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
這是左公柳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理念】
《左公柳》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們”在游覽參觀玉門關途中聽到導游所講述的左宗棠的愛國事跡。文章看似寫柳,實則寫入,借贊美柳樹來贊頌左宗棠的愛國精神。本設計通過讀、悟、寫和想象等手段,讓學生透過文字,感受到左宗棠那滿腔的愛國情懷,體現出濃濃的語文味。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柳樹嗎?它是什么樣子的?今天我們也來認識一棵柳樹。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左公柳”。(板書:左公柳)
(二)質疑問難
看了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問?
(歸納整理學生質疑的問題:左公柳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叫“左公柳”?文章到底是寫入還是寫樹……)
(三)理清脈絡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想想課文哪些地方寫樹,哪些地方寫入,講了誰的什么故事,試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故事內容。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詞。
(2)指導分段。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玉門關外的一棵柳樹;第二部分講左宗棠收復新疆、建設新疆的故事;第三部分寫作者聽了導游講的故事后,再次凝望眼前這棵柳樹引發的感想。)
(3)給故事加小標題。
(請三位學生分別讀導游的話,其余學生聽后概括出小標題:一、力排眾議,主動請纓;二、抬棺出征,收復新疆;三、植樹造林,建設新疆。)
二、再讀課文。認識柳樹
1.在作者眼中,“左公柳”到底是一棵怎樣的樹?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到相關語句,讀一讀。(抓描寫樹的三個句子品讀。)
(1)這柳樹高大茁壯,身姿挺拔,枝條剛勁有力,樹冠宛如帷幄。
(2)這屹立在戈(ge)壁灘上的剛強之樹,大有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
(3)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它分明就是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堅忍頑強的精神之樹!
2.過渡:在這茫茫戈壁灘上,能看見這樣一棵柳樹,確實會被它那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所打動,這很容易理解。可是作者為什么又說它是一棵精神之樹?我就不明白了,這樹名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品味語言,透過文字,感悟左公那滿腔的愛國熱情吧。
三、精讀感悟,認識左公
1.學生根據“學習提示”自學。
自學提示:
讀讀左宗棠的故事,想想他身上的什么品質最令你敬佩,哪些地方最能打動你;邊讀邊想象情景,在有感觸的地方寫下批注。
2.學生自讀思考。
3.讀后交流匯報。
預設如下:
情景一:力排眾議。
引導交流:左宗棠是怎樣力排眾議的?
(1)大臣中“有失偏頗”的意見有哪些?(理解“偏頗”。)
(2)左宗棠是怎樣有針對性地反駁大臣們的?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左宗棠“慷慨激昂”、“斷然指出”的語氣。)
情景二:抬棺出征。
(1)出示語段一:
“那是一個令人神傷的夜晚,天上沒有明月,地上沒有人送行。然而這個剛毅堅韌的湖南老人,面對兵馬疲憊、糧餉匱(kul)乏、運輸艱難等重重困難,仍信心百倍。他肩負著‘國人的重托,胸中燃燒著正義的烈火,率領六萬湖湘(xiang)子弟兵,悄然離京,馬不停蹄地趕往千里之外風煙滾滾的戰場。”
問:讀了這段文字,你腦海里閃過哪些詞語?
①品味“令人神傷”、“信心百倍”。
②辨析“匱乏”、“缺乏”。
③抓“悄然”體會語境,積累“()然”的詞語。如:猛然、突然、茫然、悵然、恍然等。
小結:一個“悄然”,我們讀出了當時處境的不樂觀,讀出了左公的不張揚以及他那剛毅頑強的品格。同學們,讀書就應該這樣,咀嚼文字,讀懂文字背后蘊含的意思。
(2)出示語段二:
“左宗棠的隊伍一路西行,浩浩蕩蕩。令人震驚的是,這支隊伍中竟有眾人抬著一口黑漆棺(guan)材!這口棺材是左宗棠為自己準備的。臨出發時,左宗棠便鄭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復新疆失地的征戰中死去,就用這口棺材收殮(lidn)他的尸體。面對左宗棠視死如歸的'決心,在場官兵個個淚流滿面,無不為之動容。他們深知,這位剛毅、睿(rui)智的老將軍早已預料到征途的艱險,但是他已完全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問:讀到這兒,你又有什么感受?
