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8
這是瘧疾班會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 了解什么是瘧疾;
2、 明確瘧疾的傳播方式,提高對瘧疾的警覺性;
3、 知道瘧疾的主要癥狀,樹立瘧疾治療必須規范用藥的意識;
4、 學會預防瘧疾的著急措施——防蚊、滅蚊。
二、教學重點
預防瘧疾的著急措施——防蚊、滅蚊。
三、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
看圖講故事——“這張圖畫說的是……”
目的:
調動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對瘧疾及其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
形式:
看圖講故事
具體操作:
(出示圖片)
提出問題:同學們,請大家看看這張圖片,想象一下所畫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誰能說說這個同學在做什么?
學生討論后,互相說一說。
被蚊子叮咬以后會帶來哪些后果?
指名學生說說。
你們聽說過瘧疾這種疾病嗎?誰能告訴大家什么是瘧疾?關于這種疾病你還知道什么呢?
學生討論,互相說說。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瘧疾的傳播方式、主要癥狀及治療時規范用藥等相關知識。
目的:
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瘧疾及其流行特點;明確瘧疾的傳播方式,提高對瘧疾的警覺性;知道瘧疾的主要癥狀,樹立對瘧疾治療必須規范用藥的意識。
形式:
出示掛圖進行講解。
具體操作:
(1)瘧疾在目前的流行形勢
瘧疾是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南美北部等瘧疾流行地區。目前,在我國流行仍較嚴重的'地區局限到安徽、湖北、河南、江蘇4省的局部地區以及云南的邊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區。
(2)瘧疾是由原蟲引起的一種傳染病
使人們患上瘧疾的兇手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蟲,它叫做瘧原蟲。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有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型瘧原蟲四種,他們分別能引起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型瘧。間日瘧目前在我國較為常見,惡性瘧次之。
(3)瘧疾是通過蚊子傳播的
那么,瘧原蟲又是怎樣進入人體的呢?(出示掛圖)
在天熱的時候,我們穿的很少,大部分四肢都暴露在衣服外面,就像圖片上的這位同學的樣子,很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患瘧疾。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被蚊子叮咬過,但并沒有患瘧疾,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蚊子分為很多種,只有其中帶有瘧原蟲的按蚊才能傳播瘧疾,當一只受傳染的按蚊叮吸人血時,瘧原蟲就進入了人體,使人發病。
(4)瘧疾的主要癥狀是發冷、發熱、出汗
患了瘧疾,人會有哪些癥狀呢?(出示掛圖)
瘧疾的典型癥狀可以概括為一句話:發冷發熱又出汗。
患者先是感覺全身發冷、顫抖(夏天蓋幾床棉被也不暖和)此時體溫多已超過3 8℃,同時出現面色蒼白、口唇與指甲發紫等癥狀,常常伴有頭痛、惡心和嘔吐。
然后是發熱,表現為滿臉通紅,皮膚灼熱,體溫高者可超過40℃。患者發熱時頭痛得厲害。
緊接著患者又表現為大汗淋漓、體溫急降,全身乏力,這時體溫迅速恢復正常。
間日瘧目前在我國較為常見,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蘇等省。間日瘧原蟲在血液中的發育周期為48小時,所以間歇一天發病。
(5)瘧疾治療應該規范用藥
患了瘧疾,應該如何治療呢?(出示掛圖)
患了瘧疾,要及時到醫院或鄉村衛生所云就醫,并且要遵照醫生的要求,堅持連續服藥(氯喹加伯喹)八天,瘧疾就會被根治。但是,千萬要注意不要感覺身體好轉了,就擅自停止服藥,這樣會導致瘧疾復發。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瘧疾;
2、明確瘧疾的傳播方式,提高對瘧疾的警覺性;
3、知道瘧疾的主要癥狀,樹立瘧疾治療必須規范用藥的意識;
