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1
這是一個小桃樹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是主題活動"幼兒園里朋友多"的一個子活動,故事篇幅較長,充滿濃濃的關愛之情,為我們再現了與好朋友一同分享的美好畫面。
從故事內容看,故事中人物出現得較多,但有一定的順序,我將這作為活動的難點;從整個故事的發展來看,故事本身比較有想象力,(將桃花瓣想象制作成發夾、扇子、搖籃等)也給予孩子許多故事外的延伸想象,我將這些想象與幼兒表述定為活動的重點。從這些方面看,活動內容還有具有一定的價值的,這也是選材的基本要素。
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以故事導入,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天性決定幼兒愛聽故事,因此,這樣簡單直接的方式也將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過來,(當然老師在講述故事時也要御用多種感官去吸引孩子,并且對故事要十分了解)
故事教學中,提問環節至關重要,提問必須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而且又能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故事內容。在第一次講述前,我提問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在這個過程中,既對幼兒聽故事提出了任務,又幫助幼兒有重點地聽;在第二遍時,我出示了圖片,從形式上較第一次有了變化,圖片的刺激也再次抓住了幼兒的視線,提問時,著重在排列動物的出場順序,,并且在排列時我在最前方用紅旗作為標桿,以一條線將動物們穿成一條隊伍。掌握了出場順序也掌握了故事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覺得既生動又有趣,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
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表述也是一個重點,針對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在表述時更要求其完整性。通過前面的想象、討論的鋪墊,要幼兒完整講述“如果我有桃花瓣,我要把他作成——,送給——”通過這樣較長句的表述,鍛煉了幼兒的表達,這項要求我們也將其滲透到日常活動中,為孩子多提供表達想法和學習詞匯的機會,為幼兒積累更多的經驗,使幼兒成為想說、敢說、會說的孩子。
1、追隨孩子的興趣點,選擇確立活動的內容活動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隨著幼兒的發展及目標的變化而變化。
幼兒園《桃樹開花》活動反思
富有變化活動要求教師在對周圍環境進行調查的基礎上,不斷地留心觀察本班孩子的興趣及孩子對目前正在進行的活動的反應,用心地來創設環境。當我們發現幼兒觀察到5棵桃樹發芽的情況不一樣,對桃樹發芽產生興趣時,就在班級門口設置了觀察區,鼓勵幼兒大膽猜測“第一棵桃樹長大后會變成什么”,不斷記錄自己的發現,這個區的設置引起幼兒極大的關注,幼兒一有空就圍著桃樹議論,有的幼兒還著急的說“這棵桃樹怎么還不開花呀!”
2、及時思考和調整教育行為從幼兒教育的對象看,幼兒的活動主要不是服從目標,而是服從興趣和自身的需要。
也就是說,幼兒的學習活動主要是由興趣和需要維持的,他們還不具備為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來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方法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不能硬性地要求幼兒按照條條框框去做,使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完全失去了自我。在“教師鼓勵幼兒使用表格記錄情況”中,許多幼兒采用了平時常用的表格記錄方式,將桃樹葉子的形狀、顏色記錄在紙上并標記上日期,預留些表格準備以后記錄。
活動到現在似乎已經結束,我們所要繼續做的就是等待著時間改變著桃樹,再鼓勵幼兒進行記錄。但單調的表格記錄引起了我的思考,表格記錄的方式固然能讓幼兒自身通過比較發現問題,可單調的記錄方式是否能長期的保持住幼兒的興趣呢?特別是中班幼兒,如果能讓記錄更形象、更有趣,便更能吸引幼兒的關注,不就是教師所要思考和調整的教育行為嗎?于是我便采取了“改變記錄方式后的情況”的引導方式,嘗試讓幼兒大膽的猜測桃樹發芽的結果并將結果畫下來直接掛在樹上,從此桃樹變成了幼兒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一有空孩子們變圍上去議論不停。記錄由原來的老師提醒變為幼兒主動記錄。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了解桃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2、欣賞配樂故事,感受語言的優美。
活動準備:
1、小桃樹的故事圖片及投影片;
2、故事配樂(班得瑞的Fairyland夢境、Snowdreams雪之夢)。
活動重點:
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活動難點:
幼兒對小桃樹的情感變化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觀察畫面,討論小桃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導語:上周我們中午去散步的時候看到很多樹木都開花了,不知道你們是否注意過路旁有棵桃樹的變化,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幅圖片,要請你們仔細看一看。
1、出示兩棵不同表情的桃樹圖片
提問:這是同一棵小桃樹,看看兩張里面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追問:它有的時候會哭,有的時候會笑。你覺得它碰到什么問題會哭,碰到什么問題會笑呢?
