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幼兒教育隨筆《老師的愛是永遠的寬容》,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導讀:所謂對學生寬容,有三層意思:一是把學生當人看即重視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二是把學生當作未成年人看,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學生,不能把成人的標準強加給學生。三是把學生當成不完美的人看,即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學生,不能對學生過分求全責備。總之,教師要容得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進而才能教育好學生。
教學故事:
課前兩分鐘,我經常請同學作自我介紹。這天,一位同學興沖沖地站起來自我介紹:我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男孩。我長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黑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轉個不停。我還長著一只小巧玲瓏的嘴巴,一個聰明而又有智慧的腦袋。我一見到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總是問“這是什么東西?”我有時會哭泣,也會微笑,活動起來就像靈活的猴子。我最大的壞毛病,想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粗心,所以媽媽總是提醒我要細心。我就是這樣一個男孩兒。聽著他的自我介紹,一個淘氣又可愛的小男孩展現在大家眼前。看來他早就準備好了要在今天的語文課上作自我介紹,所以說得很流利、很完整,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上課鈴聲正好響起,我的“上課”兩個字正要出口,已經坐下的他又忽然站起來說:“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打架。”
我一下子有點呆,“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打架?!”打架是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點?難道在他眼里,打架也是一件想讓所有的同學和老師都知道的,值得宣揚的事?當然我也知道,他的所謂打架實際上就是和同學們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把的,不是真的打得不可開交的那種。可那也不是什么光榮的事呀?至少我覺得,一個喜歡打架的同學,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在心里想,找個時間,我得找他好好談談。
下課后,我正好看到了《中國教育報》上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把學生當人看》。文章是這樣寫的: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感到:為師之道貴在寬容。所謂對學生寬容,有三層意思:一是把學生當人看即重視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二是把學生當作未成年人看,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學生,不能把成人的標準強加給學生。三是把學生當成不完美的人看,即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學生,不能對學生過分求全責備。總之,教師要容得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進而才能教育好學生。新時期人才的人格特征應該是獨立思考,主動參與,主動探索,敢于懷疑,勇于超越,這樣的品質在缺乏寬容大度的教師教育下是很難培養出來的。
是呀,為師之道貴在寬容。有時候一點點小事,可能我們老師太小題大做了。寫錯一個字,做錯一道題,就把學生批評得體無完膚,抬不起頭來;遲到一回,就能訓得老師自己都頭暈眼花、血壓升高……他在大家面前說自己喜歡打架,說明他并沒有把打架看成像老師眼里那樣是一種壞習慣。愛動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要讓他像大人一樣不吵不鬧,那怎么可能呢?只要跟他講清道理,他一定能慢慢改正的。作為教師,一定要堅信我們的學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只是一時的頑皮而已。讓我們以師愛包容學生的一切,愛是永遠的寬容!
愛是相互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對孩子的愛,可以變成家長對我的信任,因為我和家長都把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里的孩子不來幼兒園時我會主動打電話詢問一下,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讓家長可以感受到我對孩子的愛,我也可以準確的知道孩子沒來幼兒園的原因,這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我的一句詢問,讓家長知道孩子在老師的心中很重要。我這樣做也是在悄悄地告訴家長:把孩子交給我請放心,因為我愛他。現在只要孩子不來,家長就會主動電話告訴我。因為我愛孩子所以家長很愿意和我交流,孩子有點什么事都愿意和我們說說。好像我們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讓調皮淘氣的孩子變得聽話懂事。我的付出這就是回報:家長對我們的信任。現在每天早上我都會巡視每一桌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誰沒有來.
