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
這是祝福優秀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 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從而認清舊社會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和壓迫;
二、教學重點: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和無法擺脫的禮教枷鎖。
三、教學難點:封建禮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殘祥林嫂的肉體和心靈的。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開篇所說的話。
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師:還有嗎?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體現在哪些地方?
? 喪夫——被認為不祥之兆
?
? 改嫁——被人看不起 喪子——失去親情的依靠
? 被逐出魯家,淪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 沒有人關心她??
3. 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與結局(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來分析) 抗爭表現 結局
(1)第一次喪夫來魯鎮:勤勞 工資被婆婆拿去, 被抓回去強迫改嫁,
(2)第二次喪夫:勤勞 養育兒子 兒子死了,被趕出屋
(3)失獨后來魯鎮:捐門檻,精神救贖 被視為不潔,不準祭祀,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4)面對別人的嘲笑,她無言抗議 更加孤獨 4.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封建宗法制度:宗法又以禮教與政權、神權、夫權、族權相結合的形式存在。 祥林嫂生活的環境——中國農村;、
祥林嫂身邊的人——魯四老爺、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媽、衛婆子
(1) 封建禮教:失節者大、從一而終思想,使其處處受到鄙視;
(2) 封建迷信:摧殘她的精神(死后被鋸開來);
(3) 封建家長制:婆婆領走工錢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來收房,沒有了去處;
(4) 封建地主階級:經濟上盤剝、精神上毒害。
明確:封建禮教、神權迷信使得祥林嫂尊嚴被踐踏、被愚弄 最終摧毀她的精神和肉體。
5.總結: 祥林嫂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壓榨迫害的人,又是一個一直努力抗爭命運的人,她善良、樸實、淳厚,想用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作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證。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沒有反抗封建禮教呢?
明確:祥林嫂的反抗,并沒有涉及到封建禮教本身。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自覺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這更能揭露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偽、極極端殘酷的本質。
〖教學目標
1.識記 A.關于《彷徨》 B.煙靄等詞語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說創作的社會背景
B.根據人物描寫和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及對主題的'作用
D.倒敘手法(復習)
〖教學設想
1.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強調預習,以免課堂上出現空對空的情形。
2.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系歷史知識弄清。
3.文章較長,知識點多,要學的東西也多,容易雜亂,擬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
A.小說的環境描寫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意義
4.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5.三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
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于彷徨及祝福的創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歷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運動 1919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采用什么記敘順序
3.以什么為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我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系的能力
2.倒敘 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 衛家山 賀家墺
濃縮在舊歷的年底的魯鎮 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6.見板書
三.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么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么性格特點,請找出并分析
畫眼睛---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總結: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么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采取了怎樣的態度與行為?從其態度和行為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征。
四.練習
從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六.布置作業
熟讀文中關于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七、板書設計
情節 內容 順序
序幕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敘
開端 初到魯鎮
發展 被賣改嫁
高潮 再到魯鎮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討論上節課的課后練習一
參考角度:A、沒有名字 B、小十歲的丈夫 C、工錢
旨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視的信息
二.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1)關于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2)關于環境描寫的類型及要求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的描繪目的何在?
研讀開頭一節
A舊歷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氣息?
B.將到新年是一種怎樣的氣氛?
C.四叔與我見面的情景表現什么?大罵新黨,S在書房里表現什么,為什么不是留在書房里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A、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么,找關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的書房有什么特征,層如其人,表現了什么?