2、看看小桃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讓幼兒給六幅圖片排順序,提問:小桃樹在成長過程中是怎么變化的?
追問:它每一次的變化和什么有關?
小結: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轉換,小桃樹慢慢地長大了。
二、欣賞散文故事《一棵小桃樹》。
1、欣賞配樂故事,感受故事中語言的優美。
提問:故事里小桃樹有高興的時候也有悲傷的時候,你們記得它高興的`時候會怎么樣?
小結:在春天里,小桃樹快樂的跳起了桃花舞;在夏天里它又高興得跳起了綠葉舞。
提問:它哭了幾次?每一次有什么不同?
小結:前兩次哭泣它舍不得它的花瓣和綠葉離去,第三次流得是快樂的眼淚。
2、再次完整欣賞散文故事《一棵小桃樹》,再次體會小桃樹成長過程中的堅強。
提問:為什么故事里運用了“終于”這個詞語?
小結:是啊,小桃樹從一粒種子成長為一棵成熟的桃樹,經過了三年這么長的時間,小桃樹的愿望終于實現了,結出了第一個桃子,流出了快樂的眼淚。我們小朋友學本領的過程有時也是艱難和漫長的,但是只要你付出努力,堅持下去,有一天你一定能夠學好本領,結出自己的“桃子”來。
活動延伸:
畫一張小桃樹結滿果子的畫。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讓幼兒對圖片進行排序是,幼兒很容易被春夏秋冬主題中以前學到的經驗所影響,不是按照小桃樹的生長過程來排序,而是找春夏秋冬四季對應的圖片。另外,幼兒都不知道桃樹是先開花后長葉子的。所以教了四五個小朋友都沒有排正確,但是當我把故事讀了一遍之后,他們立刻就排好順序了。他們可以準確的回答出故事的每個問題。
我在他們回答完小桃樹的感情變化問題之后,把小桃樹的結果子跟他們的學本領聯系起來,讓他們了解自己只要向小桃樹那樣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有好的成就。小朋友們對這一點的感受非常深刻!
另外,回答問題時有些小朋友不夠專心,答非所問,后來我使用獎勵蓋印章的刺激,他們回答問題的質量就有明顯的改善。
附散文:一棵小桃樹
一棵小桃樹,第一次開花。在春風里,它快樂地跳起了桃花舞。
春天要走了,花謝了,花瓣落了一地。小桃樹哭了,它舍不得她的花瓣兒離去。
一棵小桃樹,枝頭長滿了碧綠的葉子。在夏天的風里,它喜歡跳綠葉舞。
秋天來了,樹葉落了,小桃樹哭了。它舍不得她的葉子離去。
一個個春天過去了,一個個夏天過去了,小桃樹漸漸長大了。
當又一個秋天來到的時候,小桃樹發現自己的枝頭結出了一個個的果子。
小桃樹又哭了,這一回它流的是快樂的眼淚。
小桃樹眺望著遠方,等待著果園里的姐姐來采摘。
小桃樹迎來了它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日子,它終于結桃子了。
正值柳樹發芽,桃樹開花的季節,為此我們制訂了有關春天特征的活動內容-——《桃樹下的小白兔》。讓幼兒在主動參與活動中感知和體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感受春天給人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是一堂意境優美的語言活動,要求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春天到了,桃花開了,小白兔把桃花瓣作信寄給好朋友,朋友們把桃花瓣變為多種有用的物品時那種優美意境和想象。并且培養幼兒增強關心別人和感激關心過自己的'朋友的情感。
這個活動是在《幼兒園系列教材》上選取的,當時沒有找到相應的圖片。于是,我就在黑板上事先畫好了背景圖,然后在準備了故事中相應的圖片。整個教案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們始終表現出積極投入參與活動的興趣,我通過講述故事一遍----提問----出示相應的圖片-----活動延伸等多種活動形式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和熟悉故事內容。幼兒在聆聽故事時用了7分42秒的時間,孩子們被這故事中的情景、話語吸引住了。完后,幼兒能圍繞故事的情節回答老師的提問,從中了解了故事中小白兔把桃花瓣寄給朋友們所產生的優美意境和效果。在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參與到自己的活動中去,真正地反映“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使孩子們在每次活動中都能充分地得到發揮。不僅開拓了幼兒的思路,發揮了他們的想象,還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也許是正值桃花盛開季節,也許是故事比較吸引孩子,切合孩子的心理,也許是課堂氣氛比較輕松自然,也許是安排的活動孩子們比較喜歡,這個活動比較成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