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育隨筆大全《對孩子的理解與支持》,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孩子們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在幼兒園里,他們離開了對他們百依百順的父母,他們開始和同齡人交往,在與小伙伴相處的過程中,總會存在摩擦,當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對幼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一天,在小一班給孩子們上手工課,孩子們興致勃勃,每個孩子都認真地在做手工。忽然又一陣騷動,只見琪琪指著王文博說:“你給我道歉啊!”王文博全身繃得緊緊的,一句話也不說。通過了解,我知道了原來琪琪在涂色的時候,王文博打了她,并說琪琪是壞蛋。我有點明白了,就對琪琪說,王文博有些緊張,老師先安慰他一下,等會兒老師帶他道歉。我把王文博抱起來,對他說:“王文博在玩‘黑貓警長抓壞蛋’的游戲是嗎?”聽我這樣說,王文博點點頭。我說:“你下次想和小朋友一起玩這個游戲可以邀請他們,但是不可以打別人,那樣別人會生氣的。”王文博聽了點點頭。“現在你需要給琪琪道歉。”他一聽我這樣說,剛放松下來的身體有緊張了起來。我輕輕的對他說:“當我們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情時,都需要向對方道歉.如果你不會我們可以聯系一下.”然后我為他做示范,王文博也跟著做,只是聲音很小.我建議和王文博一起說5遍,我們每說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大聲,說到最后我們都笑了.我帶他到琪琪面前,和他一起對琪琪說:“對不起。”雖然王文博的聲音依然很小,但是他終于說了。我能感受到王文博興奮的心情,為自己的勇氣和別人的寬容。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家里的寶貝。全家人寵愛著,驕橫,任性,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很多孩子不知道做錯了事情要道歉,也不懂得關愛別人。這時,當他們犯錯誤時,便沒有勇氣道歉并獲得別人的原諒。但他們失去勇氣時,我們不應該去呵斥孩子們,教師的理解與支持是至關重要的。當然作為家長也應該理解孩子。通過與幼兒交流溝通,慢慢地向他們滲透:能夠面對錯誤,向別人道歉是一種勇氣。很多事情,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對不起”便可化干戈為玉帛。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要跟孩子一起面對錯誤,給予他們力量,讓他們有勇氣面對錯誤。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勇氣,并且犯了錯誤要敢于面對,敢于承認,要獲得別人的原諒。給予孩子理解與支持吧,我們是孩子勇氣的源泉!
孩子們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在幼兒園里,他們離開了對他們百依百順的父母,他們開始和同齡人交往,在與小伙伴相處的過程中,總會存在摩擦,當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對幼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一天,在小一班給孩子們上手工課,孩子們興致勃勃,每個孩子都認真地在做手工。忽然又一陣騷動,只見琪琪指著王文博說:“你給我道歉啊!”王文博全身繃得緊緊的,一句話也不說。通過了解,我知道了原來琪琪在涂色的時候,王文博打了她,并說琪琪是壞蛋。我有點明白了,就對琪琪說,王文博有些緊張,老師先安慰他一下,等會兒老師帶他道歉。我把王文博抱起來,對他說:“王文博在玩‘黑貓警長抓壞蛋’的游戲是嗎?”聽我這樣說,王文博點點頭。我說:“你下次想和小朋友一起玩這個游戲可以邀請他們,但是不可以打別人,那樣別人會生氣的。”王文博聽了點點頭。“現在你需要給琪琪道歉。”他一聽我這樣說,剛放松下來的身體有緊張了起來。我輕輕的對他說:“當我們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情時,都需要向對方道歉.如果你不會我們可以聯系一下.”然后我為他做示范,王文博也跟著做,只是聲音很小.我建議和王文博一起說5遍,我們每說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大聲,說到最后我們都笑了.我帶他到琪琪面前,和他一起對琪琪說:“對不起。”雖然王文博的聲音依然很小,但是他終于說了。我能感受到王文博興奮的心情,為自己的勇氣和別人的寬容。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家里的寶貝。全家人寵愛著,驕橫,任性,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很多孩子不知道做錯了事情要道歉,也不懂得關愛別人。這時,當他們犯錯誤時,便沒有勇氣道歉并獲得別人的原諒。但他們失去勇氣時,我們不應該去呵斥孩子們,教師的理解與支持是至關重要的。當然作為家長也應該理解孩子。通過與幼兒交流溝通,慢慢地向他們滲透:能夠面對錯誤,向別人道歉是一種勇氣。很多事情,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對不起”便可化干戈為玉帛。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要跟孩子一起面對錯誤,給予他們力量,讓他們有勇氣面對錯誤。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勇氣,并且犯了錯誤要敢于面對,敢于承認,要獲得別人的原諒。給予孩子理解與支持吧,我們是孩子勇氣的源泉!