拓展想象說話:
①(出示課文插圖)臨出發前,左宗棠鄭重地吩咐部下:“如果我____,就________。”
②如果你就是隨軍出征的士兵中的一員。看到這口黑漆棺材,聽到左公這番話,你會說些什么?
③如果你就是沿途的老百姓,看到這樣一支出征隊伍,你會怎么想?
4.補充資料,理解左宗棠官兵在新疆植樹造林的意義。出
示:
左宗棠在用兵新疆的時候,為了發展地方民族經濟,曾在西北修水利、興屯田、廣植柳樹,直到涇州以西到玉門關,連綿數千里,綠如帷幄。這柳就叫“左公柳”。清代楊昌浚曾任浙江巡撫和陜甘總督,他既是左宗棠的同鄉,又是布衣之交,他曾做詩贊左宗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四、總結伸華,體會寫法
1.人樹合一,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小結:同學們,聽完左公的故事,我們再來凝望這棵柳樹,你心中又會升騰起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還僅僅是一棵樹而已嗎?
學生激情朗讀最后一段。
人們給這柳樹取名“左公柳”,不僅僅是因為當年左公率領將士栽種的,還有人們對左公的深切懷念。課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借什么物?(柳樹)喻什么人?(左宗棠)請再讀課題——現在,你對這個題目怎么看?
2.關注課文其他的表達方式的特點,如:運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過渡段等。
3.總結全文。
設計總評
本設計摒棄了傳統教學中的繁瑣分析、機械訓練,采用以讀代講、長文短教的方法,立足文本,品味語言,體現學習語言、學會言語、發展學生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經歷了高效速讀、批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學實踐,凸顯了高效課堂的魅力。
一、以讀代講,讀有層次
在教學中國共產黨設計了三次通讀課文的訓練。每次的讀都有很強的目的和針對性:初讀課文,理清脈絡(試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故事內容);再讀課文,認識柳樹(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研讀感悟,認識左公(感受左宗棠那滿腔的愛國熱忱)。
二、由樹及人,披文入情
文章看似寫柳,實則寫人,借贊美柳樹來贊頌左宗棠的愛國精神。本設計很好地讓學生領悟到課文一語雙關、借物喻人的寫法。
三、品味語言,訓練得法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學習語言、學會言語。本教學設計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如給故事加小標題、有感情地朗讀、對詞語的理解辨析、拓展想象說話等,無不凸顯發展學生、培養語文素養的理念。
教學目的:
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 教案教學設計
1、通過學習左光斗愛才若渴,堅貞不屈,一心為國的高風亮節,理解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本文選擇典型事件和典型細節,刻劃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選擇典型事件和典型細節來刻劃左光斗的性格。
教學難點: 句子中“于”、“之”的省略。
課時要求:兩課時
教學方法:講讀法
第一課時
一、題解:
1、“左忠毅公逸事”題解:左,指左光斗。忠毅公是他死后由朝廷追贈的謚號。封建社會凡朝廷大臣或社會知名人士死后,根據他生前的表現和貢獻朝廷給予“謚號”。
“逸事”又寫“軼事”或“佚事”,指的是為正史書所不載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跡。這些事跡一般比較瑣碎,但能說明被記者的品質、性格等。
2、方苞與桐城學派簡介: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創始人,為文講究“義法”:
