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6
這是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要求:
學習通過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鄉人的可愛,簡單了解家鄉不同時代的優秀人物,激發對家鄉人的敬佩與熱愛。
教學重點:
了解家鄉不同時代的優秀人物,讓同學感知家鄉歷史的久遠,凸現歷史縱深感,發生自豪感。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誰是我們的家鄉人
1、 討論:什么是家鄉人?
2、 說一說家鄉話,加深對家鄉人的理解。
我們的家鄉話與普通話有區別嗎?講一個小笑話,用普通話講一遍,再用家鄉話講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用外地話講一講,看看與自身的家鄉話有什么區別。
3、 欣賞、誦讀古詩《回鄉偶書》,理解家鄉人濃濃的家鄉之情。
二、夸夸我的家鄉人
1、 家鄉景美、物美,家鄉的人更美。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位可愛的家鄉人嗎?
2、 讓同學夸夸自身身邊喜歡的人、能干的人,對他人有協助的人,對家鄉有貢獻的人。
3、 你是怎么知道這些家鄉的名人的,夸夸會查資料的同學。
三、家鄉的驕傲
1、 在同學查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同學討論填寫“家鄉人光榮榜”
先小組填寫,再全班交流,互相補充。
2、 讓同學用簡短的語言介紹家鄉的人物。
四、我是小小家鄉人
1、 說一說:我們應該做怎樣的家鄉人?
2、 設計“我的服務計劃”。
五、美麗的傳說
1、 聽老師講“飛來峰的傳說”,談談自身的體會。
2、 同學講一講自身知道的有關家鄉的傳說。
六、濃濃的家鄉情
1、 古人對家鄉的感情也很深,他們寫了不少有關思鄉之情的作品。
欣賞古詩《靜夜思》
2、 下面讓我們也來當一回小作家,寫寫自身對家鄉的感情吧。
3、 同學各自練寫。
4、 寫后交流
七、課堂小結。
教學目標:
學習從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斷、理解和解決問題。
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嘗試多角度地看待和考慮問題。
學會積極樂觀地考慮和對待事情,學會寬容、欣賞他人,做一個快樂地兒童。
教學重難點:引導小朋友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學會理解和寬容。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準備:了解同學在生活重地困難和煩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假如我是他
一、導入: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在一起做游戲,一起完成一項工作,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發生過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嗎?
二、同學們暢所欲言說,談談當時的心情和情況。
三、提問:假如我們換角度想一想,結果會怎樣?同學們進行討論 。
討論后同學們說說自身的意見。
四、討論分析發生抵觸的原因。
教師引導同學從討論中明白從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動身。采用換位考慮的判斷和選擇方式。
活動二 了解人的情緒
課前準備:紙、剪刀、筆、膠水或漿糊等
活動過程:同學畫出情緒化的臉部表情。
討論:
A、什么時候你感到驕傲?(高興、憤怒、悲傷、孤單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傷。(生氣、尷尬、悲傷、孤獨、厭煩等)
情感體驗:同學回憶同學交往中遇到的快樂事與傷心的事,并能講述當時的心情。
五、小結:我們在生活中應尊重同學的選擇,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容納和理解。
第二課時
活動三:他為什么生氣
活動目的:引導小朋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考慮怎樣對待他人的過失和失誤。
一、圖上的事例
講述圖上的事例:李勇的媽媽下崗了,同學們議論紛紛。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當同學們協助他,他為什么不高興?
同學從不同的角度,立場,體會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考慮:
1、當自身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煩時,自身希望他人怎么對待自身?
2、假如他人在旁邊議論自身,自身會是怎樣的感覺?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中外民間進行交流的活動。
2、能夠用自己的話解釋吸引眾多外國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師在課前應對中外民間友好來往的情況和活動有大致的了解。
2、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搜集相關的內容,在課上匯報展示。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外國人“大山”引入本課題的學習。看教科書第85~87頁的圖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間友好往來的情況。
2、觀察與討論。
(1)閱讀書上的圖片和說明文字,請學生用概括性的語言說說中外民間友好往來都有哪些形式?