這正是培養自制力、忍耐力的時期。盡管如此,有的孩子依然會有許多要求,不合已意就會發生吵鬧。如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呢?悄悄話 孩子不聽話時,就湊到他耳邊低低講幾句話,提醒提醒他。有時這種悄悄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講道理對于3歲多的孩子的要求,與其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拒絕,倒不如把理由、原因好好講給他聽,反而能使他安靜下來。轉移注意力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別處,如他高高興興地去了,就大大表揚一番。3歲兒好戴高帽子、愛奉承,剛剛還在又吵又鬧,只要一表揚,馬上就高興得笑起來,歡歡喜喜地去干其他事。斥責要有方人們常說,斥責孩子要有方;要有一致性。孩子做了同樣一件事,媽媽責備,而奶奶卻稱贊;或有時斥責一頓,有時卻聽之任之。這種沒有一致性的斥責法,會使孩子無法具有一定的價值觀,不僅缺少正確的行動準則,而且會學會察言觀色行事。 孩子淘氣并不一定就壞 但那些有可能發生危險的調皮行為或損害他人的做法則必須予以嚴厲責備、教訓。當媽媽的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證一直冷靜地對待孩子,有時免不了要動怒。該斥責的時候,是冷靜地斥責,還是感情用事般的責罵。因事態及斥責的人的不同而有所異,感情用事般的責罵并不能說不好。但是,如沒有一致性,則事情就不好辦。3歲的孩子尚不知好歹、不明善惡,對于小孩子來講,區別善惡好歹的基準全在于媽媽罵不罵而這種基準是不能因媽媽自己的好惡而定的,必須依據社會的規律行事。
體罰對于1、2歲的孩子姑且不論,但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反而會導致產生攻擊心理。孩子滿3歲以后,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除特別情況外,一般不能遇事就打,實行體罰。特別是3歲兒最能模仿大人的行動,經常挨大人打以后,見到小朋友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出手打人,從而會變成一個愛打架的調皮鬼的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鬧聲沖天的場面,包括我在內的年輕教師往往因急于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就會拼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兩遍,一遍響過一遍,簡直就是聲嘶力竭——這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常見的方法。殊不知它卻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老師卻也加入了“吵鬧“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來制止吵鬧,結果適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個人的聲音怎抵得過全班幾十個孩子的聲音呢?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招:行不通!
那么,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的情形該如何是好呢?以退為進,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孩子越鬧,老師則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師則越安靜。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孩子。孩子是聰明的 ,他們會明白你的眼神所蘊藏的話語。切忌不要以聲壓聲,不要妄想僅憑你一人之力可以超過全班孩子的聲音。
情境描述二:
午睡前,要求孩子們解完小便后安靜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總有一些孩子站得東倒西歪的,嘴里還不停地說著什么,提醒了他們好多次,可還是安靜不下來,吵吵鬧鬧地來到午睡室門口,笑著哄他們:“誰最安靜就請他先進去睡覺!”一點效果也沒有,他們仍舊我行我素,你說你的,他們說他們的。沒辦法,只能改用嚴厲的聲音說道:“誰再講話就不要進去了!”……還是老樣子。無計可施的我卻還是固執地“守”在門口,決定要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后再進去。
這時,另一位老師一邊學著小貓的動作,一邊輕輕地說:“喵——喵——喵——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花貓輕輕地走進午睡室!”話音剛落,孩子們立刻鴉雀無聲,都乖乖地學著小花貓的動作,輕手輕腳地走進去了。
反思與分析:
小班的孩子對指令性的語言不是很敏感,甚至是不太理解。但他們卻很愿意模仿成人的動作,尤其喜歡各種小動物的樣子。當老師在大家面前學做小花貓的時候,孩子們能很快到投入其中,并學著模仿。這樣,他們就能夠自然而然的安靜下來,乖乖地走進午睡室了。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聲音已經完全充斥了整個教室,小耳朵很難再聽到老師的話語。這個時候,另一種語言或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肢體語言。一個簡單的動作,如:將食指按在嘴唇上,就表示安靜下來,孩子們看見后就能很快閉上小嘴巴。或許開始的時候,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強化幾次后,孩子們就會明白。常此以往,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辦法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描述三:
午飯時間,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經離開了座位,開心地玩起了積木等玩具了。不一會兒,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這時,他們不再滿足于安靜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還一個勁地纏著老師要玩具。只見成成和幾個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著一個玩具榔頭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們正舉著幾個奧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獸的游戲……
漸漸地,教室里又是一片嘈雜的聲音。眼看孩子們一個個地吃完飯,加入到這吵鬧的隊伍中,我于是拿起了一本故事書,先安排幾個聽話的孩子坐下,給他們講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我繼續講下去。這時,一些在吵鬧的孩子陸續走了過來,也坐下聽我講故事了。不一會兒就連那幾個最調皮的孩子都被我們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靜靜地聽我講故事了。
反思與分析: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同伴的影響比較大,雖然他們不大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在孩子的行動中卻可以得到體現。上述案例中,一些原本在吵吵鬧鬧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安靜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故事,好奇心驅使他們也要加入到伙伴中來。從而使所有的孩子都安靜下來了。
小班的孩子逐漸接觸家人以外的人,共同生活和學習的伙伴是他們社會化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成員之一。因此,同伴的影響對小班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的很多個第一次,或許都是從自己的同伴身上習得的,如:看到同伴兩只手搬椅子放好,他們也就不再用手拖而改用手搬了;看到同伴飯后漱口,他們也會跟著做……這種同伴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比老師的提要求更有效,更自然,因為它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這也符合著名教育學家盧梭的自然教育學說:讓孩子自然地成長。這種成長是發自孩子內心的、主動的,也必將是長久的。如果將這種效應巧妙地運用于常規工作,會有不小的收獲!
