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老師,還疼嗎?》,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年,班里新轉來了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劉中豪,中豪小朋友來了之后,班里就幾乎沒有消停過,他總是閑不住,一會兒找這個小朋友的事,一會兒找那個小朋友的事,要么踢他一腳,要么給他一拳,整一個小霸王,班里的小朋友都討厭他,時不時的還有小朋友的家長來告他的狀,因為這,我沒少說他,大道理講了一大堆,他呢,總是聽不進去。
有一次上手工課,我的手一不小心弄破了,中豪小朋友立即從兜里掏出衛生紙,把我流血的手指緊緊攥住,他看著我問我:“老師,你疼嗎?”我可以看出他眼里的擔憂,我笑著說:“不疼了,有你這么關心老師,老師的手不但不疼了,心里還美滋滋的。”為此,我還在班上表揚他真有愛心,以后,他一做好事我就在班上表揚他,后來,班里由他引起的亂七八糟的狀況也漸漸的沒有了。
從開學初接過這個小班,已近兩個月的時間了。兩個月的時間,不過須臾,孩子們卻在性格、生活、學習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那個不愛吭聲的昆坤每天扮演“奧特曼”;那個害羞的康康如今儼然一個“小管家婆”,誰表現不好她馬上告訴老師… 記得第一次早上站在門口迎接孩子,因為第一次接觸這批孩子和家長,孩子們在屋里哭成一團,家長們也舍不得走,擔心的詢問:“老師,就你一個人嗎?”“不!其他老師一會就來。”我肯定的回答,似乎我的“肯定”能帶來些許的安慰。一邊抱著哇哇大哭要掙脫我懷抱的孩子,一邊安慰著同樣看著孩子哭心急如焚的家長。看來,分離焦慮不僅在孩子身上得到體現,與家長亦無大異啊。 這種狀況,以我的經驗,一般要到十一以后,一切才能步入正軌。每天,家長接的時候,告訴他們:“孩子今天在幼兒園沒有哭,還和小朋友玩。不要著急,慢慢會好的,都有個過程。”以后,話題逐漸從“哭”上轉移,告訴他們孩子今天完成的功課。有哪些進步。 一直頑固地哭了一個月的楊皓鈺,雖然,開始的哭并沒有影響她自己吃飯睡覺,卻讓別的小朋友不能安靜上課。在我經常與她聊天后,不但不哭了,而且還能專心上課,迅速完成老師的指令。這是一個行動迅速的孩子,無論吃飯,做作業,還有生活自理方面。每次,我都會語言鼓勵。無疑,不著邊際的聊天,拉近了老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在關注她。“鈺鈺,這件衣服真漂亮,誰買的?”“鈺鈺,媽媽做什么好吃的了?給我吃好不好?”… 那段時間,下班回到家,好像耳朵里還是“老師,我媽媽什么時候來?”“老師,我不哭了”。孩子那焦慮的表情似乎并沒有從我眼前散去。趕快給自己換個耳朵,放放舒緩的音樂,小心輕度焦慮癥。 還是學學我的楊皓鈺小朋友,干脆利索,吃飯就吃飯,入廁就入廁,回家就回家,哭就是哭,我該吃吃,該睡睡,不苦了自己。大家不知道吧?哭中也有樂! 那,下班后的馮老師,也堅決做一個不哭的,“苦中作樂”的好大人。比如現在,聽聽自己喜歡的歌,學會它,下次和朋友去K歌時,該“新歌發布會”了,一定不唱以前唱過的歌!蓋了他們~~ 請允許女人一點點小小的虛榮心吧!呵呵~~
這些天天氣冷的特別快,幼兒從單件毛衣一下子到了厚厚的外套和幾件毛衣和羽絨背心,可以說從里到外都是厚厚的一層,再加上圍巾和手套,整個人就看上去都是胖乎乎的!天氣越冷,有幾個幼兒就不愿活動了,整個人就縮在那里,靜靜的坐在凳子上。甚至有幾個幼兒是哭著來上幼兒園的,來園也是越來越遲-----
