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
這是《學規則,守紀律》主題班會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背景】
孟子早就說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工廠如果沒有勞動紀律,就會亂糟糟,生產就會處于癱瘓。一個城市如果沒有交通法規,你騎車亂闖紅燈,我駕車橫沖直撞,他步行隨意穿越,交通必然陷于混亂。一所學校如果沒有規矩,沒有紀律要求,必然會影響學生日常習慣的養成,導致學習松弛,違紀成風,學生健康地成長。
“學規則,守紀律”似乎是每一個老師強調最多的話題,因為一個班級紀律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科教學的授課效果,直接影響到班級的班風、班貌。然而受著教育的許多小學生往往是“心中明白,身體不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堅持,“老師在與不在”大不一樣。五年級學生處于成長的重要時期,如何讓學生明白道理,加強自律;嚴格要求,約己律人,于是“尊重規則、遵守紀律”的主題教育課也就勢在必行。
【教育目標】
1.使學生在做游戲、聽故事中體驗、了解規則,增強遵章守紀的意識。
2.通過討論,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嚴于律己,培養遵章守紀的習慣。
【適用年級】
小學五年級。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規則的故事。
2.制做課件。
【教育過程】:
一、游戲導入,體驗規則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就來玩一個“扳手腕”的游戲,請同桌的兩位同學來“扳手腕”。
(學生開始倆倆“扳手腕”。)
師:好!停!——贏的同學請舉手。
(預設:部分學生舉手。部分學生會有些騷動。有學生會說男生不能和女生扳,或某某同學耍賴,胳膊肘都抬起來了,某某同學用兩個手了。有些學生可能意見還很大,有些學生可能會不服,還有些學生可能會說老師沒講規則啊。)
師:剛才,我們扳手腕,有那么多同學有意見,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老師事先沒有講清楚游戲規則,可見沒有規則的游戲,是不公正的游戲,是難以服人的游戲。其實,游戲需要規則,我們的生活、學習都需要規則,沒有規則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聊聊“規則”的話題。(出示課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二、傾聽故事,討論規則
師: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請同學們談談你的感受。
深夜,一位中國人走進德國某小鎮的車站理發室。那理發師熱情地接待了他,卻不愿意為他理發。理由是,這里只能為手里有車票的旅客理發,這是規定。中國人委婉地提出建議,說反正現在店里也沒有其他顧客,是不是可以來個例外?
理發師更恭敬了,說雖然是夜里也沒有別的人,我們也得遵守規則。無奈之中,中國人走到售票窗前,買了一張離這兒最近的車站的車票。
當他拿著車票第二次走進理發室,理發師很遺憾地對他說,如果您只是為了理發才買這張車票的話,真的很抱歉,我還是不能為您服務。
師: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聽了這個故事你們認為德國理發師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預設:學生回答,德國人的作法對,如果一次破例以后可能會引來更多的人不拿車票來理發,理發師就很難拒絕,規則也就失去了意義;德國人不知變通,反正就他倆知道,理了還能賣個人情;等等。)
師:大家再思考一下那個中國人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預設:學生回答,那個中國人的做法不對,我們要入鄉隨俗,按規則辦事;不能為了只圖自己方便,而違反規則,規則是給大家定的,不是單單給某個人定的;等等)
師:同學們,可能有人認為德國理發師的做法比較呆板。但這則故事啟發我們,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遵守規則,即使沒有人看見,沒有人聽見,依然要按規則辦事,規則是約束人們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不二法門。老師還請大家接著聽后來的故事:
當有人把深夜小站理發室的故事告訴給一群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時,不少人就感慨萬端,說太不可思議了,德國人真的太認真了,這樣一個時時處處講規則講秩序的民族,永遠都會是一個強大的民族。但有的就不以為然,說偶然的一件小事,決定不了這么大的性質,一個小鎮的車站,一個近乎迂腐的人,如何能說明一個民族的性格呢?雙方甚至還為此發生了爭執,相持不下之際,就有人提出通過實踐來檢驗孰是孰非。
于是,聰明的留學生們共同設計了一項試驗。他們趁著夜色,來到鬧市區的一個公用電話亭,在一左一右兩部電話的旁邊,分別貼上了“男士”、“女士”的標記,然后迅速離開。第二天上午,他們又相約來到那個電話亭。令他們驚奇的一幕出現了:標以“男士”的那一部電話前排起了長隊,而標以“女士”的那一部電話前卻空無一人。留學生們就走過去問那些平靜等待的先生:既然那一部電話前沒有人,為什么不到那邊去打,何必等這么久呢?被問的先生們無一不以坦然的口吻說:那邊是專為女士準備的,我們只能在這邊打,這是規則啊……
留學生們不再爭執了。
師:同學們,通過前后兩個故事你能看出什么?能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預設:學生回答,一個德國人遵守規則也許是偶然,但一群德國人都能自覺遵守規則,說明是普遍性的,足以得出他們是一個嚴格遵守規則的民族;能看出德國人的自覺性很強,寧可排隊打電話也不違背規則去用閑置的那個電話亭;等等。)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第一個故事是一個德國人在嚴格執行規則,用規則來維護自身的權益,第二個故事是一群德國人在自覺遵守規則,他們即不放縱別人打破規則,也不投機取巧違背規則;德國的每一個角落之所以能夠保持環境清潔、安靜,而且秩序井然,從這兩個故事中找到了答案。
在國外的許多公共場所,時常可以看到用中文書寫的“請勿隨地吐痰”、“不要亂扔垃圾”、“請排隊”、“請保持安靜”、“便后請沖水”的警示語,游客來自世界各國,而這些文字只用中文寫,說明這是給中國人看的。國人不講衛生、不守規則似乎已成為世界難題了。我想這不得不令每個中國人感到汗顏!我們曾是禮儀之邦,但許多年來,慢慢丟失了一些美好的東西。在重創民族輝煌、融入世界之流的今天,遵守規則,正是我們極為需要的。
三、走進校園,學習規則
師: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學校也有學校的規章制度。同學們,上課時我們需不需要遵守規則?
