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31
這是開學第一課班會教案敬畏生命小學,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主題闡釋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對學業的壓力及人生的迷茫時,極易消沉頹廢。個別心理脆弱的孩子還有可能厭學,進而厭世輕生。因此,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其樹立珍愛生命的信念,享受生命的美好,坦然面對人生的苦難,活出生命的滋味與精彩,是每一個德育工作者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二、班會準備
考慮到不是用自己的學生上課,課堂氣氛可能不太活躍,因而在班會的準備過程中,我設計了生動的ppt課件。還準備了視頻公益廣告“love life”和“中國達人秀”第一季總冠軍無臂男孩劉偉的相關視頻以及汪峰的mtv《怒放的生命》。此外還有配樂散文朗誦《享受生命》,旨在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和豐富的素材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加深對班會主題的認知。
三、班會目標
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真實事例中,認識到生命的脆弱、短暫和高貴。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的討論,能夠珍愛生命、直面挫折,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光彩。從而推己及人,尊重、善待其他的生命。進而享受生命給予的一切,培養笑對困難、挑戰挫折的樂觀精神,健康地成長。
四、設計理念
設計時,我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利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生活素材,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認識到珍愛生命的三個層次:一、珍愛自我生命,直面人生苦難,實現自我價值;二、推己及人,珍愛一切生命,進而為群體利益奉獻自我生命;三、享受生命的一切,綻放生命的精彩。
五、班會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課前播放輕音樂《追夢人》,營造一種輕松與和諧的氛圍。)
師:生命是美好的。有人說生命像一江春水,從最高處發源,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有力的洪濤,一心向著大海,快樂勇敢地流走;有人說生命像一顆小樹,它從地底里聚集許多的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勇敢地破殼而出,長成參天大樹;有人說生命像一場戲劇,喜怒哀樂各種情感一個也少不了,它們組合在一起,把生命的美好情感盡情演繹。(此處展示相應的幻燈片)下面我想與同學們分享生命的美好瞬間。(幻燈片展示我生活中美好的瞬間幾張照片。)下面也請同學們談談你生命中美好快樂的瞬間。
(學生彼此分享生命中的美好瞬間)
師小結:生活中有很多讓我們為之喜悅的瞬間,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為之努力去開拓自己的人生。
(二)面對苦難,學會選擇,珍愛自己的生命
但生命中還有更多的苦難與脆弱,我們經歷著生活中突然降臨的一切,毫無防備。(此處展示地震、海嘯、龍卷風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圖片)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在當下的生活中也充滿著失意與苦悶。你有哪些困惑和苦惱呢?你會如何面對這些生活的不如意?
生1:學習成績不好擔心同學們看不起我。但我想努力總會有進步的,慢慢來吧。
生2:我的苦惱是不知如何得到大家的認可與接納,擁有知心朋友。
生3:父母總是給我提出種種的要求和禁令,讓我不勝其煩。我得找個機會給他們聊聊。
師:面對生命的困境,你將作何選擇,這體現了一個人的生存智慧。大家請看下面兩則材料,并談談你的認識和體會。
材料一:據近期國家衛生部公布的數字顯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自殺率高發國家,每年約有20萬人口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生命,即平均每3分鐘就有一個人死于自殺! 200萬人自殺未遂。尤其令人震驚的是,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并且年齡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其中15-24歲占自殺總人數的26.64%,25 -34歲為18.94%。15歲-35歲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不是醫學上束手無策的什么疑難病癥,而是自殺。
材料二:作為一個人,史鐵生的經歷是不幸的。他1951年出生于北京;16歲初中畢業正逢“動亂”而中斷學業;18歲在上山下鄉大潮中赴陜西延安插隊;21歲因雙腿癱瘓轉回北京開始了輪椅人生,先后在北京幾家街道工廠做工;47歲又患尿毒癥,不得不靠每周數次血液透析維持生命;他于2010年12月30日逝世。死后遵從他捐獻遺體的意愿,將健康的肝臟移植給了需要的病人。坎坷的人生道路和對殘疾人群體的熟悉,使他擁有了對生命的獨特認知。史鐵生用自己赤誠的文字使苦難與坎坷綻放成了一朵朵藝術的奇葩。
(學生思考后回答)
生1:我們要珍愛生命,不能隨意放棄寶貴的生命。
生2: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向史鐵生學習!
