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老師教育隨筆《從孩子的繪畫中了解其情感表達》,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一次小班的美術活動中,我和幼兒一起畫“媽媽的毛線球”,想讓幼兒在手手臂帶動手腕畫圓圈的過程中鍛煉小手的靈活性,并為日后的繪畫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開始了,我先做了明確的示范和說明,緊接著,幼兒開始聚精會神地畫起來,不一會兒,畫紙上就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毛線球”。這時,我發現迪迪的畫紙上只畫了很多小豎線,“毛線球”一個也沒有。我輕輕地走到他身邊想看個究竟,不料他卻連忙用雙手將畫紙捂住,還不停地用手指擦著已經畫好的線條,頭狠狠地低了下去。顯然,他覺得自己“畫得不好”。就在這時,坐在他旁邊的小女孩搶著告訴我:“老師,老師,他什么也不會畫,他畫得亂七八糟。”迪迪聽后,更加不好意思了,紅著臉,一臉羞愧地看著我。幼兒的心是多么脆弱,當眾出丑讓迪迪變得很難堪!
我看著迪迪的表情,強烈地感受到他的窘迫和自卑。而我,既不能很虛假地去表揚“你畫得不錯”,也不能用簡單的否定繼續傷害他。我蹲下身來,在他耳邊輕輕地說:“迪迪,如果不會畫毛線球,就先畫長長的毛線吧,下一次我們再把長長的毛線繞起來……”聽我這么一說,迪迪捂著畫的手終于慢慢地挪開了,他看著自己的畫,若有所思地說:“老師,我畫的是剪斷的毛線!”迪迪是多么聰明,他對自己的畫作了如此合理的解釋!“你真的很有創意,其他小朋友都沒有想到!”我趁機表揚了他,并告訴他:“不過,剪斷的毛線媽媽就不能用它織毛衣了,我們來幫媽媽畫長長的毛線,好嗎?”迪迪想了想,點了點頭,又重新畫了起來。待活動結束時,我發現迪迪的畫紙上多了許多毛線,而且比原來長了,有些已接近毛線球的形狀了,雖然畫得比較小。
通過繪畫作品,教師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情感狀態。迪迪平時在班里話不多,性格比較內向,處理能力比較差。入園以來,他對幼兒園的環境異常敏感,缺乏安全感,總是表現得過分緊張,也害怕嘗試新事物。通過家訪,我進一步了解到,迪迪在家中比較受老人的溺愛,老人什么事情都不讓他動手,父母為了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才特地把他送到我園的全托班來。在集體生活中,樣樣事情都要學著自己來,這給迪迪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這次繪畫活動中,迪迪不敢畫,構圖小,并對自己的作品極不自信,正是其心理狀態的集中反映。
既然繪畫能反映幼兒的心理狀態,通過繪畫活動是否也可以改善幼兒的心理狀態呢?針對迪迪內向、膽小、不敢嘗試、缺乏自信等性格特點,我嘗試著先從繪畫活動入手來培養他的自信心。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迪迪來到了美工區準備畫畫,就鼓勵他大膽隨意地進行線條練習。迪迪拿起筆,拘謹地在畫紙的一個小角落來回畫,只有手腕在小幅度地動。我先是對迪迪說:“寶貝,把油畫棒拿高些,畫的時候動作大個點,讓你的手臂也動起來!”可這樣的語言指導并沒有太大用處。于是我又站到迪迪身后,伸出左手幫他一起按住畫紙,右手握著他的右手,試圖讓他體驗這種“大刀闊斧”的感覺,可迪迪仍舊不能用手臂帶動手大膽地放開畫。突然,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他平時酷愛玩汽車的情景,于是我對迪迪說:“我們來‘開汽車’吧!”他一聽說要“開汽車”,興趣大增。我找來了他平時最喜歡的那輛橘黃色玩具車,將一支油畫棒固定在車的尾部,當迪迪開著這輛小汽車在紙上走時,畫紙上就會留下一條條油畫棒的痕跡,我鼓勵他要“讓小汽車跑遍白紙的每一個角落”。他高興地點點頭,迫不及待地去嘗試,拿著小汽車這里開開,那里開開,嘴里還發出“嘟嘟”的汽車聲。在“開汽車”的過程中,迪迪的手臂自然地動了起來。當線條隨著小汽車在白紙上“跑動”時,迪迪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我也不停地鼓勵他“今天迪迪真棒,小司機做得真好,開了好多好多路,看看還有什么沒有開到的地方嗎?”他又不停地找,不停地開,線條隨著小汽車逐漸布滿了整張白紙,而迪迪以往畫畫時的緊張和不自信也被輕松愉快與自信的情緒狀態所取代……
在以后的幾周里,只要迪迪選擇了美工區進行游戲,我就會去陪他一會,坐上來和他玩“線條賽跑”的游戲,比比誰畫的線條長,用顏料玩“印印小手印”的游戲;用染了顏料的乒乓球玩滾畫游戲……迪迪看到色彩、線條創造出如此美麗的圖畫時興奮不已,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也越來越大。一段時間后,迪迪畫線條越來越大膽,構圖也逐步變大。
在兩個月后的一次美術活動“毛線變變變”中,迪迪已能大膽地畫毛線球了。所有的幼兒畫好毛線后,我問:“一團團的毛線像什么?”幼兒有的說像大餅,有的說像雨傘,有的說像頭發。“迪迪,你覺得像什么?”“像蝸牛!”迪迪一改往日的羞怯,干脆而大聲地說。“真棒!那我們就來變一變蝸牛吧!”于是,迪迪歪歪扭扭卻自信地給毛線球添上了頭,變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蝸牛。
任何教育,如能取得家長的協同配合,效果一定會更好。為了更有效地幫助迪迪自信起來,加強對迪迪在園指導的同時,我也及時與迪迪的家長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在我們的提議下,家長為迪迪布置了一個家庭畫展,并在家中留出一聲墻壁專門讓迪迪練習繪畫。同時,我們也提醒家長要多鼓勵幼兒,千萬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思維去評判幼兒、教育幼兒,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不要簡單否定幼兒的想法。當看到幼兒畫得“不像”或畫得“不夠漂亮”時,學著去賞識,學著去解讀幼兒的作品,或者多讓幼兒講講他的作品。
一天,迪迪媽媽欣喜地告訴我們,“現在,迪迪到了家里,自己吵著要畫畫,而且能堅持比較長的時間,畫冠了,讓我幫他貼在墻上展示出來,接著,還要讓我們做小朋友,他要學老師的樣子來評價這幅作品。他學著老師的樣子說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他也笑了。從他的笑容里,我們看到了迪迪從未有過的自信。”
反思
在對迪迪進行繪畫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自信是幼兒完成一切活動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抱著自信的心態,幼兒便會積極地去學、去看、去感受、去理解。
