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4
這是小學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小學語文《鳥的天堂》的教案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學習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并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上網或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文字、圖片、音像等),開資料展示會。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天堂”入手,激趣導入
1、談話:自古以來,人們對幸福都充滿著無限的憧憬,都渴望擁有天堂般的生活。
板書:
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
2、板書:
鳥的
你想象中,鳥的天堂應該是什么樣的地方?
(小鳥生活的樂園。)
3、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并查找了有關資料,關于鳥的天堂,你已經有了哪些了解?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五百年前,這里原有一個泥墩,一棵榕樹,經長期繁衍,成為覆蓋有二公頃的小島。島上的榕林棲息著數十多種小鳥,尤以白鶴和灰鶴最多。白鶴朝出晚歸,灰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飛舞,嘎嘎而鳴,蔚為壯觀。 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寫了《鳥的天堂》,1982年他親筆題了“小鳥天堂”四字,更為這風景區增色不少。)
4、導語:
70年前,這里還名不見經傳。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經此處,寫下了《鳥的天堂》一文,使這里名揚四海。那么,他當時看到的鳥的天堂是什么樣的呢?他又是怎樣把所見如實寫下來的呢?
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幻燈片一:學習小鑰匙)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可以邊讀邊思考:
⑴ 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什么時間?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⑵ 每次看后“我”分別有什么感受?請用“ ”劃出有關語句。
⑶ 鳥的天堂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復讀書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
1、在小組內交流讀書的收獲,討論不懂的問題。
2、全班交流:
(可以小組推薦,也可以自由發言交流。)
⑴ 就三個思考的問題集中交流:
問題1是內容題,學生讀文后很快就能知道,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一次是傍晚,鳥兒休息了,因此只看見大榕樹,沒有看到鳥;第二次是早晨,鳥兒開始活動,因此看到大榕樹中棲息的許多鳥。
問題2作為交流重點。交流時,抓住第一次時的“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和第二次時的“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問題3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能說出鳥的天堂很美、榕樹大、鳥很多等即可。
⑵ 提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鼓勵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在深入讀文中思考。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① 大榕樹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
②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 最后一句中的兩個“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引號,有的不加引號?
④ 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為什么我卻沒有看見一只鳥?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 為什么“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為什么作者說“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
⑥ 為什么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為什么說是“鳥的天堂”而不用鳥的樂園(或世界)?“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
四、選擇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你們愿意再仔細地讀讀課文嗎?
1、練習讀課文,重點讀自己最感興趣或最喜歡的段落。并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讀書的體會或感想。
2、把自己認為讀得最精彩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師生評議,相機引導。
朗讀指導要點:
⑴ 關于榕樹的“大”。注意通過突出數量詞“許多株”、“一株”、“兩株”、“真是一株”突出榕樹的大。
(介紹資料:榕樹占地達20多畝,相當于三百多個辦公室、150教室那么大。)
⑵ 關于榕樹的茂盛和美麗。
(同學先來讀,然后請同學說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榕樹的茂盛和美麗的?)
① 指導朗讀:
要讀出榕樹的靜態美。
看圖片,讀文字:
茂盛、全部生命力、簇、堆、翠綠、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美麗
“榕樹正是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② 想象:
是啊!這榕樹枝繁葉茂,綠得多么可愛!一簇樹葉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層層的陽光照在翠綠的葉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陣微風吹來,鮮亮的.葉子一動一動,像在長呀長呀!請同學閉目想象。
⑶ 關于眾鳥活動的場面:
① 讀一讀,說說感受:
(鳥多:到處、到處 大 小 花 黑 應接不暇;快樂:叫、飛、撲。)
② 朗讀指導:
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么特點來呢?(熱鬧)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③ (看鳥多的圖片)
我們一起來看看眾鳥紛飛的場面吧!提問:
通過看這一幅幅畫面,你想說些什么?你覺得鳥兒在這里生活得怎么樣?再來讀。
五、擴展討論交流
1、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你就是這里的一只小鳥,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地方呢?
⑴ 這兒生態環境好:
① 這兒環境幽美。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
② 這兒氣候溫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于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有生機。
③ 這兒資源豐富,由于氣候溫暖濕潤,各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就豐富。
④ 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是名符其實的鳥的天堂。
⑵ 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人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列憂無慮地生活、繁衍。
(大榕樹周圍環境安寧,景色幽靜;大榕樹枝繁葉茂,便于鳥兒棲息;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保護。)
2、假如你是一只小鳥,看到這么美的一棵大榕樹,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給你的同伴呢?
3、小結:
榕樹為鳥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環境,鳥在此生活,使得榕樹更能茁壯成長,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是多好呀!它使得人類的家園更加美好。
六、學習最后一段,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這時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⑴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一句中的“回頭看”是什么意思?體會到留戀之情。
(這句話中的“回頭看”,是沒有看夠、舍不得離開的意思,因為大榕樹的茂盛和眾鳥棲息的場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見的,他被這美麗、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點兒也不愿離去。)
⑵ 讀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為什么不加引號?
