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師教育隨筆《玩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班孩子年齡小,依賴性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長忽略;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時間,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 可是在幼兒園中,一個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爺爺奶奶那樣,怎能照顧得過來,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天,戶外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在蹦蹦床上玩,鞋子在地上脫了一大堆,立刻意識到:可以“在玩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為何不來一次穿鞋比賽。于是,我忙招呼孩子們,跟孩子們講明了比賽規則。
比賽開始了,只見幾個能力強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興地跳起來,歡呼著,慶祝自己的勝利。最后只剩下侯智涵小朋友了,只見他哭腔著臉說:“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別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說:“老師,侯智涵不會穿鞋,他哭了”。我說:“沒事,智涵很棒,一定能穿上”。他聽到我的鼓勵后說:“我能穿上的”。我表揚了他,小朋友們也在喊:“侯智涵加油,侯智涵加油……”他在我的鼓勵下、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慢慢的學習穿鞋。就這樣,智涵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在老師的鼓勵下,終于把鞋穿上了,并高興得跳了起來,大家為他歡呼、為他鼓掌,我沖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
通過多次這樣的活動,老師不吝嗇鼓勵、表揚和夸獎,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小班孩子年齡小,依賴性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長忽略;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時間,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 可是在幼兒園中,一個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爺爺奶奶那樣,怎能照顧得過來,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天,戶外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在蹦蹦床上玩,鞋子在地上脫了一大堆,立刻意識到:可以“在玩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為何不來一次穿鞋比賽。于是,我忙招呼孩子們,跟孩子們講明了比賽規則。
比賽開始了,只見幾個能力強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興地跳起來,歡呼著,慶祝自己的勝利。最后只剩下侯智涵小朋友了,只見他哭腔著臉說:“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別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說:“老師,侯智涵不會穿鞋,他哭了”。我說:“沒事,智涵很棒,一定能穿上”。他聽到我的鼓勵后說:“我能穿上的”。我表揚了他,小朋友們也在喊:“侯智涵加油,侯智涵加油……”他在我的鼓勵下、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慢慢的學習穿鞋。就這樣,智涵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在老師的鼓勵下,終于把鞋穿上了,并高興得跳了起來,大家為他歡呼、為他鼓掌,我沖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
通過多次這樣的活動,老師不吝嗇鼓勵、表揚和夸獎,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導讀:以上兩則活動中,我覺得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當可可意識到動作慢不好,要快點起床時,我馬上順應她的要求幫她穿衣服。這使她失去了一次獨立穿衣服的鍛煉機會,還會助她滋長惰性心理。
案例背景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指導下,我能關注幼兒的發展需要,努力為幼兒創設條件,支持幼兒的發展,特別是進入小班教學以來,我十分注重對幼兒情感、交往、合作等方面的培養,讓孩子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形成健康、積極的態度,促使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的發展。
案例描述
1、老師,快來幫幫我
午睡起床。小朋友都忙著穿衣穿褲,忙著排隊請老師幫忙整理服裝,只有可可半瞇著眼睛躺在床上。盡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老師也不斷鼓勵她趕快起床,但她還是沒有要起床的跡象。
