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種子植物說課稿模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裸子植物關于種子植物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2.通過對松樹雌、雄球花;球果及葉片橫切等的觀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3.在引導學生對松樹的球花、球果與桃樹的花、果實的比較和對松樹與鐵線蕨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4.通過裸子植物與蕨類植物的比較,使學生逐步樹立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通過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于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兩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裸子植物比蕨類植物高等,更適于在陸地生活,由此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應確定為本節的重點。
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孢子顯著,且脫離母體發育,稱為孢子植物;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能產生種子,稱為種子植物。孢子和種子都脫離母體發育,但孢子只是單細胞的生殖細胞,而種子則屬于生殖器官,其結構遠比孢子要復雜得多,加之種子有種皮保護,所以使它抗旱能力比孢子要強得多,這樣就決定了種子植物比泡子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因此,種子植物與孢子植物的概念也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2.難點分析:
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觀察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別,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難,所以松樹的球花及球果的結構應作為本節難點。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其受精過程與蕨類植物不同,與綠色開花植物也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過受精后發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這樣就決定了松的生殖過程也應作為本節的難點。
本節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觀察到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了解兩者主要的不同,觀察到球花和球果的不同,而且觀察球花、球果要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花、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較為復雜的松葉結構,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引言的教學
出示松樹、桃樹、槭樹等種子植物標本,請學生指出它們的名稱,并提出問題: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種器官來進行繁殖的?
當學生答出種子時,可讓學生明確這些通過種子繁殖的植物叫種子植物。而前邊學過的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在生殖過程中都不產生種子(這點也可以作為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但是產生孢子,孢子顯著。而且脫離母體發育,所以這三類植物叫孢子植物。在學生了解了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的概念后,還要讓學生知道種子的結構比孢子要復雜得多,而且其外有種皮保護,所以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植物。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本質區別
先提出問題,我們平時買來的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何種器官?買來的杏仁是何種器官?當學生答出:都是種子時??勺寣W生觀察,松樹的帶種子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提出觀察思考題: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雌球果選擇鱗片裂開的,這樣的雌球果俗稱松塔;觀察杏的種子,可先把杏縱剖開,再把內果皮砸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不裸露。松樹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實,其相同點是:都有種子。不同點是:松樹的種子外邊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杏的種子外邊有果皮包被,種子不裸露。因此他們雖然同屬于種子植物但屬于不同的類群,前者種子裸露屬于裸子植物,后者種子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由此引出裸子植物的課題。
(三)關于裸子植物的教學
1.松樹:
(1)生活習性:
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中,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然后展示松樹的生境圖(生活在高山巖石上的松樹),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巖石的縫隙中。
(2)形態結構:
事先給學生準備好油松和白皮松的枝條,讓學生從葉的形態上找出適應干旱陸地生活的特征,并思考為什么?當學生觀察到針形的葉,并答出,針形的葉可以防止體內的水分過多地散失出去時,可告訴學生針葉常常成束生長,讓他們繼續觀察以上兩種松都是幾針一束的,學生觀察后能答出,其中一種是兩針一束,另一種是三針一束。此時,告訴學生兩針一束的是油松,三針一束的是白皮松,使學生了解松葉幾針一束,是區分各種松樹的一個重要依據。
下面請學生結合生活在巖石上松樹的掛圖,找出根和莖在形態上的適應特點,并思考為什么?若答不出來,可啟發學生,松樹是高大的喬木(講清喬木與灌木的概念),它的根系會怎樣,為何土壤干旱貧瘠時,還能郁郁蔥蔥。學生能答出:它的根系十分發達,可以吸收土壤深處的水分和無機鹽,它的莖很粗壯,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較快地向上運輸。并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抵抗惡劣的陸地環境。
接下去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松葉橫切面的切片,提出觀察思考題:①松葉有哪些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結構特點?②這些特點對它的蒸騰作用會產生什么影響?觀察時可要求學生對照課本上松葉橫切面圖,按照由外向內的順序,并注意與蠶豆葉對比進行觀察。強調觀察的重點:表皮細胞的大小、細胞壁厚薄、排列狀況、有無角質層、氣孔特點。學生經觀察、思考、討論后能答出:松葉與生活習性相適的結構特點有:它的表皮細胞很小、細胞壁厚、排列緊密,有角質層,氣孔深陷在表皮下面,這樣的結構特點,使針形的松葉能進一步減少蒸騰作用。