(2)針對某一幅圖片展開教學,讓學生想想圖中的對話。
(3)思考:作為一名小學生,可以為中外交流做點什么。
3、匯報展示。
(1)小組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可以介紹、表演等形式)
(3)談體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說說能夠吸引眾多的外國人的理由。
4、教師。肯定學生的搜集情況和課堂表現。
家庭作業
完成走進學習廣場。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一)學生準備
1.通過各種途徑,理解“集體”的概念。
2.設計好采訪學校有關部門及教師時的問題。
3.準備采訪所需的工具,如照相機、錄音機等。
4.搜集、整理采訪時獲得的各種圖文資料,供活動交流時使用。
5.回憶自己以前為班級做的事及今后準備為班級做的事,并形成書面文字。
(二)教師準備
1.了解學生所要采訪的教師與學校部門。
2.為學生理解“集體”的概念提供觀察場所。
3.邀請班主任參與教學活動,介紹班集體及其成員的進步。
4.與攝像教師取得聯系。
5.準備若干個小信封。
〖本課題教學目標〗
1.理解“集體”“班集體”“班集體的一員”這三個概念的含義,明白只有具有共同目標的團體才能稱之為集體。
2.幫助學生理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集體,要建立一個和諧民主、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集體,需要每個成員盡心盡責,班級建設人人有責。
3.進一步了解班集體和集體中的成員,樹立更好地為班集體建設服務的意識。
4.培養學生調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課前準備,調查搜集。
2.交流展示,增進了解。
3.出謀劃策,改善面貌。
4.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5.拓展活動,熱愛集體。
〖實施過程〗
(一)課前準備,調查搜集
1.開展“我是一名調查員”的活動。
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開展調查與統計活動,將看到并認為是符合“集體”這一概念的行為記錄下來,填入表內。教師帶領學生來到居委會、部隊等地點進行調查;攝像教師選取幾個學生調查記錄的情景拍攝下來,用于課堂教學。
2.開展“我是一名小記者”的活動。
第一小組:采訪學校大隊輔導員,調查所在班集體參加校內外各項活動的情況。圍繞“我們班這幾年來參加了學校的哪些活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您有什么看法、給我們今后的活動提點建議”等問題展開訪問并做記錄。學生搜集了有關資料或錄音,準備在課堂上做展示。
第二小組:采訪學校教導處的老師或校長,調查所在班集體的學習狀況,圍繞“我班歷年來的學習狀況怎樣、有哪些進步、請給我們今后的學習提一些要求”等問題展開訪問并做記錄,也可以拍攝、錄音等。
第三小組:分散采訪,學生自由采訪任課教師(班主任除外),重點詢問班級某些成員上這門課的情況,如學習、紀律、能力等。
3.開展“我是一名小作家”的活動。
每人回憶以前為班級做過的事情,選擇其中令自己難忘的、典型的、有紀念意義的事例,寫成書面材料。然后,再讓學生想一想今后準備為班集體做哪些事。教師要提醒學生盡量想得周到一些,想到的事情應該是力所能及的,不要好高騖遠。
(二)交流展示,增進了解
1.討論交流。
討論主題:什么是集體。
(1)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個集體中已經相處兩年多了,可是你們知道什么是集體嗎?課前老師帶領大家來到了繁華的鬧市口和部隊等地方,讓你們自己通過調查,認識“集體”這個詞的含義,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你們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然后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們小組對“集體”這個詞的理解。
(在充分肯定學生發言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學生的認識。)
(2)播放拍攝的錄像。
(學生對比單個行人的行走和集體的鍛煉,強化對“集體”概念的認識。)
師:你們總結得真好!有著相同的鍛煉身體目標的一群人就組成了一個集體。但是一個人在街上走,我們就不能說他是集體。
(3)幫助學生理解“班集體”“班集體中的'一員”。
師:請你們根據老師剛才的總結,說一說什么是“班集體”和“班集體中的一員”。
(在理解 “班集體”這個概念時,要充分引導學生說完整,要說出班集體是由學生組成的,是有著共同的學習和成長目標的集體。)
(4)教師小結。
師:是的,正是由于我們大家有著好好學習、茁壯成長的共同目標,所以我們才組成了這個溫馨和睦、團結向上的集體――三年級(6)班。集體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團結溫暖的集體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反之,則不利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每個同學都是班集體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使我們的班集體越來越好。
師:在我們的班集體中,同學們已經共同生活了兩年多了,大家對我們班集體的每個同學已經有了比較深的了解,你們是否留意過這幾年班集體的點滴變化呢?是否感覺到了自己的不斷成長與進步?課前,同學們已經較全面地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現在,就讓我們敞開心扉,一起來說一說吧!