4、學會預防瘧疾的關鍵措施----防蚊、滅蚊。
二、教學重點:
預防瘧疾的關鍵措施----防蚊、滅蚊。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同學們聽說過瘧疾嗎?關于瘧疾的基本知識有哪些呢?誰能說一
說?(快速搶答)
(二)新授:
1、瘧疾的流行狀況:
瘧疾是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全世界超過三份之一的人口目前居住在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男美北部等瘧疾流行地區。據2003年WHO統計,全球每年有多達3、5—5億瘧疾臨床病例,導致100多萬人死亡,且絕大多數是非洲5歲以下兒童。
目前,在我國流行區90﹪以上的縣(市、區)的發病率控制在1萬以下,其中半數以上在1/10萬以下,病例呈高度散發狀。流行仍較嚴重的地區已局限到安徽、湖北、河南、江蘇4剩的局部地區以及云南的邊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區。
2、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一種傳染病
使人們患上瘧疾的兇手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單細胞寄生蟲。它叫做瘧原蟲。屬于原生動物,只有在顯微鏡下被放大后才能看見。寄生于人體的有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型瘧原蟲四種,他們分別能引起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型瘧。間日瘧目前在我國較為常見,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安徽、湖北、河南和江蘇等省。惡性瘧次之,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海南省。三日瘧偶爾發現,卵型瘧已無病例報告。
3、瘧疾是通過蚊子傳播的
(1)傳播的
媒介----按蚊
那么,瘧原蟲由是怎樣進入人體的呢[出示掛圖1]?在天熱的時候,我們穿的衣服很少,大部分四肢都暴露在衣服外面,這時很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患瘧疾。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被蚊子叮咬過,但并沒有患瘧疾,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蚊子分為很多種,瘧原蟲寄生在按蚊的胃中,當帶有瘧原蟲的按蚊叮吸人血時,瘧原蟲就進入了人體,才能傳播瘧疾。
(2)傳播的過程:在人體內,瘧原蟲首先侵犯肝臟,以后又進入紅細胞。在紅細胞內它可以成倍地增殖,將紅細胞脹破。大量的紅細胞殘渣和瘧原蟲進入血液,使人發病。
4、瘧疾的主要癥狀是發冷、發熱、出汗
(癥狀打油詩:冷來時冷得在冰凌上臥,熱來時熱得在蒸籠里坐,疼時節疼得天靈破,顫時節顫得牙關挫,只被你害殺人也么歌,真是個寒來暑往人難過-----來自網絡資源)
患了瘧疾,人會出現哪些癥狀呢[出示掛圖2]?
瘧疾的主要癥狀是發冷、發熱、出汗,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期:
前驅期:患者有疲乏、頭痛,不適,厭食、畏寒和低熱。
發冷期或寒戰期:常伴有頭痛、惡心和嘔吐。此時患者感覺全身發冷、顫抖、面色蒼白、口唇與指甲發紫等;夏天幾層棉被也不暖。此時體溫多已超過38℃。
發熱期:一般持續3—6小時,頭痛加劇。患者表現面色緋紅、皮膚灼熱;體溫高者可超過40℃。
出汗期:患者表現為大汗淋漓、體溫急降,全身乏力。在此期內體溫迅速恢復正常。
間歇期:指前后兩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惡性瘧病例很不規則,間日瘧為48小時。
總之,瘧疾的典型癥狀可以概括為:發冷、發熱、出汗。
5、瘧疾治療應該規范用藥
患了瘧疾,應該如何治療呢[出示掛圖2]?
患了瘧疾,要及時到醫院或鄉村衛生所去就醫,并且遵照醫生的要求,堅持連續服藥(氯喹加伯喹)8天。如果做到這一點,瘧疾就會根治。但是,千萬要注意不要感覺身體好轉了,就擅自做主停止服藥,這樣就會導致瘧疾復發。
6、瘧疾流行有明顯地方性和季節性特點。
地方性流行是指瘧疾在一個地區經常存在,這種特點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媒介按蚊的地理分布,人群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有關。