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最佳時期就是小班階段,同時也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此時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及習慣越易成功。同時,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已發展得比較自如,他們已能夠掌握各種運用大肌肉的動作和某些運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這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且他們自身也產生了獨立地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愿望。這時,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辦一切,而要針對他們的發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指出:幼兒的智力發展應當同時體現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與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給孩子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幼兒的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四者認識一致、態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動一致,才會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即將結束,孩子們既欣喜又焦慮。欣喜的是:可以見到爸爸媽媽了,焦慮的是:那些還在等待父母來接的孩子;每天的工作讓我已經習慣了這片歡樂的吵雜聲,看到孩子們見到父母那興奮的模樣,甚至有的小朋友還會高興的跟父母說幼兒園的點點滴滴。家長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孩子們的微笑聲,家長們的問候聲,叮嚀囑托聲匯成一片。
過了半個小時,孩子們基本上都已經回家了,只有軒軒還在幼兒園。小眉頭皺著,一聲不吭,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我不由得感到心疼。軒軒的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很難做到準時來接。放學時的慌亂讓我忽略了這個聰明的小男孩。我來到軒軒的身邊,蹲下來對他說:我們好久沒有去開娃娃車了,軒軒最喜歡開車了,而且很厲害,請你和顏老師一起比賽吧,我們一起去操場開娃娃車吧!這時,軒軒很驚奇的跳了起來,嘴里不停的喊著:“開車去了,開車去了!”這才把剛才的不開心忘掉了….,軒軒媽媽來接他時,他大聲的告訴媽媽,剛才跟顏老師的開車比賽,而且還贏過了顏老師。看到自豪快樂的軒軒,我也特別自豪,我成功了,我成功的把快樂送給了他。
小班和大班的孩子是很不一樣的,首先要明白這一點。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已有經驗及已儲備知識少,年齡特點呢,依賴性較強,喜歡唱唱跳跳,愛聽情節單一的形象的故事,對于抽象的事物、言談、概念等不感興趣,他們的思維方式正處在一個形象化的階段。因此,小班的老師最好活潑一些、語言溫柔一些,表情豐富一些,內心童趣化一些。
怎樣“籠絡”這幫小不點兒呢?
1、精神“誘惑”:小紅花啊、聰明豆啊、智慧星啊等鼓勵孩子,讓孩子感覺“在老師心中我是最棒的,老師喜歡我”,拉近師生之間的親近關系。
2、做好家園溝通工作:哪怕發現孩子一丁點兒進步,也要非常興奮的及時告訴家長,,家長回家一定會表揚孩子說:“xx老師說你怎么樣怎么樣了”,孩子一聽,奧,xx老師表揚我了,她真好,我喜歡她!家長呢,會覺得這老師不錯,真關心我家孩子。所以,這一招就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3、會裝樣子:小班孩子的思維正處在形象化階段,基于這一特點,小班老師在上課時,要”裝貓像貓、裝虎像虎“。什么意思?也就是說,你的語言要抑揚頓挫、表情要豐富夸張、動作要形象可愛。
4、眼神:特別是講課的時候,眼神一定要始終與孩子交流,如果你的眼神飄忽不定,那么給孩子信號就是:我想干嘛就干嘛,所以課堂就很難控制,一定要學會善用眼神與孩子交流。你一個眼神過去,孩子就知道你要他干什么,如果達到這個效果,那么恭喜你,小不點兒們完全被你攻下了!
另外,一定多閱讀專業書籍,多參加一些專業培訓。要知道:給孩子一杯水我們首先要有一桶水!
導讀:所謂對學生寬容,有三層意思:一是把學生當人看即重視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二是把學生當作未成年人看,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學生,不能把成人的標準強加給學生。三是把學生當成不完美的人看,即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學生,不能對學生過分求全責備。總之,教師要容得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進而才能教育好學生。
教學故事:
課前兩分鐘,我經常請同學作自我介紹。這天,一位同學興沖沖地站起來自我介紹:我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男孩。我長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黑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轉個不停。我還長著一只小巧玲瓏的嘴巴,一個聰明而又有智慧的腦袋。我一見到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總是問“這是什么東西?”我有時會哭泣,也會微笑,活動起來就像靈活的猴子。我最大的壞毛病,想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粗心,所以媽媽總是提醒我要細心。我就是這樣一個男孩兒。聽著他的自我介紹,一個淘氣又可愛的小男孩展現在大家眼前。看來他早就準備好了要在今天的語文課上作自我介紹,所以說得很流利、很完整,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上課鈴聲正好響起,我的“上課”兩個字正要出口,已經坐下的他又忽然站起來說:“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打架。”
我一下子有點呆,“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打架?!”打架是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點?難道在他眼里,打架也是一件想讓所有的同學和老師都知道的,值得宣揚的事?當然我也知道,他的所謂打架實際上就是和同學們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把的,不是真的打得不可開交的那種。可那也不是什么光榮的事呀?至少我覺得,一個喜歡打架的同學,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在心里想,找個時間,我得找他好好談談。
下課后,我正好看到了《中國教育報》上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把學生當人看》。文章是這樣寫的: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感到:為師之道貴在寬容。所謂對學生寬容,有三層意思:一是把學生當人看即重視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二是把學生當作未成年人看,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學生,不能把成人的標準強加給學生。三是把學生當成不完美的人看,即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學生,不能對學生過分求全責備。總之,教師要容得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進而才能教育好學生。新時期人才的人格特征應該是獨立思考,主動參與,主動探索,敢于懷疑,勇于超越,這樣的品質在缺乏寬容大度的教師教育下是很難培養出來的。
是呀,為師之道貴在寬容。有時候一點點小事,可能我們老師太小題大做了。寫錯一個字,做錯一道題,就把學生批評得體無完膚,抬不起頭來;遲到一回,就能訓得老師自己都頭暈眼花、血壓升高……他在大家面前說自己喜歡打架,說明他并沒有把打架看成像老師眼里那樣是一種壞習慣。愛動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要讓他像大人一樣不吵不鬧,那怎么可能呢?只要跟他講清道理,他一定能慢慢改正的。作為教師,一定要堅信我們的學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只是一時的頑皮而已。讓我們以師愛包容學生的一切,愛是永遠的寬容!
