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育隨筆大全《藍天下,我們更快樂》,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時間是種魔力,預想總是在若干秒過后呈現!九月初,看著各種哭鬧的孩子,心想,若干天之后,他們終究會適應。是的,他們會適應,可是看著孩子們的各種戀戀不舍和家長們的各種依依不舍,我們真的會那樣冷漠,那么愿意忍心嗎?于是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成了我們開學初工作開展的主旋律。什么方法會有效?斟酌很久以后,還是覺得最原始的“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分散他們分離焦慮的注意力”是相對比較可行的方法。
將焦點之一放在晨間接待應該是不錯的,只要孩子們愿意融入活動就能讓家長安心地放手。然而,我們卻常常習慣了,為了想要有更多的時間更好地接待接踵而來的哭鬧的孩子,九月的晨間活動自然而然地就安排成了室內拼搭桌面積木。這樣的情況不少見:孩子們哭鬧著不愿進入教室,試圖逃出教室,或者只是單純地坐在座位上,面無表情地繼續哭…此時桌面上那些漂亮的積木似乎毫無魅力可言,孩子們絲毫沒有想要去搭理它們的意思。桌面積木拼搭是需要有“耐心”的心理素質的,而且在拼搭的過程中需要有一些拼搭的基礎才能玩起來的,體驗其中的快樂與成就感,如果沒有一點點的拼搭技能,孩子們面對著偌大一筐積木,即使有想玩的心卻也只能無從下手地看著,而此時老師正忙著接待入園的孩子,有多少時間可以真正陪著他們一起玩?入園時孩子們在幼兒園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分離焦慮的注意力就無法分散,只需一兩天,孩子們的哭鬧情緒只會愈演愈烈,適應期自然而然就無限延長了。簡單的晨間活動內容安排就使教師在無形中失去了一個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有效渠道。
將焦點二聚焦到一日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剛入園的孩子集體活動意識薄弱,老師往往害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帶孩子出去到戶外的機會相對會比較少。其實不難發現,帶孩子們到戶外最多只是一兩次的陌生,之后孩子們就會很樂意帶戶外,而且比起室內活動孩子們的活動興趣更容易被調動起來!當興趣降臨,孩子們就和很容易融入到活動中,感受活動的各種快樂,很少還會糾結在自己的情感里面。其實合理地安排豐富的一日在園活動也是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關鍵途徑之一。讓孩子們對幼兒園的活動有所期待和向往,這樣就能讓他們在體驗活動快樂的同時“愛上”幼兒園。
以上兩個幫助新生盡快適應上幼兒園的基本途徑,都間接說明了,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幼兒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在室內,不管是教師講故事、做游戲,都是老師占主導地位,很多時候都是老師帶著幼兒說、做。而室外,孩子們擁有更多自由活動的機會與空間,教師甚至可以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是孩子們的活動帶著老師思維。只要你愿意觀察,這主動與被動之間本身就蘊含了喜歡與不喜歡的意愿傾向。而且《綱要》中提出每天至少保證幼兒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這樣更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根據幼兒生理和心理雙重需要的年齡特點,我們久更應該創造盡可能多的到戶外活動的機會與時間。
有一個曾做過教師的人說過:“教師這工作是少有的凈土,如果能在光榮感之余再多點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我也常常問自己:我幸福嗎?有人這樣評價過幼兒教師:幼兒教師可以當警察,因為整天在班里破案;幼兒教師可以當主持人,因為整天為公開課想游戲和花招;幼兒教師可以當演員,因為工作需要經常扮演各種角色;幼兒教師可以搞工藝美術、當作家……幼兒教師是一個讓自己身心疲憊卻又快樂的天使,因為每天幼兒教師,都把自己最美的微笑,獻給了孩子和家長。這樣看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是幸福的,當滿心的愛和關懷獻給孩子們的時候,我們得到的是孩子們滿滿的愛,收獲的是種種的點滴幸福!