第一,幼兒的繪畫是表現其內心世界的另一種語言,教師通過解讀幼兒的圖畫,可以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
第二,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如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兒對話,以鼓勵的方式請幼兒解釋自己的畫,說出自己的想法,能有效地增強幼兒繪畫的信心。因為輕松、愉悅的環境能拓展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自身的潛能,喚起幼兒多元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第三,教師要善于抓住幼兒真實的表現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讓幼兒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
第四,小班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繪畫缺乏目的性,教師在小班幼兒的繪畫指導中,除了示范與語言指導,如果能將畫畫轉化為一種幼兒愿意嘗試的游戲,對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會更加有效。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于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涂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涂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范,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于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涂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于教孩子畫些什么,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涂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只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盡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簽、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干,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桿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桿、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導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
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布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后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么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升華。
通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老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可以瑯瑯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天在不同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為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復習的過程,我建議老師們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接受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于億童英語來說,幼兒們通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瑯瑯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說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只有老師的不停堅持,才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著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復習,都成為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可以通過努力,達到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創造,為了自己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老師相信你們,加油。
[標簽:教師 活動 小游戲 游戲]幼教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
導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繪畫是幼兒喜好的一種藝術活動.手拿五彩畫筆,在畫紙上大膽涂鴉、盡情作畫,讓幻想中的世界在自己的筆尖變為現實,是何等美妙!然而,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而小班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又是很隨意、很短暫,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加以強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繪畫興趣呢?