3、整體感知左忠毅公:左光斗,字遺直,號浮丘,安徽桐城人,他生于1575年,自幼潛心讀書,雖然天資不是很出眾但學習異常刻苦。桐城一地在明末清初,文風頗為興盛,名出,以至后來形成“桐城派”這樣一個影響全國,澤被今世的大學派,左光斗居身于其中,深受熏陶,因而年青時就頗負才名,除了精通文史外,還比較留心一些經世致用之說,事關國計民生之策。因此可以說他很早就報有凌云壯志,希圖救國救民。這些思想又促使他養成清正
剛毅的性格。
二、學習課文
1、誦讀第一段:
(1)文本字詞分析:先君子(尊稱死去的父親),視學(擔任學政,考察,視察),從數騎出(從:使……跟從,直譯:率領,帶著;騎:一人一馬),微行(隱藏,隱蔽-不顯露的-國君或官員穿著平民的服裝出行),為(介詞,替,給),戶(門),則(原來是),瞿然(吃驚的樣子),面署第一(署:書寫,寫下名字),碌碌(平庸無能)。
(2)整體翻譯參考
(3)試用簡要的語言概述左光斗選拔史可法的全過程,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這一過程的描述來刻畫左光斗的性格的。
分析:左光斗選拔史可法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環節:覓才--惜才--選才--譽才。
覓才。“風雪嚴寒,從數騎出”,略略幾筆先描畫出左光斗四出奔波尋覓人才的急切心情。風雪載途,寒氣逼人,行路當十分艱難,但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視學京畿的左光斗仍率領從騎外出尋訪。微服間行,是要洞察真情,徑入古寺,唯恐錯過良材。這一層言簡意賅,能使人聯想到許多尚未提及的事。從頂風冒雪微行察訪至古寺一例,讀者自可推想,在試前,左光斗對京畿一帶應試諸生的德識才學已進行了普遍考察,不論晴天、雪天,不論寺廟、還是學館,都可瞥見他風塵仆仆的身影。
惜才。作者寫左光斗見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而臥,文方成草”。借讀苦寺,可知此生出身微賤,天氣嚴寒,伏案而臥,文方成草,可見此生發憤苦讀。至于文章如何,作者先不明說,卻跳過一層撰寫了左光斗的兩個舉動,“解貂覆生”,“為掩戶”。“解貂覆生”是讓史可法御寒,“掩戶”是為史可法擋風,而這些舉止都是在“公閱畢”以后出現的。于此,史可法的才學識見不喻自明,左光斗的憐才之意更是一目了然。意猶未足,作者再加一筆,即身為學政的左光斗為詢問史可法姓名竟“叩之寺僧”,原來是不忍驚醒酣睡中的史可法。這些精湛的細節描寫將左光斗愛惜人才之心寫得精細入微,令人擊節嘆賞。
選才。這一層作者寫了考場上吏呼名至史可法,左光斗“瞿然注視”和在卷上“面署第一”兩個細節。“瞿然注視”,事出有因。左光斗偶訪古寺,已對史可法的苦讀和才學留下深刻印象,但當時史可法臥伏案上,未見其容貌。今日突然所得吏人直呼姓名,又驚又喜,所以“瞿然注視”;“面署第一”則生動地反映了左對史的深為賞識,前面既已有寺中閱文一節,至此“面署第一”,也是瓜熟蒂落的安排。
譽才。錄用以后,左光斗特意將史可法召入,使拜見夫人,這不同尋常之舉,本已流露對史可法的厚愛,一番贊譽,更寫出了左光斗得才的喜悅心情。“他日繼吾志事者,惟此生耳”,這正是左光斗選拔史可法的根本原因,原來左光斗已把史可法視作是效忠國家的良才、自己事業的繼承人。“吾諸兒碌碌”的這種說法也表現了左光斗任人唯賢的磊落襟懷。
縱觀左光斗選用、提拔史可法的全過程,左光斗為國求才,思賢若渴,知人善任、任人唯賢的品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誦讀第二段:
(1)文本字詞分析:字音重點:炮烙、屨、镵、眥、俟、構陷、噤
且(將,將近),久之(之,音節助詞),焉(語氣助詞,了;也可以理解為于此,在這里,在哪里),手(名詞做動詞,手拿),為(偽,假裝成),微(悄悄的,暗暗的),席(意動用法,以地為席),目光如炬(形容發怒時的神色,憤怒地注視著),已(停止,完了--《荀子勸學》:“學不可以已”;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輕(形容詞做動詞,輕視,輕身),俟(等候),因(于是),趨(小步快走,古代“走”是現代的“跑”,古代的“行”是現代的“走”),語(告訴)。
(2)整體翻譯參考