最后,由教師簡要小結一下,松樹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
(3)生殖:
事先準備好帶有雌、雄球花和成熟球果(珠鱗開裂,內有種子)的松樹枝條,充分利用標本和松生殖過程的剪貼圖(或掛圖),加強直觀性,以利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了解。
首先讓學生對照掛圖觀察松枝上雌、雄球花的著生位置,然后用放大鏡觀察雌、雄球花的內部結構,提出觀察思考題:①雌、雄球花分別著生在松枝的什么位置上?②它是雌雄同株還是異株植物?③雌、雄球花內部各有什么主要結構?學生在觀察思考后回答:雄球花著生在新枝的基部,雌球花著生在頂部,所以,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春天,在雄球花里能產生大量花粉,在雌球花內,生有胚珠,其內有卵細胞。學生回答后,可讓他們在顯微鏡下觀察花粉,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胚珠外有無子房壁包被,提出問題:①花粉帶有的氣囊在傳粉時有何意義?②在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否裸露?(此問題解決,除認真觀察雌球花外,還可認真觀察成熟的球果,聯系球果內裸露的種子考慮)學生經觀察能答出:花粉具有氣囊利于風媒傳粉,通過風把花粉傳送到雌球花上。雌球花內著生的胚珠是裸露的,無子房壁包被,這樣胚珠形成的種子也裸露,無果皮包被。
學生了解了松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后,可利用剪貼圖或掛圖,了解生殖的過程。提出問題:①松樹從傳粉、受精到種子成熟需要多長時間?②球果是由什么結構發育來的?其內的種子有何特點?為什么?③松的生殖過程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什么?這部分內容,可充分利用剪貼圖和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歸納出生殖的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邊啟發、邊貼剪貼圖、邊由學生答出:春天時,雄球花內產生的花粉借助風散落到雌球花的胚珠上,并在胚珠內萌發形成花粉管,其內的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種子的胚。此時,胚珠也就發育形成種子,雌球花也就發育形成球果了。從頭年春天開始傳粉到第二年秋天球果才成熟。
球果內的種子帶有翅,可隨風飄散,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長成一棵新的松樹。從松的整個生殖過程來看,受精過程已脫離了水的限制,所以比蕨類植物更適于在陸地生活。
最后,教師小結一下松的生殖過程,強調松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是:受精過程完全擺脫了水的限制,所以它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比蕨類植物高等,是真正的陸生植物。
2.其他的裸子植物:
讓學生觀察側柏、圓柏、銀杏、水杉等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實物,了解這些裸子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陸地上。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讓學生與孢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都能產生種子,胚珠裸露無子房壁包被,因此,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并與蕨類植物對比歸納出:裸子植物根、莖、葉都很發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所以,適于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教師進一步小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給學生放我國各種各樣的裸子植物及其經濟意義的錄像或投影片,使學生了解我國裸子植物資源豐富,居世界之首,是裸子植物的故鄉,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根據錄像內容及日常的生活經驗、討論歸納出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復習鞏固題:松為何比鐵線蕨更適于在陸地生活?裸子植物與綠色開花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活動目標
1、嘗試種子發芽試驗。
2、知道春種秋收,種子在春天發芽。
3、知道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溫度、水分、陽光、空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黑板畫種子發芽過程。
花盆、種子;空紙殼箱
活動過程
1、老師實驗;將一粒黃豆種子種在花盆里,在放入紙箱 里。
提問:這粒種子能發芽嗎?為什么?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陽光。
提問:如果把這盆放入冰箱里會發芽嗎?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溫度。
師:如果有了陽光、溫度種子就會發芽嗎?對了,必須澆水就象小朋友一樣,每天必須喝水才會長大。
師:你知道種子是怎樣長大成一株植物的嗎?老師出示黑板 畫讓小朋友了解植物發芽長大的過程長大。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一定外界條件氧氣、溫度、水、陽光。
2、游戲:《種子發芽》,用肢體語言演示植物生長過程。
活動延伸
老師將種子種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讓小朋友觀察種子發芽過程。
設計背景
春天來了,種植角又要開始種植了,為了讓中班的小朋友能認識更多的植物,認識種子,我收集了很多種子,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一些植物,但又不知道的一些植物種子,從而萌發幼兒對植物的興趣,對勞動果實的愛惜,設置這次有趣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植物的名稱,顏色、形狀。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一些種子的果實。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重點難點
讓幼兒能按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來進行分類,并掌握一些種植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植物實物圖片、視頻。
2.一次性塑料杯。
3.各種種子,如:蠶豆、黃豆、綠豆、紅豆、玉米、南瓜、大豆、豌豆等等。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錄象讓幼兒認識實物,并能說出實物的名稱
1.幼兒觀看視頻自由討論,并小聲說出實物的名稱。
2.教師提問,讓部分幼兒說出看到了哪些實物。
3.說出這些實物的種子。
二、引導幼兒認識各種種子,并講出種子的名稱
1.提問,你看到了哪些種子寶寶?
