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3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中班故事說課稿《梨子小提琴》,是優秀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梨子小提琴》這則童話故事篇幅相對適中,語言簡潔優美,從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講述了小松鼠做小提琴后的故事,,這則童話故事優美的意境和音樂的熏陶教育幼兒與同伴之間要和睦相處和友愛。
2.教育價值:這是一個具有豐富教育價值的活動內容,在教師的配樂講述中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在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時可以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合作、等待能力的培養;故事中的詞句可以豐富幼兒的語言,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年齡判斷:大班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較快,為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教育內涵奠定了基礎,而且大班孩子的語言能力相對較強,這有利于幼兒學說故事語言能力的提高,另外,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這能夠促使幼兒在故事表演中的角色分配,能夠促進表演活動有效開展。因此我將本次活動放在大班開展。
二、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也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我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維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溫馨、友愛的情感色彩。
(重點:傾聽故事是理解故事、學習表演的前提,而且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也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是啟蒙教育的理念。)
2.嘗試用與故事想匹配的語言和動作表演故事。
(難點: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動作是進行表演的基礎,在表演中需要幼兒和同伴合作、商量分角色來進行;由于故事中沒有直接的對話,需要幼兒自己來組織語言并表演,這對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3.懂得與人友好相處,產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現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以至于幼兒不懂得與他人有好交往相處,這則故事可以讓幼兒感受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和睦友愛。)
三、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復利用的理念,準備了小動物頭飾、音樂、故事掛圖。
1.小動物頭飾:是為了讓幼兒在表演時用來區分各自的角色,促進幼兒表演。活動后可以豐富區域角,讓幼兒利用頭飾再次進行表演。
2.音樂:結合故事內容,教師配樂講述故事,讓幼兒在音樂的熏陶下更容易感受故事美的意境。
3.故事掛圖:是為了幫助幼兒更加容易理解故事內容,為角色表演做鋪墊。
4.梨子:以梨子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內容奠定基礎。
四、教學過程
(一)梨子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配樂完整講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三)結合掛圖再次講述,進一步了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出示掛圖再次講述故事。(掛圖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為故事表演做鋪墊。)
2.師:小朋友聽出來了嗎?小松鼠是怎樣拉小提琴的?(當幼兒回答之后,我會請幼兒學習拉小提琴,我故事表演做準備。)
3.師:狐貍聽到了,它是怎么說的?獅子聽到了,它是怎么說的?
4.小提琴上掉下的是什么?后來又發生什么事了呢?
(四)組織與故事相關的語言及肢體動作進行故事表演。
1.師幼表演
2.同伴表演
3.集體表演
(五)活動延伸。
師:故事中的小松鼠做了梨子小提琴,用優美的音樂感染了同伴,使森林里充滿了友愛,那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和同伴有好相處、和睦友愛呢?
五、結束部分
1.效果預測:通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2.亮點介紹: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為主體,而且從引入主題--欣賞故事--感受故事內涵--故事表演--延伸活動五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
《中班音樂說課稿《表情歌》》:1、中班音樂說課稿《表情歌》 導讀: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希望幼兒帶著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中班數學活動評課稿《有趣的夾子》》:1、中班數學活動評課稿《有趣的夾子》 導讀:本次活動設計新穎,打破了傳統教學,科學性、實用性體現的較明顯,幼兒在玩夾夾子游戲是,顯得得心應手,因為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經驗積累?! 祵W源自生活,運用于生活,幼兒生活中
《中班環保說課稿:垃圾“回家”》:1、中班環保說課稿:垃圾“回家”說活動教材 關于目標“促進幼兒對周圍的社會環境關心、熱愛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我的理解中,社會行為規則是那些預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現成的社會關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