小朋友都梳洗完畢,要吃點心了,可可還沒穿衣服,只是呆呆地坐在床上。我走到可可的床邊,自言自語地講起小蝸牛因動作慢總誤事的故事,最后,我問可可:“可可,你喜歡這只慢動作的小蝸牛嗎?”她沒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說:“我不做那只慢動作的小蝸牛。”一邊說,一邊叫我幫她穿衣服。不一會兒,她就高興地走出了午睡室。
2、老師,她不讓我抱娃娃
區角活動時間。只見可可一手抱著娃娃,一手給娃娃“喂飯吃”。子田說:“這是我的娃娃,我是她的媽媽。”說著把娃娃奪了過去。可可說:“是我先拿的,應該我先玩!”就這樣,她倆開始爭執起來,可可搶不過子田,就把頭轉向我,向我求助,我連忙以“媽媽”的身份走過去,和藹地問:“發生什么事了?”可可噘著小嘴,向我告狀。我對子田說:“這個娃娃真漂亮,你們一個抱娃娃,一個給娃娃喂飯,好嗎?”“好吧”。在我的建議下,她倆愉快地玩了起來。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可可是小班小朋友,在班里,她是年齡較小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強,情感豐富,但常規意識差,自理能力較弱。
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我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自由的環境,能夠尊重幼兒,因材施教,關注幼兒的變化與需求,并能及時引導、解決問題,促進了幼兒情感、態度、交往等方面的發展。
以上兩則活動中,我覺得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當可可意識到動作慢不好,要快點起床時,我馬上順應她的要求幫她穿衣服。這使她失去了一次獨立穿衣服的鍛煉機會,還會助她滋長惰性心理。在娃娃家游戲時,她在老師的建議下學會了合作游戲,但同時由于老師介入太快,使孩子失去了一次獨立解決問題的嘗試機會。可見在寬松的活動環境中,我真該學會“該出手”時再“出手”。
1、一個拉著一個排隊走。
一個跟著一個走是幼兒進入園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規。小班幼兒常常信步游走,他們即使排隊也總將隊伍走得稀稀拉拉,很多老師為了盡快將隊伍走成型,就讓幼兒一個拉著一個排隊走,即后面的幼兒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走。我認為這種做法弊端頗多。首先,剛入園的 幼兒同伴間互不熟悉,還不善于相互交往,許多幼兒不愿意讓別人拉自己的衣服;互相拉著也是被拽著衣服的幼兒有不適感,于是就經常發生推拉、扯打、哭鬧的現象。其次,幼兒用手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騰不出手扶欄桿等輔助物,不利于自身平衡,同時由于是相互拉扯著,幼兒還要顧及整個隊伍的平衡(這對于他們是很難的),一人走快一步,勢必引起整個隊伍的騷動,還往往出現一人摔跤,多人跌倒的情況。再次,如此訓練,幼兒只能邁著機械的步伐盲目跟從,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幼兒毫無自主,不利于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建議:教師再引導幼兒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時,不妨先開展小組練習,然后再進行全班練習。為了幫助幼兒能整齊地排隊走 ,教師可要求幼兒現在窄窄的走廊里或沿著地上畫好的標記走,然后再到比較廣闊或復雜的地帶(如樓梯)練習,采取這種由易到難的 練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幼兒排隊走的速度。
2、誰哭得厲害就抱誰。
剛入園的幼兒由于對幼兒園陌生環境的恐懼及對家庭的依戀,往往用哭鬧來抗拒入園,為了讓其他孩子能安靜地活動以及安撫哭鬧的幼兒,老師出于高度的責任感往往趕緊對這些哭鬧的孩子又抱又哄,給予他們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東西。殊不知老師這樣做是好心辦壞事,其他幼兒看到哭能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愛,于是紛紛效仿,教室里頓時哭聲此起彼伏,老師手忙腳亂去安撫這些哭鬧的幼兒,各項活動根本無法正常進行。
建議“哭鬧的幼兒可由保育員帶著離開活動室去室外進行安撫,這樣有利于減小哭鬧對其他幼兒的影響。教師對不哭的幼兒要多加表揚、鼓勵、贊賞,以加強正面影響。
3、上廁所要跟老師講。
為了做好小齡幼兒的保育工作,對于年齡小還不會拉褲子的幼兒,以及為維護正常的集體教學秩序,老師往往要求幼兒上廁所要跟老師講。小班孩子生理機能發育還不完善,自控能力較差,有很多時候往往是一邊跟老師說一邊小便已從褲腿里留下來了。有些孩子由于羞怯或不善于表達,在集體活動時即使想上廁所也不愿跟老師說。再說集體活動中幼兒請示和老師批假的過程本身就影響了大部分孩子的正常活動。還有些幼兒由于對新環境不熟悉,對廁所的遠近距離估計不準,等跟老師講好,在去廁所途中尿卻已撒在了身上。
建議:允許幼兒隨時上廁所,不必跟老師請示。老師應加強衛生間的巡視,密切關注小齡幼兒入廁情況,并及時提供幫助。
4、定時的、集體的要求多。
很多幼兒園在課程中專門開設常規要求的活動,有些教師也習慣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如晨間談話或餐點后)進行常規教育。小班的孩子記憶具有即時、隨意的特點,集體活動時剛剛講了下課時要將小椅子擺到桌子下面去,等到下課時又有很多人忘了。同樣晨間談話時說洗手,餐點時說玩具的整理,由于時間太遠,幼兒在實施時只會大打折扣。
