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1
這是魯班造傘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知道魯班怎么發(fā)明了傘。
2、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觀察。
教學重點:
讀課文,了解魯班發(fā)明傘的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魯班是怎樣善于觀察,善于動手動腦的,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
2、讀課文(要讀得正確)。
二、學習課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1)你們對魯班知道多少?(木匠的'先祖)
(2)“他有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
“許多”說明除了傘以外還發(fā)明了其他東西。(如鋸子……)
2、默讀2、3自然段。
(1)下雨了,游人被淋得四處躲藏,妹妹說什么?魯班想干什么?
(要是……多好哇!蓋亭子)觀賞的意思?(觀看、欣賞)
(2)蓋亭子好嗎?妹妹怎么說的?
(3)魯班怎么想的?(要是能……)
小結:通過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魯班萌發(fā)了造傘的念頭。
3、魯班最后是怎么造出傘的?請讀4、5自然段。
(1)魯班在默默地想辦法時,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嬉鬧:游戲、玩耍
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2)魯班是怎么造傘的?用“先……再……最后……”將造傘經(jīng)過說一說。
①小組說,派代表全班說。
②指名補充,糾正。
③最后師小結。
4、齊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多動腦筋。
四、作業(yè)
1、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4、魯班造傘
下雨→蓋亭子 荷葉→傘→能開能合(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我的發(fā)現(xiàn)”的教學,認識兩種詞語,知道它們雖然字形相同,但這兩個字前后位置不同,因而兩個詞的意思不同。
2.通過“日積月累”中“讀讀認認”的教學,使學生認識8個字。
3.通過“日積月累”中“我會填”的教學,使學生能夠辨析詞義,積累詞匯,并能準確運用詞語。
4.通過“日積月累”中“我會讀”的教學,讓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短文,理解文意。
5.通過“口語交際”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6.通過“展示臺”,引導學生展示自己課內(nèi)外學習所得,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
過程與方法
1.“我的發(fā)現(xiàn)” 和“日積月累”兩部分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一些詞語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試著說、填;通過朗讀,積累詞句。
2.“口語交際”部分,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件小制作,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后再指導寫下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字和詞,辨析詞義。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布置學生搜集科學家的名言,郵票。制作一個小制作。
教學時數(shù):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展示臺)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自讀探究
師:“通過第四單元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好多詞語,今天,我再帶大家認識兩種新的詞語朋友。請學生先讀讀幾組詞語,再讀讀學習伙伴的話,看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奶牛——牛奶 蜜蜂——蜂蜜 水池——池水
圖畫——畫圖 牙刷——刷牙 山上——上山
2.小組交流發(fā)現(xiàn)。
3.匯報學習情況。
“誰來說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回答。
明確:(1)每組詞語的兩個字都相同,只是交換了前后的位置。(2)第一大組都是表示事物的名稱的詞,因為顛倒了字的順序,所以表達的意思不同了。(3)第二大組的第一豎行是表示事物或地理位置的詞,交換了字的位置,就變成了表示動作的詞。
4.知識拓展。
“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看看誰說的多。”
課件出示:(用多種方法朗讀)
盤算——算盤 領帶——帶領 喜報——報喜
到達——達到 展開——開展 喜歡——歡喜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出示生字詞。
(2)四人一小組交流發(fā)現(xiàn)。(形聲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識記新字。)
(3)“誰來告訴大家你認識那些字,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4)認讀生字詞。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強調(diào):“姓、警”的正確讀音。)
(6)去掉課件隱去拼音,再認讀生字,并試著組一個新詞。
(7)拓展練習: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有哪些這樣的字?
2.我會填
(1)讀一讀兩組意思相近的詞。自由讀,全班齊讀。
(2)四人小組討論:說說每組兩個詞的意思。“誰來說以下這些詞的意思?”指名回答。(發(fā)明:創(chuàng)造 發(fā)現(xiàn):發(fā)覺 優(yōu)美:美好 美麗:好看 注:發(fā)明是創(chuàng)造出一件原本不存在的新的東西,發(fā)現(xiàn)時這個事物本身是存在的,只不過現(xiàn)在被人們發(fā)覺到了。)
(3)自己填一填。填完后,把每組的兩個詞放到句子里讀一讀,看看你填的句子讀起來通順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學生自由讀并交流,老師巡回指導。)
(4)齊讀修改好的句子。
3.我會讀
(1)“下雨天我們都會用到雨傘,那同學們想知道雨傘的來歷嗎?來看一下‘我會讀’,默讀短文,看看短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學生回答)
(2)“魯班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怎樣的精神?”