平時總認為,是我們方方面面在體貼照顧著孩子,對于孩子,我們是給予的一方。可那天中午發生的一件事情,卻使我開始重新定位了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那天中午,孩子們都吃完了飯。我在洗刷間忙活著洗碗,幾個小值日生也跟著在洗刷間出出進進,一會拿抹布,一會兒拿條帚,也忙得不亦樂乎,干活的勁兒十足。哲哲是那天值日生中的一員,哲哲進洗刷間拿抹布,看了我一眼,轉過身就跑進廁所給我搬來了我的“專座”,我的洗碗專用高凳,輕輕地放在我的屁股后頭,說:“張媽媽,你還是坐凳子上刷吧,你不是說你腰疼嗎?”,望著孩子的臉,我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愣了半天,我說:“謝謝哲哲,,哲哲真懂事,還知道給我拿板凳!”哲哲是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做事情講究秩序,慢條斯理,我總和他開玩笑說他是慢吞吞先生,他聽了總是開心地笑,說,啊?慢吞吞先生。)
其實,我們給予孩子們媽媽般的照顧,而孩子也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在回應著我們。哲哲的舉動,讓我明白,愛就是相互的給予。
幼兒園每年都有招收小班的孩子,新招收的三四歲的孩子,初次從自由分散的“溫室”里,走進集體的隊列,對新的環境不適應,在兩周內哭鬧是很正常的,于是我就用親親、抱抱、拉拉手等方式來縮短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用唱歌、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來充實他們的生活,激發孩子們的樂趣,從而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
可是,孫雨軒小朋友卻是個例外。慣用的方法都用了,總是收不到應有的效果,但是我并沒有灰心,因為我相信:“沒有教不過來的孩子,只有不恰當的教育方法。”于是我對雨軒小朋友進行了家訪,并了解了他的生活習慣和愛好。
第二天早上來園,她照常哭鬧,我便帶她去參觀了我剪的紙花,沒料到她竟然不哭了,對我剪的紙花愛不釋手。我馬上引導她說:“你看這些花多漂亮,它最喜歡不哭鼻子的小朋友。”她點了點頭。我又接著說:“今后如果你早上來園不再哭,就是好孩子,紙花也會喜歡你的,好嗎?”她沖我點頭笑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此以后,雨軒小朋友不但不哭了,而且是第一個到園的孩子,她的家人也非常高興。孩子的轉變,使我對弗羅姆說過的“愛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知識和努力才能獲得的藝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小班月隨筆3篇》:小班月隨筆第1篇 今天,我給孩子們示范講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們課專心聽著。示范結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試一試,折一折。可王潔瑩一拿到紙,就叫了起來:“|老師,我不會做。&rd
《隨筆小班3篇》:隨筆小班第1篇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伙伴,因為他身患殘疾,
《優秀教育隨筆100篇簡短幼兒園》:優秀教育隨筆100篇簡短幼兒園第1篇 幼兒園教師隨筆(一): 讓孩子學會寬容 寬容,就是寬恕容忍,指能容納異已和理解與愿望不符的事物。是一個人對社會對人生所抱有的進取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