(體會到無限贊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昨天不是沒有鳥而是我的眼睛沒有看到,因為去的時間是黃昏,鳥都棲息了,再加上大榕樹的枝葉繁茂,所以沒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鳥都歡快地飛出來。作者見到的確實是鳥的天堂。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樹。第二個不加引號,是用天堂來比喻這里對鳥兒的棲息繁衍再合適不過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3、用留戀、贊美的語氣齊讀最后一段:
“人間畢竟有天堂,暫別浮華,擁抱自然,聆聽百鳥和鳴,感受天籟之聲;到人的樂園,遠離塵囂,覓一方靜土,讓疲倦的心靈得到片刻棲息……
親親小鳥,給你一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
親親小鳥,給你一個自由呼吸休閑愜意的空間!
4、教師小結:
樹與鳥,鳥與水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多么生動活潑的畫卷呀!這里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多的人間天堂。
七、作業菜單
1、摘抄:
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
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通過朗讀,讀出鳥的天堂的美。
4、“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并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的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
5、搜集一些人與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6、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試將你的做法寫下來。
(補充資料:人們最近前往“小鳥天堂”觀鳥,卻頗感失望,繞小島兩圈,沒有見到小鳥群飛的盛景。據當地人介紹,由于小鳥生存的生態大環境發生了改變:即小鳥周邊被開發,原有的農田、水塘被破壞,環繞小島的天馬河的水質遭到污染,小鳥不斷地飛到其他地方覓食,不再回來,護鳥措施也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板書設計】
大
大榕樹 獨木成林
美
鳥的天堂
多
鳥 群鳥紛飛
歡c
【教學目標】
《鳥的天堂》優秀教案
1、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3、通過理解前后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4、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部分段落。
【教學重點】
1、通過了解前后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2、課文里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引號,有的沒有加呢?
3、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1、大榕樹為什么長得那么奇特,學生了解不多,可能會有疑問,要講清楚。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手段】
自制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計意圖〗
從巴金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書:
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會是什么樣子呢?
二、按照要求讀書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自己讀了課文后感覺是什么?在旁邊寫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
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注意糾正讀法。
2、談自己讀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簡介本文作者及課文有關知識
《鳥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鳥的天堂”后寫下來的。“鳥的天堂”實際是寫什么呢?“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
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作者是怎么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么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并說說表達了什么感情。
六、學習生字
1、指名讀詞讀字。
2、指導書寫難寫的字。
3、抄寫生字詞語。
〖板書設計〗
3、鳥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樹
第二次 鳥的天堂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理解“做巢、樹梢、應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題、創設情境。
1、(播放群鳥齊鳴的聲音)聽一聽,你想到了什么?
2、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多么令人向往的鳥的樂園啊!如果大家讀了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板書)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的!
2、自讀課文,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②標出自然段序號。
③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什么景象?
3、檢查。
①標出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一讀。
②組成小組、輪讀課文,互相檢查讀音。
③課文寫了什么景象?(相機板書:榕樹鳥)
三、再讀課文,細細體會,把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1、“榕樹”、“鳥”這兩部分,喜歡哪部分就認真讀讀直接描寫它的段落。
2、你特別喜歡的語句用“——”畫出,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3、自讀相關段落、語句,圈圈畫畫。
四、按照學生意見,選擇學習內容,隨機學下任一方面:
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靜態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找出作者描寫榕樹的句子勾畫體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自學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①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生根”等特點。
②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教師對學生各自的見解均給予肯定。
③通過教師參與的反復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贊嘆“這美麗的南園的樹。”
重點學習第12、13自然段,體會“群鳥紛飛”的動態美。
1、播放“群鳥紛飛”的課件,讓學生形象感受這部分動態美的描寫。
2、教師引導: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
(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學生美術課上畫的小鳥,并把它們“放飛”到大榕樹上(配上歡快的音樂)
4、引導學生想象小鳥在榕樹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讀課文,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1、播放“小畫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感受?(可寫一段文字,讀一讀;可寫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筆,畫一畫……)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么?板書:樹鳥
師:那么,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到鳥的天堂去參觀參觀,看看生機勃勃的大榕樹,認識認識伶俐可愛的小鳥。好!現在讓我們劃著小船,一起走進鳥的天堂。
二、學習第2大段
師:呀!前邊的河面漸漸地變窄了,我們看到什么?
生:榕樹
1、瀏覽課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大榕樹?
遠-----近。遠看(56)近看(79)分別在哪節?
2、遠看大榕樹是怎么樣?朋友們都爭起來了,你聽!
