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8
這是寒號鳥優質課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識
(1)本文是繼《小馬過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話故事,旨在教育學生勤勞自勉,抓住大好時光勤奮努力,不要懈怠懶惰,得過且過,荒廢大好年華。
(2)本課沒有直接與單元訓練點對應的段落,教學時可選擇課文的一個部分進行落實單元訓練點的練習。
2、教材特點
本文是一篇運用對比手法寫的童話。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壘巢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全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第二部分(從幾陣秋風到正好睡覺)寫冬天快到了,喜鵲忙著壘巢準備過冬,而寒號鳥卻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壘巢。第三部分(從冬天說到就到到得過且過)寫冬天到了,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得過且過,還是不肯壘巢。第四部分(從寒冬臘月到結束)寫寒冬臘月,喜鵲在溫暖的窩里熟睡,寒號鳥卻凍死了。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號,理解13個新詞。
2、能按事情發展順序,把幾句話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事情發展順序,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準確領會寓意。
四、教學準備
1、寒號鳥的掛圖或投影片。
2、課文錄音。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號。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訓練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
3、學懂課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1、揭題。
(1)齊讀課題寒號鳥,讀準多音字號。
(2)你知道寒號烏是怎樣一種動物嗎,(對課外知識豐富的的同學及時鼓勵。教師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簡介寒號鳥。)
2、布置自學。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們學習后從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用·點出你認為容易寫鍺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詞或句。
(2)讀通課文,用劃出表示季節變化的句子。
(3)填空:這篇童話通過()和()作對比,寫出了喜鵲是()的,寒號鳥是()的。
3、檢查自學情況。
(1)聽錄音范讀課文。(聽后自評并糾正)
(2)指名讀一讀劃出的詞語。(互相交流評點)
(3)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教師點撥:懶字中間束羽寫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齊讀。
4、練習按時間順序組句成段。
(1)指名讀讀用劃出的表示時間的句子。
(2)將學生讀出的句子按順序出現。
(3)學生獨立默讀體會,哪些句子跟季節變化有關,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節變化?(刪去跟季節變化無關的、句子)
(4)這些跟季節有關的句子應該怎樣排列?為什么?
(5)練一練:《作業本》第5題。
5、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全文。
(2)說一說:課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寫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寫,寒冬臘月的事。
6、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讀懂三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哪句話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導看插圖)
(2)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學生理論,互評)
(3)齊讀第1自然段。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堵、縫、鵲、朗”等17個生字和“號、當”兩個多音字;準確書寫“陣、枯、朗、卻”等8個字。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得過且過”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指導朗讀兩組對話、兩次哀號,引導學生習得分角色朗讀的方法。
3.積累短語并練習說話,初步體會同一意思的多種表達方式。
4.通過對比感受喜鵲的勤勞和寒號鳥的懶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的道理,并通過開放式話題,初步建立閱讀與自我認知的聯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巧設懸念,引入形象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伙伴。(出示寒號鳥圖片)誰來叫叫它的名字!正音“號”。(相機說明“號”是“叫”的意思)
2.大家猜猜,它為什么叫這么奇怪的名字呢?
(播放寒號鳥的錄音:嗨,小朋友們好!我叫寒號鳥,你們一定覺得我是一種鳥吧?哈哈哈,其實我是一種哺乳動物。因為在寒冷的冬天,我會發出“哆啰啰,哆啰啰”的叫聲,所以人們叫我寒號鳥。)
3.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就是有關寒號鳥的故事。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分組識字
1.借助拼音,自主讀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字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檢查反饋,重點識記。
第一組詞語:誰有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趁早、將來、重復、哀號、勸告、當作、銜著、枯草(重點指導聯系生活識字:趁、勸、銜。字理識記:枯。讀準多音字:作。)
第二組詞語:讀詞語,你發現了什么?
一道縫、一堵石崖、一棵大楊樹(指導看圖識字,注意讀好“一”的變調。)
第三組詞組:讀詞組,你發現有什么特點嗎?天氣晴朗、北風狂吼、大雪紛飛、寒冬臘月(指導聯系生活體驗理解詞語意思)
3.將這些字詞放到課文中,相信大家會讀得更流利。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結合本課生字詞特點,梳理出數量詞、表示天氣的詞組等,結合不同的識字方法,讓學生經歷自主認讀、分類識記、強化鞏固三個認讀階段,扎實有序。)
三、借助句子,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找一找,用“ ”畫出表示季節變化的句子。
2.出示句子,體會變化。
幾陣秋風,樹葉落盡,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說到就到,寒風呼呼地刮著。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崖縫里冷得像冰窖。
3.指導朗讀,想象畫面。再讀這三個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畫面?