一、提供刺激——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兒童的視覺發展與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有很大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片、幻燈、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刺激幼兒的視覺神經,
激發孩子感受知事物的興趣,喚起他們繪畫的愿望。如:經常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從不同的視角去欣賞花草樹木、山山水水、人們活動,從大自然這幅美麗的畫卷中,激發他們描繪自然萬物的興趣。再如,在活動室的各面墻上畫上大型的童話故事,在每扇門或窗上張貼顏色鮮艷、富有動感的廣告圖,欣賞動畫片里的奇妙世界,給幼兒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使他們產生繪畫表現的沖動。
二、創造條件——誘發繪畫興趣。
在繪畫活動中,總有個別幼兒要么一筆不畫、要么亂畫一氣,有的甚至會說:“老師,我不會……”這主要是他們習慣于依賴成人的幫助,缺乏自信。面對這些孩子,要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創造條件讓他們消除恐懼心理,誘發繪畫興趣。
對于膽小不敢多畫的幼兒,在作畫過程中找出有趣的地方,通過情景式語言步步誘導,幫助他們逐漸豐富畫面。如:在畫“好吃的蘋果”時,有的孩子只畫了一個大紅點,依稀像個蘋果,我馬上加以贊賞:“蘋果真大呀,可是太少了,能多畫幾個給老師嘗嘗嗎?”當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手捧畫有好多蘋果的畫兒向我走來時,我趁勢又說:“蘋果真多呀,太好了!要是能把老師和小朋友吃蘋果的樣子畫進去,就更好了!”孩子們連連點頭。當看到他們時一步大膽表現時,我不斷地用詼諧、夸張、指向性強的表揚語不斷鼓勵他們,一幅幅“蘋果豐收、吃蘋果、運蘋果”的畫面躍然紙上、生動有趣。
三、學畫于嬉——巧妙組織繪畫活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低,幼兒會認為生活中的玩具、樹木、小草等跟他們一樣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教師應順乎幼兒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我教幼兒用兩個圓圈畫小雞,但有的幼兒往往將圈與圈分得很開。這時若告訴他們小雞的頭和身體分開了,會非常疼的,會哭的,孩子很快便會把它們連在一起。
小班幼兒的思維尚處于直覺行動階段,注意力易分散,很難堅持畫一個主題。這時,教師可巧妙地將游戲和繪畫活動結合起來。如:畫“柵欄”時,我利用“狼和小羊”的游戲,帶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地玩著。玩累了,我說:“肚子餓了,哪有青草呀?”孩子們手拿粉筆,手忙腳亂地在地上畫著青草。吃飽了,散步時,我說:“不好了,大灰狼來了,怎么辦呢?”引導孩子們趴在地上畫豎線做柵欄。一會兒,我說:“柵欄太矮了,大灰狼會跳進來的。”幼兒就畫長豎線。我又說“哎呀,這兒有個洞呢,大灰狼會鉆進來的。”幼兒就拼命畫,畫得又多又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自始自終興趣盎然,最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繪畫的熱情和關注周圍生活的興趣。
四、賞畫于趣——保特幼兒繪畫興趣。
由于幼兒的空間、時間知覺不完善,思維不受局限,有時全憑個人喜惡,故在繪畫中常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人頭比身體大;天空飄著雪花,身上穿著裙子;花兒比樹高,蝸牛長出了翅膀……幼兒在繪畫中出現的與現實生活錯位的現象,作為教師不應大驚小怪、立馬打斷,而是以兒童的眼光來看它們,傾聽幼兒的奇思妙想,了解孩子們的心聲。作為教師,不應只看重幼兒繪畫的結果,更應重視幼兒在作畫過程中享受到的快樂與滿足。在幼兒獲得愉悅和滿足感的同時,適時指導他們學習一些繪畫技巧,認知相關事物的特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他們的繪畫興趣持之以恒,繪畫技能逐步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在一次小班的美術活動中,我和幼兒一起畫“媽媽的毛線球”,想讓幼兒在手手臂帶動手腕畫圓圈的過程中鍛煉小手的靈活性,并為日后的繪畫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開始了,我先做了明確的示范和說明,緊接著,幼兒開始聚精會神地畫起來,不一會兒,畫紙上就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毛線球”。這時,我發現迪迪的畫紙上只畫了很多小豎線,“毛線球”一個也沒有。我輕輕地走到他身邊想看個究竟,不料他卻連忙用雙手將畫紙捂住,還不停地用手指擦著已經畫好的線條,頭狠狠地低了下去。顯然,他覺得自己“畫得不好”。就在這時,坐在他旁邊的小女孩搶著告訴我:“老師,老師,他什么也不會畫,他畫得亂七八糟。”迪迪聽后,更加不好意思了,紅著臉,一臉羞愧地看著我。幼兒的心是多么脆弱,當眾出丑讓迪迪變得很難堪!