(預設:學生齊聲回答,需要。)
師:應該遵守哪些規則?
(預設:學生回答,上課時不能做小動作;不能交頭接耳;要認真聽講,用心傾聽其他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問題聲音要洪亮;等等。)
師:課間我們應該遵守哪些規則?
(預設:在走廊不能打鬧、追逐、喧嘩;不能亂扔紙屑;做操時要排好隊;等等。)
師:做值日時我們要遵守哪些規則?
(預設: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愛護公物;等等。)
師:請大家思考一下,一個學校的校紀、一個班級的班規是嚴一些好,還是松一些好,為什么?可以舉例說明。
(預設:學生回答,希望嚴一些好,嚴一些學生就會用心聽講,認真完成老師安排的各項任務,只有這樣學生的成績才會提高;老師嚴格要求學生才會更自覺,才會有壓力,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希望松一些好,管得太嚴,學生就沒有自由;學習靠的是自覺,硬性地壓著學生學是沒用的,學生會形成逆反心理,不愿意學習了;等等。)
師:我贊同嚴一點。人們常說,要嚴格。嚴格,就是嚴而有格。這個“格”,就是必要的規章制度。制度是面向大家的,它是為了維護學校和全體同學的利益制定的。所以一個時時事事都能嚴格要求自己的同學,其實感覺不到制度的束縛。反之,一個不遵守紀律的人,他會感到處處受到約束,不小心就會觸犯,擔心違反紀律的事兒隨時被揭發。一個班級執行好規章制度,班級管理才會秩序井然。脫離制度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因為制度既是對一個人的約束,更是對一個人的保護。
四、回顧生活,尋找規則
師:同學們,規則可以說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你們還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要遵守相應的規則嗎?
(預設:學生回答,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看電影時要遵守影院規則,做操時要遵守學校紀律;等等。)
師:同學們,明文規定的規則我們要遵守,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則,如飯菜準備好后,要等到長輩坐好后我們方可落座,上街買菜要講究“先來后到”等等,同樣要自覺遵守。
五、情景思辨,明確規則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可是在生活中卻仍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請看情景思辨題1:
1.小華同學對于我們小學生要遵守的規則,總是頭頭是道——說的比唱的還好,而生活中卻多次違規犯錯,你們說想想他是懂規則嗎?
(預設:學生回答,小華的做法不算懂規則;我們要言行一致,說到做到;不能說一套做一算套,會說不做不是遵守規則;等等。)
師:在生活中類似于小華這樣的同學還是有的,他們往往說的頭頭是道,但做事我行我素。我們一定要言行一致,也只有踏踏實實做人,扎扎實實做事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再看情景思辨題2:
2. 小軍同學遵守規則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情好的時候按規則做事,心情不好的時候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他這樣的做法算是遵守規則嗎?
(預設:學生回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算遵守規則,無論心情好壞都要遵守規則,
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想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必須堅持,要想到違背規則,對人對己都不利,是有失道德的。)
師:“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說的是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無論要做好什么事情都需要堅持,遵守規則也是這樣,只要我們堅持不斷地按規則辦事,時間長了,遵守規則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種習慣。來看情景思辨題3:
3. 小剛同學在老師在班級時,表現很好。可是老師一走,他就隨隨便便,打打鬧鬧,主要問題在哪?
(預設: 學生回答,小剛的認識不夠,他認為遵守紀律是給老師做的,沒有想到他的做法不但影響了別人,更耽誤了自己;等等。)
師:同學們,規則不是簡單說說,偶爾做做,而是要說到做到,要持之以恒,是發自內心,自覺遵守,不是被逼無奈,做給別人看的。遵守規則最重要的是自律。對自己有明確的要求。這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習慣,需要從小培養。
這三道情景思辨題的討論,是想讓同學們明白,遵守規則,要心口一致,持之以恒,貴在自覺。
六、學習名言,深化規則
師:同學們,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許多名家早就對規則的意義及作用做過精辟的概括,下面請大家邊讀邊思考,我們有怎樣的收獲。先看這一條:
世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萊蒙特
(預設: 學生回答,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規則;規則很重要;等等。)
師:沒有規則的世界定是雜亂無章的,是難以想象的。再看這一條: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說:“戰勝自己是最不容易的勝利。”一個人正應當從這里開始認識自己,開始自我教育。應當在童年時期和少年早期,即從7歲到10、11歲,就教給一個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強制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
師:要遵守規則,自我教育最重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在“7歲到10、11歲”,也就是在小學階段,要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強制自己’。” “強制自己”自己的標準就是遵守學校、社會的規則。
七、總結全課
師:同學們,正如孟子所說的那樣“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正是由于我們的生活時時處處充滿著“規則”,我們的生活才會井然有序,競技規則保證比賽的公正、公平,法律制度保證在權利和義務面前人人平等,學校的各項規則制度保證我們健康地成長。同學們,為了讓社會更美好,讓我們從小做一個懂規則,守紀律的好孩子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