(3)朗讀課文。全班齊讀。
(4)“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魯班造傘的故事,回家我們把它講給你的朋友或家人聽聽。”
三、展示臺
上一周我們要大家搜集的科學家名言,還有李老師要大家搜集的郵票,大家都搜集到了嗎?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
1.收集作品
(1)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收集好作品。(平時完成)
(2)可以是名人名言、各種郵票、各式小制作,也可以是繪畫(不受拘束越豐富越好)
2.作品展覽
(1)與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圖片與材料。(內(nèi)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徑,大家互相學習借鑒。
3.總結
每個人交流一個蘋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每個人交流一個思想你便得到許許多多的思想,愿同學們,時時處處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將美與他人分享。
4.以此專題辦個展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第二、三課時
(口語交際和寫話)
教材簡析
《我們的小制作》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四冊《語文園地四》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是對本單元課文內(nèi)容的擴展和延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在交際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設計理念
口語交際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口語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zhì)。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學段特點和《語文課程標準》對二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提出的要求,在教學的實施的過程中,采用了模擬闖關,將課堂轉(zhuǎn)換成現(xiàn)實學習生活場景,使師生成為活動中的某一角色,巧妙安排了“說一說”、“比一比”、“夸一夸”三個特定情節(jié),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學生敢說、會說、巧說的良好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比較詳細地介紹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過程。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相互交流的興趣,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說話大方、有禮貌以及認真聆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說話。
2.指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明白,說清楚。
3.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拓展口語交際面。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動手制作小制作。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激趣:同學們,昨晚你們按老師要求制作小作品了嗎? 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作品展示)
2.質(zhì)疑:看來每一位同學都做了精心的準備,誰來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什么東西。
3.學生簡單介紹。