我看著迪迪的表情,強烈地感受到他的窘迫和自卑。而我,既不能很虛假地去表揚“你畫得不錯”,也不能用簡單的否定繼續傷害他。我蹲下身來,在他耳邊輕輕地說:“迪迪,如果不會畫毛線球,就先畫長長的毛線吧,下一次我們再把長長的毛線繞起來……”聽我這么一說,迪迪捂著畫的手終于慢慢地挪開了,他看著自己的畫,若有所思地說:“老師,我畫的是剪斷的毛線!”迪迪是多么聰明,他對自己的畫作了如此合理的解釋!“你真的很有創意,其他小朋友都沒有想到!”我趁機表揚了他,并告訴他:“不過,剪斷的毛線媽媽就不能用它織毛衣了,我們來幫媽媽畫長長的毛線,好嗎?”迪迪想了想,點了點頭,又重新畫了起來。待活動結束時,我發現迪迪的畫紙上多了許多毛線,而且比原來長了,有些已接近毛線球的形狀了,雖然畫得比較小。
通過繪畫作品,教師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情感狀態。迪迪平時在班里話不多,性格比較內向,處理能力比較差。入園以來,他對幼兒園的環境異常敏感,缺乏安全感,總是表現得過分緊張,也害怕嘗試新事物。通過家訪,我進一步了解到,迪迪在家中比較受老人的溺愛,老人什么事情都不讓他動手,父母為了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才特地把他送到我園的全托班來。在集體生活中,樣樣事情都要學著自己來,這給迪迪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這次繪畫活動中,迪迪不敢畫,構圖小,并對自己的作品極不自信,正是其心理狀態的集中反映。
既然繪畫能反映幼兒的心理狀態,通過繪畫活動是否也可以改善幼兒的心理狀態呢?針對迪迪內向、膽小、不敢嘗試、缺乏自信等性格特點,我嘗試著先從繪畫活動入手來培養他的自信心。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迪迪來到了美工區準備畫畫,就鼓勵他大膽隨意地進行線條練習。迪迪拿起筆,拘謹地在畫紙的一個小角落來回畫,只有手腕在小幅度地動。我先是對迪迪說:“寶貝,把油畫棒拿高些,畫的時候動作大個點,讓你的手臂也動起來!”可這樣的語言指導并沒有太大用處。于是我又站到迪迪身后,伸出左手幫他一起按住畫紙,右手握著他的右手,試圖讓他體驗這種“大刀闊斧”的感覺,可迪迪仍舊不能用手臂帶動手大膽地放開畫。突然,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他平時酷愛玩汽車的情景,于是我對迪迪說:“我們來‘開汽車’吧!”他一聽說要“開汽車”,興趣大增。我找來了他平時最喜歡的那輛橘黃色玩具車,將一支油畫棒固定在車的尾部,當迪迪開著這輛小汽車在紙上走時,畫紙上就會留下一條條油畫棒的痕跡,我鼓勵他要“讓小汽車跑遍白紙的每一個角落”。他高興地點點頭,迫不及待地去嘗試,拿著小汽車這里開開,那里開開,嘴里還發出“嘟嘟”的汽車聲。在“開汽車”的過程中,迪迪的手臂自然地動了起來。當線條隨著小汽車在白紙上“跑動”時,迪迪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我也不停地鼓勵他“今天迪迪真棒,小司機做得真好,開了好多好多路,看看還有什么沒有開到的地方嗎?”他又不停地找,不停地開,線條隨著小汽車逐漸布滿了整張白紙,而迪迪以往畫畫時的緊張和不自信也被輕松愉快與自信的情緒狀態所取代……
在以后的幾周里,只要迪迪選擇了美工區進行游戲,我就會去陪他一會,坐上來和他玩“線條賽跑”的游戲,比比誰畫的線條長,用顏料玩“印印小手印”的游戲;用染了顏料的乒乓球玩滾畫游戲……迪迪看到色彩、線條創造出如此美麗的圖畫時興奮不已,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也越來越大。一段時間后,迪迪畫線條越來越大膽,構圖也逐步變大。
在兩個月后的一次美術活動“毛線變變變”中,迪迪已能大膽地畫毛線球了。所有的幼兒畫好毛線后,我問:“一團團的毛線像什么?”幼兒有的說像大餅,有的說像雨傘,有的說像頭發。“迪迪,你覺得像什么?”“像蝸牛!”迪迪一改往日的羞怯,干脆而大聲地說。“真棒!那我們就來變一變蝸牛吧!”于是,迪迪歪歪扭扭卻自信地給毛線球添上了頭,變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蝸牛。