工作十年啦!直至現在,還能憶起當年的場面:一個孩子由五六個家人前來護送,“老師,孩子吃飯是個大問題,在家一頓飯要喂3個小時呢!”“老師,孩子上廁所的時候,麻煩您多注意一下,還不會脫褲提褲。”“老師,這孩子不愛說話,您得多費費心啦!”“老師,孩子老是坐不住,就像有多動癥一樣,這方面麻煩您啦!”······聽著這些囑托,看著這些孩子,我在心里默念:寶貝,加油!你一定是最棒的! 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此期間,我堅守著自己的承諾,給予我的孩子們無盡的愛與信任,我出奇的發現,寶貝們在一點一滴的進步著,我欣喜地細數著他們的成功與進步: 寅名不再亂跑了,小椅子成為他的好朋友,每時每刻都會守在他的身邊; 子哲的眼睛里開始有老師的存在,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老師的話他會記在心間; 凱迪的小嘴巴終于張開,主動和老師交流,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涵涵入園不再哭鬧,每天見到的是滿臉笑意的涵涵,還會甜甜的叫一聲:“老師好!” 家寶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下午離園還會跟老師說聲再見; 惠鑠自己動手吃飯啦!不再讓老師喂,不再讓老師抱,乖乖的吃飽喝足; 俊豪愛上了幼兒園,每天會早早的來,跑進幼兒園,大聲叫:“老師,我來啦!” 子郡不再沉默寡言,交上了好多新朋友,老師也成為他眾多朋友中的一員······ 對于孩子們,付出更多的愛,收獲的是孩子們的成長與進步。“如果是我的孩子”,多好的一句話!心存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或許我們的天空會更晴朗、更開闊、更陽光、更明媚······ 我——付出著······收獲著······幸福著······
幼苗是參天大樹的起點,小溪是大海的起點,磚瓦是高樓大廈的起點,愛是教育的起點。起點有高低之分,但愛卻無法衡量。愛,似力量、如春風、像陽光,她使萬物茁壯生長。所以哲學家說:沒有愛的教育,就象沒有水的池塘。 童年時我常夢想:在藍色的大海邊、在碧綠的草地上,我領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象花蝴蝶般翩然起舞、象百靈鳥般婉轉歌唱。如今,我已實現了我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幼兒教師,我才知道肩上擔子的分量,才明白教師之愛的深沉和無價。 面對生病的孩子,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付出的是情真意切的慈母之愛;遇到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耐心等待傳遞出嚴師之愛;面對淘氣孩子的物理耍賴,教師不是埋怨和冷眼相對,傾注的是真誠的理解和寬容之愛……這是一副副多么動人的愛之畫面。有了愛,教育才有了起點。 教育因愛而生,所以教師把自己的工作視為太陽底下最輝煌的事業;教育因愛而成,所以在教師的眼里,每一個孩子都能成才。 我將永恒地去堅持這樣一個真理:愛,是教育的起點!
半年的時光匆匆走過,似乎還沒有來得及打個招呼,光陰便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了,看著他們美麗的笑容,活潑的身影,我從心里感覺暖暖地。 還記得,孩子們9月1日來到這陌生的幼兒園時,哭著鬧著喊媽媽,不吃也不喝,似乎對整個社會都要排斥,沒有組織,也沒有紀律,我們說的話一點也不起作用,我們真的很無奈,也很頭疼,吃飯要喂,上廁所要陪……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很累,累歸累,但我們很高興,有這么一句話,形容當時的我們很貼切,累并快樂著。 今天,他們一個一個的長高了,長胖了,不再是當時那個哭哭啼啼的小王子、小公主了,他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朋友間要友好相處,對老師要有禮貌,上課要有秩序等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與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再讓爸爸媽媽抱,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能大膽回答老師的問題,勇敢地表現自己……我真的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與自豪!加油吧!親愛的孩子們,我們永遠會用欣賞的眼光稱贊你們的! 有的人說,帶小班不容易,很累,可我要說,如果有機會,我還要在小班!
為了發展小班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本學期我用了另一種點名法:每日一句話.即根據主題活動內容或某件事或情感等,進行有主題`有內容的點名活動.
比如今天,我們進行了有關"手"的話題.以:"我的小手今天學會了什么本領,我最開心的是什么?"點名卡出現名字的孩子,自己上臺大聲說:"我的小手會跳舞,我最開心!"
"我的小手學會了捏葫蘆娃,我最開心!"
"我的小手學會了拍皮球,我最開心!"
......
現在我班的點名活動,孩子們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到"或"我是***"了.經過嘗試,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在輪到他的名字時,他都敢于上臺說,雖然語句可能不連貫,聲音有些小,但有這種勇氣已經向成功邁出了一步!
我想:創設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會說的語言環境是很重要的.我想繼續嘗試,繼續創設,繼續讓他們體驗,使他們逐漸體驗想說-敢說-會說的過程,從而得到"說"的快樂,得到"聽"的習慣.