注意:教師將先由學生錄好的磁帶播放一次!
學生甲:哇,好多的榕樹哦!
學生乙:什么好多榕樹呀,這是一棵!
學生丙:不對不對,明明就是兩棵嘛!
3、到底是幾棵呢?我們來看看榕樹的真面目(出示圖片)
生:是一棵大樹
4、對呀,這棵榕樹真是非同一般呀,這個朋友說是一棵,而那個朋友說是兩棵,其實它的真面目:是_______一棵大樹_______(生齊答)板書:大
5、是,下面自由讀7、8自然段,作者近看大榕樹寫了那些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生:丫枝葉
追問:枝有什么特點?(找出句子,讀句子,有數不清的丫枝……)
老師用一個字來概括枝的特點板書:奇
6、近看大榕樹從枝寫到葉,看看樹葉有什么特點?____出示第8自然段幻燈(讀句子)
這段課文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想?請你用“------”將聯想的句子劃出來。
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呢?(有了這些聯想,把靜物寫活了,寫出了它的生機勃勃)
誰能像老師一樣用一個字概括這段話?(茂)
7、生讀:那你也可以用富有感情的語氣讀讀這兩句,你喜歡哪句就讀哪句。
師:如果你站在這樣的大樹下你想怎么說?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這句話包含作者怎么樣的感情?(贊嘆驚喜)板書:贊美
8、有感情朗讀第8自然段。
9、船在樹下泊了片刻(…………)生接讀。
10、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主要寫了大通書靜靜的美,為什么沒看到一只鳥?(棲息)
11、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怎么樣的場面呢?這次是在早晨,陽光明媚,我們又到了鳥的天堂。
三、學習第三大段。
1、聽課文12自然段錄音,找出課文中的一對反義詞。(清靜——熱鬧)
2、為什么熱鬧呢?你從哪些句子看到熱鬧?幻燈出示:到處都是……
A齊讀——B分析:那些詞說明鳥多?——C女同學和男同學分讀)板書:叫飛撲
3、在13自然段中哪個詞也能寫出鳥多?指名朗讀(應接不暇)
4、“應接不暇”是什么意思: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不過來。課文指鳥太多,作者眼睛都來不及看。
請你找出課文的句子讀一讀(生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詞的意思(生說)
作者寫了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后,又特寫了一只?(畫眉鳥)
5、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先總寫后分寫,從面到點,抓住事物的特點,就寫得更具體了,也更加表現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板書:喜愛)
6、齊讀這一句。
7、練習(聯想):結合圖片幻燈出示
這兒的鳥真多,它們生活得很快活,有的的還有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去了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展示了它的靜態美(板書:靜)。第兒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時候,展示了小鳥的動態美。(板書:動)所以作者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齊答)
大自然中,像這樣的奇觀還有很多,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新的知識,現在讓同學們自己去尋找大自然的奧秘,并仿照《鳥的天堂》用一段話把這處景物描述下來。
〖設計意圖〗
從鳥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課題。
一、引入
同學們,你們緊張不緊張?看到這么多老師坐在這里肯定緊張。老師今天讓大家一個個都變成快樂的鳥,一起來學習《鳥的天堂》(出示課件:群鳥圖)這節課,現在,你們就是這一只只小鳥,那你們還緊張嗎?這節課我們就從鳥的角度來感受“鳥的天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鳥的天堂”。
二、進入到真正的鳥的天堂
1、出示課件:
12~13自然段的內容
2、自由讀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寫出了“鳥的天堂”什么特點?
(活潑可愛、鳥多。)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發言。)
3、當學生讀到“應接不暇”一詞時,問:
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課件“群鳥紛飛”圖幫助理解。
4、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么特點來呢?
(熱鬧)
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5、學生讀完后問:
這一只小鳥在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什么呢?
(可能在說,我在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鳥,你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己的視角往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聚集。
三、出示課件,學習重點部分(課文7~8自然段的內容)
1、自由讀這部分:
找出小鳥會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
小鳥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班級交流“樹大、美”:
⑴ 當學生講到樹大、美的特點時,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⑵ 當學生講到“不可計數”和“臥”字時,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⑶ 你還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說出來討論討論。
⑷ 假如你沒有,那老師想提出一個問題,出示課件:
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老師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呢?
① 學生討論:
聯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樹葉多,小鳥撲翅膀時動;
B、“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C、有風吹過。
② 出示課件理解。
⑸ 這么美,這么大的樹,我們怎么才能讀出來呢?
指名讀7~8自然段。
評價:
讀得怎么樣?想不想聽老師讀。
教師讀,讀得怎樣?
讀第12~13自然段時我們要求讀出鳥的天堂的動態美,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
(讀出它的靜態美。)
齊讀。
四、小結課文
這么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這么美呢?
學生自由發言:
聯系環保意識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