明確總結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盡管封建制度已S終正Q)
3.保守虛偽反動
三.研讀冬季日短一節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2.為什么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激
四.研讀小說的結尾
這一結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系
點拔A、在結構上 B、對于中心的表達上
明確:
A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B與祥林嫂的死的慘象和天地圣象的預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幸福的氣氛形成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
五.總結性討論
1.小說為什么題 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發展與之有關,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為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我說不清,始終不否定靈魂的有,表現我對幫助祥林嫂擺脫封建迷信毫無力量,甚至沒有勇氣正視祥林嫂提出的問題,我 的軟弱性
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六
2.自選角度,寫一則讀書筆記
七、作業反聵及校正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4、體會并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重、難點
著重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系
三、教學設想
1、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強調預習,以免課堂上出現空對空的情形。
2、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系歷史知識弄清。
3、文章較長,知識點多,要學的東西也多,容易雜亂,擬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
A、小說的環境描寫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意義
4、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5、兩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
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板書)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于1924。2。7,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采用什么記敘順序
3、以什么為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我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系的能力
2、倒敘
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衛家山賀家墺
濃縮在舊歷的年底的魯鎮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5、見板書
四、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么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么性格特點,請找出并分析
"畫眼睛"---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總結: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么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采取了怎樣的態度與行為?從其態度和行為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征。
五、練習
從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六、布置作業
熟讀文中關于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七、板書設計
情節內容順序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敘
開端初到魯鎮
發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1)關于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2)關于環境描寫的類型及要求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的描繪目的何在?
研讀開頭一節
A舊歷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氣息?
B、將到新年是一種怎樣的氣氛?
C、四叔與我見面的情景表現什么?大罵新黨,S在書房里表現什么,為什么不是"留在書房里"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A、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么,找關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的書房有什么特征,層如其人,表現了什么?
明確總結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
3、保守虛偽反動
二、研讀"冬季日短"一節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2、為什么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激
三、研讀小說的結尾
這一結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系
點拔A、在結構上B、對于中心的表達上
明確:
A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B與祥林嫂的死的慘象和天地圣象的預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幸福的氣氛形成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
四、總結性討論
1、小說為什么題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發展與之有關,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為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我說不清,始終不否定靈魂的有,表現我對幫助祥林嫂擺脫封建迷信毫無力量,甚至沒有勇氣正視祥林嫂提出的問題,我的軟弱性
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五、作業
自選角度,寫一則讀書筆記
六、教后札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敘式的結構方式及運用語言、肖像描繪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復述小說情節的能力。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培養學生概括主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體味魯迅先生冷峻敘述中深沉的悲憤之情。
2.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1.理解小說以“祝福”為題的深刻含義。
2.分析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
3.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關注她的命運,思考其悲劇的根源,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難點
1.祥林嫂有沒有反抗性格,該如何評價。
2.學習小說傳神含蓄、雋永洗練的語言,領悟其深層含義和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學生復述課文,教師指導他們概括小說的情節。
2.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討論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我”的角色意義等。
3.朗讀精彩語段,體悟語盲的深層含義及情感。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把握小說情節。
2、指定學生分別從“我”和“祥林嫂”兩個角度復述課文,深刻把握小說內容。
3、討淪幾次“祝福”景象描寫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魯迅先生在《墳·燈下漫筆》中把中國封建歷史分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對于“快樂著我們的快樂,幸福著我們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紀的你們來說,真可謂“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實原本如此不可更易。今天,讓我們讀讀先生的《祝福》聽聽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傾訴吧!