看到幼兒吧嗒吧嗒的掉眼淚,我們做老師的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如何是幼兒能向以前一樣活潑起來呢?那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幫幼兒暖和起來,不然你的教育活動根本開展不起來。
我們班針對這種情況,想到的了以下方法,并也在實際中運用了進去,效果還是可以的。
首先,我們在晨間談話時教育幼兒不睡懶覺,及時來園。其次在平常的活動中以各種形式引導幼兒做勇敢的孩子,不怕冷。(例如,講故事《愛誰懶覺的孩子》,《兔寶寶的棉衣裳》,音樂活動《北風爺爺別神氣》等等)在早上幼兒來園時給他們獎五角星,并表揚他們是勇敢的孩子,明天要繼續,讓幼兒有上幼兒園的動力。接著在幼兒基本到齊的情況開展各種體育游戲(例如:輪胎排排長隊跳圈 許多小魚游來了)因這幾天都是下雨,室外游戲不好開展,為此,我們在教室里讓幼兒跳舞,幼兒和幼兒手拉手,一起蹦一蹦,學各種小動物走一走。在活動中教師應該多去和不愿活動的幼兒接觸,一起拉著到活動中來!活動后身體自然而然會熱起來。在教育活動之前也讓幼兒跺跺腳,搓搓手,熱身運動做一下,相信你的活動幼兒仍然會向以前一樣積極的參與進來!
此外,在課間,應多提醒幼兒去上廁所。完后幫幼兒穿一下褲子,特別是女小朋友。
室外的天氣雖冷,但我希望我們教室里仍然是暖烘烘的!
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尤其對于幼兒,由于年齡小,對愛的要求更是敏感和迫切。現在的小孩,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享受著周圍大人們太多的愛。而在幼兒園,幾十個幼兒面對著兩三位教師,每一個幼兒都渴望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教師無意中的一句話,或是一個動作,可能就會傷到某一個孩子的心。
有人曾經問過我:“你們班的孩子你最喜歡誰?”我想了半天說:“每個孩子我都喜歡。”真的,他們就像我的手指頭,哪一個都連著我的心。
記得一天中午起床后,我忙著給孩子們穿衣服,當我走到小墨身邊給她穿衣服時,小墨突然拉著我的手對我說:“老師,你喜歡我嗎?”我說“老師喜歡你呀!怎么了?”
她高興地說:“老師也喜歡我!老師也喜歡我!”說著高興地跳了起來。
我心里一愣,仔細想了想,大致想到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前幾天,我班來了一位叫樂樂的小朋友,因為他剛入園,免不了又哭又鬧的,我就有意多接近他,卻無意中引起了小墨的誤解。但這也使我體會到了從事幼兒教育的幸福感,孩子們是那么天真、可愛、招人喜歡。
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傷了腿,疼得要命,坐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突然,好多小腦袋湊到我面前,一雙雙的眼睛不安地望著我:“老師,你怎么了?”
“你去醫院拍個片子看看吧,我爸爸是醫生,讓他給你看看,很快就會好的。”“不吃辣東西,會好得更快。”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有的孩子給我揉腿,有的孩子給我找來一根棍子當拐杖,我特別感動,有種想掉淚的感覺。我把他們摟到懷里,心想:“這么天真可愛的一群孩子,讓我選擇的話,誰都無法讓我割舍。”作為老師,愛孩子就要愛每一個孩子,只有愛每一個孩子,才能做到一切為了孩子。
其實我不笨——
媽媽一直希望芹芹成長為一個斯文乖巧的小淑女,但芹芹偏偏像個男孩子一樣大大咧咧,喜歡跑跳攀爬。為了熏陶芹芹的性情氣質,媽媽把芹芹送去學習鋼琴。面對枯燥晦澀的五線譜和單調重復練習,芹芹常常心不在焉,一學期下來沒彈好幾首曲子,視唱水平也在班里排名倒數,愁得媽媽逢人便說:“我家閨女怎么總不如人呢?”