師:(播放視頻公益廣告love life,有3個學生感動得落淚了)在生命當中難免遇到失敗與挫折,但跟他們比起來,我們更應珍愛生命。當你覺得寂寞孤單,請記著這些孩子正在為你禱告,記著他們的真摯的懇請“請你幫我們好好活著,好嗎?”。
師:聯系生活實際,討論一下我們應如何來珍愛生命?
生1:珍愛自我的生命,珍惜時間,創造價值。
生2:珍愛生命是一種執著,執著于理想,實現自我價值。
生3:珍愛生命要珍惜時間,不浪費生命。
生4:珍愛生命是一種挑戰,挑戰困難,更應挑戰自我。
師:(此處播放視頻片段:中國達人秀第一季總冠軍無臂男孩劉偉的成長經歷及獲獎感言。)請大家記住中國達人秀總冠軍劉偉的話直面人生,“精彩地活著”,為夢想而努力,讓人生更精彩。
(三)推己及人,尊重珍愛一切生命
師:秋瑾曾說“蕓蕓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愛群。”你能想到哪些珍愛生命,進而為了別人甚至群體生命而甘心奉獻甚至獻出自己生命的事例?
生1:特蕾莎修女,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曾說“我們做不了偉大的事,但是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做些小事,讓我們的身邊有份不一樣,讓我們的社會有份不一樣”。
生2:“2011感動中國”中俠義翁婿王茂華和譚良才,他們在火海中三進三出,不顧個人安危,救助他人生命!
生3:日本“福島50勇士”。在核電站情況最危急的時候,他們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們的舍身,成為阻止更大規模災難的最后希望,不僅贏得日本的舉國致敬,更贏得世界的欽佩。
師:人是萬物之靈長,我們的生命值得珍愛。但每一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生命需要相互關愛。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敬重。
材料一:2011年,為興建三號線地鐵,_市政府原本計劃要遷走600多棵大樹,其中法國梧桐就有200棵,部分法國梧桐的樹齡達到了60年。南京梧桐樹遭砍伐、移植后,_市民紛紛在網上控訴地鐵修建對綠化的破壞。該活動被_市政府認可,表示將竭力保護沿途法國梧桐。
材料二:香港,最貴的一棵樹的圖片
師:舒乙先生在散文中寫道“什么叫‘香港精神’,也許這就是。不惜重金,保護一棵大樹,這是一種莊嚴的原則,這是一種生命的哲學。只有懂得愛植物和尊敬植物的地方,才是真正領悟人的價值的地方,才是能在地球上創造奇跡的地方。”這是一份真正的人文精神,尊重生命的精神。
(四)享受生命給予的一切
師:我們認識生命,珍愛生命,是為了享受生命。請聽散文詩朗誦——水木清《享受生命》(教師配樂朗誦),并思考:我們可以享受生命中的什么?
生1:我們可以享受師長的愛與朋友的關心。
生2:我們可以享受燦爛的陽光、清新的空氣。
生3:我們可以享受當下正經歷的一切,比如本次班會課。
生4:我們可以享受人生的暫時的失意與苦惱。
小結:我們既要享受生命中的愛與溫暖,更要享受生命中的挫折與磨難,要用對生命的熱愛把人生的每一個坎坷都映照得燦爛。相信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恩賜。
(五)班會小結:
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所以每一朵花都不應該拒絕開放。今天正逢“五四”青年節,就讓我們珍愛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一切的生命,讓生命的一切思想、情懷、品格盛開成五月如詩如畫的原野。享受生命給予的一切,無論喜悅還是磨難,綻放出生命的精彩。
(在汪峰歌曲《怒放的生命》中結束本次班會課)
六、課后反思:
時代急需生命教育,中學德育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應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基礎層面是教人珍愛自我的生命,學會保護生命,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更高的層次則在于作為社會的成員,作為人類的一員,其價值的實現還表現在對社會、人類的關懷和貢獻;最高層次則在于超越自我、世俗和功利,達到自身與他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統一。從而體悟生命的意義,真正做到珍愛生命,享受生命的美好,坦然面對人生的苦難,活出生命的滋味與精彩。
學習目的:
1、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和領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3、訓練朗讀,領悟積淀語感。
學習重點:品味語言,訓練朗讀。
學習難點:對生命的理解和領悟。
教具:幻燈機
學習過程:
一、整體把握
1、老師范讀《敬畏生命》。
2、學生各自放聲朗讀課文,思考:(思考的問題都由多媒體放映)
1 我們從出生開始,
2 就不
3 停地接觸到各種生命,
4 但是作者為什么說“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