二、解題
1.背景介紹
《祝福》發表于1924年。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敘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農民問題是魯迅這一時期一直在探索的問題。而辛亥革命后,舊中國農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趕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真正完成,中國仍然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和壓迫下,封建的思想觀念和禮教仍然頑固地束縛著廣大農民,尤其是婦女,她們更是受盡了剝削和壓迫,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重壓。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封建禮教”的口號,婦女解放問題也成了這個時期魯迅探索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小說《祝福》應運而生了。在小說中,魯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2.關于“祝福”
“祝福”是舊時浙江紹興一帶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迷信習俗。每當舊歷年底,地主和有錢人家舉行年終大典,殺雞、宰鵝、買豬肉,并將三牲煮熟作為“福禮”,恭請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謝他們保佑當年“平安”,并祈求來年“幸福”。
三、整體感知,理清小說思路
1.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快速瀏覽課文。
2.四人一小組以“我”為角度敘述小說的故事情節,然后指定一男生講述。同時,教師出示要求:①敘述要客觀、條理,必要時也可作適度發揮。②盡可能體現出“我”對“樣林嫂”的同情心。③語言流暢,吐字清晰。
3.四人一小組研究并為“祥林嫂”編寫“年譜”,然后選一代表陳述。
祥林嫂年(年齡)譜
二十六七歲以前 與樣林結婚。
二十六七歲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經衛老婆子介紹,到魯鎮做工。
二十七八歲 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歲。
二十八九歲 阿毛兩歲。丈夫患傷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歲 阿毛三歲。
三十或三十一—歲 四歲的阿毛春上被狼銜去。秋天經衛老婆子介紹,回到魯鎮做工。祭祀時很閑,只燒火。年底柳媽建議她去土地廟捐門檻。
三十—二歲 近秋到土地廟捐門檻。冬季祭祖時節,仍不讓她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歲 頭發花白,記憶尤其壞。
三十三四歲 可能被趕出魯四老爺家。
三十四五歲
三十五六歲 淪落為乞丐。
三十六七歲
三十七八歲 臘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離開人世。
4.結合“祥林嫂年譜”,指定一名復述能力較強的女生講述“祥林嫂”的故事。學生講述結束后,教師出示如下投影,供學生參考。
祥林嫂.衛家山人,可能姓衛,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二十六七歲,以打柴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歲的祥林嫂便逃離了家中,經做中人的衛老婆子介紹,冬初進了魯鎮魯四老爺家中做幫工。每月工錢500文。活計雖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滿足。
三個半月后,即開春前夕,她的婆婆帶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全被婆婆拿去了。
在這之前,她那嚴厲的婆婆為了小兒子要花一筆錢做聘禮娶老婆就把她許給了賀家澳的賀老六了。因此不幾天,祥林嫂就被裝到花轎里送到賀家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個孩子,小名叫阿毛。母親孩子養得都胖,又沒婆婆,男人有力氣,又會做活,自家有房子,日子過得蠻好。
但天有不測風云,年紀輕輕的男人得傷寒死了。沒多久,四歲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銜去了。這樣,家中就剩下她一個人了。到了秋天,大伯來收屋.她走投無路,只好由衛老婆予領著,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腳已沒先前靈活了,記性也壞得多,死尸似的臉上整日沒個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滿。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飯菜碗盤都用不著她沾手,她的任務僅是灶下燒火。這對她打擊很大。
之后.她開口總是講阿毛被狼銜去的故事。開始倒還有人聽,后來人們聽膩了,便不僅不表示同情,還取笑她。從這以后,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魯四老爺家有個幫傭,大家稱她柳媽。柳媽談起她作為回頭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時留下的傷疤。這話傳揚出去,人們又拿起運傷疤取笑她。柳媽還建議她到土地廟捐一條門檻,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否則到了陰司,那兩個短命的死鬼男人還要爭,閻王老爺只好把她鋸開來。
她很苦悶,以后花了近一年的工錢捐了門檻。捐了門檻之后,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來。
冬至祭祖時節,主人仍不讓她沾碰杯筷.這次她受到了徹底的打擊,簡直成了一個木偶人。不到半年,頭發變白,記憶更壞。
主人家愈加不滿。不久,終于把她打發走了。或者是離開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衛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臘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們準備祝福的當兒。祥林嫂在魯鎮離開了人世。
終年四十歲左右。
5.讓學生速讀全文,完成下列投影表格。
四、課堂討論
1.討論小說的線索。
分四人一小組討論后,學生可能有如下看法:
學生甲:以“‘我’的見聞”為線索。
學生乙:以“祝福”為線索。
學生丙;以“樣林嫂的悲慘遭遇”為線索。
2.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結構方式,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討論后明確:本文的結構方式采用了倒敘式。小說先寫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結局,然后由回憶把其不幸的一生寫出來。先寫出結果,有利于吸引讀者,抓住讀者的心,對讀者的心靈造成強大的震撼,促使讀者去思考,便于作者與讀者的心理溝通,便于取得讀者的認同。后對祥林嫂身世的敘述,可以幫助讀者根據情節去認識封建禮教是如何摧殘迫害祥林嫂的,并從多個方面去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害人吃人的本質,從而加深對作品思想性的理解,更好地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小說的環境描寫及人物的對話描寫的文段。
2、以“我家的保姆”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分析樣林嫂所處的典型環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小說主題。
2.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層把握“祝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和關系中的個人,而不是思想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文學反映人的生活整體,也只有通過“生活本身形式”(車爾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滿的表現。因此,在藝術作品中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關鍵在于個別的環境”(馬克思)。那么,在《祝福》中,圍繞和促成人物行動的環境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研讀小說的環境描寫
1.提問: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劇置于“魯鎮”這個“舞臺”上來演繹,“魯鎮”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在那里表現出怎樣的世態風情?