如前面所講,我國目前瘧疾的發病地區主要在安徽、湖北、河南、江蘇4省的局部地區以及云南的邊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區,這就是瘧疾流行的地方性。
由于溫度、濕度、雨量和日照等氣候條件對瘧原蟲的及其媒介按蚊種群數量的消長產生影響,因此,瘧疾流行還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如間日瘧的復發和長潛伏期初發的小峰約在5、6月份,隨后由傳播季節發生的病例形成的主峰約在8、9月份。所以在間日瘧流行區可呈現典型的“雙峰型”流行曲線。
7、預防瘧疾的關鍵措施----防蚊、滅蚊。
瘧疾雖然說是一種危害較大的傳染病,但它是防有方法,治有專用藥物的。
預防瘧疾的關鍵措施是防蚊、滅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環境改造:
①排水:排出溝渠、管道、陰溝、陰井的無用積水,控制蚊媒孳生。
②填平坑洼:填平無用的水坑,洼地和水溝等,控制蚊媒孳生。
③平整田地:平整田地利于排水,減少雨水積成的淺水洼,減少孳生地。
④修整溝渠:清楚雜草,保持水流暢通,加深蓄水,加大坡度,使之不利于蚊蟲孳生。(2)減少人蚊接觸
①改善居住條件和習慣:裝紗門紗窗,改變室外露宿的習慣,合理使用蚊帳。對滅蚊
范圍內所有居民的蚊帳進行浸泡,陰干后懸掛。
②作物防護:在村莊周圍與稻田之間種植旱作物并保持適宜寬度作為防蚊帶。
③動物屏障:用牲畜引誘尋找血源的蚊蟲,從而減少蚊蟲對人的侵襲。
(3)殺蟲劑滅蚊:①有機磷類:敵敵畏、馬辣硫磷、殺螟松、倍硫磷、雙硫磷等。
②合成擬菊酶類:氯菊酯、溴氰菊酯等。
③昆蟲生長調節劑:保幼激素、發育抑制劑等。干擾昆蟲的生殖、代謝異常。
(4)生物滅蚊:①捕食性動物滅蚊:家魚、柳條魚可防止稻田、池塘、水庫中的媒介
按蚊幼蟲。②病原微生物滅蚊:細菌、真菌、原生動物、病毒和線蟲五類。目前蘇云金桿菌、索線蟲已有人采用。
教學目的:
1. 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老鼠、蟑螂、蒼蠅、蚊子的生活習性;知道它們是傳播多種疾病,危害人類健康的害蟲。
2. 教給小學生消滅四害的一些基本方法。
3. 教育小學生要積極響應號召,投入除四害的愛國衛生活動中去,同時要注意個人的飲食、起居衛生。
重點:引導學生認識蒼蠅和蚊子的危害。 難點:介紹消滅蚊蠅的方法。
教具:ppt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四害”通常指蚊子、蒼蠅、老鼠、蟑螂
二、引導學生認識四害的危害。
蒼蠅的危害 :蒼蠅孽生和飛落于垃圾堆、廁所、腐爛的動物尸體以及膿血、痰液和嘔吐物之間,并從中覓食。其體表及腹中攜帶著數以萬計的細菌、病毒以及寄生蟲卵。蒼蠅有邊吃、邊吐、邊拉的習性,他飛落到哪里,哪里的食物、食具就會受到細菌、病毒、蟲卵的污染,當人們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或使用被污染的食具時,就可發生腸道傳染病或寄生蟲病。
蚊子的危害 :蚊子具有吸血習性,吸血時尋找人或動物氨基酸氣味,尤其嬰兒或皮膚細嫩者。吸血時蚊子可將瘧原蟲、絲狀蚴、乙腦病毒等涎液注入人體內,使人感染發病。因此,蚊子不但叮人吸血影響睡眠,還會傳播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血絲蟲病等。了解老鼠的生活習性與傳播疾病的方法。
老鼠的.危害:老鼠的危害眾所周知,它不但偷吃糧食,咬壞家具、衣物、書籍文具、毀壞建筑物、咬斷電線等,造成經濟損失,在“四害”中危害最為嚴重。老鼠主要通過其體外寄生蟲(鼠虱)對人的叮咬、吸血或其排泄物污染傳播鼠疫、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地方性斑疹傷寒等傳染病。
蟑螂的危害 :蟑螂經常在廁所、垃圾桶里亂爬,吸食污物,身上沾滿了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它也喜歡到人們的食品和剩飯菜上覓食,使食具和食品受到污染,可引起甲型肝炎、痢疾、傷寒、霍亂等傳染病或細菌性食物中毒蛔蟲、鉤蟲等寄生蟲病。近年還發現,蟑螂能使某些人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
三、消滅四害的一些基本方法
1介紹消滅蚊蠅的方法
(1)以環境治理為主,消除蒼蠅孽生地,加強垃圾糞便管理,垃圾淤泥要做到日產日清,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公廁要有專人管理,定時清掃、沖洗,做到無蛆無蠅。
(2)用拍打、藥殺相結合的辦法消滅室內外蒼蠅,降低其密度,目前主要使用賽可寧粉劑、菊脂類藥物噴灑、布粉蒼蠅活動的地方,毒殺蒼蠅。同時要大力提倡春季消滅第一代成蠅。
(3)飯菜、糕點等熟食品及洗凈后的碗筷等食具,要用紗櫥存放或用紗罩蓋好,防止被蒼蠅污染。
介紹滅蚊方法
(1)清除坑水..
