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9
這是如何上好一節班會課班會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班會課的現狀
班會課的檢查讓我覺得,現在的班會課已經不算是一堂班會課了。現例舉:
1、班情學情了解不足,班會課沒有針對性。
2、只做任務簡單布置,學生沒有參與性。
3、沒有主題重點,班會課存在盲目性。
4、班會課方式年舊,學生沒有活躍性。
5、時間不足,或完全被擠占,班會課沒有實效性。
6、只顧自我發揮發泄,班會課沒有人文性。
7、沒有教案不做預設,班會課有很大的隨意性。
8、班會課之間沒有生成、承接,缺乏系統性
二、班會課的作用
1、通過班會課,學生能及時了解學校的各項活動安排,布置好下一周的工作。
2、通過班會課,學生能了解班上發生的事,知道自己的近斯目標和任務。
3、通過班會課,學生傳達近段時間的思想狀態,處理有情感問題,學生學會應對必然經歷的情感波動。
4、通過班會課、肯定班上的成績,讓學生得到鞭策與鼓勵,提出缺點與不足。合理處理違紀學生,對違紀學生進行思想引導。
5、通過班會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弘揚正氣。
總得來說,班會課是學校管理的終端;是班主任帶班的主戰場;是學生交流情感的后花園;是班風、學風、凝聚力全面提升的根據地;是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制高點。
三、班會課的準備
1、學校的近期工作安排
認真開好教工例會,做好會議記錄,了解班級在學校近期工作中的角色。
2、了解班情、學情
深入班級、學生中,及時了解班上發生的事情,準確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多于任課教師溝通,把握學生學習情況。有無厭學、逃學、上網玩游戲、作業解答情況等。
3、班務工作安排
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和班情、學情、制定好班務工作安排。務必細化任務、責任到人、人人參與,各司職守。
4、主題確定
確定班會的重點任務,即主題確立。根據主題,設定情景、方式等。主題應明確、精煉,切不可求全求快。一般有情感類、任務完成類、探索類、動員類、學習類等。
5、情景設置
根據主題,設置的情景,渲染氣氛,調動學生情緒。可借助學生發言、家長來信、音樂等道具,人員也可以到校園內的圖書館、花園內、國旗下等地方,甚至是走出校園。
6、確定模式
應確定一種方式,如演講、講故事、小品表演、家長與學生座談會、辨論會等形式。形式忌單一、老舊,更不能是班主任的一言堂。
7、形成教案
將班會課的整個流程通過文字的方式做好教案,設計好各個環節。還要在心里預演幾次,做好處理突發事件的準備。堅決不打無準備之戰。
8、其他準備
主要是涉及大型班會時應準備的方面,如車輛醫藥用品、消防用品、大型布置,聽課凳子等。
四、班會課的控制
班會課一定要做好整堂課的控制。決不能東拉西扯,也不能任意發揮。更不能讓學生恣意而為。我們需要有即興的、創造性的,也需要申意外的驚喜,但是這種種變化不能偏離正確的道德觀和班會主題,班主任一定要有對的駕馭力。
1、控制觀點
當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由學生發揮時,往往會出現失銳地觀點,這些觀點有時與正確的價值相悖,卻客觀存在。班主任要靈活處理,將學生的思想引到正確的方向。假如的確難以說服、則盡力轉移話題,改變五環節,觀點一定要清晰明確。
2、控制情緒
在情景教學中容易激發情怒,也容易造成學生(家長)情緒失控,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應對。首先控制好自身情緒不慌、不亂、穩住陣腳,再控制好場面,個別學生(家長),有必要時請學生回避、退場。
3、控制參與度
參與度的高低是一節班會課成功的基礎。首先要摒棄一個觀點,滿堂活躍滿堂問答不等于參與度高,反之亦然。應該細心觀察學生是否動腦、動情、認可!不允許學生做與班會課無關的事。
4、控制時間
一節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稍不注意就把握不好時間。我們應該根據內容的多寡,活動方式、控制的流程,從而控制好時間。
五、班會課的流程
常規的班會課流程可分為、班情小結、任務安排、宣布主題方式、主體內容,小結班會。
1、班情小結
這一步驟較好處理,但應急變為批評發泄,自個兒過隱,也可由學生小結或提出問題,注意不要引發矛盾沖突。
2、任務安排
這一步驟也好處理,可由班主任安排,也可由班委會決定。
3、宣布主題和方式
主題講清楚,方式安排好,尤其是具體步驟要講清楚,才能為主體內容的順利進行鋪平道路。
4、主體內容
根據形式具體安排
5、小結班會,撰寫課堂實錄
疏理班會過程,明確工作目標,注意升華主題思想。爭取精煉而又直達靈魂深處。可以布置學生寫反思,感想等課后作業。也要為下一節班會課做好鋪墊。
六、班會課的反饋
一節班會課上的好不好,有沒有效,可以從學生反饋、任課教師反饋、自我觀察三個方面求證。
1、學生反饋
學生反饋的重要渠道有:周記、班務日志、找學生談話、學生的報告、班級QQ群等。與學生交談效果最好,也最消耗精力;在班級QQ群潛水最省力,卻往往有意外的驚喜。
2、任課教師反饋
有任課教師的積極反饋是肯定班會效果的最直接證據。班主任應當多與任課教師常溝通、常討論,互相印證想法的落實,填補相互掌握班情的空白。
3、自我觀察
多觀察勤觀察是了解班情、學情的不二法門。從早讀到午休、從課堂到課間:從做操、到放學。每個時段每個細節都能看出很多問題。例如早讀遲到人數,午休紀律,屬科紀委,放學瞬間,最是能看出班級的現狀。
有了各種反饋做保證,指導我們為后面的班會課中修正、調整、提供、班情、學情基礎。
七、班會課的承接
在長達一個學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從第一節到最后一節班會課一個班有40次左右班會課。任何一節班會課都不能孤立單獨的開展,而是應該相互關聯,相互生成。課與課相互依存,課課緊扣,形成一個學期總的主題。一個學期,一個學年也應當有一個大多教育主題,每個年級,根據本年級自身的特點,制定的大的方向、主題。再細分成若干個小的主題,融入每一節班會中去。
初中三個年級,各年級都有各自的學情特點。七年級學生剛剛升上中學,對自我的角色認定、中學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都較為模糊。七年級班會課的大主題應該從這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完成三個轉變以適應初中生活。一是完成小學生(兒童)身份向中學生(少年)身份的轉變;二是完成循環訓練學習法向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法的轉變;三是完成從活潑、好動、感性向沉著、穩健、知性的轉變。八年級的班會課大主題是圍繞青春期的情感特點開展,讓學生懂得情感總有波折、人生際遇多舛的必然性,學會應對榮譽、成功、失敗、寂寞等個人情感,學會應對與同學交往、與家人交流、與老師溝通、與新朋友交際等遇到的困難,問題。九年級是重點。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順利完成學業,考上理想學校。班會課以“確定目標、樹立信心、勇往直前、沖擊夢想”為核心。讓學生認清現實的嚴酷,未來的可待,關鍵是把握現在,為打贏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戰役而搏殺!
八、學校對班會課的監管
1、檢查教案、班會實錄;
2、組織班主任(后備班主任)聽優質班會課;
3、巡查班會現場;
4、對學生就班會課情況調查;
5、組織教師撰寫有關班會課論文;
6、主題班會比賽(主題班會說課比賽);
7、建立課會課檔案、數據庫(各種影像、文字資料、班主任能力分析、后備班主任人才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