4.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說一說“我們的小制作”。(板書課題)
5.明確口語交際要求。
讀口語交際內(nèi)容,并說說本次口語交際中所要說的內(nèi)容。
二、創(chuàng)設情境,相互交流
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你們要勇敢地闖過三道關,成為我們班的“小巧嘴”、“小巧手”,你們有信心嗎?下面就帶著你們的小制作一起進入第一關“說一說”。
第一關:說一說
1.出示要求:
(1)請你向你的小伙伴說一說你的小制作是怎么做的。
(2)一定要把過程說清楚,說明白。
2.合作交流:請你們按照要求,在合作小組里學習,互相介紹自己在作品。最好把制作過程說得清楚些。
3.學生匯報:指名介紹自己的小制作。
4.師生交流:
(1)同學們,為了讓全班同學都能清楚的聽到我們的聲音,我們發(fā)言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聲音響亮)
(2)剛才這位同學的介紹和前面幾個同學的有什么不同嗎?(過程更清楚、用合適的連接詞)
師:這些詞就是表示順序的連接詞,在介紹的過程中,合理的使用它們,就可以讓我們的表達更加有序,讓聽的人聽得更加明白。(板書:先、再、然后、接著、最后)
(3)那么誰也能試著用上這些詞,再來介紹你的小制作呢?(指名介紹)
(4)指導學生連貫性說話。
說作品的名字____說使用的材料(形狀、顏色)____說制作過程____說制作感受或收獲。
范例:(我的小制作叫“我們的生活真美好”。制作材料有雙面膠、用過的各色水筆桿、一張漂亮的紙殼、剪刀。我是這樣做的:先找同樣粗細的各色水筆桿,再在漂亮的紙殼上用鉛筆畫出家園圖,接著根據(jù)需要用剪刀把水筆桿剪斷,最后把這些小筆桿用雙面膠粘在適當?shù)奈恢茫@樣就做成了這幅圖。我們可以把它掛在墻上作裝飾。我的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我的小制作是花炮。它的材料有紙筒、彩帶和彩色紙。我是這樣做的:先找?guī)讉€一樣大的紙筒,再用各種顏色的紙把紙筒包住,接著在每一個紙筒的上端鉆一個小洞,最后拿出一條彩帶把它們串起來,這樣就做成了花炮。我們可以把它掛在墻上作裝飾。我的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我的小制作是毛線娃娃。它的材料有線球、彩色毛線和針線。我是這樣做的:先找一個圓圓的線球做成娃娃的頭,再用彩色毛線纏起來連在娃娃頭上,做成娃娃的身子,接著在身子兩邊用毛線做成娃娃的手,最后把一根根黑線縫在娃娃的后腦勺上,做成娃娃的頭發(fā)。這樣就做成了毛線娃娃。我們可以把它掛在墻上、也可以掛在書包上作裝飾。)
5.教師小結:看了同學們都學會了如何讓使用這些表示順序的連接詞,個個都想站起來介紹自己的小制作,不要著急還有機會呢,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第二關“比一比”。
第二關:比一比
1.出示要求:
(1)在合作小組里,展開你豐富的聯(lián)想,向小伙伴介紹你的小制作。(說清楚)
(2)比一比誰說的最好,推選出來為全班展示。
2.請各小組被推選出來的同學上講臺來為我們介紹他的小制作,其他同學該怎么做呢?(認真聽)等他們介紹完以后由你們來當評委,看看誰是你們心目中的“小巧嘴”。
3.舉行“小巧嘴”評比會。
4.師生共評。(大膽評)
5.教師小結。
第三關:夸一夸
1.出示要求:
(1)把你的小制作展示給大家。
(2)請你夸一夸小伙伴的作品,看看誰做的最好,最有創(chuàng)意。
2.相互參觀,評選“小巧手”。
3.教師總結
三、由說到寫,實現(xiàn)遷移
過渡:剛剛那些制作,是同學們努力完成的,很多同學獨立完成的小制作非常好,把說的內(nèi)容寫下來,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寫得很好。
1.自主命題
教師指導命題方式:
(1)直接以小制作的名字命題。
(2)可以以自己的感受或收獲為題:如《我成功啦》,《布娃娃真可愛》。
2.自主作文
寫的時候,一般先說明需要準備的材料和工具;接著寫制作的過程,這是主要部分,可以分步寫;(先、再、然后、接著、最后)最后,可寫在制作過程中得到的樂趣或收獲。
3.賞析佳作
(1)指名讀完成的同學的習作,評價。
(2)同桌之間交換習作,互批互改,教師參與討論。
(3)學生自己再次修改文章。
四、總結回顧,揭示中心
今天在課堂上,每個同學都為大家展示并介紹了你的小制作,我感到很高興,更讓我高興的是你們還學會了如何傾聽別人講話。希望你們還能記住,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吧!