2.讓幼兒挑自己喜歡的種子,并告訴同伴你喜歡的種子寶寶叫什么名字?
3.幼兒挑種子,要求每樣挑兩粒。
4.教師小結:原來種子有大有的、有小的、有穿著各種顏色的衣服、有各種樣子的、有的還可以吃呢,好玩嗎?
5.教師出示自己挑的兩種種了,讓幼兒觀察,并說出它們是誰?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
三、讓幼兒按一種特征去選種子。
1.幼兒自由選取。
2.互相說出自己選取種子的特征。
3.說出自己選出的種子長大后什么樣子的?
4.再放視頻讓幼兒加深印象。
四、你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什么嗎?
1.簡單介紹植物的生長需要泥土,水,和光。
2.介紹種子種植的簡單過程。
五、為了讓我們班的種植園更漂亮,我們把這些有趣的種子寶寶種到地里好不好?
六、帶幼兒到種植園進行操作。
七、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在這一活動課中,我的取材來源于幼兒身邊的事物,平時幼兒能容易接觸到的材料,讓幼兒感受知科學就在身邊。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特別是在看視頻教材的時候,看到了很多都是身邊的植物,讓幼兒有很大的興趣。在操作過程中,有些亂,有的幼兒沒能按照老師的指令挑選種子,由于太興奮了,選了很多的種子混合在一起。在說出種子名字的時候,有的孩子選出了自己喜歡的種子,但是說不出它的名字,在我的引導下,讓孩子們能夠認識了它們的名字。在按種子的特征來選取種子的時候,個別孩子沒能按照特征來選取,還是選取了自己喜歡的種子,可能是教師引導的不夠,總之整個活動層次清楚,層層遞進,從易到難,逐步解決教學重點,讓幼兒在與種子寶寶交朋友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里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里,了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品嘗過秋天常見的水果。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拧⒔處熞龑в變喊此拿Q、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教師出示部分果實的植物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2、尋找水果里的種子,了解種子的用途。
?、拧⒔處煟耗銈冊诔赃@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⑵、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里的秘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簽連接。)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么?
?、取⒔處煟盒∨笥寻l現的這些都是果實的種子寶寶。種子寶寶為什么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里呢?
?、?、教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游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教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里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里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里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4、了解、品嘗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ń處煶鍪酒渌姆N子)
教師:看,老師還帶來一些東西,(瓜子、花生、黃豆、紅豆、開心果、核桃等)它們叫什么呢?
教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幼兒品嘗種子食品。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嘗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后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秘密,再來告訴大家。
活動建議:
自然角:每人選擇一種種子進行種植,并進行種子發芽的紀錄。
區角活動:學習剝各類種子的種皮,進一步探索種子的內部結構。
家長共育: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農作物的種子,豐富幼兒有關植物種子的知識經驗。
領域滲透:在美術活動中進行種子貼畫的活動,鞏固幼兒對種子外部形狀的認識。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