(3)本段大意:敘述史可法探監、左光斗責以大義。“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表現了什么?評點:“雖旦夕且死”,而剛毅之氣沛乎天地之間。“摸地刑械作投擊勢”,評點:出于真摯而深厚的情誼,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重擔。為了使他不要感情用事,而要看到當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的形勢,要以大局為重。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
1、誦讀第三段:
(1)文本字詞分析:崇禎(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明思宗的年號,中國歷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紀年的名號,起源于漢代,漢武帝即位,開始用年號紀年,稱建元元年),以鳳廬道奉檄守御(以:憑借……的身份/官職),輒(總是,常常),幄幕(軍用的帳幕),漏鼓移則番代(漏:沙漏,古代計時工具;鼓:敲鼓以提醒;漏鼓:古代代指時間;番代:輪流替換),以(用,拿……這件事,這些話勸說),少(稍稍,稍微)。
(2)整體翻譯參考
(3)提問1:本段只敘述一件事,試用作者原話加以概括。答案: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
提問2:文章的題目是什么?答案:左忠毅公逸事。
提問3:文題是“左忠毅公逸事”,但課文第3段寫的全是史可法在鎮壓農民起義中的表現,游離于課題之外,可以刪去,你的看法怎么樣?
分析:這段寫史可法鎮壓農民起義的情況,是作者階級局限性的表現,應分析批判,但在結構上卻是重要的一段,是全文的有機部分,不能刪去。因為在這里作者是明寫史,暗寫左,寫史的忠于職守,正在表現左的言傳身教對史的影響,從側面豐富了左的形象。例如,史的'“數月不就寢”照應左在“嚴寒”天視學;史坐帳外看著士卒睡覺,照應左對古寺中寒士的愛護;史“甲上冰霜落”,照應左在獄中傷痛萬狀的剛毅謀國。史的“下恐負吾師也”一語,點透了和主題的關系。
2、誦讀第四段:
(1)文本字詞分析:躬造(親自造訪,親自到),于(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解釋為“在”),侯……起居(向……問安好)。
(2)整體翻譯參考
(3)既然是記左光斗的逸事,為什么還要記史可法的逸事?寫史可法與寫左光斗有什么關系?
分析:文中寫史可法的逸事有三處。一是寫左光斗被陷,史可法入監探視。左光斗蒙冤下獄后,史可法朝夕徘徊獄門外,以圖一見。終因魏閹防范森嚴未能如愿。后聞左光斗旦夕將受極刑,又用重金賄賂獄卒,喬裝更衣,冒死前往獄中探視。這里看來是寫史可法當時對左光斗情深,但實際上是寫左光斗平素待史可法的義重。不是平時左光斗對史可法的倚重、扶持,又何來此時史可法的舍身探監,以報知遇之恩?二是寫史可法的勤于軍務。寫他忠于職守,常存戒備之心;寫他愛護部下,身先士卒;寫他刻苦耐勞,寒夜防守,衣不解甲。史可法所以能如此這般,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便是“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可見左光斗以國事為重,誓當成就一番功業的諄諄告誡和殷殷教誨,左光斗的言傳和身教對史可法的影響之大。三是寫在左光斗死后,史可法還常去探望左光斗的家屬。左光斗死于非命,然史可法不忘舊誼,來往桐城,于繁忙的軍務中仍親自到左府問候左光斗的父母和夫人。這里讀者從史可法待左光斗的情義深長也自可進一步想象左光斗生前待史可法確系恩重如山,致使史可法永世不忘。
綜上所述,作者寫史可法的兩則逸事,落筆在史可法身上,指歸卻在左光斗身上。從史可法的不忘師恩,可知左光斗愛惜人才,唯賢是親,唯賢是用的可貴見識;而史可法的勤于職守,忠于朝廷,既證實了左光斗有知人之明,更顯示了左光斗“惟念國事”的精神感人至深。文中左光斗史可法兩個形象相映成輝,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3、誦讀第五段:
(1)文本字詞分析:宗老(家屬中的前輩,德高望重的前輩),與……善(與……關系交好,友好)。
(2)整體翻譯參考
(3)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分析:以文章傳人,可擇要述其一生,也可選錄部分,以一斑窺全豹。左忠毅公一生,可傳之事很多,文中略而不提為眾人熟知之事,只是敘說世人不知的一點內容。唯其不為人知,因而撰文也常易使人生疑。全篇起首一句“先君子嘗言”,說明是記載先父之言,予人以親切感、真實感。篇末一段呼應起首一句,注明這些未載入正史的逸事并非街談巷議,“獄中語”乃左公甥親自得之史可法,而左公甥又是“余宗老涂山”、“與先君子善”,證實“先君子嘗言”確鑿無誤。所以說結末一段補說了逸事的由來,強調了材料的翔實可靠,更加令人信服。