五、作業(yè)設計,課外延伸
1.課下把自己的小作品介紹給自己的好朋友。
2.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小制作送給你的親人或老師、朋友、同學等人。
板書設計
我們的小制作
先、再、然后、接著、最后
名字 材料(顏色、形狀) 制作過程 感受(收獲)
分享:
教學要求:
魯班造傘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
1、認識“魯、著、匠、創(chuàng)、亭、賞、遍、需、逐、脈、絡、撐”12個生字,會寫“創(chuàng)、觀、湖、珠、曬、奮、亭、匠”8個遼及以下詞語:創(chuàng)造、西湖、雨珠、日曬雨淋、興奮、小亭子、木匠。認識偏旁三柜兒“匚”。
2、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jīng)過,體會魯班是怎樣善于觀察,善于動手動腦的。
3、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實踐,取得成功。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知道魯班是怎樣發(fā)明傘的。
教學難點:
體會魯班是怎樣善于觀察,善于動手動腦的,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方法:朗讀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字,生寫8個字,認識“匚”部。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8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傘的掛圖
每個同學家里都有傘,你們知道傘是誰發(fā)明的?(魯班)魯班是誰,他又是怎樣發(fā)明傘的,我們今天學習課文《魯班造傘》。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會認字卡片認讀。
(1)借助生字表認讀,讀準字音。 翹舌音:著、創(chuàng)、賞、逐、撐
后鼻音:創(chuàng)、賞、撐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組詞互相交流。
半包圍結構:匠
上下結構:魯、著、亭、賞
形近字比較:賞—常 嬉—嘻 脈—泳
(3)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3、出示會寫字卡片。
(1)、齊讀,抽讀。
(2)用前面的方法,記憶,識字,組詞。
(3)認真觀察字形。
(4)指導寫字。
①“匠”字筆順: 共六筆。
“創(chuàng)”左邊倉,下邊是“ ”。
“鬧”半包圍結構,“門”是里一個“市”字。
②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讀課文(要讀正確)
四、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
月 日
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過程,豐富有關傘的知識。
2、認識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幼兒探究、發(fā)明的熱情。
3、能運用粘、貼、剪的形式大膽、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裝飾。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舞蹈錄像、音樂磁帶。
2、古代人打得傘1把及小傘若干(傘上面沒有圖案)。
3、裝飾小傘用的及時貼、雙面膠、皺紋紙、彩紙、廢舊物品等。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引出課題
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動畫歌曲吧!(看錄像)
提問:歌曲聽完了,你能猜出什么花雨里開嗎?(傘)生活在現(xiàn)代的人們下雨的時候有的穿雨披,有的打傘,可是在古代的時候卻沒有傘,你能想象出古時候的人是怎樣避雨的嗎?
后來一個人發(fā)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傘,誰這么聰明呢?請聽老師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二)傘的發(fā)明
老師講《魯班造傘》的故事,了解傘的發(fā)明。
(三)認識傘的發(fā)展過程
1、認識傘的結構(出示古代人打得樣式的傘):傘把、傘柄、傘骨架、傘面、傘尖。
古時候的傘在制作材料、樣式方面比較簡單,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傘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我們看看都有什么種類的傘呢?
2、認識傘的種類:分為實用傘和工藝傘(播放課件)
教師小結:除了圖片上這些傘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fā)明了收音機傘、太陽能傘、盲人傘、防爆傘等等,在美國人們還制成了高67米,面積達4000 千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巨傘,<.本文來源:快思教案.網(wǎng)>這把傘已經(jīng)成了美國游覽觀光的景點,孩子們,等你們長大了有機會去參觀,還可以發(fā)明更好的傘。這么多的傘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
3、了解傘的制作過程(播放課件)
(四)傘的作用
這么多種類的傘在各行各業(yè)、不同的地方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纳钣闷罚€是戲曲、歌舞、雜技藝術中常用的道具,下面請小朋友來欣賞一段用傘做道具的舞蹈 (看錄像)。
(五)設計裝飾小花傘
想不想也擁有一把漂亮的小花傘,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有的還是廢舊物品,就按照你自己喜歡的材料和圖案來裝飾吧!(裝飾完后進行展示、欣賞)
結束:我們拿著裝飾的小花傘到外面去唱歌、跳舞吧!
活動延伸
可把各種材料繼續(xù)放在區(qū)角供幼兒操作,根據(jù)興趣繼續(xù)裝飾、設計小花傘。
活動反思:
1、在請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過程中,沒有進行舉例,而是請幼兒自己直接進行創(chuàng)編,提高了難度。
2、在請幼兒熟悉兒歌時,請幼兒一邊模仿一邊上臺,站在“傘”的旁邊,沒有意義,可以請幼兒直接在座位上起立。
3、在請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時,幼兒始終圍繞教師所展示的圖片,而不能發(fā)散思維。此時教師應及時將圖片撤離,在熟悉詩歌的最后階段就可以將圖片撤離。
4、在游戲階段,可以增加傘的數(shù)量,并散落在教室的各個地方,并自然引導詩歌創(chuàng)編。
5、在詩歌創(chuàng)編的過程當中,教室分階段請幼兒創(chuàng)編,首先是一句,然后是兩句,這對幼兒來說難度提高,可以分小組共同創(chuàng)編,并將他們的成果用圖畫展示分享。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