其實芹芹并不笨,只是媽媽沒有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有時并不合理正確,芹芹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應該多安排運動、舞蹈等動態內容以消耗其多余精力,而媽媽卻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這種抑制孩子天性的做法必然導致芹芹無法適應、表現失常,造成媽媽誤以為孩子“很笨”的結果。
家教提示:當孩子的表現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切勿急著埋怨、憤怒、傷心,更不要輕率地給孩子下定論,細心觀察孩子的性格特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有助于避免誤解的發生。
其實我不壞——
明明和表妹在一起玩得正歡,在跑跳追逐中,明明不小心把表妹撞倒在地,正想上前扶起她時,被奶奶看到了,奶奶不由分說責備明明說:“你怎么能欺負妹妹!快點向人家道歉!”明明連忙解釋:“我是不小心的!”奶奶揚手作勢要打:“還頂嘴?這孩子現在越變越壞了!”明明“哇”地一聲哭了:“奶奶就是偏心……”
這是家庭中典型常見的誤解案例,明明雖然確有失誤,但這種犯錯并非出于本意,而且也主動補救了,奶奶不但沒有問清情況,還不聽解釋,僅憑主觀判斷就給明明貼上了負面標簽,給孩子心靈造成了傷害。家教中,最忌缺乏耐心和分析,一見孩子失誤就憑經驗給他定性,誤解也就由此產生了。
家教提示:孩子闖禍后先別急著斥責,多考慮幾種可能性:是不是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弄砸了事情?是不是孩子渴望探索才不小心造成破壞?是不是我沒有分析和傾聽就妄下定論呢?三思而后行,有助于避免誤解。
其實我不懶——
妮妮剛上幼兒園,媽媽覺得是時候培養一下女兒的自理能力了,便開始著手進行訓練。讓妮妮自己整理玩具,她一股腦塞進箱子里就完了;讓她自己疊被子,她總是把被子抱起來往床腳一堆;讓她洗自己的小衣服,沒揉兩下就喊累不肯再洗……急得媽媽一天到晚數落妮妮:“大懶蟲,什么事兒都不認真做!”
許多家長都會埋怨孩子懶,因為孩子總是對家務或學習表現出敷衍態度,不求精細,但其實,孩子“貌似懶散”的背后總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家長們卻沒有去深究。比如情景中妮妮媽給孩子安排的自理訓練就遠遠超出了一個3、4歲孩子的能力范圍,妮妮籠統、粗糙的做法和逃避的態度都是因為自己力所不及,而非媽媽口中的“懶”和“不認真”。
家教提示:在評判孩子做事前先考量一下,孩子是否有能力將其圓滿完成?我們是否傳授過正確的方法?孩子是否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注力或耐性?結果的不盡如人意究竟是出于態度懶散還是經驗不足?
其實我能做——
媽媽在廚房做飯,瑩瑩想幫忙,便拿著自己的玩具小刀跑到廚房切胡蘿卜,媽媽連忙把瑩瑩趕出廚房:“別礙手礙腳的,自己玩去。”早上出門前,瑩瑩坐在門口的小凳子上自己穿鞋,急性子的媽媽忍不住說:“瞧你這笨手笨腳的樣子,媽媽幫你穿,省得又遲到了!”結果在和別人聊天時,媽媽卻總抱怨說:“瑩瑩可沒用了,在家里一點忙都幫不上,連個鞋子都不懂自己穿!”