二、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覓才-惜才-選才-譽才--為國選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賢的品質。 繼吾志事
史公探監,左公責以大義--剛毅之氣沛乎于天地之間。 愛國精神
史公兩則逸事--左光斗言傳身教,史可法受之影響之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動,在“讀——品”中理解文本中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體會他在收復新疆失地和建設西北邊疆中表現出的滿腔愛國熱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從左宗棠感人的愛國事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探究“左公柳”這一名稱的由來,了解左宗棠以身報國的忠義之舉;體會他在收復新疆失地和建設西北邊疆中表現出的滿腔愛國熱忱。
2.難點:體會部分句子的含義以及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談話:今天,由黃老師跟大家一起來學習22課 左公柳(板書)我們一起來讀課題。文中寫了那位人物呢?(左宗棠)
1. 設疑:課文題目是“左公柳”,文中主人公是“左宗棠”,這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走進課文。
2.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一共寫了左宗棠幾件事?(學生回憶第一課時所學內容回答,老師適時板書).
二、 總體感悟,走進文本,體會感情。
1、 同學們,我們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了解了左宗棠在新疆的動人事跡,同時對他這個人物也有初步的認識,說說,你感受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出示PPT)(指名反饋:愛國、堅韌頑強、剛毅睿智、視死如歸、不屈不撓、鐵骨錚錚、忠義愛國、以身報國、一身正氣)
過渡:是的,左宗棠熱愛祖國,他是一位鐵骨錚錚的愛國將領!祖國新疆被阿古柏和俄國侵占,國家西北邊疆危機日益嚴重,國家處于危難之時,我們看看時任陜甘總督、又是清政府軍機大臣的左宗棠他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2、出示PPT讀5-7自然段,想一想
左宗棠為什么堅決主張收復新疆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5——7自然段,畫出左宗棠力排眾議的句子。學生匯報,老師PPT出示重點句子。
(1)、理解“挺身而出”(挺起身來勇敢的擔當艱險的事情)“力排眾議” (一個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見,堅持自己的主張)
師: 誰力排眾議?“眾議”指誰的意見?這部分人的意見是怎么樣的?(特別是當時皇帝最寵信的重臣李鴻章為首,主張放棄新疆。李鴻章是誰啊?慈禧太后最聽他的話,他在朝廷上說一,別人一般不敢說二,和他作對,弄不好不是丟掉官職,就是惹來殺身之禍。別人不敢說收復新疆,只有左宗棠挺身而出,你感受到左宗棠怎么樣?有勇氣、膽識、不怕死。)那么新疆能不能放棄呢?同學們看地圖(出示PPT)老師講述:新疆位于中國西北邊陲,面積166萬平方千米,占中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這么大片領土,能不能就拱手相讓給侵略者呢?孩子們,你們說能讓嗎?但凡有血性的中國人都絕對不會同意的。來,把我們絕不同意的態度帶到你們的朗讀中來!讀—— 把左宗棠的勇敢讀出來!讀——(出示PPT句子)
(2)、師:有些大臣又說,新疆是千里荒漠,貧瘠之地,左宗棠怎么反駁?
“慷慨激昂”什么意思?你想象出左宗棠在朝廷上是什么狀態?