思考后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因為這一次他“真的看到了”那群種子“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余,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樹”,這生命讓“我感到詫異和震撼”,讓我“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狀的敬畏。”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讓我覺得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
②作者為什么說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
思考后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生命的“投資”是一種“驚心動魄的壯舉”。成千上萬的種子在不分晝夜的飄散,卻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為生命,所以說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
二、品味語言
1.請一學生朗讀第一段,老師指導。(思考的問題都由幻燈片投影)
思考:①“那是一個夏天的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
———為什么用“長得不能再長”,而不用“漫長”或“很長”之類的詞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長得不能再長”說明長到了極點,寫出了作者當時的心情。若換成“漫長”“很長”則表達不出這種效果。
②“我起先是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現湖邊有幾顆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
———若把起其換成“我起先…,忽然發現湖邊有幾顆正在飄散一些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白色的纖維,…,”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定語后置,以示強調。若把定語還原,則不能突出纖維的特征——“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
2、學生各自放聲朗讀第一段。
三、四人小組朗讀剩下文段(每人一段),小組互評。
小組內積極討論(按老師的方法設計問題,品味語言,特別是對表現作者敬畏生命的語句重點品味),老師巡回指導。
全班交流,老師引導,補充小結。
板書:敬畏生命
第一段:(第1~2節)無意中發現植物靠風力播送種子、繁衍生命的現象感到詫異和震撼。觀
第二段:(第3~4節)抒發心底強烈的觸動。對生命產生敬畏、折服
感
第三段:(第5節)照應開頭,總結全文。
作業:(1)完成課后練習
(2)完成級組統一練習(油印)
后記: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意識領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3、訓練朗讀,領悟積淀語感。
學習重點:品味語言,訓練朗讀。
學習難點:能對生命加深理解。
教具:幻燈機
過程:
一、整體把握,積累語感。
1.師范讀《熱愛生命》
2.學生自己放聲朗讀,品味下列語句,并根據自己的體驗,看看能否加以補充或擴展。(幻燈片投影下列文字)
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只有樂于生的人才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3.小組交流,討論。
全班發言討論,老師點評。(注:鼓勵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無需統一觀點)
二、積累與擴展
1.把成語“渾然不覺”、“無以名狀”、“驚心動魄”、“風和日麗”、“枯燥無味”、“躁動不安”、“稍縱即逝”抄在卡片上,并領會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將文中你認為精彩的語段摘抄下來,并背誦。
三、小結:(略)
板書:熱愛生命
第一段:從生的角度闡述應怎樣看待生命、活得充實生死
第二段:從死的角度闡述應怎樣抓緊時間、留住日子死生
作業:1.從文中再找幾處語言來欣賞品味。
2.觀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段。
課外作業:
舉行一次班級演講賽。從自己的人生體驗出發,談談:
對于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敬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后記:
教學目標: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嘗試理解論據對論點的論證作用。
教學重點:揣摩關鍵語句的內涵。
教學難點:理解“敬畏生命”的意義。
課時:一課時
布置預習:
預習任務:
(1)解決字詞,正音正字:如“鳶飛魚躍,道無不在”
(2)概述文中關于生命的故事,思考作者列舉這么多故事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出示課題,直接提問:敬畏的含義是什么?敬畏誰的生命?怎樣敬畏生命?