情景描述四:
活動課上,要求孩子們學一學小動物的樣子,孩子們很興奮:一會兒學小猴子竄上竄下;一會兒學小兔子滿教室跳;一會兒又學小貓“喵喵喵”地叫個不停……敲鈴示意他們安靜下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老師的要求下回到位子上坐好,可總有幾個調皮的孩子仍我行我素,不是站起來就是小嘴巴說個不停。只見濤濤還在跟旁邊的小朋友大談飛機大炮什么的,我一邊將活動繼續進行下去,一邊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將他拉回到座位上,并且做了一個安靜下來的姿勢,在他身邊站了幾分鐘后,他基本上安靜了下來。可一邊的佳杰還在小椅子上爬上爬下,動個不停,于是,我輕輕地將他拉到我身邊,請他坐在我的旁邊。這下,小朋友們都安靜地認真聽我上課了。
反思與分析:
上述案例所描述的是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情況: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總是很難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大家一起安靜下來,繼續聽老師上課,他們總喜歡自顧自的再玩一會兒,再講一會兒,那么如何使他們能夠很快的安靜下來呢?如果老師停下來提醒他們,必定會影響到其他本來已經坐好的安靜下來的孩子。調皮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老師輕輕地走過去提醒一下,使他們意識到就可以了。
有句話叫作:“擒賊先擒王”。這本是用在戰場上的術語,但用在一個班集體中卻有異曲同工之處。每個班級總會有各別調皮的孩子:上課講話的是他們;下課吵鬧的是他們;沒事跑來跑去的也是他們;吃飯爬上爬下的還是他們。在孩子們吵鬧的時候,首先“搞定”他們,你會覺得耳邊安靜了許多,當然也會輕松了許多!
孩子的心是純靜的,他們需要一個寧靜、平和、溫馨的環境供他們學習和成長。作為孩子的引導者、教室環境的創設者,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當孩子們漫無目的吵鬧時,需要你輕輕告訴他們該干什么;當孩子們在上課時隨意講話而影響別人時,需要你耐心提醒他們安靜下來認真聽講;當孩子們因種種原因哭鬧時,需要你悉心撫慰他們的心靈,讓哭聲停止……
作為一個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幼教工作者,不僅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日常規活動中悉心發掘,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寧靜、和諧的氛圍,更要擁有一顆平常心,持有一種寧靜的態度,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平和、滿足,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認真而又冷靜、實在而又平和的下一代。
今天升好國旗后,我們所有的班級一起集中在操場上進行流動紅旗的頒發,對于我們小班來說這是第一次,以前從來沒有經歷過,感覺很新奇。排隊在那里的時候,他們的小眼睛一直瞧著前面,心里肯定會在想,這么多人在一起到底要干什么呢?知道張老師要頒發紅旗時才明白,原來今天要給我們小二班一面紅旗。看著我們小班的小朋友在那里拿旗拍照時,我們在一邊觀看的老師,發現這些孩子經過三個月的鍛煉學習,真的是長大了,站在那里真是有模有樣。
從我的觀察來看,有部分孩子明白這面紅旗的存在意義,還有大部分的孩子還是無所謂的態度,不是特別關心這面紅旗,回到教室后很快就忘記了。我為了讓這面紅旗更有意義,就故意在孩子面前,拿著紅旗讓它飛啊飛啊,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他們發現以后都笑了,覺得很好玩,我就問孩子們:“你們笑什么啊?”他們就實話實說:“因為老師讓紅旗飛了,像飛機一樣。”我怕緊接著又問:“你們知道為什么紅旗會飛到我們小二班來而不是飛到小一班呢?”我聽到的有趣回答是,有孩子說因為我們小二班的門開著,所以紅旗就飛進來了,聽完后,我就捂著肚子笑了,這些孩子太可愛了,能夠想到這方面真是佩服。但我沒有讓笑聲持續很久,我馬上嚴肅的說:“那是我們小二班小朋友一起努力得來的小紅旗!紅旗上面寫了文明禮儀好寶寶,你們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嗎?”這個時候小朋友的話匣子都打開了,有的說因為我們小朋友很乖,有的說我們上課舉手發言了等等理由,但是沒說到點上的,于是我只能給孩子們解釋什么是文明禮儀好寶寶,小朋友理解了以后,都開始這兒說你好,那兒說你好,相互之間都在打招呼,都很高興能拿到這面紅旗。除此之外,我還和小朋友說了,不僅有文明禮儀寶寶,還有課堂紀律寶寶和 環境衛生寶寶,小朋友如果不加油,小紅旗下次就飛到別的小班里去不回來了,小朋友們就像是心愛的玩具要被搶走似的,紛紛舉手說要如何做個好寶寶,那些不好缺點要怎么改正,個個都表決心要把小紅旗永遠留在小二班。并且我和孩子們說,下次把紀律寶寶也請進我們小二班,讓我們也成為紀律好寶寶,小朋友都很有干勁,馬上個個都坐得端端正正的表現給我看。