2.開展“我是一名小記者”的匯報交流活動。
師:匯報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由各組的組員來匯報,也可以由各組的組長做總結匯報,還可以把你們搜集到的資料向大家做展示。
(1)第一小組匯報。
組員相繼上臺把自己的采訪內容進行了匯報,還出示了班級獲得的獎狀、證書、書法作品、各項比賽的名次等。得出的結論是:這些榮譽有的是通過幾個同學的努力為班級爭取的,有的是許多同學共同努力得來的,也有的是一個人克服種種困難,歷經千辛萬苦才得來的,他們都是我們班集體中的一員。我們三(2)班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與他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從活動中認識班集體的進步與變化,樹立集體榮譽感。)
(2)第二小組匯報。
播放錄音,出示相關的照片,進行匯報。
生:通過對教導處老師的采訪,我們了解到咱們班在取得若干學習成就的同時,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重視每次的考試與作業,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另外,老師希望我們牢記“集體榮,我榮;集體衰,我恥”這句話。
(學生同時了解班級的優點和缺點,便于他們認清現狀,自我反思,并進行改正。)
(3)第三小組匯報。
出示不同質量的作業本、圖畫,及老師的評語,播放錄音,進行匯報。第三小組的學生采訪了眾多的任課教師,教師對許多學生既肯定了優點,又提出了希望,希望學生能繼續發揚優點,改進不足,樹立為班級爭光的信心和決心,使班集體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3.與班主任老師交流。
師:咱們班的點滴變化和同學們的進步,你們的班主任老師最清楚。今天,我特意把他請來,你們可以圍繞著班集體及其成員的問題來問問他。
(班主任老師很熱情地解答了學生的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你們的班主任老師有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著班上每個同學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還記錄著這幾年咱們班的進步呢!你們想聽聽嗎?
(我在課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師手里有這樣的資料,于是把她請進課堂。班主任老師所講的事例真實、可信,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學生和教師一起回顧過去,激動、興奮和驕傲等情感交織在一起,使他們對班級和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學生和教師共同融入了回顧成長歷程的氛圍中。)
師:剛才我們從許多老師那兒了解到我們班集體的情況,現在我們來夸一夸我們的班集體,夸一夸我們班的同學。
(三)出謀劃策,改善面貌
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集體是最棒、最出色的,但這需要集體中每一位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為集體出謀劃策,我們的班集體才會變得更好。下面請大家交流一下,為我們的班集體獻計獻策,并把它記在我們班的工作簿上。
(教師在黑板上列出幾條符合班級情況的意見,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并幫助他們明確了今后班集體努力的方向。)
(四)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師:同學們為我們的班集體提出了很好的建議,相信大家只要照著去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這個班集體將會更加出色。
我們生活在一起已經兩年多了,大家回憶一下,你為這個集體貢獻過哪些力量,做過哪些事呢?當你的個人利益和集體的利益發生矛盾時,你是如何做的?請選擇一些令你特別難忘的事情告訴同學們。
(教師要提醒學生選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進行全班匯報。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擺正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肯定做得好的行為。)
師:聽了你們的講述,我很感動。在這里,我要代表全班同學對曾經為班集體做出過貢獻的同學說一聲“謝謝”,希望你們能一如既往地為這個集體服務。同學們,今后你們還打算為集體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請你們把自己打算做的事,悄悄地寫在課前老師發給你們的信紙上,在信紙上寫清姓名,然后裝在信封里交給我。當你們的諾言成為你們一貫的行為時,我們再把它公布出來。為了我們的班集體取得更多的進步和成績,請同學們一齊努力、加油吧!
(該環節不公開學生的諾言,而是設置了一個小懸念,這種新穎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五)教師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活動,同學們認識了自己與班集體的關系,也進一步了解了班集體及其成員。你們比以前更清楚地懂得了應該如何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懂得了自己應該為集體做些什么,如何使集體進步得更快。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應該以“集體榮,我榮;集體衰,我恥”的態度時時提醒自己,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六)拓展活動,熱愛集體
1.尋找適當的機會,對已經把諾言轉化為行動的學生進行表揚,并量化打分,給予鼓勵;對那些敢于同破壞集體利益的行為作斗爭的學生也要給予表揚。
2.建議班主任老師利用班隊活動時間,在全班開展一個“夸夸我們的班集體”的主題班會,把每位學生寫的感想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向全班做展示。用歷年來集體所取得的各項成績、照片、圖片、獎狀、獎杯布置會場,布置一個“榮譽角”,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圍中開展一次活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