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6
這是《我的時間我做主》主題班會課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程說明:
時間管理是以效率、效果、效能為目的,在工作、生活中有目的地利用時間管理規則和技巧,合理有效的利用可以支配的時間,通過計劃保證各項事務完成的一系列管理活動。所謂效率,指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結果;所謂效果指預期的結果;所謂效能指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的結果。qB 據調查,絕大多數中學生學習無計劃,有些學生是完全憑自己的興趣和心境,心情好就多學一點兒,心情不好就把書扔到一邊,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還有的學生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認為學校和老師會為自己的學習安排好一切的,用不著自己再費事兒,跟著老師走,按著學校的要求去做準沒錯。進一步探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A.對時間的緊迫感缺少較深體驗
B.做計劃太費時間;
.不知道該如何做計劃;
D.希望自由自在地學習,不愿意受計劃的束縛,按部就班地學太苦,太累,效率不高;
E.以前也做過計劃,但大多數不能堅持,后來就不做了。
但是關于學習,有這樣一個簡單的公式:
學習成果=學習效率(方法)×學習時間
也就是說,學習成果取決于學習效率和學習時間兩個方面。學習效率是一個變率很大的要素,不同的人,學習效率是有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心態和不同情緒的影響下,學習效率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一個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效率,還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大的學習成果。
在個體成熟的過程中,對時間的認識和管理是一個不斷增強的過程。青少年的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的研究表明,科學管理時間對于個體的心理健康維護有著積極作用。而且青少年的可塑性比較強,如果青少年能在中學階段就得到了有關時間管理的相關訓練,趁早加強其時間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那么就能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甚至社會生活,提高其生活適應水平和自學能力,這對其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到事情有輕重緩急,做事要有計劃,學習要有時間安排
(2)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到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了解到合理安排時間的必要性,了解堅持計劃的方法
(3)
能力目標:讓學生學會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合理地安排時間;
三、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到事情的重要程度來進行時間安排
四、教學難點:如何教會學生體驗到時間緊迫,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堅持按計劃來完成。
五、教學方法:講授法、游戲法、討論參與法、案例法
六、計劃時:1時
七、教學對象:高二(18)班同學
八、教學過程:
、時間緊迫性教育(10分鐘)
時間管理游戲
“只要你認真去做,才能夠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假如現在你個人的生命處于0-100之間,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準備一張長條紙用筆將它劃成10份(中間部分剛好每兩列,一份代表生命中的10年,分別寫上10、20的字樣,最左邊的空余部分寫上“生”字,最右邊空余部分寫上“死”字)下面我們問問題,請按要求去做:第一個問題:
請問你現在的年齡是多少?(把已過的部分從前面撕去),過去的生命再也不會回來了,“請撕得干凈些!”
第二個問題:
請問你想活到多少歲?
你是否想在一節完成幾門功的作業,邊聽邊做別的科目作業?但似乎都無法完成?
你是否因顧慮其他的雜事而無法集中精神來做目前該做的事情?
如果你的學習計劃被一些突發事打斷,你是否覺得可原諒而不必找時間補?
你是否覺得老是沒有什么時間做運動?
你是否經常一天下來覺得很累,卻好象沒有學到什么?
你是否覺得總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雜事,
經過分析之后,大多數同學都會有一些題目選了是,這個時候就提醒他們是否證明了他們在利用的程度上存在差異
自我分析:
難道自己的時間真的那么短缺?
其實---
我們每個人每一天
都擁有24小時
接下來就要分析是什么影響了我們利用時間,是什么占用了我們的寶貴的時間,
3、節省時間(10分鐘)
合理的管理時間的前提是大家不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活動上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夠我們分配在需要的地方去
堂上:
討論:
你堂上的注意力一般持續多少分鐘?
你上什么注意力最集中,最不集中?
是什么原因導致你分心,走神?
影響你聽效率的因素中有那些是你可以控制的?
日常生活中
按自己的生物鐘制定每天的時間表,
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按遺忘規律間隔學習:先快后慢
避免過度學習
的時間完成的?
今天效率最高的是什么時候?
今天的時間利用過程中最大的干擾是什么?
今天花了多少時間做了不必要的事情?
哪些方面明天要改進的?
4、管理時間(10分鐘)
與上面的內容相聯系,掌控了上面的方法后,我們就能最大限度的不浪費時間,但是即使是不浪費時間,我們的時
間仍然是有限的,在這些時間內,我們需要學習,休息,吃飯,娛樂等等,那怎樣把時間最合理的應用于各事呢,下面老師再給大家“合理利用時間的六個tips”:
定時計劃
定時將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與緊急程度制定計劃,以便于完成
快快行動
為什么會有緊急的事情出現呢,是不是正是因為當事情出現的時候,我們沒有立即解決,然后這事就變成了緊急的煩惱我們的事?
當你要做一事時,請盡快地行動,盡快地完成任務,盡量別讓它成為“緊急又重要”的事。
為我服務。
當制定好時間表后,有明確的時間安排,就盡量地按照時間表的計劃行事,別讓一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過多地打攪你。
量力而行。
當我們對一事說“”時候,就意味著我么對另一見說“n”,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無法同一時間完成兩項任務,因此,當我們要做一事時,就要在這一時間段放棄另一事。不要給自己過多負擔,量力而行。
盡力而為
任務有輕重緩急之分,如果每一事情都力求完美,耗盡精力,到頭來可能是事半功倍。
一次搞定。
當要做一事情時,無論多么艱難,也要強迫自己去完成,不要說“明天再做吧”。
(這個tips主要是用一些四字詞語方便大家記憶,這部分tips主要是強化前面提到的時間管理方法,另外深化了事情分輕重緩急的概念,)
、智慧啟迪——結束部分(分鐘)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時間,以及應該如何堅持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計劃,因此,最后再以一個示范性操作演示來再次加強學生對時間管理的認識,并結束本次程。
(老師拿一個空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里的鵝卵石)當老師把石塊放完后問他的學生道:“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依然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反應,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的表揚和反饋意見)之后,再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進罐子里。倒完后,于是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依然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反應,學生的反應可能是:“沒有滿。”
老師:你們回答得很好。)然后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
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后,
老師:“我們從上面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啟示?”
學生:“無論我們的學習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逼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
老師:大家的說得都好,可是我看來的信息和你們看到的不一樣,我覺得這個石子與沙的故事告訴我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里去,你也許以后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的學習時間很有限,要想輕松地完成所有的任務,就要在安排學習任務的時候,也適當地給自己一些其它空閑或娛樂的空間和時間,讓自己的時間安排更加合理,讓自己覺得更輕松,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愉快
老師: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有關怎樣合理利用時間的問題,從明天開始一個星期內,每一個同學都要堅持做自己的時間安排計劃,并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這也是這次給大家的作業。
、結束語(1分鐘):
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句共勉的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浪費時間等于浪費生命!時間,是把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每一個人都要珍惜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