
1、老師提出操作要求:要認真傾聽每種聲音,試過的東西放在一邊,比較過后要記錄,聲音響的用大標記記錄下來,聲音輕的用小標記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3、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硬的東西掉在杯中聲音就響,軟的東西掉在杯中聲音就輕。
三、進一步探索,用不同方法使硬的東西掉在杯中聲音變輕
1、師: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使硬的東西掉在杯中聲音變輕呢?幼兒討論,回答(可以用紙包、可以用布包、可以用報紙包等)
2、幼兒再一次操作,老師巡回指導,讓幼兒比較。
3、師:那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響的聲音,我們怎樣來將它們變輕呢?幼兒討論回答。
4、老師小結:我們生活中這些響的聲音是一種噪音,多聽了噪音對我們耳朵不好。如:我們可以用隔音板,或者聽到噪音時,將耳朵捂住。
四、游戲《聽一聽》,辨別聲音的輕與響
1、師:老師敲小鈴,敲得響小朋友手就拍得響些,敲得輕小朋友手就拍得輕一些。
2、老師帶幼兒玩游戲,結束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獲取震動物體會產生聲音的具體經驗,知道不同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各不同。
2、教育幼兒注意保護聽力,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3、教會幼兒分辨不同物體德爾聲音,發展幼兒聽覺分辨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能震動并產生聲音的物體:橡皮筋、紙、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現在你們能聽到什么聲音?這些聲音是哪里來的?(汽車喇叭、風聲、鳥叫聲、琴聲、講話聲等)那小朋友,我們自己能不能發出一些聲音來呢?你能夠發出什么聲音來?(拍手聲、跺腳聲、口哨聲…)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產生。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里來的嗎?它們怎么會有聲音呢?(幼兒討論、猜測)現在請你們自己來試一試,你用桌子上的東西怎么能發出聲音?知道幼兒用各種材料發出聲音,如用手輕輕撥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動紙張等。你們發出了什么聲音?你們在做試驗的時候還發現了身?(有東西動就會有聲音)請你們再來試一試,看看聲音出來的時候,還會產生什么現象?(振動現象)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探索并感知物體的振動,可用手輕輕觸放在物體上(打擊大鼓)剛才你們把手放到鼓上的時候還發現了什么?(有振動的感覺,鼓不振動,聲音也就會停止。)幼兒表達、討論。
三、引導幼兒探索自己講話的聲音。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有東西在振動而產生的呢?(是的)我們在講話的時候哪里在振動的呢?(喉部聲帶)引導幼兒討論并做發聲試驗,啟發幼兒把手放到喉部感知聲帶的振動。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聲音產生的秘密,我們在振動的物體的時候,就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喜歡聽什么樣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如果聽到了很響的、很刺耳的聲音時應該怎樣做?(捂住耳朵,保護好耳朵。)
活動延伸:
1、玩發出各種聲音的游戲。
2、組織幼兒討論哪些是好聽的聲音,哪些是噪音?
3、組織幼兒到大自然聽各種的聲音。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