看到孩子有了競爭的意識,說明孩子們長大了,懂得要積極向上取得更好的表現,那就是一種進步。我也會和我的孩子們一起努力,我相信他們會有進步會有成長!
[標簽:教師 活動 小游戲 游戲]幼教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
導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繪畫是幼兒喜好的一種藝術活動.手拿五彩畫筆,在畫紙上大膽涂鴉、盡情作畫,讓幻想中的世界在自己的筆尖變為現實,是何等美妙!然而,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而小班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又是很隨意、很短暫,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加以強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繪畫興趣呢?
一、提供刺激——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兒童的視覺發展與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有很大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片、幻燈、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刺激幼兒的視覺神經,
激發孩子感受知事物的興趣,喚起他們繪畫的愿望。如:經常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從不同的視角去欣賞花草樹木、山山水水、人們活動,從大自然這幅美麗的畫卷中,激發他們描繪自然萬物的興趣。再如,在活動室的各面墻上畫上大型的童話故事,在每扇門或窗上張貼顏色鮮艷、富有動感的廣告圖,欣賞動畫片里的奇妙世界,給幼兒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使他們產生繪畫表現的沖動。
二、創造條件——誘發繪畫興趣。
在繪畫活動中,總有個別幼兒要么一筆不畫、要么亂畫一氣,有的甚至會說:“老師,我不會……”這主要是他們習慣于依賴成人的幫助,缺乏自信。面對這些孩子,要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創造條件讓他們消除恐懼心理,誘發繪畫興趣。
對于膽小不敢多畫的幼兒,在作畫過程中找出有趣的地方,通過情景式語言步步誘導,幫助他們逐漸豐富畫面。如:在畫“好吃的蘋果”時,有的孩子只畫了一個大紅點,依稀像個蘋果,我馬上加以贊賞:“蘋果真大呀,可是太少了,能多畫幾個給老師嘗嘗嗎?”當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手捧畫有好多蘋果的畫兒向我走來時,我趁勢又說:“蘋果真多呀,太好了!要是能把老師和小朋友吃蘋果的樣子畫進去,就更好了!”孩子們連連點頭。當看到他們時一步大膽表現時,我不斷地用詼諧、夸張、指向性強的表揚語不斷鼓勵他們,一幅幅“蘋果豐收、吃蘋果、運蘋果”的畫面躍然紙上、生動有趣。
三、學畫于嬉——巧妙組織繪畫活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低,幼兒會認為生活中的玩具、樹木、小草等跟他們一樣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教師應順乎幼兒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我教幼兒用兩個圓圈畫小雞,但有的幼兒往往將圈與圈分得很開。這時若告訴他們小雞的頭和身體分開了,會非常疼的,會哭的,孩子很快便會把它們連在一起。