建議:多進行即時的、小組的或個別的教育。下課離位時提醒小朋友將小椅子擺到桌子下面去并及時督促檢查,餐點前教幼兒洗手,玩完游戲教幼兒收拾玩具等。發現小朋友亂扔玩具、打人、撕圖書時應就地及時地進行教育,這樣幼兒才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才好。
今年我任教小班,開學快一個月了,孩子們從剛開始的哭哭啼啼慢慢的也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能高高興興的融入到活動中去,我感到很欣慰。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多,大多數孩子都不會自己吃飯,更別提自己穿脫衣服了。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多溺愛,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了動手的機會。為此,我辦開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動,主要就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首先,我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讓家長了解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平時在家時,不能事事包辦,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的能力,孩子進步了,要及時鼓勵孩子。
其次,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動中,主要是讓孩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如:自己吃飯,穿脫衣服,整理床鋪……平時我都會以兒歌、故事的形式去引導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孩子進步了,我會第一時間去表揚他們,并獎勵他們一朵小紅花。
我班里的俊妍小朋友,因為年齡小,自己吃飯比較困難。我一直都是喂她。通過這次活動,俊妍竟對我說:“老師,我以后要自己吃飯,不用你喂我,我是大老虎,啊嗚一口都吃光。”“寶寶,你真棒。”我及時對她進行了表揚,孩子自己吃得更帶勁了。
孩子要的并不多,也許因為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表揚的話,孩子就會不斷進步。通過這次活動,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我相信在接下來的嘗試中,孩子們會越來越棒的,加油,老師永遠愛你們。
天氣漸冷,孩子們都穿的像個棉花球,來園后,總不能很好的整理自己的衣物,有的孩子干脆讓家長給弄好,放進儲物柜里。
為了讓幼兒學會自己整理衣物,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帶孩子們玩“我來做你來學”的游戲。開始我做動作讓幼兒模仿,孩子們的興趣很高,都非常投入,我每做一個動作,他們都仔細地觀察,積極地模仿我的動作。隨后,我開始拿起身邊的外衣,一邊做著疊衣服的動作一邊說:“我來做你來學。”孩子們也一邊跟我模仿一邊積極回應我“我就跟你這樣做”!“我來做你來學” “我就跟你這樣做”孩子們快樂地一邊回應一邊跟我學,最后我讓孩子們拿上自己的衣服繼續跟我玩“我來做你來學”的游戲。
為了使幼兒對整理衣物這樣的活動不感到煩躁我還配上孩子們喜歡的音樂,一起說兒歌,跟著節拍“關關門,關關門,抱抱袖,抱抱袖,折一折,折一折,我的衣服折好了。”
孩子們邊說邊做,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疊衣服,孩子們都覺得這種疊衣服的方法很有趣。學會后我們還進行了這衣服比賽,看誰折的最好最整齊。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游戲中讓幼兒自己動手,鍛煉了自己的自理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豪豪是我們班級里最小的一個孩子,說話、做事總是慢騰騰的。為了讓他和其他小朋友同時做完某件事,總是讓他先動手,小朋友也都把他當小弟弟,什么事都讓著他。長久如此,我們都習以為常了。
今天中午吃飯時,與往常一樣,第一個分給他飯讓他先吃,可他就是不懂筷子。我說了好幾遍:“樂樂,你先吃。”沒想到他慢慢悠悠地說出一句話:“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我愣了一下,沒想到他說出這樣的話。我趕忙對他說:“有飯的小朋友都已經開始吃了,你也開始吃吧。”聽了這句話,豪豪才高興地拿起筷子吃起來。
分完飯后,我一邊看著豪豪吃飯,一邊想,孩子雖然小,但他也希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對待他,而不喜歡受特殊照顧。教師應該注意他的感受,使他能像其他幼兒一樣茁壯成長。
《小班五月隨筆3篇》:小班五月隨筆第1篇 多給孩子機會 在本周的周末活動中,我請孩子們自己大膽地表演節目,通過努力來爭取獲得小紅花、小食品 。能力強的小朋友都跑到臺上大聲地唱著歌。這時
《幼兒教師隨筆小班3篇》:幼兒教師隨筆小班第1篇 今天一大早,在一聲聲的問候中迎來了我那些調皮可愛的孩子們。隨著問候聲,雷婷鈞來到我身邊,給我兩張折疊的紙,“老師,這是我畫的小房子,送給你和崔
《小班常規隨筆3篇》:第1部分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因此,我們幼兒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八個一活動,它是一種個別化、開放式、自主性的活動。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去選擇玩具。如:跳繩、皮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