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3
這是《談讀書》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
1.能理解和背誦關于讀書的一些格言和警句,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2.學會圈點勾畫和做讀書卡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搜集、處理、運用信息和質疑問難的能力。
4.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概括和品鑒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概括能力和品鑒能力。
教學難點:對作者富有哲理性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談話式為主
教學過程:
一、故事鋪引
二、個性閱讀
1.師生互讀,并稍做點評。
2.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課文。
思考回答:本文主要論述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三、品讀深究:
再次瀏覽課文,要求學生:勾畫你最喜歡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或者你不喜歡的句子,簡述理由。
同時通過談話、質疑,引領學生生成、完成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問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而定)
四、實力做證
1.給同學寫卡片
2. 朗讀:
男生:讀書足以怡情,我要讀好書;讀書足以傅彩,我要讀好書;讀書足以長才,我要讀好書。
女生:讀史使人明智,我要好讀書;讀詩使人靈秀,我要好讀書;數學使人周密,我要好讀書;……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讀書觀,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
3、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點:
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句的體會學習。
2、比喻論*、對比論*等方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讓培根教給我們更多更好的讀書方法吧。
二、授新:
1、簡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峨S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2、讀一讀,記一記:
怡情傅*藻飾矯情詰難尋章摘句咀嚼狡黠倫理味同嚼蠟滯礙睪闡*吹毛求疵
3、理解文章內容,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4、作者認為讀書的目的有那些?
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和長才。
5、“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這段話用了什么論*方法?說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論*;說明讀書可以補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6、讀書的作用是什么?
讀書能塑造人的*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7、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格時使用了什么論*方法?
歸納說理、舉例論*。
8、作者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這里使用了什么論*方法?
類比論*、舉例論*。
9、文中還使用了什么論*方法?
正反對比論*。
三、教師小結:
本文主要為我們闡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的方法以及讀書的作用。
在句式上多用排比,使說理論*更充分有力;用比喻論*是論*更加形象透徹;語言精辟,句句經典。
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2、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重點:
?。?)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難點: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分小組比賽,檢查積累材料的情況。要求每小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讀書的趣事講出,以多者為勝方。
二、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后又學習法律,16xx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xx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居家著述。16xx年冬由于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話就是一個觀點。
2、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提問體會論證方法: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討論與交流:
(1)學習本課后,對議論文的、寫作的認識體會。
?。?)本課中出現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組為討論單位,談談對這些內容的看法。
五、總結、歸納:
六、布置練習:摘抄有關“讀書”方面的名句擴大、寫作素材庫,積累、寫作經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簡練、警辟的語言。
3、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讀書的益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品析文中簡練、精辟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法、品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談話導入
同學們是初三的學生了,十年寒窗苦讀,即將迎來收獲的季節,在漫長的讀書旅程中,你曾經有過什么樣的感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作家培根的一篇隨筆《談讀書》,去聆聽他精辟的見解,去感受他簡練有力的語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共讀課文,校正字音。
2、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讀課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歡的句子,交流閱讀體會。
點撥示例:(1)選段:"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評析:這句話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使得出的"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論斷有說服力,令人信服。
(2)選段:"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評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學習",用比喻為了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論述語言形象生動。
2、總結論證方法。
四、小結歸納,拓展延伸
1、小結《談讀書》一文中的內容和特點。
2、閱讀培根其它隨筆中的名言警句,并選取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六、布置作業
圍繞課堂上談到的你所感興趣的話題提取觀點,試著給它配上論據,并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寫一篇議論文。
《談讀書》教案 篇5
一、導入新課
?、睂дZ同學們,俗話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小到大,我們都……誰能說說你讀過哪些書,又有什么收獲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大作家培根是怎么說的。
?。ń處熢O問引疑, 以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⒉字詞注音:藻飾 詰難 豁然貫通滯礙 傅彩 味同嚼蠟看意思說詞語:⑴增添光彩⑵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⑶狡詐。(狡黠)
?。ㄗR記、理解生字難詞,為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掃除文字障礙。)
二、通讀《談讀書》,感知內容。
?、睂W生朗讀課文⒉思考:課文圍繞“讀書”這一核心話題談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ㄍㄟ^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訓練學生提取課文的主要信息。)
3、學生找出課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ǚe累名言警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點出立論
三、比讀《不求甚解》,把握文意。
1、速讀課文2、邊讀邊思考:(1)“不求甚解”在課文中是什么含義?(2)課文中作者的觀點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為比較學習打基礎)
四、討論比較
1、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2、點出駁論3、談收獲
(區別立論和駁論,并歸納個人感悟。使學有所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