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7
這是接地氣主題班會課反思,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看了許多班會課方案,準備充分,內容合理,形式多樣;看了許多班會課,班主任基本功扎實,背景分析到位,主題把握準確,課堂設計新穎。但我也發現了主題班會的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不接地氣”。
主題過大。一節課設計了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有老師設計了文明禮儀的主題教育,短短一節課的時間,從儀表美講到語言美,再講到行為美,看起來很有層次感,但事實是這幾項內容涉及了文明的眾多方面,單單一個儀表美就有許多可以延伸的內容。
一節課的時間要把文明的內容全部囊括到位,那么每一項內容就只能蜻蜓點水,留下的只是一晃而過的漣漪罷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只知道要做到儀表美、語言美、行為美,至于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們的印象是模糊的。
主題過大是班會課的通病,之前聽過一次參賽班會課,主題是“感恩”,許多老師從什么是感恩、為什么感恩、怎么感恩來設計40分鐘的內容。我想,如果40分鐘能把這些困擾13億多中國人的問題都解決的話,那教育的力量真的是太強大了。
不聯系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班會,解決的是班級和學生的問題,許多老師在確立班會主題的過程中似乎沒有把學生和班級考慮進去。一些老師考慮自己的興趣特長,一些老師聯系社會熱點問題,甚至有的老師主要考慮外來聽課者的喜好……
所以,我們會發現,老師在上課時引用外人的事例,學生在上課時煞有介事地討論別人的問題,一切仿佛與自己無關。課堂上熱熱鬧鬧,下課后一切如舊,我們不禁想問,這節課的目的是什么,我們究竟為什么要上這節主題班會課?
喊喊口號,不解決實際問題。喊口號是一些人的特長。我們在許多班會課上看到老師要大家寫口號的環節,當然我不是完全反對口號,口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教育意義。問題是,大多數老師只停留在教學生喊口號的層面上,口號之后,怎么深入,怎么改變,怎么操作……這些一概不考慮。這樣的口號,有什么意義?
學生在班會課上喊“惜水節水從我做起”,那么,怎么從自己做起?自己之前有沒有做錯呢?有沒有做得好的地方呢?這些老師都沒有引領學生探討,這樣的口號教育意義并不大。
單一的班會課,沒有前奏,沒有后續,沒有銜接,沒有深化。一些班會課只是應付學校的檢查,大家都沒有真正思考班會課的功能和實際作用,因此許多班會課就是40分鐘的單一個體,成了前無來者、后無接替的獨立事物,這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
試想,學科教學方面,教材上的知識點都在螺旋上升,一步一步地反復、鞏固。思想意識的教育,遠比學科教學來得難,可偏偏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隨意敲擊,沒有科學規劃,甚至沒有連續的主題。班會課沒有國家或地方的統一教材,這就需要老師心中有一個體系——這一個主題需要幾次班會課來實現教育目標,需要什么樣的前期準備和后續作業,需要班級開展什么樣的活動,需要家長怎樣的配合,等等。
班會形式多樣,卻少了深入人心的東西。一次班會課評比過程中,我看到了老師們設計的多種課堂形式,也看到孩子們熱情的展示。但是在熱熱鬧鬧的課堂背后,我們要深思的是,這么多的表現形式,對孩子內心的觸動究竟有多大?課堂上,他們滿心歡悅觀看的是“節目”,而沒有把自己的心帶入其中。
我們很早就反對“春晚式”主題班會課,老師心中也有戒備。可真的一上課,許多時候就又成了“我要上春晚”的比賽現場。班會課相對于學科課程可以多一些靈動的形式,可這些形式要為主題教育服務,如果只是好看、缺少教育的作用,那我覺得沒有必要“折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