任何教育,如能取得家長的協同配合,效果一定會更好。為了更有效地幫助迪迪自信起來,加強對迪迪在園指導的同時,我也及時與迪迪的家長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在我們的提議下,家長為迪迪布置了一個家庭畫展,并在家中留出一聲墻壁專門讓迪迪練習繪畫。同時,我們也提醒家長要多鼓勵幼兒,千萬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思維去評判幼兒、教育幼兒,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不要簡單否定幼兒的想法。當看到幼兒畫得“不像”或畫得“不夠漂亮”時,學著去賞識,學著去解讀幼兒的作品,或者多讓幼兒講講他的作品。
一天,迪迪媽媽欣喜地告訴我們,“現在,迪迪到了家里,自己吵著要畫畫,而且能堅持比較長的時間,畫冠了,讓我幫他貼在墻上展示出來,接著,還要讓我們做小朋友,他要學老師的樣子來評價這幅作品。他學著老師的樣子說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他也笑了。從他的笑容里,我們看到了迪迪從未有過的自信。”
反思
在對迪迪進行繪畫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自信是幼兒完成一切活動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抱著自信的心態,幼兒便會積極地去學、去看、去感受、去理解。
第一,幼兒的繪畫是表現其內心世界的另一種語言,教師通過解讀幼兒的圖畫,可以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
第二,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如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兒對話,以鼓勵的方式請幼兒解釋自己的畫,說出自己的想法,能有效地增強幼兒繪畫的信心。因為輕松、愉悅的環境能拓展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自身的潛能,喚起幼兒多元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第三,教師要善于抓住幼兒真實的表現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讓幼兒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
第四,小班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繪畫缺乏目的性,教師在小班幼兒的繪畫指導中,除了示范與語言指導,如果能將畫畫轉化為一種幼兒愿意嘗試的游戲,對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會更加有效。
在一次小班的美術活動中,我和幼兒一起畫“媽媽的毛線球”,想讓幼兒在手手臂帶動手腕畫圓圈的過程中鍛煉小手的靈活性,并為日后的繪畫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開始了,我先做了明確的示范和說明,緊接著,幼兒開始聚精會神地畫起來,不一會兒,畫紙上就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毛線球”。這時,我發現迪迪的畫紙上只畫了很多小豎線,“毛線球”一個也沒有。我輕輕地走到他身邊想看個究竟,不料他卻連忙用雙手將畫紙捂住,還不停地用手指擦著已經畫好的線條,頭狠狠地低了下去。顯然,他覺得自己“畫得不好”。就在這時,坐在他旁邊的小女孩搶著告訴我:“老師,老師,他什么也不會畫,他畫得亂七八糟。”迪迪聽后,更加不好意思了,紅著臉,一臉羞愧地看著我。幼兒的心是多么脆弱,當眾出丑讓迪迪變得很難堪!