為了保衛祖國疆土,左宗棠的心中充滿了正義,把他的浩然正氣讀出來——(出示PPT句子)
出示PPT地圖,左宗棠熟讀兵書,對祖國疆域了然于胸。同學們看地圖,新疆是我國西北的門戶,這里不僅軍事地位重要,而且物產豐富,還是連結亞歐的通道。如果讓英俄侵略者占領新疆,他們就會把新疆當作基地,然后得寸進尺,長驅直入到我國中原大地,那么,我們的中國將國將不國啊!左宗棠高瞻遠矚,他斷然指出,讀——(PPT句子)
(3)指導朗讀。(PPT文字)
老師總結:一個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見,堅持自己的主張,這就叫做“力排眾議”。
為了保衛祖國疆土,敢于和朝廷忠臣據理力爭,需要勇氣,需要膽識,把他的勇氣讀出來——
為了祖國領土完整,他的心中充滿了正義,把他的浩然正氣讀出來——
左宗棠敢這樣“力排眾議”,而支撐他的,是他那顆赤子之心,
是他的愛國熱情呀!把他的愛國熱忱讀出來——
過渡:69歲高齡的左宗棠當時身體非常虛弱,經常咳血,盡管這樣,他不但發出了“力排眾議”的豪言,還做出怎么樣的壯舉?
3、齊讀第七自然段。理解“請纓” 、“折服”,左宗棠折服了滿朝文武,你被折服了了嗎?被他的什么折服了?是的,左宗棠的愛國熱忱怎么不讓人感到敬佩和贊嘆呢?把你對他的敬佩和贊嘆帶到你的朗讀里吧!請學生讀第七自然段。
過渡:在一個令人神傷的夜晚,左宗棠率兵出征了。征途上,那個畫面給你印象最深?
4、默讀第九自然段,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感動了?(出示PPT,配音樂)讓學生找到句子談體會。
(1)、同學們,老師看到你們臉上充滿了敬佩,寫滿了感動,說說你敬佩誰?為什么感動?
A、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時,率領著抬棺隊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我們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我們是保衛祖國之戰,是正義的,敵人是侵略者,正義一定能戰勝邪惡。我相信我的部下最有戰斗力,一定能收復新疆。我絕不會向敵人低頭,為趕走侵略者,就是肝腦涂地,我也在所不辭。不趕走敵人,我絕不回來!)
B、假如你就是這支西行的隊伍中的一員,你正在想什么?(老將軍年紀那么大了,還上戰場保家衛國,我等壯年士兵,必定拼死相隨,勇往直前,奮力殺敵,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絕不害怕,絕不退縮。)
C、同學們,你們就是西行的那些士兵,在西行途中,你剛剛收到母親病危的書信,面對一馬當先的左老將軍的背影,面對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呢?(母親呀,兒子正上戰場,盡忠國家為先啊。等兒子趕走侵略者,回家一定向您請罪,再好好孝敬老人家。)
(2)、指導朗讀:
A、是左老將軍剛毅堅韌的精神感染了你,帶著必勝的信心讀——
B、是左老將軍的視死如歸的氣概打動了你,帶著敬佩的感情讀——
C、是左老將軍的悲壯行為震撼了你,帶著悲壯的心情讀——
過渡: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左宗棠一馬當先,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動,用他的愛國熱情,用他視死如歸的氣魄鼓舞著士兵,帶動這士兵。這樣的將軍帶領這樣的隊伍,你們說,新疆能收復嗎 ?就是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將軍,用不到兩年的時間,率部完成了收復新疆失地(除伊利外)的偉業。收復新疆,徹底打破了英俄兩國企圖利用阿古柏侵略勢力,侵占中國西北廣大領土的美夢!左宗棠,保衛祖國疆土完整,功不可沒!