(2)疏通下水道,填平坑洼,翻盆倒罐清除積水。
(3)在防炎池(桶)、水栽植特盆內放養食蚊魚,或經常換水(每周1-2次)。
(4)采用藥物消滅成蚊。來蚊藥有敵敵畏、三氯殺蟲酯、擬除蟲菊脂類殺蟲劑。如來蚊水、來蚊片、蚊香等。公共場所孳生地可用微生物殺劑,滅蚊幼劑(球狀芽胞桿菌液)噴殺。
2介紹滅鼠的方法
堵:經常清除雜物,搞好室內外衛生,在倉庫等地加放防鼠板,下水道、處放防鼠網;把室內外鼠洞堵死,墻根壓實使老鼠無藏身之地,才易被發現便于捕殺。
查:查鼠洞,摸清老鼠常走的鼠道和活動場所,為下毒餌、放來鼠器提供線索。
餓:保管好食物,斷絕鼠糧,清除垃圾和糞便,迫使老鼠食誘餌。
捕:用特制捕鼠用具如鼠籠、鼠夾、電貓、粘鼠膠等誘捕。
毒:用與小麥、玉米等食物配成毒餌,放在老鼠出沒的地方,毒殺老鼠效果較好。
3介紹滅蟑螂的方法
蟑螂喜暗怕光,一般白天隱蔽,晚上活動,所以要抓住蟑螂的活動特點去滅殺。做到家家齊動手,人人齊參與。
(1)要經常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堵塞可供蟑螂棲居的縫洞,廚房和倉庫堆放的物品應該經常清理檢查,隨時清除卵夾。
(2)各種食品應裝好、蓋好,餐具、容器灶臺用后要清洗干凈,剩飯菜及時處理,使無食可覓。
(3)采用化學防治的方法滅蟑螂:投毒餌法、藥筆 涂封法、滯留噴灑法。上述方法需在愛衛會專業人員指導下因地制宜合理使用。
(4)滅蟑螂必須做到“四不漏”、“三飽和”。“四不漏”是城不漏街、街不漏戶、戶不漏房、房不漏處。“三飽和”是空間飽和、藥量飽和、時間飽和。
3、總結。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蚊蠅給生活帶來的危害。
2、教會幼兒遠離蚊蠅,防止疾病傳播,簡單了解查殺蚊蠅的方法。
3、讓孩子學會講究衛生,隔絕蚊蠅喜愛的環境。
活動準備:圖片、視頻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視頻播放圖片,夏季蚊蠅叮咬食物的圖片,以及叮咬人類瘙癢、難忍的圖片,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你喜歡蚊子、蒼蠅嗎,為什么?
2、孩子自己談談自己被蚊子叮咬后的親身體會。
3、小組討論如何預防蚊蟲?
師小結:
為了我們有一個安全衛生的環境,我們要認真抓好防治蚊子和蒼蠅的工作,從清理環境,清除蚊、蠅孳生地,控制和減少疾病的發生,為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二、 想方設法:
1、及早動手,降低第一代蚊、蠅數量。第一代蚊、蠅是全年蚊、蠅繁殖的基礎,只有消滅了第一代蚊、蠅,才能有效地控制全年蚊、蠅的數量。在校園環境消殺及垃圾箱捅保潔和垃圾通道清掏的同時,孩子回家也要向爸爸媽媽以及家人宣傳,及時清理各種不衛生死角,有效的降低蚊、蠅的出生,預防和減少蟲媒傳染病的傳播。
2、科學消殺。說說你見到過查殺蚊蠅的方法。
3、簡單教會幼兒如何科學查殺蚊蠅。
4、宣傳動員,充分利用宣傳紙,宣傳圖片,黑板報等各種宣傳媒體,廣泛宣傳開展滅蚊、蠅活動的目的、意義以及除害防病知識。孩子利用宣傳紙進行繪畫滅蚊、蠅標志圖,回家向爸爸媽媽宣傳殺滅蚊、蠅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