我看著迪迪的表情,強烈地感受到他的窘迫和自卑。而我,既不能很虛假地去表揚“你畫得不錯”,也不能用簡單的否定繼續傷害他。我蹲下身來,在他耳邊輕輕地說:“迪迪,如果不會畫毛線球,就先畫長長的毛線吧,下一次我們再把長長的毛線繞起來……”聽我這么一說,迪迪捂著畫的手終于慢慢地挪開了,他看著自己的畫,若有所思地說:“老師,我畫的是剪斷的毛線!”迪迪是多么聰明,他對自己的畫作了如此合理的解釋!“你真的很有創意,其他小朋友都沒有想到!”我趁機表揚了他,并告訴他:“不過,剪斷的毛線媽媽就不能用它織毛衣了,我們來幫媽媽畫長長的毛線,好嗎?”迪迪想了想,點了點頭,又重新畫了起來。待活動結束時,我發現迪迪的畫紙上多了許多毛線,而且比原來長了,有些已接近毛線球的形狀了,雖然畫得比較小。
通過繪畫作品,教師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情感狀態。迪迪平時在班里話不多,性格比較內向,處理能力比較差。入園以來,他對幼兒園的環境異常敏感,缺乏安全感,總是表現得過分緊張,也害怕嘗試新事物。通過家訪,我進一步了解到,迪迪在家中比較受老人的溺愛,老人什么事情都不讓他動手,父母為了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才特地把他送到我園的全托班來。在集體生活中,樣樣事情都要學著自己來,這給迪迪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這次繪畫活動中,迪迪不敢畫,構圖小,并對自己的作品極不自信,正是其心理狀態的集中反映。
既然繪畫能反映幼兒的心理狀態,通過繪畫活動是否也可以改善幼兒的心理狀態呢?針對迪迪內向、膽小、不敢嘗試、缺乏自信等性格特點,我嘗試著先從繪畫活動入手來培養他的自信心。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迪迪來到了美工區準備畫畫,就鼓勵他大膽隨意地進行線條練習。迪迪拿起筆,拘謹地在畫紙的一個小角落來回畫,只有手腕在小幅度地動。我先是對迪迪說:“寶貝,把油畫棒拿高些,畫的時候動作大個點,讓你的手臂也動起來!”可這樣的語言指導并沒有太大用處。于是我又站到迪迪身后,伸出左手幫他一起按住畫紙,右手握著他的右手,試圖讓他體驗這種“大刀闊斧”的感覺,可迪迪仍舊不能用手臂帶動手大膽地放開畫。突然,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他平時酷愛玩汽車的情景,于是我對迪迪說:“我們來‘開汽車’吧!”他一聽說要“開汽車”,興趣大增。我找來了他平時最喜歡的那輛橘黃色玩具車,將一支油畫棒固定在車的尾部,當迪迪開著這輛小汽車在紙上走時,畫紙上就會留下一條條油畫棒的痕跡,我鼓勵他要“讓小汽車跑遍白紙的每一個角落”。他高興地點點頭,迫不及待地去嘗試,拿著小汽車這里開開,那里開開,嘴里還發出“嘟嘟”的汽車聲。在“開汽車”的過程中,迪迪的手臂自然地動了起來。當線條隨著小汽車在白紙上“跑動”時,迪迪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我也不停地鼓勵他“今天迪迪真棒,小司機做得真好,開了好多好多路,看看還有什么沒有開到的地方嗎?”他又不停地找,不停地開,線條隨著小汽車逐漸布滿了整張白紙,而迪迪以往畫畫時的緊張和不自信也被輕松愉快與自信的情緒狀態所取代……
在以后的幾周里,只要迪迪選擇了美工區進行游戲,我就會去陪他一會,坐上來和他玩“線條賽跑”的游戲,比比誰畫的線條長,用顏料玩“印印小手印”的游戲;用染了顏料的乒乓球玩滾畫游戲……迪迪看到色彩、線條創造出如此美麗的圖畫時興奮不已,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也越來越大。一段時間后,迪迪畫線條越來越大膽,構圖也逐步變大。
在兩個月后的一次美術活動“毛線變變變”中,迪迪已能大膽地畫毛線球了。所有的幼兒畫好毛線后,我問:“一團團的毛線像什么?”幼兒有的說像大餅,有的說像雨傘,有的說像頭發。“迪迪,你覺得像什么?”“像蝸牛!”迪迪一改往日的羞怯,干脆而大聲地說。“真棒!那我們就來變一變蝸牛吧!”于是,迪迪歪歪扭扭卻自信地給毛線球添上了頭,變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蝸牛。
任何教育,如能取得家長的協同配合,效果一定會更好。為了更有效地幫助迪迪自信起來,加強對迪迪在園指導的同時,我也及時與迪迪的家長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在我們的提議下,家長為迪迪布置了一個家庭畫展,并在家中留出一聲墻壁專門讓迪迪練習繪畫。同時,我們也提醒家長要多鼓勵幼兒,千萬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思維去評判幼兒、教育幼兒,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不要簡單否定幼兒的想法。當看到幼兒畫得“不像”或畫得“不夠漂亮”時,學著去賞識,學著去解讀幼兒的作品,或者多讓幼兒講講他的作品。
一天,迪迪媽媽欣喜地告訴我們,“現在,迪迪到了家里,自己吵著要畫畫,而且能堅持比較長的時間,畫冠了,讓我幫他貼在墻上展示出來,接著,還要讓我們做小朋友,他要學老師的樣子來評價這幅作品。他學著老師的樣子說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他也笑了。從他的笑容里,我們看到了迪迪從未有過的自信。”