(1)學生集體朗讀小說的第1~2段。
(2)學生勾畫關鍵句子進行體會,然后前后桌進行交流。
(3)學生自由發言后,明確:①魯鎮是一個封閉式的社會。許多傳統習俗、封建觀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級關系在魯鎮的人與人之間被異常嚴格地遵守著。如,當“我”離開五年之后重回魯鎮時,最強烈的感覺是一切“都沒有什么大改變”;準備“福禮”的是女人,而“拜的卻只限于男人”。②魯鎮彌漫著濃厚的迷信氣氛。“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人們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對神的祈求上。
2.學生思考:魯四老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1)學生默讀課文,摘錄有關語句。
(2)思考后明確: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化。他向“我”大罵康有為,康有為主張變法,但是他因循守舊。他“案頭”堆放的是“理學”著作,墻上掛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脈,封建倫理浸透了通體細胞。孔孟理學、封建倫常正是他處世立身、待物行事的準則。可見,魯四老爺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者。
3.學生思考:祥林嫂周圍的其他人對其態度如何?
明確:祥林嫂周圍的人對她表現出令人顫栗的涼薄與冷漠。如柳媽便是無聊冷漠人中的一員。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與人為善。但是她對待祥林嫂,卻沒有像對待其他生命那樣有同情心。柳媽對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為然,認為祥林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談話傳播出去,供他人談笑。這種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魯鎮女人們“鄙薄…‘煩厭”的神情中、在四嬸“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慌忙的語調中、在短工“簡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
4.教師小結:魯鎮是一個封建禮教羅網籠罩下封閉落后的社會,是舊中國整個黑暗社會的縮影。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保守、自私,亳無溫情可言。可見,祥林嫂生活在一個冰封無化的世界里。
三、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課題一:關于祥林嫂的死因
1.提問:原文中說:“怎么死的?—一還不是窮死的?”你認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后自由發言。
學生看法(略)
2.教師問:許壽裳先生說:“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了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1) 學生自由交流。
(2)引導學生再度審視魯四爺等活動于祥林嫂周圍的人的行為。
3. 學生思考并討論:誰應對祥林嫂的死負責?誰是最主要的“元兇”?
四、課堂小結:
揭示了舊中國農民尤其是廣大婦女悲苦生活的社會根源,從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的本質。同時還有促人警醒,呼喚勞苦群眾的自我意識之意。
2提問:作者以“祝福”為題,有何深刻含義?
學生思考后明確:①體現了小說以事件命名的特點。②祥林嫂這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是由“祝福”這個典型事件牽動出來的。只有將其不幸置于“祝福”的環境中,才能更清晰地揭承出舊中國社會,尤其是神權在其悲劇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生的社會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③把祥林嫂的悲劇一生放在“祝福”的環境中,才能增強祥林嫂的命運的悲劇性,從而深化主題,把批判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題進一步強化,即把“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和“悲慘者的呼號”展示給讀者。
五、布置作業
1.有人說樣林嫂“沒有春天”,試以課文為依據簡要說明之。
2.有的學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車禍失去兒子的年輕婦女的遭遇等同于祥林嫂的命運,并稱之為?新時代的祥林嫂”。這種看法是否合適?
3.學生課外思考: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這個情節增添得是否妥當?寫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說說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