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這是江城子記夢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江城子密州出獵》本堂課我主要突出了“讀”的環節。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再齊讀,老師點撥后,學生再齊讀課文。因為讀的不夠理想,讓學生聽了錄音示范后,再讓學生自由訓練,最后再讓學生個別示范。
這細致而充分的朗讀,在理解文意與示范朗讀方面是有益處的。但細想來,卻又有大缺陷。
首先這樣的朗讀過分集中,使得本來書生朗朗的課堂,只在此時熱鬧了一時,卻并未貫穿始終。這使得朗讀的效益大減,只起到理解文意與為讀而讀的作用。如果這一時的朗讀能夠在整堂課上細水長流,那么他的效能既可幫助理解文意,又可加深詞句的賞析印象,更能體會詞的意境與情感。
其次這樣的朗讀指導過于強硬,無論是教師關于高低、輕重、快慢的指導,都非學生自己的情感體悟,而是別人強加給他們的,即便學生能夠讀出一點感覺,也決非來自他們真實的體會。如果在學生自由朗讀后,不是齊讀,而是讓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學生在表達自己的體會后再來指導。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示范作用,又引導學生在初步的了解與體會后再來朗讀,那樣的讀才是有效的朗讀。
本周,學校安排了我的一節公開課,課前我對文本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為了使我對文本的理解,更好地為課堂所用,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我設計了初識蘇軾、賞讀析詞、悟讀詞眼幾個環節,試圖以“狂”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感悟作者出獵時的狂態和想要為國效力的狂心。
通過學生描述一幅幅畫面來感受形象與情感,進而將課堂推向對蘇軾豁達豪邁的人生態度賞析上。
接下來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
得:
首先在對文本的語言分析這一環節,疏通文字以后,我做了一個有效的教學設計:
上片對出獵的壯闊場面進行了大量描寫,也是最直觀體現作者“狂”態的。我讓學生想象詞的上片中壯闊的出獵場面,用“我看見了一個……的太守”這樣的話語,激發學生對詩詞的想象力,讓空洞的文字變得生動,更好地為下片體會作者的感情做準備。
其次在讀法的`指導上,隨著教學環節的推進,我對字的重音,句子的節奏,整首詞作朗讀時所應把握的感情做出了適當的指導,讓朗讀教學落到實處,學生課前和課中的朗讀明顯有進步,能讀出整首作品的豪放之情。
最后由對詞的賞析轉換到對詞人豁達豪邁的人生態度的賞析上。
失:
這一節課中,也有遺憾。
比如在聽讀明義的環節上,沒有留有時間為學生答疑,使得下面環節的描述畫面有些困難,這些都是因為前一環節的處理不到位,還沒有弄懂詞義。對學生所答問題的指導上,我做得還不夠。沒有因勢利導,這也提醒了我,面對不同的學情,老師向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自己都要有充分的準備。
只有在充分預設的前提下,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還應當注意教學的評價語言。這也督促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靈活地對待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有對于課堂時間的把握不到位,稍微有點拖堂,這也是一個大遺憾。
這一次公開教學已經結束,但是相信它會是我教師之路的一個新的起點。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認真地上好每一堂課,多上好課,讓遺憾變少,精彩變多。
這節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啟發。如果說有“閃光點”,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以誦讀為主。
初一的學生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有一定的難 度,誦讀是最好的方法。讀題,讀作者,讀課文,讀注釋,通過多次的“ 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語感,了解詞的思想感情。
二、質疑探究。
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先在小組里提 出,小組探究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師生一起探究。學生 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同學分析解決,老師點撥。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 提出的問題的“面”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討論延伸。
由老師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目的是引導學生 把握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學生帶進作者所營造的意境里,品 味這首詞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誦和背誦課文。
根據新課標精神,改革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實行民主、開放 、以生為本的教學,讓學生“走出灌注”。以上幾點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習勁頭高漲,與老師配合得較好 ,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
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朗誦、背誦。
2、感知、品味。
這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
要教好古詩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課標的精神 ,指導教學活動,利用最佳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對古詩文的教學才有促進作用。
當然,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上課時情緒比較緊張,普通話不夠標準,對 這首詞還理解得不夠透切等。比如,一學生提問:“為什么文題用“密州 出獵”而不用“密州打獵”?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作者當時想到“出”,沒有 想到“打”;另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他們打獵要走出城里的原因。
我的補充回答是:同意第二個同學的說法,還有一個原因是“打獵”是口頭語, 而“出獵”是書面語。這顯然是不到位的牽強的回答。造成這原因是因為 對古詩文知識積累不多,理解不夠透切。
這警示我趕快廣泛閱讀古詩文 ,積累這方面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
一、課文分析
1、集體背誦。
2、蘇詞背景介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詞風)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于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出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于“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自己的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3、補充注釋與典故分析:
⑴太守:即蘇東坡,作者自稱。寫本詞時,作者任密州知州。
⑵孫郎:即孫權。《三國志·吳志》載:“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廢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
⑶遣馮唐: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里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
⑷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這里指代西夏軍隊。
4、內容與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
⑵再來分析詞的內容,看作者是怎樣塑造這個英雄形象的。
明確:
在這首詞中,上闋寫出獵,下闋寫請戰,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叻、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
上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獵圖,勾畫出一個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孫郎,其狂四也。
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個豪放不羈的個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壯志:鬢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節云中,此豪二也;會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詞為例,概括豪放詞風格。
(課后記:學習這首詞,不能撇開詞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點,而要緊緊圍繞詞,讓學生從詞出發,去體會,去感悟。)
6、聯系學習《江城子》。
二、課堂訓練
1、熟背二詞。(讓學生再體會、感悟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詞風。)
2、根據《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數、字數、調數,任選其中一個詞牌試著填詞一首。
三、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進一步走近宋詞,初步接觸風格迥異的宋詞兩大流派,對詩詞的意境、形象、風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廣泛閱讀,深入思考,認真分析,對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四、布置作業
聯系辛棄疾的生平、思想、風格自學《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課后記:訓練1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做到;訓練2只要求有能力有興趣者完成即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