這個案例也許家長們一看就明白問題所在:瑩瑩媽根本沒有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又怎能要求她動手能力強呢?這是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其實孩子并非做不到,早早給孩子貼上“不行”的標簽是一種誤解,雖然她可能暫時還做得不夠好、不夠快,但只要家長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指導,孩子一定會熟練和能干起來。
家教提示:避免這種誤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暫時放下對孩子的不信任和不放心,有時候過度關愛也會阻礙孩子能力的發展。適時放手,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能干、更優秀。
今天天氣可真冷啊!不愧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我早早來到幼兒園,在門外準備迎接我們班的小天使們。
“老師好”我抬頭一看,是我班可愛的琳琳。我微笑的點了一下頭,只見琳琳走到我身邊,小聲的說:“老師,你冷嗎?我給你暖暖手吧!”幾句再普通不過的話,確讓我在這個寒冬的早晨充滿了暖意。望著孩子渴望的眼神,我微笑的點了點頭。“老師,你還冷嗎,記得去年冬天,你也是這樣給我暖手的。”沒想到一件小小的事,我早已忘卻,孩子卻還記得那么清楚。
多純真又可愛的孩子,讓我們不得不愛。孩子是滿足的,老師一點點愛的付出,孩子就會銘記于心。我相信,只要我們愛孩子多一點,細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孩子會對我們更加依賴,會更愛我們。
今年,班里新轉來了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劉中豪,中豪小朋友來了之后,班里就幾乎沒有消停過,他總是閑不住,一會兒找這個小朋友的事,一會兒找那個小朋友的事,要么踢他一腳,要么給他一拳,整一個小霸王,班里的小朋友都討厭他,時不時的還有小朋友的家長來告他的狀,因為這,我沒少說他,大道理講了一大堆,他呢,總是聽不進去。
有一次上手工課,我的手一不小心弄破了,中豪小朋友立即從兜里掏出衛生紙,把我流血的手指緊緊攥住,他看著我問我:“老師,你疼嗎?”我可以看出他眼里的擔憂,我笑著說:“不疼了,有你這么關心老師,老師的手不但不疼了,心里還美滋滋的。”為此,我還在班上表揚他真有愛心,以后,他一做好事我就在班上表揚他,后來,班里由他引起的亂七八糟的狀況也漸漸的沒有了。
一次,進入一個教室,有一位小朋友在哇哇大哭,一問原因,是教師在發新課本時把她的名字寫錯了,她生氣不要那本書了,但是老師又沒有其他書給她。我拿過書看了看,她名字的最后一個字是“辰”,老師寫成了“宸”,她一看不對就告訴了老師,老師拿筆劃拉幾下,又寫了一個“晨”,她一看還不對,讓老師再改,結果老師把書劃拉得有點臟了,她一看就不要了。
還有一次,老師在網上發布了孩子們的“童言稚語”之后,家長留言,“呵呵,回答的真有趣,我的名字(孩子)出現了兩次每次都不一樣。我的名字是XXX,老師不要寫錯了哦!”
記得年前,我隨著“市級規范化幼兒園”驗收小組去幼兒園,在一個幼兒園看到一個消毒記錄本,把“幼兒園”寫成了“幼兒圖”。
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們不僅要問:老師你認識我嗎?
作為教師,有沒有問過自己:認識中國漢字嗎?當站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心里底氣足嗎?
《幼兒園保育員教育隨筆6篇》:幼兒園保育員教育隨筆第1篇 保育員隨筆(一): 前幾年我調入幼兒園工作,成為了一名保育員,剛調入幼兒園那會兒,我以為保育員就是做好班級的衛生消毒工作及一些雜碎的日常事物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0篇》: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第1篇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短篇1:小鳥再見 冬日,幼兒入園時,教室里飛進了一只小鳥。“老師,小鳥在外面太冷了”,“小鳥迷路了”,“
《小班第一學期教育隨筆3篇》:第1部分 新學期開學了,由于我們班是新進的小班,因此在開學幾天內一直哭鬧不休,以楊毅,家樂,婷婷哭鬧最厲害,而且他們什么都不去弄,婷婷甚至老是小便解身上。看著他們傷心的樣子,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