6、品讀“植樹造林”。
過渡:左宗棠不僅謀劃如何收復新疆失地,而且還思索如何建設新疆的舉措。文中著重寫了他的什么舉措?(在新疆植樹造林。)
(1)、他怎樣植樹造林?誰來說說。
(2)、教師補充材料:左宗棠的朋友楊昌浚到西北為他籌備軍務時,本以為會看到王之渙《涼州詞》中描繪的景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出示PPT),沒想到看到了“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江南綠意。(出示PPT)。
1. (3)、除了種樹,左宗棠在新疆期間,為保證軍糧供給,發展地方經濟,曾大力興辦屯墾業,自力更生。他的功績,至今人們都不曾忘記。
2. 教師小結:是呀,如果沒有左宗棠堅決主張收復新疆失地,并主動請纓,收復了新疆失地,新疆有可能已經被外國人侵占;如果沒有左宗棠為新疆戈壁植下了片片樹林,玉門關今天就不會有“連綿數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所以.人們用“左公柳”紀念左宗棠,這就是“左公柳”這一名稱的由來。
三、揭示寫法,升華感情。
1、小結:同學們,學到這,我們從左宗棠力排眾議,主動請纓;抬棺出征,收復新疆;植樹造林,建設新疆的壯舉中,從幾萬將士與侵略者的戰斗中,強烈地感受到什么?(左宗棠和他的將士們強烈的愛國情、熾熱的赤子心)
2、同學們,讓我們再看這柳樹,看這左公柳。(出示PPT)
(1)、看到那鋼筋般的枝條,看到那挺拔的身軀,你仿佛看到或者說想到什么?(似乎看到左宗棠正帶領士兵行走在荒漠戈壁,同漫天的風沙做不屈不撓的斗爭!似乎看到左宗棠走在黑漆漆的棺材前,那視死如歸的英雄本色!似乎看到左宗棠帶領將士馳騁沙場,勇往直前,正揮劍殺敵的壯烈場面!似乎看到左宗棠那種為了祖國領土完整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的氣勢!似乎看到左宗棠正帶領士兵頂著風沙奮力挖坑,彎腰植樹身影!)
(2)、老師小結:同學們,我們看到了,感受到了,左宗棠和他的將士們那種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的精神!他們的精神就如同那柳樹,(引讀——它依然屹立在……PPT文字)
(3)、所以當我們再次凝望它。我們感受到它哪里是……(PPT文字,指導學生朗讀。設問和反問運用,加強語氣,讀出氣勢。)
3、我們再看課題“左公柳”,文章僅僅是寫柳樹嗎?
(既指生長在千里戈壁灘上的大柳樹,更指為保衛新疆和建設新疆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左宗棠,更是無數愛國將士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精神的象征!作者是在贊美柳樹,更是贊美無數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中華英魂!這種借贊美事物來贊美人物的寫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4、課文那句話最能體現這種寫法?(再引讀:這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樹?……讀出贊美的感情)
四、總結談話,布置作業。
1、小結:左公雖去,道柳尚存。今天,又一個愛國赤子用他的鏗鏘言行感動了我們,震撼了我們,激勵了我們。
2、孩子們,課后背誦自己深受感動的段落。
3、搜集資料,進一步閱讀有關左宗棠的故事。
4、完成“課堂作業”上的練習題。
整體設計意圖:《左公柳》是一篇精讀課文,設計時我把教學的重點體現在動態生成的師生對話上,讓課堂在學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角色轉換中,變得開放而具有活力。以讀促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獨特的閱讀體驗。
1、在教學中緊緊扣住“通過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這一重點進行,體現了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比如,在學習第一個愛國故事時,學生就抓住“力排眾議”體會左宗棠決心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豪情;第二個故事,引導學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場面描寫體會左宗棠誓死保衛新疆的決心;在體會左公柳的形美時,抓住了“高大茁壯、身姿挺拔、剛勁有力、宛如帷幄”這些詞語來感悟;體會左公柳的神美時,抓住了“剛強、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這些詞語來領悟;體會左公柳的精神之美,抓住了“普普通通、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精神之樹”這些詞語來體味。
2、朗讀方式靈活多樣,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是這一堂課的又一亮點。有目的地讀,有任務地讀就避免了讀的盲目性和流于形式。
3、在教學中我還做到了詳略得當,第二部分精講,第一、三部分略講。
4、課件的適當運用渲染了情境,創造出氛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