時間是種魔力,預想總是在若干秒過后呈現!九月初,看著各種哭鬧的孩子,心想,若干天之后,他們終究會適應。是的,他們會適應,可是看著孩子們的各種戀戀不舍和家長們的各種依依不舍,我們真的會那樣冷漠,那么愿意忍心嗎?于是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成了我們開學初工作開展的主旋律。什么方法會有效?斟酌很久以后,還是覺得最原始的“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分散他們分離焦慮的注意力”是相對比較可行的方法。
將焦點之一放在晨間接待應該是不錯的,只要孩子們愿意融入活動就能讓家長安心地放手。然而,我們卻常常習慣了,為了想要有更多的時間更好地接待接踵而來的哭鬧的孩子,九月的晨間活動自然而然地就安排成了室內拼搭桌面積木。這樣的情況不少見:孩子們哭鬧著不愿進入教室,試圖逃出教室,或者只是單純地坐在座位上,面無表情地繼續哭…此時桌面上那些漂亮的積木似乎毫無魅力可言,孩子們絲毫沒有想要去搭理它們的意思。桌面積木拼搭是需要有“耐心”的心理素質的,而且在拼搭的過程中需要有一些拼搭的基礎才能玩起來的,體驗其中的快樂與成就感,如果沒有一點點的拼搭技能,孩子們面對著偌大一筐積木,即使有想玩的心卻也只能無從下手地看著,而此時老師正忙著接待入園的孩子,有多少時間可以真正陪著他們一起玩?入園時孩子們在幼兒園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分離焦慮的注意力就無法分散,只需一兩天,孩子們的哭鬧情緒只會愈演愈烈,適應期自然而然就無限延長了。簡單的晨間活動內容安排就使教師在無形中失去了一個幫助孩子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有效渠道。
將焦點二聚焦到一日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剛入園的孩子集體活動意識薄弱,老師往往害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帶孩子出去到戶外的機會相對會比較少。其實不難發現,帶孩子們到戶外最多只是一兩次的陌生,之后孩子們就會很樂意帶戶外,而且比起室內活動孩子們的活動興趣更容易被調動起來!當興趣降臨,孩子們就和很容易融入到活動中,感受活動的各種快樂,很少還會糾結在自己的情感里面。其實合理地安排豐富的一日在園活動也是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關鍵途徑之一。讓孩子們對幼兒園的活動有所期待和向往,這樣就能讓他們在體驗活動快樂的同時“愛上”幼兒園。
以上兩個幫助新生盡快適應上幼兒園的基本途徑,都間接說明了,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幼兒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在室內,不管是教師講故事、做游戲,都是老師占主導地位,很多時候都是老師帶著幼兒說、做。而室外,孩子們擁有更多自由活動的機會與空間,教師甚至可以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是孩子們的活動帶著老師思維。只要你愿意觀察,這主動與被動之間本身就蘊含了喜歡與不喜歡的意愿傾向。而且《綱要》中提出每天至少保證幼兒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這樣更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根據幼兒生理和心理雙重需要的年齡特點,我們久更應該創造盡可能多的到戶外活動的機會與時間。
這兩天,馮老師說:“郭媽媽,咱班孩子這兩天吃飯太好了。”這句話引起了我們班老師的反思。
去年九月初,孩子們剛入園,會手拿勺子在現定時間獨立進餐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孩子挑食,不會吃飯,需要老師一個一個喂。經過將近快兩個學期幼兒園的生活鍛煉,孩子們沒有一個需要老師喂的。沒有一個挑食的。
對于吃飯速度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首先,在孩子們自理問題上,一句“我們小四班的孩子都是眼明手快,手腳麻利的孩子,可沒有做事拖拉,磨磨唧唧的,對不對?”一聲整齊的“對~~~”。表揚了做事速度快的孩子,又暗示了慢的。(那些慢的孩子同時也加快了速度)
其次,我們進行了細致的觀察,那幾個吃飯認真,總是前幾個吃完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吃飯時從來不講話,吃飯不停下。從而我們總結:必須讓孩子有一個安靜的進餐環境。過了一段時間,依然有幾個孩子總是吃到最后。我們又開始琢磨,原來這幾個孩子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嘴里嚼著飯,眼睛看著別人,有時看著別人吃的同時,自己的小嘴巴不動了。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我們開了班會,告訴孩子們,吃飯時不僅要保持安靜,還要眼睛盯著自己的飯。做事要專心,干什么,要看著什么。
這件事讓我想到,一個教授的“積極心理學”中的一句話“干啥就想啥!要專注于當下干的事兒!”
《小班周隨筆3篇》:小班周隨筆第1篇 一個漫長的暑假已過去,迎來的是一個美好的秋天。在這丹桂飄香,金秋收獲的季節里,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迎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又重新回到美麗的幼兒園,開
《小班開學隨筆17篇》:第1篇小班開學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愛在小班開學季 夏末初秋,天氣涼爽,這是一個開學的季節。是孩子們離開家庭踏入社會的季節,是家長依依不舍得季節,是孩子們成長的季節。 今年,我帶的是小班,下周一就要開學了,孩子們
《小班保育員隨筆20篇》:第1篇小班保育員隨筆 教育隨筆:引導小班幼兒在家進行閱讀活動的策略 小班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但是這一時期的孩子比較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培養閱讀的習慣固然重要, 但如果方法不當很容易使小班幼兒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