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橢圓及其標準方程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要教好高中數學,首先要對課標和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后的聯系,形成知識框架;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了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例2時,就設置了三個小題,從易到難,便于學生理解接受。
三、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F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
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
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
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
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解析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
四、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這節課是高二的復習課,我采取了讓學生自己回憶講述橢圓的`幾何性質,教師補充的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例題的解決過程中,我也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激發學生的思維。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五、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并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六、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
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梢姡谇袑嵵匾暬A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七、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橢圓是圓錐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橢圓學好了,有助于以后研究雙曲線及拋物線,因為他們的研究方法是一樣的。所以初學圓錐曲線一定要先把橢圓的基礎給打好了。
在講橢圓之前,應該先介紹一下研究所有曲線的方法和過程,即先建立曲線方程然后根據方程研究性質,這就是解析幾何的特征,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先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因此曲線方程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而坐標法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方法。要掌握坐標法的“三步曲”:建系設點,找到關系進行代數運算,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結論。
橢圓定義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學生深刻的記著它的幾何特征有助于以后解題。引入部分可以這樣設計:大家對橢圓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覺得比圓稍扁一點的就是橢圓,這是不準確的。究竟滿足什么條件才是橢圓,你能畫出一個橢圓嗎?接著畫橢圓就是這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有教具的準備:定長的線,硬紙板和圖釘。思考:到一個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是?到兩個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又是什么呢?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體會橢圓的形成過程及滿足的條件。
第一個環節完成以后,第二個重要環節就是橢圓標準方程的產生,按照坐標法建系設點,一定讓學生自己化簡,親自動手體驗的過程不能少,因為解析幾何就是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喌倪^程中可以給與學生鼓勵,看誰細心認真,盡管過程繁瑣,但一定不要放棄,堅持到最后的人肯定能化簡出來取得成功。另外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動手之后,再演示一遍以達到糾錯的目的,使學生印象深刻。這樣才會收到一個良好的效果。
這堂課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主體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還有情感價值觀的鍛煉,非常有價值。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圓錐曲線是高考重點考查內容。“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是《圓錐曲線與方程》第一節內容,是繼學習圓以后運用“曲線和方程”理論解決具體的二次曲線的又一實例。
從知識上說,它是運用坐標法研究曲線的幾何性質的又一次實際演練,同時它也是進一步研究橢圓幾何性質的基礎;
從方法上說,它為后面研究雙曲線、拋物線提供了基本模式;
所以,無論從教材內容,還是從教學方法上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學好本章內容的關鍵。因此搞好這一節的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通過對橢圓標準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究、合作學習等,提高學生實際動手、合作學習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教學中充分揭示“數”與“形”的內在聯系,體會數與形的統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鉆研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橢圓的定義及橢圓的標準方程。
教學難點:橢圓標準方程的建立和推導。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學習了直線與圓的方程,對曲線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與運用的'經驗,用坐標法研究幾何問題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由于學生學習解析幾何時間還不長、學習程度也較淺,對坐標法解決幾何問題掌握還不夠。另外,學生對含有兩個根式之和(差)等式化簡的運算生疏,去根式的策略選擇不當等是導致“標準方程的推導”成為學習難點的直接原因。
據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確定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為本課的難點。
4、教材處理
根據新課程大綱要求,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內容分2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主要研究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的推導。
第二課時,運用橢圓的定義求曲線的軌跡方程。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個性思維品質,這是本節課的教學原則。根據這樣的原則及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我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我采用的是引導發現法、探索討論法等。
1、引導發現法:用動畫演示動點的軌跡,啟發學生歸納、概括橢圓定義。
2、探索討論法:由學生通過聯想、歸納把原有的求軌跡方法遷移到新情況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
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其創造性。
引導發現法和探索討論法是適應新課程體系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它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師生、生生交流,體現課堂的開放性與公平性。
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化抽象為具體,降底學生學習難度,增強動感及直觀感,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質量。
三、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會學生:
1、動手嘗試。
2、仔細觀察。
3分析討論。
4、抽象出概念,推出方程。
這樣有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設計:認識橢圓→畫橢圓→定義橢圓→推導橢圓方程→橢圓方程知識講解→橢圓方程知識運用→本課小結→作業布置
五、教學評價
1、這節課圍繞“認識橢圓→畫橢圓→定義橢圓→推導橢圓方程→橢圓方程知識講解→橢圓方程知識運用”這一主線展開。
2、教學中學生通過觀看動畫、動手實踐,自己總結出橢圓定義,符合從感性上升為理性的認識規律。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引導發現法、探索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注重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的滲透。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本學期學習選修1-1《橢圓及其標準方程》,上完這節課后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學過程回顧
1、引入:(師生共同做實驗)
手工操作演示橢圓的形成:取一條定長的細繩,把它的兩端固定在畫圖板上的兩點,當繩長大于兩點間的距離時,用鉛筆把繩子拉近,使筆尖在圖板上慢慢移動,就可以畫出一個橢圓。
分析:
(1)軌跡上的點是怎么來的?
(2)在這個運動過程中,什么是不變的?
2、新課:
(1)歸納總結出橢圓的定義。(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回答)
(2)推導橢圓標準方程。(推導之前先回顧求軌跡方程的方法)
(3)橢圓標準方程。(教師板演方程,學生記憶方程)
(4)講解例題。(教師啟發引導,板演過程,學生分析,思考)
(5)學生做練習。(學生板演,師生共同糾錯)
(6)小結。
(7)布置作業。
二、成功之處:
1、教學方法上:結合本節課的具體內容,確立啟發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法進行教學。,體現了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2、學習的主體上:課堂不再成為“一言堂”,學生也不再是教師注入知識的“容器”,課堂上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時間和空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各種觀點(無論對錯),真正做到了:凡是學生能夠自己觀察的、講的(口頭表達)、思考探究的、動手操作的,都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拉近師生距離,提高知識的可接受度,讓學生體會到他們是學習的主體。進而完成知識的轉化,變書本的知識為自己的知識。
3、學生參與度上:課堂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發展的權利。在我的啟發鼓勵下,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進行交流討論,共同進步。
4、“三維”課程目標的實現上:既關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又關注在這過程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情況。
5、學法指導上:采用激發興趣、主動參與、積極體驗、自主探究的講解討論相結合,促進學生說、想、做,注重“引、思、探、練”的結合,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行主動探究學習,形成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
三、不足之處:
1、本節課課堂容量偏大,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的時間不夠,課堂時間比較緊張。因此今后要合理地安排每一節課的課堂容量,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提高課堂的效果。同時還要重視探究題的作用,因為班上有一部分同學基礎比較扎實,而且對數學也比較感興趣,出一些比較難的思考題,能夠讓這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能有所提高。
2、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充分,耽誤了小結時間。
3、一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還不夠熟練,缺乏簡化計算的能力,今后還要繼續加強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以知識為載體,以思維為主線,以能力為目標,以發展為方向”,展現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采取以學生發展為本,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以學習任務驅動為方式,以橢圓標準方程的求法為中心。穿插研究性教學嘗試,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的新課程理念。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達到了教學目標,優化了整個教學過程。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繼續努力,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