反思
在對迪迪進行繪畫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自信是幼兒完成一切活動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抱著自信的心態,幼兒便會積極地去學、去看、去感受、去理解。
第一,幼兒的繪畫是表現其內心世界的另一種語言,教師通過解讀幼兒的圖畫,可以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
第二,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如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兒對話,以鼓勵的方式請幼兒解釋自己的畫,說出自己的想法,能有效地增強幼兒繪畫的信心。因為輕松、愉悅的環境能拓展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自身的潛能,喚起幼兒多元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第三,教師要善于抓住幼兒真實的表現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讓幼兒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
第四,小班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繪畫缺乏目的性,教師在小班幼兒的繪畫指導中,除了示范與語言指導,如果能將畫畫轉化為一種幼兒愿意嘗試的游戲,對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會更加有效。
小班和大班的孩子是很不一樣的,首先要明白這一點。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已有經驗及已儲備知識少,年齡特點呢,依賴性較強,喜歡唱唱跳跳,愛聽情節單一的形象的故事,對于抽象的事物、言談、概念等不感興趣,他們的思維方式正處在一個形象化的階段。因此,小班的老師最好活潑一些、語言溫柔一些,表情豐富一些,內心童趣化一些。
怎樣“籠絡”這幫小不點兒呢?
1、精神“誘惑”:小紅花啊、聰明豆啊、智慧星啊等鼓勵孩子,讓孩子感覺“在老師心中我是最棒的,老師喜歡我”,拉近師生之間的親近關系。
2、做好家園溝通工作:哪怕發現孩子一丁點兒進步,也要非常興奮的及時告訴家長,,家長回家一定會表揚孩子說:“xx老師說你怎么樣怎么樣了”,孩子一聽,奧,xx老師表揚我了,她真好,我喜歡她!家長呢,會覺得這老師不錯,真關心我家孩子。所以,這一招就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3、會裝樣子:小班孩子的思維正處在形象化階段,基于這一特點,小班老師在上課時,要”裝貓像貓、裝虎像虎“。什么意思?也就是說,你的語言要抑揚頓挫、表情要豐富夸張、動作要形象可愛。
4、眼神:特別是講課的時候,眼神一定要始終與孩子交流,如果你的眼神飄忽不定,那么給孩子信號就是:我想干嘛就干嘛,所以課堂就很難控制,一定要學會善用眼神與孩子交流。你一個眼神過去,孩子就知道你要他干什么,如果達到這個效果,那么恭喜你,小不點兒們完全被你攻下了!
另外,一定多閱讀專業書籍,多參加一些專業培訓。要知道:給孩子一杯水我們首先要有一桶水!
豪豪是我們班級里最小的一個孩子,說話、做事總是慢騰騰的。為了讓他和其他小朋友同時做完某件事,總是讓他先動手,小朋友也都把他當小弟弟,什么事都讓著他。長久如此,我們都習以為常了。
今天中午吃飯時,與往常一樣,第一個分給他飯讓他先吃,可他就是不懂筷子。我說了好幾遍:“樂樂,你先吃。”沒想到他慢慢悠悠地說出一句話:“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我愣了一下,沒想到他說出這樣的話。我趕忙對他說:“有飯的小朋友都已經開始吃了,你也開始吃吧。”聽了這句話,豪豪才高興地拿起筷子吃起來。
分完飯后,我一邊看著豪豪吃飯,一邊想,孩子雖然小,但他也希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對待他,而不喜歡受特殊照顧。教師應該注意他的感受,使他能像其他幼兒一樣茁壯成長。
《隨筆小班3篇》:隨筆小班第1篇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伙伴,因為他身患殘疾,
《幼兒園隨筆100篇》:幼兒園隨筆第1篇1、飛舞的小毛毛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張老師快看,我抓到一個小毛毛。’’隨著喊聲,孩子們都擁到麗潔面前。‘‘什么
《小班保育員隨筆20篇》:第1篇小班保育員隨筆 教育隨筆:引導小班幼兒在家進行閱讀活動的策略 小班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但是這一時期的孩子比較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培養閱讀的習慣固然重要, 但如果方法不當很容易使小班幼兒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