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9
這是《靜、敬、精、競》班會反思,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昨天下午第四節課,七年級班主任一起共同觀摩了七(6)班的主題班會課。這節課的主題是圍繞班級文化核心詞“靜、敬、精、競”,引導學生討論并解釋,以達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讓班級文化的基本元素內化于心,進而增強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的目的。
本次班會完全由學生自主組織,主要流程如下:
1、主持人宣布主題班會開始,并對班會主題進行了簡短解釋。
2、分別由各小組代表從不同角度解釋“靜、敬、精、競”。
3、分小組圍繞“靜、敬、精、競”進一步討論。
4、組織抽簽,并解釋抽到的問題,主要是相關的名言、名句。如果抽簽人不能正確解釋,可由抽簽人請求幫助。
5、各級小代表用一句話完整地表達“靜、敬、精、競”的含義,也可稱為各小組向全班表達自己的決心。
6、主題班會結束。
如果用專業的眼光來評判這節主題班會課,顯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初始階段有些問題和不足都很正常,我們首先應該看到它的優點和價值。
我以為,有這幾方面應該給予肯定:一是活動主題很明確,整個活動過程緊緊圍繞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元素“靜、敬、精、競”展開,為班級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觀念的支撐;二是活動組織很自主,活動中,班主任把所有的事物都交由學生負責,自己只是一個傾聽者、欣賞者,讓學生在平等、自主的環境中盡情展示,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是活動形式很樸素,主要是解說,并且每一個內容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有話可說,即使有個別自己說不清楚的問題,可以采用求助的方式進行,不僅提高了參與面,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因為我們的這項工作還處在初始階段,所以,還需要加強研究和實踐,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改進。本節課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
一是班主任的參與度不高,對班會活動的設計缺少必要的指導,導致活動過程比較粗糙,一節班會課沒有給學生們的思想、情感帶來深刻的影響。比如:主持人的開場演說很重要,但是,由于準備不精細,沒有吸引力,也沒有目標指向性,感覺很平淡。又比如:學生的活動結束后,班主任應該出場,一方面對活動過程給予明確的評價,另一方面結合主題對全體學生提出具體要求。
二是活動形式單一,導致學生的視野不開闊,整個過程學生的話語范圍較窄,既不生動,也缺少生活味道。在單一的解說的基礎上,是否可以增加這樣幾個環節:對照要求,自我檢查,列出問題清單;分別講述相關的名人故事或自己身邊的故事;對某一個問題進行辯論,比如“競爭與合作”“靜與動”;給某方面的問題提建議;根據主題,通過商討形成相關行為規則。
三是整個活動過程缺少必要的規則要求和反饋評價作支撐,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顯得很被動。一方面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做什么和應該怎么做;另一方面因為即使做了組與組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比較,所以,學生們都很隨意,表現欲和榮譽感不強。
班會課是一種極具挑戰和創造的課,沒有現成的材料,沒有固定的模式,當學生們各方面的能力還達不到完全自主的情況下,教師必須把功課做足,不僅要善于和學生一起協商,精心設計,還要有自己的主觀愿望和目標,并幫助學生整合必要的資源,努力提高班會課的質量和水平,讓班會課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平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