二、檢查預習,概述故事,了解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1、概述關于生命的故事。
弘一法師敬畏生命的事例——為弘一法師對于生命的深徹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感動。
一只被開水燙過的母老鼠,居然懷了小老鼠,并堅韌地活著——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分量。
幾只河馬與史懷哲先生所乘的船并排而游——感悟到生命的可愛和神圣
搬家的小螞蟻,鳴唱的鳥兒,奔跑的羚羊,戲水的鯨魚——感受到生命帶來的頓悟和喜悅
母駱駝、老羚羊為救小駱駝和小羚羊奉獻自己的生命——感受到生命無法承受之重(沉重)
2、再讀故事,用直線圈畫出作者的感受,并選擇其中1-2個故事,再用波浪線劃出作者講述生命故事的關鍵語句和詞語,嘗試從這些語句理解作者的感受,并在文本旁邊寫出你的理解。
3、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4、班級交流。(教師板書)
意義 分量——堅忍的傳承(板書)
可愛 神圣——和諧,平等
喜悅 頓悟——自由,活力,生機
沉重 神性——犧牲,奉獻
三、理解故事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嘗試理解論據對論點的論證作用。
1、教師創設問題:作者寫這些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我們要敬畏一切生命。
2、理解“敬畏”的含義。
3、理解敬畏生命的意義。
四、作業:
1、積累文中生命的故事。
2、寫一篇80字左右的關于“敬畏生命”的議論文字。
學習目的:
1、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和領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3、訓練朗讀,領悟積淀語感。
學習重點:品味語言,訓練朗讀。
學習難點:對生命的理解和領悟。
教具:幻燈機
學習過程:
一、整體把握
1、老師范讀《敬畏生命》。
2、學生各自放聲朗讀課文,思考:(思考的問題都由多媒體放映)
1 我們從出生開始,
2 就不
3 停地接觸到各種生命,
4 但是作者為什么說“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
思考后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因為這一次他“真的看到了”那群種子“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余,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樹”,這生命讓“我感到詫異和震撼”,讓我“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狀的敬畏。”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讓我覺得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
②作者為什么說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
思考后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生命的“投資”是一種“驚心動魄的壯舉”。成千上萬的種子在不分晝夜的飄散,卻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為生命,所以說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
二、品味語言
1.請一學生朗讀第一段,老師指導。(思考的問題都由幻燈片投影)
思考:①“那是一個夏天的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
———為什么用“長得不能再長”,而不用“漫長”或“很長”之類的詞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長得不能再長”說明長到了極點,寫出了作者當時的心情。若換成“漫長”“很長”則表達不出這種效果。
②“我起先是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現湖邊有幾顆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
———若把起其換成“我起先…,忽然發現湖邊有幾顆正在飄散一些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白色的纖維,…,”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定語后置,以示強調。若把定語還原,則不能突出纖維的特征——“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
2、學生各自放聲朗讀第一段。
三、四人小組朗讀剩下文段(每人一段),小組互評。
小組內積極討論(按老師的方法設計問題,品味語言,特別是對表現作者敬畏生命的語句重點品味),老師巡回指導。
全班交流,老師引導,補充小結。
板書:敬畏生命
第一段:(第1~2節)無意中發現植物靠風力播送種子、繁衍生命的現象感到詫異和震撼。觀
第二段:(第3~4節)抒發心底強烈的觸動。對生命產生敬畏、折服
感
第三段:(第5節)照應開頭,總結全文。
作業:(1)完成課后練習
(2)完成級組統一練習(油印)
后記: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意識領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3、訓練朗讀,領悟積淀語感。
學習重點:品味語言,訓練朗讀。
學習難點:能對生命加深理解。
教具:幻燈機
過程:
一、整體把握,積累語感。
1.師范讀《熱愛生命》
2.學生自己放聲朗讀,品味下列語句,并根據自己的體驗,看看能否加以補充或擴展。(幻燈片投影下列文字)
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只有樂于生的人才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3.小組交流,討論。
全班發言討論,老師點評。(注:鼓勵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無需統一觀點)
二、積累與擴展
1.把成語“渾然不覺”、“無以名狀”、“驚心動魄”、“風和日麗”、“枯燥無味”、“躁動不安”、“稍縱即逝”抄在卡片上,并領會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將文中你認為精彩的語段摘抄下來,并背誦。
三、小結:(略)
板書:熱愛生命
第一段:從生的角度闡述應怎樣看待生命、活得充實生死
第二段:從死的角度闡述應怎樣抓緊時間、留住日子死生
作業:1.從文中再找幾處語言來欣賞品味。
2.觀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段。
課外作業:
舉行一次班級演講賽。從自己的人生體驗出發,談談:
對于生命,我們是由“敬畏”到“敬愛”,還是從“熱愛”到“敬畏”?
后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