4.根據天氣變化,引讀全文。師生配合,學生接讀。
5.小結:同學們,我們一遍遍讀課文,就弄明白這個故事的大概意思了。看這三個句子,思考:寒號鳥和喜鵲在不同的時間分別做了什么?試著講講這個故事。
四、兒歌鞏固,復習字詞
同學們讀得好,講得好,老師要獎勵大家一首兒歌。
1.多種形式,朗讀兒歌。
天氣晴朗心情好,喜鵲一早銜枯草。
秋風陣陣冬快到,寒號鳥卻睡大覺。
大雪紛飛寒冷夜,崖縫里面傳哀號。
勤勞懶惰見分曉,將來下場可見到。
2. 整體觀察,重點指導。
關注六個左右結構的字,重點指導“卻”“陣”。
(設計意圖:通過兒歌的形式,復現本課生字,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強化對生字的記憶。)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引入情境
1.齊讀課題。出示寒號鳥和喜鵲圖片,引導學生讀好它們的名字,注意讀準“號”(háo)的音。
2.還記得它們住在哪里嗎? 引導學生用書中的句子或詞語來介紹,師板畫石崖和崖縫,大楊樹和喜鵲窩,邀請學生上臺把圖片貼在相應位置。
3.這對鄰居給大家帶來了兩組詞語。誰來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田字格里的兩個生字是怎么寫的。(出示)
天氣晴朗 銜回枯草 忙著做窩
玩累睡覺 不聽勸告 得過且過
4.請大家在練字單上把詞語中的這兩個生字依次寫出來。剛才看到很多小朋友把“朗”和“枯”寫得分了家,寫好這兩個字,分別要注意什么呢?
生交流。師指導。生再練寫。
5.把字送回詞語中,我們再一起來讀讀,注意讀出節奏。
(1)兩組詞語,對比一下,你發現第一行、第二行分別寫的誰呢?
(2)誰能用上這些詞語講講喜鵲做了什么?寒號鳥做了什么?自由選,想用上幾個詞語就用幾個。
(3)語言是有畫面的,聽同學們這么一講,就好像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喜鵲、什么樣的寒號鳥呢?這是故事中的兩個人物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板書:勤勞、懶惰)
(設計意圖:低年級,識字寫字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兩組詞語的對比,把難寫的兩個字放在具體語境中,既讓學生對課文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又在語境中對字詞進行識記和理解。)
二、品讀對話,角色朗讀
1.這對鄰居都說了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留意喜鵲和寒號鳥的對話,讀完后,把對話畫出來。
2.抓住對比,朗讀第一次對話。
(1)誰來讀第一處對話?
(2)這是喜鵲第一次勸寒號鳥做窩。一個勸,一個不聽勸,分別應該用什么語氣說話呢?同學們自己先來練習一下。
(3)誰來做小喜鵲,試著勸勸寒號鳥?
朗讀指導1:練習像說話一樣去讀書。讓我來采訪一下小喜鵲,勸寒號鳥的時候你在想什么?有這樣的想法,才有這樣的勸告。
朗讀指導2:帶入心情來讀寒號鳥的話。如果你是寒號鳥,正躺得好好的,有人來吵醒你,你是什么心情?讀出來。
朗讀指導3:支個朗讀小妙招。看看插圖,看看提示語,給寒號鳥加上動作來讀一讀。
3.細節對比,朗讀第二次對話。
(1)一次不成,再勸一次。誰來讀一讀第二次對話?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思考:一樣是勸告,對比一下,這兩次有什么不一樣呢?
(2)交流:感受到喜鵲勸得急切、寒號鳥的不耐煩。
4.多元合作,分角色朗讀。
(1)總結:就是這樣,想著心情的變化,讀出語氣的變化,加上動作,帶上表情,就一定能讀好!用這樣的方法,同桌分角色來練習讀讀兩次對話。
(2)哪組同桌來試試?其他小朋友當評委。
(3)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朗讀指導不要平均用力,每次訓練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指導朗讀第一組對話教方法,指導朗讀第二組對話用方法,分角色朗讀激發學生朗讀過程中的主動性、創造性。)
三、對比“哀號”,對比遷移
1.再次對比,在這兩次對話中,寒號鳥對喜鵲的稱呼都是“傻喜鵲”,喜鵲真的傻嗎?
(1)寒冷的冬天到了,寒風呼呼地吹著,喜鵲住在哪里?(出示喜鵲做的窩圖片)
(2)交流: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窩?喜鵲為什么能住在這么溫暖的窩里?
