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
這是燃燒與滅火優質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課程標準中,對該部分的內容要求有體現出“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并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課題中的第一課時內容就緊緊圍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而展開的。
在本教學設計中,采取了“水中生火”的化學魔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的指引與實驗分析,學生自主地探究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分析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并總結出“滅火的原理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三個條件,破壞一個即可。”
本部分——燃燒與滅火的第一課時作為學生了解和認識燃燒的現象,并以此為契機進入接下來的學習的重點內容,其課時分配與其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目標的作用上是成正比的。在本教學設計中,教師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并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找出自己滅火所采取的原理。從整體上看,雖然教學內容相對容易,時間相對較長,但是能給出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進行思考卻是值得的。
反思:
本節課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有機整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形象的視頻、圖片資料有效的完成了情感目標的教學,改變了原有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啟發——探究的教學模式在培養能力的同時完成了知識目標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積累了生活常識,掌握了自救知識。成長記錄卡的設計為教師了解學生在通過此次學習,讓我認識到了備課中的不足,也從中看到了問題。
如在備課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缺少具體的了解,不能掌握每名學生真正的知識水平,在課前準備上過分的強調了自我在備課中的主導作用,忽略了備學生,只是一味的在發揮自己的特長,忘記了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揮自己,發展自己、創新自己。
課堂形式過于模式化,在課前準備中應通過問題導讀單,問題生成單等掌握學生存在的真正問題,有目的的設計解決問題的教學內容和練習內容,課堂流程過于單一,沒有考慮到課堂的多變性,多給學生空間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備課中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充分了解掌握學生中真正存在的問題后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和練習,結合問題設計出有自己特色、充分發揮自我特長的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應多設計合作探究,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創新,設計多條思路以便應變在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心得:
充實自己、豐富知識、掌握多種技能;不斷學習、接收新的教學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學生設計情境;建立課程資源體系,參考教學資源,合理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備好每一節課。
1、教學目標的設置:
“燃燒與滅火”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設置主要體現在“了解燃燒的三個條件”以及“了解滅火的基本原理”。這兩點充分圍繞了課程標準中對該部分的內容要求。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上,需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再具體地設置教學目標。由于本節課是作為青年教師比武的一堂比賽課,因此,在生源方面選擇了優班,其學生基礎較好,學生的發散思維較強。對于這樣的學情,個人認為需要在“了解燃燒條件”的基礎上再拔高一個臺階,即從實驗設計的角度培養學生的設計實驗的能力。如“銅片上白磷燃燒”的實驗,可以在設置問題“如何在該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改進,使得實驗的實施更加環保?”。雖然我們不可能通過一個知識、一個實驗以及一堂課來完全提升學生的化學實驗的能力,課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一點一點的向學生灌輸化學實驗中我們應具備的能力以及能掌握的化學實驗知識。
另外,在貼近生活方面,我選擇了“滅火毯”。滅火毯的主要滅火原理是將滅火毯撲在燃燒物上,以隔絕空氣(氧氣)來達到滅火的。但是這個滅火毯的滅火原理與使用方法與我們課的前半部分的“酒精燈灑到桌面上”以及“燃氣管著火用淋濕的被褥蓋住來滅火”的學習效果是相似的。
反思修整意見:建議在這個地方,應選擇另外一種新型產品或滅火設備,本著提高學習內容層次的目的進行教學,或許會使整堂課顯得有松有馳,有易有難。或者這個地方可以從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進行教學,但是教學時間不宜過長。
2、對于“吹滅蠟燭”的滅火原理考慮不周:
學生在“熄滅蠟燭”實驗比賽的基礎上,找到了幾種滅火的方法。其中“用嘴吹滅”蠟燭的滅火原理,同學們想到的一點都是“吹出的氣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但是在我的設計中卻忽略了這一點作用,只是考慮了“吹出的氣體使得燭火周圍的溫度降低了”,破壞了燃燒的第三個條件。因此,在學生答道“二氧化碳”這一作用時,教師應給予極高的評價與認可,再引導他往破壞滅火原理的方面去思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忽略了學生,遏制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急于將課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反思修整意見: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做教學設計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主體性的體現該如何具體地實施出來呢?從這堂課中,我得到了一絲啟發。充分了解學情,不僅僅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以及思維方式。以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想問題,從他們的角度去解釋問題,給予他們充分的討論與思考的空間,允許他們之間或者他們與老師之間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學生才不會做課堂上的教師鋪好路的走路人,而是自己開拓新的捷徑。學生從他們自己的思維多方面理解會更加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在課堂上高校的學習狀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自護自救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研究燃燒的條件、探究滅火的方法,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能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象和滅火的方法與原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燃燒既可造福人類,又可能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待問題。
2.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變化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發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3.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
難點:燃燒條件。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應用、演示實驗、探究活動、啟發式提問。
四.教學過程
1、回憶學過的燃燒事例和燃燒現象,根據以上事例,歸納燃燒定義和特征。
2、播放視頻,探究燃燒的條件。
小結: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與氧氣接觸。
(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同時補充:實驗的改進。
3、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三者任滿足其一。
播放視頻,分析蠟燭熄滅的原因。
4、應用
5、談一談,遇到火災自救的措施
6、理解簡易滅火器的原理,了解幾種常用滅火器
7、小結
8、課堂練習
9、課外任務:調查與研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