小班幼兒的思維尚處于直覺行動階段,注意力易分散,很難堅持畫一個主題。這時,教師可巧妙地將游戲和繪畫活動結合起來。如:畫“柵欄”時,我利用“狼和小羊”的游戲,帶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地玩著。玩累了,我說:“肚子餓了,哪有青草呀?”孩子們手拿粉筆,手忙腳亂地在地上畫著青草。吃飽了,散步時,我說:“不好了,大灰狼來了,怎么辦呢?”引導孩子們趴在地上畫豎線做柵欄。一會兒,我說:“柵欄太矮了,大灰狼會跳進來的。”幼兒就畫長豎線。我又說“哎呀,這兒有個洞呢,大灰狼會鉆進來的。”幼兒就拼命畫,畫得又多又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自始自終興趣盎然,最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繪畫的熱情和關注周圍生活的興趣。
四、賞畫于趣——保特幼兒繪畫興趣。
由于幼兒的空間、時間知覺不完善,思維不受局限,有時全憑個人喜惡,故在繪畫中常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人頭比身體大;天空飄著雪花,身上穿著裙子;花兒比樹高,蝸牛長出了翅膀……幼兒在繪畫中出現的與現實生活錯位的現象,作為教師不應大驚小怪、立馬打斷,而是以兒童的眼光來看它們,傾聽幼兒的奇思妙想,了解孩子們的心聲。作為教師,不應只看重幼兒繪畫的結果,更應重視幼兒在作畫過程中享受到的快樂與滿足。在幼兒獲得愉悅和滿足感的同時,適時指導他們學習一些繪畫技巧,認知相關事物的特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他們的繪畫興趣持之以恒,繪畫技能逐步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開午飯了,孩子們都津津有味地吃著,只有夏藝萌小朋友,她一邊吃,一邊低頭往桌子下面看。我以為她又在往桌子下面扔她不喜歡的菜,以前她就有這個毛病,不合口味的飯菜她就偷偷往桌下扔。我不假思索地喊過去“夏藝萌你又在扔菜了是不是?”夏藝萌看看我,沒吭聲。我又去給別的孩子盛飯,等我回來再看夏藝萌,見她的小手又在桌子下面弄著什么,我有點生氣了。我走進她,見她桌子下面干干凈凈并沒有什么。忽然發現她有一只鞋沒有穿在腳上,鞋扣開了,她原來是在扣鞋扣呢。我忙蹲下給她扣好鞋扣,并摸了摸她的頭說:“好好吃飯吧。”她低下頭看了看自己的鞋,又看了看我,這才安心地吃起飯來。
對小班的孩子更應該細心,要不差點兒冤枉了孩子。
菜場開業了,營業員們開始大聲的吆喝:“誰要來買菜,誰要來買菜,快來買菜呀!”吆喝聲引來了很多顧客,大家都擠在菜場前買菜。過了一會,來菜場買菜的人一個都沒有了,營業員們只有自己擺弄著各種材料,陳浩然拿著一個茄子放在嘴里咬了起來,貝貝則一會摸摸青菜,一會看看小螃蟹,劉文琪則忍不住了,一個人偷偷地跑到了娃娃家,玩起來娃娃家的鍋子,我看見后,馬上就找到了劉文琪,把他叫回了菜場,雖然一臉的不情愿,但是還是跟著我回到了他自己的崗位上。可是過了一會,我又看見劉文琪偷偷地來到了點心店,玩起來橡皮泥。 小班的孩子喜歡角色游戲,所以他們對于游戲的熱情還是比較高的,當游戲開始的時候,參與的人很多,他們就會覺得很好玩,當游戲出現冷場的時候,自制力強的幼兒能學習控制自己,但是就如劉文琪之類,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他們就會注意力轉移,去尋找其他游戲。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可以作為游戲的角色(顧客)參與到游戲中,調節游戲冷場的情況,在游戲中還可以讓菜場的營業員們學習整理游戲材料,這樣就可以轉移幼兒的注意力,當沒有客人光顧的時候,讓營業員們有事可做。另外在游戲之前,教師可以重點要求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不隨便走動。
《小班幼兒隨筆3篇》:小班幼兒隨筆第1篇用微笑照亮孩子高爾基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師是愛的使者,因為“愛”,學生的成就和幸福成為了自己的收獲;因為&ldqu
《幼兒隨筆小班3篇》:幼兒隨筆小班第1篇經常鼓勵孩子成長一次,組織幼兒做提問游戲。為了使孩子們對活動感興趣,我做了三朵小紅花,準備獎給提問最多的小朋友。活動開始了,孩子們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后地
《幼兒教師隨筆短篇小班3篇》:第1部分 在一次即將吃中午飯前的半個小時,當幼兒把小手洗干凈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過后一提問,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將這個故事重復講了一遍,并要求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