(3)總結:這不是一只傻喜鵲,而是一只( )的喜鵲。
(4)當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過冬時,寒號鳥只能躺在冰冷的崖縫里。(出示短語:凍得直打哆嗦。)
指導朗讀:加上動作來讀。
(5)創設情境,練習表達:寒冷的風呼呼地刮著,我們會凍得( )。
(6)總結:就是這樣,同一個意思,我們可以用不一樣的說法來表達。
2.就在這冷得像冰窖一樣的崖縫里,寒號鳥不禁凍得直打哆嗦,還發出一陣陣痛苦的叫聲——生讀第5和第8自然段中寒號鳥的叫聲。
3.引導對比:發現這兩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4.追問:既然是一樣的內容,那我們能用一樣的語氣去讀嗎?引導聯系上下文,前后對比去體會不一樣的哀號。
5.創設情境,讀出變化。
(出示大雪紛飛圖,配北風狂刮的聲音,師引讀。)
(1)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寒號鳥躲在崖縫里,發出了第一陣哀號——(生接讀)
(2)寒風像刀子一樣刺痛了寒號鳥,它又在哀號——(生接讀)
(3)大片大片的雪花鉆進了崖縫,它快要被凍死了——(生接讀)
(4)終于,它堅持不住了,低低哀號——(生接讀)
6.天亮了,太陽出來了,喜鵲在枝頭呼喚寒號鳥。可是,寒號鳥已經在夜里凍死了。
四、說話訓練,領悟道理
1.創設情境,續編故事:天亮了,喜鵲來到崖縫里,看到凍死的寒號鳥,它會說什么呢?
2.引導總結,深化主題:寒號鳥啊寒號鳥,只想貪玩,不想——;只有想法,沒有——;只想今天,不想——。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得過且過”。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態度,才有了悲慘的結局。
3.這節課,我們從《寒號鳥》這個故事里獲得了一個道理。小朋友,你身邊有喜鵲或者寒號鳥這樣的人嗎?這樣的民間故事還有很多,課下請大家搜集一下讀一讀,你們會獲得更多的教益。
《寒號鳥》一文是一篇運用對比手法寫的民間故事。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好吃懶做,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
本課教學時我是以描述帶入情境的,因為面對著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就以一個生動的引入課文,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引入了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利用了課題,很好地讓學生注意了“號”這個多音詞。接著我是要學生去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我當時要求學生進行兩次閱讀課文,第一次是解決生字詞,在這里我順便聯想了新舊詞語,讓小學生注意字的寫法。還有實現了我的目的,整體感知,同學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們都說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不過我感覺到自己在這里沒有很好地去評價不同的學生,有點趕。
第二次閱讀我是要學生找出描寫季節轉變的句子,目的是讓他們弄清時間的順序是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然后很自然地讓學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并且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對比特點。不過,這里后來我覺得可以合并為一次閱讀好了,這樣第一次閱讀,就達到了整體感知,清掃字詞,理清脈絡。顯得簡潔點。
教學目標:
1、結合講讀*文,理解漫山遍野、哀號、得過且過、哆嗦等詞語的意思。
2、鞏固抓重點詞理解句子的方法,培養學生抓重點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錄音磁帶一盒。
2、小黑板若干塊。
3、幻燈片若干張。
4、寒號鳥、頭飾各一只及喜鵲貼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整體切人。
1、根據簡筆畫,說話導入。
2、整體回顧,說說這是一只()的寒號鳥。
二、學習2~5自然段。
1、默讀2~4自然段,思考: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一一一劃出)
2、檢查,出示幻燈(1),抓累字體會寒號鳥懶惰。
3、還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出示小黑板(1):寒號鳥不聽勸告,躺在崖縫里對喜鵲說:。
4、抓不聽勸告深人體會寒號鳥懶惰。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喜鵲怎么勸告?(結合指導讀、指讀→評點→范讀→自讀→齊讀)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不聽勸告?(圈圈劃劃,自讀體會,結合指導讀寒號鳥的話:指讀→評點→自讀→男女生對讀)
d、指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寒號鳥不聽勸告結果怎么樣?(結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導讀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讀→指讀評點→女生齊讀)
三、學習6~8自然段。
1、回顧學法:抓不聽勸告這幾個重點詞語提問解答,深入理解課文。
2、啟發學生圍繞還是不聽勸告自己提問,師小結后出示小黑板(3):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誰怎么勸告?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
d、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結果怎樣?
3、學生輕聲自讀,思考上述問題。
4、四人一小組討論,準備匯報。
5、匯報自學。(學生自由匯報,老師隨機點撥,穿插朗讀訓練)
點撥要點:
①問題b,比較喜鵲說:
喜鵲來到崖縫前勸寒號鳥說:
體會感情變化→指導讀好語氣。
②問題c,結合理解得過且過,指導讀出寒號鳥不耐煩的語氣。
③問題d,結合理解最后的哀號、漫山遍野等詞,引導學生想象寒號鳥在冰天雪地里發出最后哀號時的樣子。指導讀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顧全文,深化認識。
1、齊讀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樣是寒冬臘月,為什么喜鵲能在溫暖的窩里熟睡,而寒號鳥卻在黑夜里凍死了?(結合完成作業本)
3、訂正作業,隨機小結,完善板書。
4、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結學法,用幻燈打出:
抓重點詞提問解答
展開想象感情朗讀
五、分角色扮演朗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